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 以房養老 得盤算利息負擔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8/4719743?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3-news

以房養老 得盤算利息負擔
2020-07-22 00:33 聯合報 / 記者王思慧/花蓮報導低收入戶

除賣房養老外,政府和銀行近年推出「以房養老」,把房子拿去跟銀行貸款領生活費。但通常是老舊房屋,最高僅能貸到7成,貸款金額不高,加上利息可能負擔愈來愈重,須注意自己是否合適,比較適用於在家養老、身邊有存款的銀髮族群。

前花蓮不動產學會理事長韋永程表示,有銀行推出「以房養老」方案,住宅可轉為「養老金」,將房子貸款換成一筆金錢,用來支付養老所需費用,年息約1至3%。由於每個月領到的錢都要扣掉利息,應還利息還會愈來愈多,建議以房養老還是要有長遠規畫。

韋永程說,以房養老還有一個問題,通常住了3、40年的房子外觀和內部老舊,長者可能也無力整理房屋,貸不了好價錢,若還不了貸款,不僅房子被銀行收回,可能下一代還要繼承這筆債務,因此較適合身體機能健康,且有一定存款的長輩。

他認為,台灣少子化後,子女負擔父母照護費用愈來愈重,若賣掉不適合養老的房子,利用這筆錢住在設施完善、專人照護的養老院,其實也是一種選擇;只要把財產交由信託管理,事先分配遺產,不用擔心子女變啃老族,生活也更有品質。

花蓮社會處表示,目前沒有推動以房養老或賣房養老的政策,不過有針對弱勢老人醫療及重病住院看護費用補助,只要年滿65歲長者,並列冊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資格,可依照醫院提出的金額補助,協助度過難關。

新聞選輯臺灣首度人口負成長 年底恐出現「死亡交叉」

資料來源: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87809

臺灣首度人口負成長 年底恐出現「死亡交叉」

2020年7月21日
公共電視 林靜梅 王興中
台北報導


內政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死亡人口比出生人口,多出將近九千人,頭一次出現人口負成長。

今年上半年,人口已出現負成長。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一到六月,有五個月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上半年死亡人數為88555人,比出生數多8795人,老一輩民眾說下一代不想多生,年輕一輩則說生小孩負擔太重。

民眾朱女士表示,「又不能鼓勵他(子女),又不要聽我們的。」

民眾 陳先生則說:「現在小孩是七個多月,七個多月現在已經快(花)60多萬了,蠻嚇人的對啊。(記者問:所以你會再考慮多生幾個嗎?)不會。」

學者認為「生不如死」現象,下半年要扭轉不容易,今年應會首次出現,死亡數高於出生數的「死亡交叉」。而前半年結婚數,也比去年減少六千多對,學者表示明後兩年人口恐怕持續負成長。

新聞選輯:65歲獨居的日本奶奶:隨時做好最壞打算 「不依賴他人而活」才是正確人生觀

資料來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09/4719263

65歲獨居的日本奶奶:隨時做好最壞打算 「不依賴他人而活」才是正確人生觀

2020-07-21 19:51遠流出版 不依賴的老後

獨居生活裡的一切事物,都必須由我自己決定。我想盡可能地不依賴他人。當然,我的日常起居仍有許多親朋好友相助。

我在前面也提過,獨居的好處在於不必顧慮他人,早上不想起床的話,想睡到幾點都是你的自由。不過我會打起精神,就算不想起床,還是在固定的時間起床、充分活動身體。因為我怕假如不勉強自己,身體可能就會慢慢動不了。

一個人獨居,早上沒有人叫你起床。就連起身這種小事,也必須一邊動作、一邊仔細確認身體各部位有無異常;同時我也在腦中盤算著,像這樣每天固定時間起床,會不會太勉強自己了呢?

