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受教育、多讀書是否真可遠離認知症?

資料來源: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html?id=69953
受教育、多讀書是否真可遠離認知症?

伊佳奇
賴永祥
2019-12-15

日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發表的報告指出,文盲到了老年時,罹患認知症的機率是受教育年長者的兩倍。是否代表:受教育年長者就可避開罹患認知症(Dementia Disease)的可能?再來看看其他的研究:受高等教育是可延緩罹患認知症的時間,卻無法避免;就算每天只讀半小時書的人,比不讀書者平均多活23個月,看來受教育、多讀書還是有用的。

舉出這些研究結果,更加證實認知症保護因子第一位:認知儲備,是不分年齡,一輩子的事,如果從小做起是最好,但到了年長時,更要持續做,或者說,以前書讀的少時,年老時,不要放棄,還可拿起書本開始唸,換言之,認知儲備是一生的事,真是可「延年益壽」。

先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這項研究報告指出,文盲的腦部「認知功能」較識字者小,因此比較容易退化。他們研究美國紐約市華盛頓高地(Washington Heights)的983名65歲以上成人,這些人只受過4年或更少的學校教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9年11月16日報導,研究人員對美國紐約市華盛頓高地研究對象進行家訪,進行記憶力、語言能力和視力或空間能力測驗,而後依據標準做出認知症診斷。

不識字參與者在這些測驗的表現較差。而在研究一開始尚未罹患認知症的民眾當中,文盲其後罹患認知症的機率是平均的兩倍。報告中說,文盲的「認知功能」較識字者小,而這正是腦部退化的原因之一。

這份報告主要執筆人、哥倫比亞大學神經心理學教授曼里(Jennifer Manly)表示,許多住在華盛頓高地的不識字民眾來自多明尼加,這些人可能必須輟學工作。因為多明尼加的教育政策導致他們不去學校,多明尼加人8年級後不再規定強制上學。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日本新繭居族來了!為什麼學歷、收入越高的中高齡單身男性是高危險群?

資料來源: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1284

日本新繭居族來了!為什麼學歷、收入越高的中高齡單身男性是高危險群?
撰文者:吳和懋
商周頭條 2019.12.11

幾乎足不出戶,至少半年以上窩在家裡,避免與外人接觸的「繭居族」,不再是輟學生、社會新鮮人的專利。日本今年以來最令人憂慮的統計數字,莫過於3月時首次發現,40歲到64歲之間的中高齡繭居族,估計約有61萬人。這相當於該年齡層有1.45%人口,即使住在被周遭高樓、層層公寓人群包圍的地方,卻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你也許以為繭居族只是日本專利,其實,從日文繭居族直接英譯的「hikikomori」一詞,早在2010年就被收入《牛津英文字典》第3版,因為這已是先進國家所共同面對的問題。在台灣雖然沒有明確統計數字,但曾有開業精神科醫生表示,相關就診人數比過去增加了兩成。

既是存在已久的現象,今年統計數字為何令人震驚?其一,這是日本內閣府首次針對中高齡的調查,結果卻打破人們既定印象,幾年前調查15歲到39歲年輕繭居族為54萬人,這次中高齡繭居人數61萬,竟然更高!而兩個族群相加,等於在日本每100人就有1個人過著繭居生活。

其二,真正令人憂慮的是,這次統計發現了繭居族新類型。過去人們對繭居族的印象,多是青春期或剛出社會年輕人,因人際關係上遭受挫折,社交退縮回到家裡,就此斷絕了外界聯繫。

但這次調查發現,中年人之所以開始繭居,有36%竟是因為離職,高居第一大原因。除了已知的社交問題外,也有21%是因為生病,另有人因為回家照顧父母,從此脫離了社交生活。

「現在40多歲的人,在年輕時剛好經歷了粥少僧多的就業冰河期,」研究繭居問題的愛知教育大學副教授川北稔感嘆。這意味著,比起個人內在條件、心理素質等因素,這群人一生兢兢業業,卻因為經濟不景氣被裁員、或是離職照顧家人等外在條件,一回家就再也走不出門。

中高齡繭居族之中,有4分之3都是男性。他們的一大特徵是,即使有煩惱,4成的人「完全不跟別人商量」,而且多數過著日夜顛倒生活。日本中央大學教授山田昌弘分析,中年繭居族的男性比女性多,可能是日本社會在學歷與職涯發展上,對男性的要求更嚴格所致,這導致了人口統計中,看到未婚和父母同居的人數增加。

今年7月,日本NHK節目《News Up》,記錄了一位50多歲男性如何從人生勝利組,短短6年內跌落為繭居一族的故事。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科學》子刊封面:如何讓大腦變年輕?

