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天廚盃空廚競賽/大馬僑生 煮出冠軍家鄉味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929/3555891?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天廚盃空廚競賽/大馬僑生 煮出冠軍家鄉味

2018-12-24 22:48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南投報導

南開科大iCooking馬來西亞僑生鄭禮財靠著鄉愁,煮出家鄉味,首次參加天廚盃空廚賽就奪冠。 圖/南開科大提供

南投縣南開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學生對烹飪有興趣,自組「iCooking愛上料理」團隊,與小農合作研發各式醬料,也研發銀髮族餐點,近期更組隊參加天廚盃全國航空創意廚藝競賽,抱回2金3銀。

南開科大指出,餐飲系學生創辦「iCooking愛上料理」社團,其中「i」象徵愛,也代表將網路社群作為平台,除鼓勵參賽,更串連小農、福祉服務等元素研製料理。

「iCooking愛上料理」團隊將餐飲與科技串連,透過網路行銷平台,尋找各領域有機小農配合,研發出辣椒醬、香椿醬、洛神花蜜餞和各式水果醋等商品,並與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跨系合作,研發銀髮族餐點。

iCooking團隊表示,料理講究融合,並推廣在地食材,近年更針對銀髮族健康、素食養生等需求,透過不同烹調方式研發易入口,還有長者偏愛的中藥風味等創意餐點,將所學轉授給地方長輩,盼他們也愛上料理、吃得健康。

iCooking團隊參與各類型賽事或活動,累積實戰經驗,今年派出5人參加「天廚盃空廚競賽」抱回2金3銀佳績,其中馬來西亞僑生鄭禮財靠著鄉愁煮出家鄉味,首次參賽就奪冠。

鄉愁入味南開科大iCooking馬來西亞僑生鄭禮財(左)靠著鄉愁,煮出家鄉味,首次參加天廚盃空廚賽就奪冠。 圖/南開科大提供

鄭禮財說,他將3種族特色都放進料理,體現記憶中的大馬風味,像鳳梨炒飯佐以大馬當地咖喱粉,烤雞則夾帶清爽酸甜大馬風味,獲評審青睞。

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大步走到100歲!深蹲、左右踏,每天3動作防跌不骨折

資料來源: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341

大步走到100歲!深蹲、左右踏,每天3動作防跌不骨折

2018-11-28 新聞中心張承宇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台灣需要照護年長者的家庭不在少數,台灣行動不便、需要臥床的高齡者比例,更是歐美國家的11倍,關注高齡者、失能者照護議題的長照政策,也因此成為近年的熱門焦點。而在需要長照服務之前,靠著平常的運動維持活動能力,其實就是避免臥床、失能的最佳解,日本診所院長力推三招,每天各做一次,不用5分鐘,竟然就能大大降低跌倒住院的機會!

運動障礙症候群不容忽視,易跌倒骨折、臥床不起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體重減輕、走路變慢 都是失能前奏

連結 資料來源

體重減輕、走路變慢 都是失能前奏
楊雅馨
2018-11-14
今周刊1143期

年齡不能作為判別老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衰弱症才是評估身體功能是否衰退的依據。當長輩出現五個徵兆,未來容易有跌倒、失能的風險。

你知道「衰弱症」嗎?或許你還不清楚,甚至對它感到陌生,然而,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每百人有五至十一人罹患衰弱症。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詹鼎正解釋,簡單來說,當看到一位長者,外表看起來沒力、走路很慢等等,就有可能是衰弱症了。

「衰弱症是整體功能性衰退的重要指標。」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一般內科暨高齡醫學科主任陳英仁進一步說明,當出現體重下降、活動力低、感覺無力、走路緩慢、肌力下降,這五項指標只要符合三項以上,就可以稱為衰弱症,前兩項則是前期徵兆。詹鼎正提醒,此測量對象為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目前醫界並不認為中年人適用於衰弱症的指標。

常運動:心跳加快才有效
至於評估之後,發現有衰弱症該怎麼辦?醫師會建議病人到老人醫學科門診做「周全性老年評估」找出真正的問題點,透過及早發現健康行為的改變,身體功能是可以回復的,甚至還能恢復得更好,年老並不等於一定會失能。