所謂依賴別人,是指什麼事都靠別人去做。你現在依賴的人,假如能夠永遠陪在身邊固然很好,但人生無常,他有沒有可能明天就不在了呢?若真的變成這樣,你有辦法獨立自主嗎?因此,我認為,隨時做好最壞打算、不依賴他人而活,才是正確的人生觀。

此外,人隨著年紀增長,往往會越來越縱容自己。例如,上了年紀之後,漸漸容許家裡亂七八糟、雜物堆積如山,最後連個立足之處都沒有。這樣的情況都是因為年紀大了,不但別人不再要求、你也過度放縱自己的緣故。對我而言,這種放寬尺度的做法其實很恐怖。因此我隨時提醒自己,即使年紀大了也要自立自強,絕不過度依賴。

新聞選輯: 日本百歲奶奶:退休後人生意外得長 就算80歲也要有學習的心

資料來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09/4719311
日本百歲奶奶:退休後人生意外得長 就算80歲也要有學習的心

2020-07-21 20:06遠流出版 不依賴的老後

我從六十五歲起獨居,擁有了許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在這之前,我的工作裡除了飲食起居,還包括所有家裡大大小小的事。獨居之後,我在《朝日新聞》連載〈老年思想準備〉,成了人生一大轉機。

這個專欄的主旨是:在這個高齡化的時代,我想和大家一起思考,該怎麼看待老年生活?包括老後的日常起居、種種關於女性老後的議題等。開始連載這個專欄後,有關散文、演講之類的工作邀約也跟著增加了。

六十五歲,以現在的社會來說,適逢退休年齡,結束職場生活、重返家中面對老年。仔細算起來,今年一百歲的我,已經持續了三十五年以上的老年生活了,我在這當中最大的體悟便是,退休後的日子,出乎意料地漫長。

常聽人提起,男士在退休之後,生活重心會轉移到照顧孫子身上,每天熱心地代替雙親接送孫兒去幼稚園。我本身沒有生育,自然也沒有孫子,但我知道小孩非常可愛,也有想疼愛、買禮物送他們的心情。但可能是因為身分自由,我不禁又回過頭來思考,如果珍貴的老年歲月,每一天都被孫子占滿,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孫子很快就會長大,他們終究會脫離(祖)父母的羽翼,並無可避免地做出許多違背大人期望的行為。與其這樣,何不趁著六十多歲還精力充沛時,重新思考自己今後的人生方向呢?男性由於長期在公司上班,已經很習慣不做家事了(很多人甚至完全沒做過吧)。我了解他們也想對家庭有所貢獻,但若不改變思維、採取行動,這樣下去恐怕也不是長久之計。

胡亂寵孫、每天晚上都和朋友去喝一杯,說穿了還是選擇安逸、悠閒的生活,日子一久,也許就會逐漸放棄自己。我想,大家不妨試著自問自答,過度溺愛孫子究竟有何意義?人生並不會因為退休而結束,未來還長得很呢!

新聞選輯: 年紀大租屋難?日本一位熱血房仲提供暖心服務,創造租賃雙贏


資料來源: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3759
年紀大租屋難?日本一位熱血房仲提供暖心服務,創造租賃雙贏
文 / 一流人
2020-07-21

編按:
台灣的租屋市場也有所謂的「年齡歧視」現象,因為年長者發生意外事故或死亡的比例較高,造成房東不願意出租房屋給年長者。而在高齡社會的日本中,熟齡族租屋也是一大困難,一位熱血的年輕房仲山本先生,瞄準這樣的痛點,創辦一家公司專門為熟齡族提供租屋服務。(本文摘自《不老經濟》一書,以下為摘文。)

一個暑熱難當的日子裡,一位80歲卻仍身體健康的老奶奶與年輕熱血的房仲相遇,在聯繫了200個租屋物件及實際走訪5個物件後,老奶奶終於租到房子,而這位熱血的年輕房仲正是接下來要介紹的R65公司創辦人──山本遼。上述經驗讓山本先生深刻感受到熟齡人士租屋的不便,興起創辦R65的念頭。
讓「劣勢」變「優勢」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2010年的調查,房東最不想把屋子租給三種人:單身高齡者、外國人、高齡家庭,其中熟齡人士就包辦了前兩名。

2015年日本國土交通省針對日本全國房東(調查對象27萬名)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7成以上房東不願意將房子出租給高齡者。之所以連年調查結果都顯示房東不喜歡熟齡房客,最主要的原因是擔心熟齡人士的經濟能力,及孤獨死等意外發生時難以應對。