資料來源:https://sina.com.hk/news/article/20191207/0/0/2/-10927312.html

《科學》子刊封面:如何讓大腦變年輕?
2019年12月07日09:19

  來源:學術經緯

  “腦子越來越不好使”,是衰老最讓人害怕和無奈的特徵之一。讓大腦保持年輕,是無數人的心願,也是很多科研人員的探索目標。

  最近,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和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Ben-Gurion University)的科學家合作,同時發表了兩篇論文,提出衰老影響認知能力的一個關鍵角色:血腦屏障。在動物實驗中,研究者修復血腦屏障“滲漏”引起的問題後,成功改善了小鼠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鑒於血腦屏障在衰老過程中有著過去未知的重要性,最新一期《科學》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封面故事的形式介紹了這組工作。

繼續閱讀:https://sina.com.hk/news/article/20191207/0/0/2/-10927312.html

新聞選輯:目標到期債保單 藏3大風險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9/4212738?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6-news

目標到期債保單 藏3大風險
2019-12-08 00:53聯合報 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

投資型保單可連結的標的多元,其中連結目標到期債的投資型保單,因為與類定存保險商品概念類似,業者表示,在儲蓄型明年因政策遭限縮後,民眾可望轉向目標到期債保單,將成為明年保險市場的新寵兒。

所謂目標到期債保單,可視為連結債券型基金的壽險或年金險,連結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大多會分散投資五十檔至一百檔債券,以投資等級債為主。投保一開始會設定到期日,依照商品不同,保戶可在投資期間領配息,到滿期再領回本金;或滿期時一次領回本金加利息。

全球人壽商品部副總鄭中安表示,目標到期債保單去年的初年度保費已突破千億元,今年預計也會超過千億元。

不過,公勝保經戰略長李正偉提醒,目標到期債保單有三大風險,投保前要特別留意。第一是匯率風險,目標到期債多為外幣計價,債券多是國外債券,因台灣債券殖利率太低,不太可能用台灣的債券做目標到期債,大部分為美元計價,就會有匯率風險。

第二,提前贖回恐損失,提前贖回或解約恐無法保本,還可能蒙受損失,因此投保目標到期債保單須先確保沒有短期資金需求,或是利用手上閒置資金購買;第三是信用評等風險,有些業務員會以「保本」或「保息」來銷售,但目標到期債保單並沒有所謂的保本、保息,債券都會有違約風險。

至於今年最熱銷的失能險,李正偉指出,四、五家以失能險做主力的壽險公司,今年都改版失能險,帶動上半年好幾波停售潮,改版後失能險明年會變成長賣型商品,有需求的民眾仍然會購買,但不會像今年出現大幅搶購熱潮,除非明年又進一步改版,再次帶起搶購風潮。

鄭中安則說,台灣面臨高齡化轉型議題,長照險、老年醫療等商品會越來越受歡迎,改版後的失能險會回歸以失能扶助為主的設計。至於醫療險,未來會逐漸往高齡實支實付醫療、高齡加倍給付、有無健康加值金等方向發展。

新聞選輯:書摘》可以自己預先選擇未來失智時的監護人嗎?

資料來源: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12-07/329250

書摘》可以自己預先選擇未來失智時的監護人嗎?
新頭殼newtalk | 林芷湲 綜合報導
發布 2019.12.07 | 11:01

2019年6月19日民法修正,加入了所謂「意定監護」制度。什麼是意定監護呢?就是在本人意思表示能力還健全完整的時候,由本人(案例主角)委任受任人(小王),並簽訂委任契約,如果哪一天因為各種因素而需受監護宣告時,會由該受任人擔任監護人。

這樣的制度之所以需要存在,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重視個人的自主意志、個人的利益、個人的人性尊嚴,也讓有需要的人可以提早做出準備。畢竟若已經到了意思表示能力欠缺或不足的情況時,法院與家人可能對於將受監護人平常的來往關係不甚理解,預先委任將有助於這個情況。

就「意定監護」契約的訂定或者是變動,該份契約都必須在委任人(案例主角)、受任人(小王)都在場的情況下,由公證人做成公證書才有法律效力,公證人做成公證書後必須於七日內書面通知本人住所地的法院。這一份「意定監護契約」將會在委任人在未來的某日受監護宣告時發生效力。