要預防衰弱、延緩失能,強化運動、均衡營養是關鍵。正常規律地運動可幫助老年人持續擁有活動力,陳英仁表示,運動可分為高強度「三四三」,即每周最少三次,一次最少四十五分鐘,心跳達每分鐘一三○下,最少持續十五分鐘;中強度為「五四一」,為每周最少五次,一次最少四十五分鐘,心跳每分鐘達一一○下,最少持續十五分鐘;若體力不佳,也可以分次,總計達十五分鐘即可。

有效的運動一定要讓心跳加快,最簡單的檢測方法,即評估運動時喘的程度,應達到有點喘,但還可以講話,才是最恰當的強度;若喘到沒法講話,就代表超出心臟可負荷的範圍。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期刊文章:Technology and Aging

From: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518/155723405783703028

Technology and Aging

Wendy A. Rogers, Aideen J. Stronge, Arthur D. Fisk,First Published June 1, 2005 Research Article
https://doi.org/10.1518/155723405783703028

Article Information
Volume: 1 issue: 1, page(s): 130-171
Issue published: June 1, 2005

Wendy A. Rogers, Aideen J. Stronge, Arthur D. Fisk


Abstrac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ave become widespread,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nto products of everyday use is accelerating.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older adults by increasing their safety, security, and independence in daily life. However, too often older adults'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are not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current and future technologies. In 1990,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identified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factors in the design of technology for an aging population. The goal of this chapter is to review research on aging and technology since that report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s of human factors research to issues of aging and technology design. In this chapter we address the extent to which older adults use new technologies, factors to consider in the adoption of technology (e.g., attitudes),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design on older adults' performance (e.g., design of input devices), and ways to optimize training for older adults in using new technologies (e.g., age-specific instructional designs). We then review emerging areas of research that may direct the focus of human factors research in the next decade. These areas of research include ubiquitous computing (e.g., home monitoring systems), health care technologies (e.g., telehealth), robotics (e.g., Nursebot), and automated systems (e.g., cruise control). Finally, we consider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human factors research as the field continues to address the questions of optimizing technology for older adult users.

期刊文章:Aging and Human Performance

From: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518/001872008X312161

Aging and Human Performance

Neil Charness,First Published June 1, 2008 Other
https://doi.org/10.1518/001872008X312161

Article information
Volume: 50 issue: 3, page(s): 548-555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June 1, 2008; Issue published: June 1, 2008

Neil Charness
Psychology Departmen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Tallahassee, Florida, charness@psy.fsu.edu

Abstract
Objectives: I identify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tributions to aging and human performance as reflected primarily in the pages of Human Factors.Background: Populations worldwide are aging. True experimental work on aging is not possible because age levels cannot be manipulated. Sophisticated theoretical frameworks and modeling techniques are required to reach valid inferences about age effects and age changes. Method:Cit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articles in Human Factors dealing with age or aging and to rank them for citation impact. Results: Special issues on aging were followed by increased publication rates for articles on age or aging, particularly in the 1990s. Most-cited articles deal primarily with age and driving. Conclusions:Applied contributions rely on improved measurement of performance and on methodological advances, including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Design changes that provide environmental support for declining cognitive, perceptual, and psychomotor abilities can serve as a powerful intervention for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older adult performance. Training is also a robust way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t both the basic ability level and the level of task performance. Human factors specialists can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for an aging population. Applications: Guidelines for older users are now being developed by standards bodies and are implemented in domains such as Web design. Much of the focus of human factors research has been on improving efficiency in the performance of aging adults in the workforce, but reducing errors and increasing comfort and satisfaction in health-related activities should receive greater attention.

新聞選輯:Healthcare in Aging Societies

From:https://www.loc.gov/today/cyberlc/feature_wdesc.php?rec=8372

Healthcare in Aging Societi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Healthcare in Aging Societies

TITLE: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Healthcare in Aging Societies

SPEAKER: Jean-Pierre Auffret
EVENT DATE: 2018/05/16
RUNNING TIME: 72 minutes
TRANSCRIPT: View Transcript (link will open in a new window)

DESCRIPTION:

Jean-Pierre Auffret of the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School of Engineering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potenti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for healthcare in aging societies including the Americas, Europe, Africa and Asia. Many developed economies are actively planning and adjusting for aging societies including Japan, Korea and Germany as well as the U.S. These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healthcare and pension systems, community based senior services, and robus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mobile ecosystems which provide the flexibility for healthcare, social inclusion and labor productivity.