但對房東而言,熟齡人士真的就是一個爛咖嗎?山本先生發現了其中一個關鍵:租期長短。和一般租屋者相比,64%的熟齡人士租期會超過6年,甚至長達10年以上,平均居住時間是13年。而大學生在學校附近租屋一般則是4~5年,社會人士是3~4年,結婚之後就會選擇換屋,而年輕夫妻的小家庭則是大約6年(到小孩入學左右)。因此對房東而言,租屋給熟齡人士租金收入較為穩定,可減少租約到期轉換時的空窗期,以及重新刊登租屋廣告、看屋的成本。

山本先生認為只要能幫房東媒合健康的熟齡人士,克服房東所擔心的付不出房租、孤獨死等問題,降低房東租屋給熟齡人士的相關風險及成本,就有機會創造房東與熟齡房客之間的雙贏。

新聞選輯:台灣人都將孤老單身?高齡化、男女比失衡「獨身銀髮」商機夯


台灣人都將孤老單身?高齡化、男女比失衡「獨身銀髮」商機夯
詹文男、高雅玲、劉中儀、侯羽穎
2020-07-21 14:00

台灣男女的預期壽命逐漸延長

這種高齡者當家的情形會因為預期壽命的延長,而將繼續當家下去。所謂的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是指在目前各年齡層死亡率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同一時期出生的人預期能繼續生存的平均年數,也就是0歲新生兒人口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

根據國發會所發布的人口推計報告與內政部的資料統計顯示,台灣女性的預期壽命(即0歲平均餘命)於2002年時已超過80歲,男性推估要到2037年才會超過80歲,目前2019年的預期壽命男性為77.6歲,女性84.2歲,較1952年延長了20.2歲和23.9歲,人們預期壽命延長,意味著與疾病對抗的歲月也更長了。


繼續閱讀: https://www.storm.mg/article/2848177

新聞選輯:高齡生態調查:退休準備年齡提早至37歲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7/4716818

高齡生態調查:退休準備年齡提早至37歲

2020-07-20 22:45中央社 記者吳佳蓉台北20日電

「2020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退休信心不足;同時,退休準備有明顯年輕化趨勢,對比2016年調查,退休準備年齡由43.29歲大幅提早至37.87歲。

政治大學商學院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與台灣人壽今天共同發布「2020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顯示,三大指標中,台灣民眾對於退休信心指落在55分,呈現不及格,退休充裕指數勉強及格、落在67分,但退休生活滿意指數落在81分。

調查指出,這顯示民眾對未來退休財源充滿不確定感,尤其在退休信心指數中,民眾對政府退休金制度的信心分數僅50分,扭轉過去民眾退休依靠政府社會保險的印象,其中又以40多歲者不信度最高,轉向以實際行動靠自己儲蓄成為收入來源第一。

在個人退休金財源方面,「自己儲蓄所得」今年首度擠下「第一層社會保險」,退休靠自己的信念更加深化,民眾每月願意為退休準備投入的平均金額為1萬5086元,較去年調查的8685元大增了6401元,成長超過7成,意識到要靠自己才能擁有理想的退休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發現,退休準備有明顯年輕化趨勢,民眾退休準備年齡從2016年調查的43.29歲,大幅提早到37.87歲;4年前民眾認為退休準備時間需要15年,今年則延長至21年;而在未退休的受訪者中,更有38.89%認為應該在30歲至39歲就開始規劃,充分顯現年輕世代面對未來的危機意識增加。

進一步交叉分析發現,30世代、女性、勞工職業以及年薪位於50萬至100萬元等族群最關注且擔憂自己的退休準備是否足夠。

至於退休規劃工具,調查顯示,今年股票與債券成為近6成受訪者的優先選擇,其次為定期存款與保險,對比去年受訪者最多選擇定期存款,其次為股票與債券、保險,可看出民眾對退休規劃的心態與工具都比過去稍更積極。

政大金融系教授楊曉文表示,年初時市場降息、銀行定存利率調降至1%以下、利息縮水,儲蓄險保單利率調降、類定存商品減少,股市雖一度因疫情而大跌但之後持續回升,這些都影響民眾退休準備工具選擇,不少人萌生透過股市等方式理財比在銀行存放好的心態,但不可諱言的是大多人的觀念與作為還是以「保本」為主。

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研討展覽:Healthy Aging for Older Adults


Healthy Aging for Older Adults
Tue, Jul 28 2020 11:00 am – 12:00 pm Virtual

Maintaining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preventing injuries are some of the key fundamentals to leading a happy and healthy life. Join us for discussion, interaction, and fun! This presentation will cover topics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staying active, aging and your eyes, why what you eat matters, dealing with crazy drivers, and much more. Join Gia Ramsey, Injury Prevention/Education Outreach Coordinator from Maimonides Medical Center, to learn tips and tricks to stay healthy as you age.

