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頸動脈血液流速慢 當心失智


頸動脈血液流速慢 當心失智
2016-05-22

中研院團隊 發現新觀測指標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潘文涵研究團隊的新研究結果發現,失智症預測因子除了年齡、家族病史、遺傳基因外,「頸動脈血液流速」已成為最新的觀測指標,一旦流速低於每秒十六公分,代表血流不夠順暢,就很有可能是失智症高風險群。

中研院研究團隊發現失智症最新觀測指標,頸動脈血液流動速度平均約每秒五十公分,流速低 於每秒十六公分,代表血流不夠順暢,有可能是失智症高風險群。 (記者鹿俊為攝)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去年底對國內失智症盛行率的調查,全國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當中,失智症盛行率約八.九一%,平均約每十一人就有一人患失智症,推估全國老年人罹患失智症將近廿萬人。

潘文涵昨天在台灣營養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上發表這項研究發現,他的研究團隊在新竹縣竹東及嘉義縣朴子兩地,針對居民的前瞻性研究發現,若能掌握頸動脈血流速度,就可篩選出失智的高危險群,儘早改善生活型態、減緩老年失智風險。
流速低於每秒16公分 風險高

潘文涵解釋,頸動脈血流速度慢,就代表血管內可能出現了硬化或斑塊等阻抗因素,影響血液的流動速度,血液一旦難以送到腦部,腦部缺血,認知能力也會隨之下降。另外,若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症狀,也可能影響血液流動速度。

頸 動脈血液流動速度平均約每秒五十公分,不過,平常感覺不出來,即使用手指觸壓頸動脈,亦無法得知流速快慢,通常唯有透過健康檢查才知道,但潘文涵說,現在 多數檢查較在意頸動脈的「硬化」程度,血液流速不是關注重點,希望更多醫師和民眾注意到,頸動脈的血液流速是預測失智症很重要的因子。
均速每秒50公分 健檢才能知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晨恩表示,頸動脈血液流速可透過超音波檢測後得知,但此研究應該只是發現相關性,不代表血液流動速度慢就會得失智症。

潘文涵建議,若擔心自己可能是高風險群,平時可注意多攝取魚類、蔬菜、蛋、水果、咖啡和適度飲酒,地中海型和日式飲食型態都比西式飲食好。另外,團隊成員分析喝茶防止認知退化的效能,每天喝一杯茶,比完全不喝茶的失智症風險少了廿%。

目前已知睡眠情況不良、壓力、缺乏運動、飲食不良、高血壓都是失智危險因子,若能戒菸、避免肥胖等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則有助預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