期刊文章:ENVIRONMENTAL GERONTOLOGY: AGING IN THE MARGINS

From:
https://academic.oup.com/innovateage/article/2/suppl_1/376/5171478
INTEREST GROUP SESSION - ENVIRONMENTAL GERONTOLOGY: AGING IN THE MARGINS: THEMES OF VULNERABILITY
A B Mitchell J Yeh
Innovation in Aging, Volume 2, Issue suppl_1, 1 November 2018, Pages 376,https://doi.org/10.1093/geroni/igy023.1394
Published:
11 November 2018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Gerontology Interest Group symposium presents five studi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and Canada that focus on marginalized people and places. The studies interrogate barriers to and supports for aging in place,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mental health, challenges faced by homeless older adults, and effects of gentrification. Utilizing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pproaches, as well a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he studies examine hazardous contexts and precarious personal experiences often-overlooked in aging research and urban policymaking. The symposium critically explores themes of vulnerability in later life and demonstrates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退休理財術-上班族做好2大保足感 打造安心退休生活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110000397-260210

退休理財術-上班族做好2大保足感 打造安心退休生活


新聞選輯:別太羨慕修長雙腿 研究:小腿太細恐引來肌少症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607656

別太羨慕修長雙腿 研究:小腿太細恐引來肌少症
2018-11-09 21:3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很多女生都希望擁有修長、纖細的雙腿,但其實小腿太細也不好。研究發現,50歲以上的男女若小腿圍小於34、32公分,就有肌肉量不足的風險,可能導致失能、甚至縮短壽命的後果。

綜合報導指出,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陳亮恭最近發表以小腿圍作為簡易評估肌肉量的大型研究成果,其中發現50歲以上男女,小腿圍若分別低於34、32公分,肌肉量就可能不足,其罹患肌少症風險更有約6成。陳亮恭指出,肌少症是指「肌肉量少」而且「肌力不足」,患者四肢無力就容易跌倒,嚴重可能導致失能、甚至縮短壽命。

新聞選輯:老年人對抗衰弱症 補足所需營養是關鍵


老年人對抗衰弱症 補足所需營養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18年11月11日 上午8:43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研究指出,老年人越走越慢,部分原因可能是營養不夠或運動不足等因素,造成的肌少症或衰弱症。為了增進弱勢族群的健康,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特別在後龍鎮水尾里社區關懷據點,舉辦「健康飲食~三好一巧我健康」活動,現場邀請營養師分享如何用健康且簡單的食材,做出兼顧經濟又營養的美食。

掌握三好一巧原則 補足長者營養所需

這次活動中,為了讓大家了解肌少症對於老人衰弱的影響,現場也親自示範健康餐點製作,希望民眾能夠從重視居家飲食開始,掌握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等三好一巧的原則,滿足長輩營養所需;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營養師彭雅渂組長指出,營養師群們設計主食包括香油拌飯,利用料理技巧讓飯較軟嫩,並添加香油增加油脂養分,另外也準備清蒸鮮魚,選用肉質較軟的魚類為主,以清蒸燉煮方式,再加入薑絲、蔥、米酒,能去腥、提味,能提供蛋白質以及飽和脂肪需求。

新聞選輯:想要及早預防失智 這個動作和打麻將效果相當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473751



想要及早預防失智 這個動作和打麻將效果相當

2018-11-11 09:20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潘建誠醫師指出,許多老人家以為缺牙沒有什麼大不了,但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缺牙將引發許多疾病,最常見的是,進食不便,咀嚼不爛,以致吸收不良,影響腸胃道健康,造成營養不良。

此外,長期缺牙,還會影響外觀,臉頰凹陷,模樣變老,比起同年齡的人,看起來就蒼老許多。再者,長期缺牙,口腔裡面的咀嚼肌肉就會退化,連帶也會影響吞嚥功能,甚至引發吸入性肺炎。

潘建誠指出,呼吸道與消化道在喉頭附近相通,如果咀嚼功能不好,無法將食物咬爛,加上吞嚥功能變差,到了喉頭附近,食物就可能跑錯地方,如果進入呼吸道,就會造成吸入性肺炎。