We will be using Zoom to host this program and you will need either a computer with audio or a telephone in order to participate. We will email the login information to participants.


This program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etwork of Libraries of Medicine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研討展覽:109年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高齡健康快樂活動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QdKD1p

109年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高齡健康快樂活動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中市協和長青協會
【協辦單位】: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
【課程目標】:延緩高齡者體能退化,提升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軟度與平衡感等。
【開課時間】:109年7月31日至10月30日,共12堂課,上午9:00-11:00
(每週五一堂,每堂2小時共24小時)。

第 1堂:109年7月31日(五) 上午9:00-11:00
第 2堂:109年8月07日(五) 上午9:00-11:00
第 3堂:109年8月14日(五) 上午9:00-11:00
第 4堂:109年8月21日(五) 上午9:00-11:00
第 5堂:109年8月28日(五) 上午9:00-11:00
第 6堂:109年9月04日(五) 上午9:00-11:00
第 7堂:109年9月11日(五) 上午9:00-11:00
第 8堂:109年9月18日(五) 上午9:00-11:00
第 9堂:109年9月25日(五) 上午9:00-11:00
第10堂:109年10月16日(五) 上午9:00-11:00
第11堂:109年10月23日(五) 上午9:00-11:00
第12堂:109年10月30日(五) 上午9:00-11:00

【活動對象】:年滿55歲(含)以上一般民眾。
【活動地點】: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3樓多功能活動室(地址:臺中市西屯區福玄路1號)
【名 額】:預計招收15名(依報名順序)
【活動費用】:免費。
【報名方式】:填寫報名表後親送溪西分館1樓服務台報名,或網路報名https://reurl.cc/QdKD1p
【諮詢電話】:如有問題請來電(04)2355-3011詢問
【貼心叮嚀】:請自備水杯、手帕、著輕便服。
【課程內容】:

 動態(適時調整長度、強度) 靜態
 1.認識深呼吸
2.伸展操
3.平衡訓練
4.心肺有氧運動
5.健身操
1.高齡者行的安全
2.口腔衛生保健
3.趣味性桌遊
4.傾聽學員需求






2020年7月7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 Staring at red light 3 minutes daily may lessen the risk of sight loss, says study


Staring at red light 3 minutes daily may lessen the risk of sight loss, says study

Posted by: Staff Writer July 2, 2020

Staring at a deep red light for three minutes a da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declining eyesight, finds a new study, which may bring immense potential to bring about new affordable home-based eye care technique or therapy, helping millions of people globally with naturally declining vision as they age.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humans study by scientists at the UCL Institute of Ophthalmology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Once over 40, the retinal sensitivity and colour vision gradually decline and with an ageing population, this i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ssue. The new method can reverse this decline, by rebooting the retina’s ageing cells with short bursts of longwave light.


In humans around 40 years-old, cells in the eye’s retina begin to age caused, in part, when the cell’s mitochondria, whose role is to produce energy (known as ATP) and boost cell function, also start to decline. In the UK there are currently around 12 million people aged over 65 and in 50 years this is estimated to increase to around 20 million.

Retina Decline Reversible

Mitochondrial density is greatest in the retina’s photoreceptor cells, which require high energy and thus, the retina ages faster than other organs, with a 70% ATP reduction over life, causing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photoreceptor function. Researchers built on their previous findings in mice, bumblebees and fruit flies, when their eyes were exposed to 670 nanometre (long wavelength) deep red light.

Red light vision therapy (UCL)

“Mitochondria have specific light absorbanc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their performance: longer wavelengths spanning 650 to 1000nm are absorbed and improve mitochondrial performance to increase energy production,” said Professor Glen Jeffery, lead author and scientist at UCL Insitutute of Ophthalmology. The retina’s photoreceptor population is formed of cones, which mediate colour vision and rods, which provide peripheral vision and adapt vision in low or dim light.