新聞選輯:注意!領了勞保老年給付再工作 仍可累積6%勞退提撥

資料來源:http://globalnewstv.com.tw/201912/89307/
注意!領了勞保老年給付再工作 仍可累積6%勞退提撥
經濟日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60歲的老林,去年在原來服務的公司退休了,很幸運領到勞退舊制退休金155萬。老林也馬上到勞保局申請勞保老年給付,因為擔心勞保破產,老陳選擇請領一次金。由於兒子仍在大學就學,老林發現不能安心養老,勞保跟勞退舊制的退休金也不夠養老,因此又到一家營建公司工作。老林原以為勞保、勞退都領完了,應該沒有退休金,沒想到第一個月領了薪水,發現薪資單註記提撥薪資6%,他才發現原來退休後繼續工作,竟然還可以參加勞退新制。隨著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政府也鼓勵勞工退而不休。多數勞工可能以為自己領了勞保老年給付(或年金),勞退舊制退休金也領了,即使再去工作,不可能再有退休金。事實不然,可能還能繼續適用勞退新制。(延伸閱讀:勞動基金收益率9.62%!每人平均分紅三萬)2005年上路的勞退新制,規定雇主提撥退休金適用對象為適用勞基法勞工,並未限定是否投勞保或是年齡上限,因此勞工無論年齡多大,有無參加勞保,只要有受僱事實,且適用勞基法,雇主仍要繼續按月提撥該勞工薪資6%到勞退新制帳戶。

新聞選輯:請領年齡前不幸去世 勞保老年給付仍能一次請領


資料來源: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33506242869.html

請領年齡前不幸去世 勞保老年給付仍能一次請領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雖然勞保老年給付選擇年金比一次領划算,但是請領老年年金有法定年齡規定,很多勞工擔心,如果在達到請領年齡前不幸先走了,是不是勞保老年給付就泡湯了?以林先生為例,他如果想等到年滿63歲再請領全額老年年金,卻來不及領年金就身故,應該怎麼辦?

可領遺屬年金給付 或一次領老年給付

勞保局表示,林先生萬一在55歲到63歲當中不幸身故的話,雖然已經退勞保,但勞保條例第63條之1特別規定:「被保險人保險年資滿15年,並符合第58條第2項各款所定之條件,於未領取老年給付前死亡者,其符合前條第2項規定之遺屬,得請領遺屬年金給付。前項被保險人於本條例97年7月17日修正條文施行前有保險年資者,其遺屬除得依前項規定請領年金給付外,亦得選擇一次請領老年給付…。」 也就是說,萬一林先生在55歲退勞保到63歲領老年年金前身故的話,符合勞保條例第63條之1上述規定,他的遺屬還可請領遺屬年金,也可選擇一次請領林先生的老年給付。若是遺屬選擇一次請領老年給付,以林先生退保時已有19年年資,換算可請領23個月,以4萬元投保薪資,共可領92萬元(23月×4萬元=92萬元)的老年給付。 勞保、國保遺屬年金只能二擇一 此外,林先生後來加了國保,如果是在國保加保期間身故,還可以由支出殯葬費的人請領五個月的國保喪葬給付。而因為遺屬選擇一次請領林先生的勞保老年給付,另外可以再由合格遺屬請領國保的遺屬年金。不過如果遺屬選擇請領勞保遺屬年金,就不能再請領國保遺屬年金(同時符合勞保、國保遺屬年金請領條件,只能擇一請領)。


原文網址: 請領年齡前不幸去世 勞保老年給付仍能一次請領 | 好房網News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33506242869.html

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姜冠宇專欄】周全性老人評估的智慧醫療需求 三大原則與3D

資料來源: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id=0000573908_vpll87lrlmk80q91n9iab

【姜冠宇專欄】周全性老人評估的智慧醫療需求 三大原則與3D
姜冠宇
2019-12-03

家有80歲的老伯,4年來越來越個性孤僻,脾氣開始有些變化,並且也偶然忘記身邊家人,同時胃口變差、走路有時會跌倒、身上也開始有味道了,他不太能照顧自己,甚至家人出門一段時間,回來打開門發現老伯跌在地上,地板上還一攤尿。

家人嚇得趕緊送急診,隨著一次次反覆住院,不是肺炎就是泌尿道感染,老伯處於住院吵著要回家,出院吵著不舒服要去醫院,吃得藥越來越多,門診教授醫師的處方有時互相衝突、甚至重複;照顧的家人除了心力交瘁,也無所適從。

老化三大原則與特性:個體變異性、身體預備容量、疾病的感受性

以上故事,說明現在老人社會的景況,但是我們最新的臨床思維,該從何著手?在理解老人的智慧醫療需求之前,需要先理解老化的三大原則:首先、是極大的個體變異性。老年人首要的困難就是個體極大的變異性,同樣70歲,有人可以登上玉山,有人卻長期臥床;除此之外,每個人老化速度不同,同一人身上各器官的老化速度也不同,這就在治療決策與照顧常規上需要非常多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