For the study, 24 people (12 male, 12 female), aged between 28 and 72, who had no ocular disease, were recruited. All participants’ eyes were tested for the sensitivity of their rods and cones at the start of the study. Rod sensitivity was measured in dark adapted eyes (with pupils dilated) by asking participants to detect dim light signals in the dark, and cone function was tested by subjects identifying coloured letters that had very low contrast and appeared increasingly blurred, a process called colour contrast.

All participants were then given a small LED torch to take home and were asked to look into* its deep red 670nm light beam for three minutes a day for two weeks. They were then re-tested for their rod and cone sensitivity

Study Results

Researchers found the 670nm light had no impact in younger individuals, but in those around 40 years and over, cone colour contrast sensitivity (the ability to detect colours) improved by up to 20% in some people aged around 40 and over. Improvement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blue part of the colour spectrum that is more vulnerable in ageing. Rod sensitivity also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m though less than colour contrast.

Professor Jeffery said: “Our study show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vision that has declined in aged individuals using simple brief exposures to light wavelengths that recharge the energy system that has declined in the retina cells, rather like re-charging a battery. The technology is simple and very safe, using a deep red light of a specific wavelength, that is absorbed by mitochondria in the retina that supply energy for cellular function.

The team is planning to make devices costing about £12 to make, so the technology is highly accessible to the public.

新聞選輯:直線看成歪線 當心老年黃斑部病變

資料來源: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590442

直線看成歪線 當心老年黃斑部病變
人間福報|2020.07.06

【本報台中訊】一名六十多歲設計師近年視力下降,使用工具尺畫草圖,直線怎麼看都是歪線,就醫確診為老年黃斑部病變,幸在接受抗血管新生因子注射療程後,視力慢慢從零點二恢復到零點七。眼科醫師呼籲,平時應多吃深綠色蔬菜,五十歲以上民眾則應每年接受一次眼科檢查,才能保護好靈魂之窗。

台中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林俊賢表示,若將眼球比喻為相機,視網膜是底片,黃斑部就是控制成像效果,當黃斑部出問題,可能引起視力下降或視覺變形。

但隨年紀增加,除了黃斑部的感光細胞會凋亡,協助眼球排出代謝廢物的視網膜色素細胞層也會退化。當代謝廢物沉積成「隱結」,視網膜得不到養分,容易生成新生血管。

目前針對老年黃斑部病變治療共識為使用「抗血管新生因子」(Anti-VEGF)的眼內注射劑,與傳統的雷射治療相比,較沒有視網膜結疤的副作用。

林俊賢說,若能及早並密集用藥治療,藥物反應佳,較有機會能維持視力在不錯的程度,且可隨治療效果來延長治療間隔,慢慢降低回診的次數。

反之,若拖延或不定期治療回診,藥物反應會比較差,若效果實在不好,就得再考慮使用光動力療法進行輔助治療。

過去針對老年黃斑病變,健保僅給付一眼最多七針的抗血管新生因子,其餘需自費。不過今年六月起,每人每隻眼睛至多可給付十四針,減少患者經濟負擔。

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研討展覽:南開科技大學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樂齡大學』即日起熱烈招生中


南開科技大學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樂齡大學』即日起熱烈招生中

南開科技大學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樂齡大學』即日起熱烈招生中~
109年9月22正式開課
  • 主辦單位:教育部
  • 承辦單位:南開科技大學進修學院
  • 招生對象:年滿55歲者優先,可行動不需扶持,無照護需求,預計招收25名(優先錄取未曾參與本校樂齡大學計畫者)。
  • 上課期程:109年9月22日至109年12月9日止。
  •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額滿即止。
  • 課程內容:http://cee.nkut.edu.tw/photo/news.php?Sn=151
  • 收費方式:每人2,000元整
  • 簡章下載:南開科技大學http://www.nkut.edu.tw點選行政單位-進修學院-最新消息
  • 報名地點:南開科技大學進修學院(教學大樓1樓102-2辦公室)
  • 報名專線:(049)2563489轉1377、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