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8年後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別再說「孤老」,請接受「獨立老」

資料來源: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2270&from=share

8年後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別再說「孤老」,請接受「獨立老」 

洪雪珍 Web only 2018-11 

一天比一天老去,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如此,每個人還是一天比一天老,而且一代比一代活得老,唯一能做的事,準備好老去,做好三件事:存錢、存健康,以及會過生活。 

最重要的是,認清現實,接受老化,用正確的心態迎接它。 

未來不再有兒孫滿堂 
相比日本,台灣的老人太自艾自憐,活得太悲情,因為我們的社會觀念還留在短命的時代。雖然早已步入「高齡化社會」,再八年就進到「超高齡社會」,每五個人當中,有一人是65歲以上,我們仍然無法坦然面對長夀這件事。 那麼,長壽就不是禮物,而是詛咒,不斷地抱怨各種老去的困境,讓人無法安老。

新聞選輯:如果踢足球不能奔跑,而是只能用走的足球運動!

資料來源: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57293

運動視界 » 足球 » 專欄
洋溢 | 2018/11/07

如果踢足球不能奔跑,而是只能用走的足球運動!

4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賽剛剛結束,對於足球運動而言好像都是屬於兒童、年輕人或是成年人為主,但是在英國-蘇格蘭有一項運動(Walking Football) 顧名思義就是只能走路不能奔跑的足球運動。

這項運動起源於2011,宗旨為讓50歲以上的人享受足球這項運動並且藉由運動達到健康的益處。

Walking Football Scotland (WFS)蘇格蘭走路足球組織認為老年人可以透過這項運動,降低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還可以減少脂肪,還可以增加運動的機會。

新聞選輯:秋冬季節易空品狀況不佳,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做好空污自我防護「3招6式」

資料來源:https://www.mohw.gov.tw/cp-16-45149-1.html

秋冬季節易空品狀況不佳,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做好空污自我防護「3招6式」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建檔日期:107-11-07
更新時間:107-11-07

依行政院環保署11月7日空氣品質預報,臺灣地區偏東風,西半部位於背風面風速偏弱,擴散條件稍差,易有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偏高情形。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若有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不適症狀,應避免戶外活動;特別是敏感性族群,如孩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更應以室內活動為主;有氣喘的人要多留意,可能需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

為降低空污對身體的危害,民眾可隨時注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https://taqm.epa.gov.tw/taqm/tw/AqiMap.aspx),國民健康署針對空氣品質不良情形,提供民眾以下3招自我保護策略:

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天天抬腿2分鐘減輕膝蓋磨損

新聞選輯: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141

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天天抬腿2分鐘減輕膝蓋磨損

2018-11-04 新聞中心張承宇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退化性關節炎是全球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也是年長者行動不便的首要原因,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有350萬人受到膝關節退化困擾,每年約有2萬人須因此置換人工關節,近年患者年齡更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日本整形外科醫師推一招,竟然只要站著抬抬腳,就可能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

鍛鍊下半身各處肌肉可降低軟骨磨損、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

日本NPO法人高齡者運動器疾患研究所代表、伊奈醫院整形外科部長石橋英明表示,大約有8成以上的中高齡人口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疼痛不但造成行動障礙,許多人更因此綁手綁腳、活動量減少,導致肌肉衰退、加重關節負擔,形成惡性循環。

日本清水整形外科Clinic院長清水伸一也表示,膝蓋中的軟骨,肩負減震、緩衝的重責大任,但是肥胖、年紀增長、肌力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軟骨磨損,導致大小腿骨直接摩擦而引起疼痛。然而,患者往往因為疼痛而更不敢動,導致周遭的韌帶、肌肉逐漸僵硬,保護關節的滑液新陳代謝也變得緩慢,關節功能更加衰退。

對此,石橋英明建議,站著抬抬腳的訓練動作雖然看似簡單,卻能一口氣鍛鍊到腹肌、背肌、髖關節周圍的臀大肌、臀中肌,以及和膝蓋伸展彎曲力息息相關的股四頭肌、腿後腱等下半身各處肌肉,提升膝關節周邊的肌力與活動力,不但膝蓋屈伸都更穩定、更順暢,也能減輕膝蓋在走路、爬樓梯時所受到的衝擊。

如此一來,軟骨所受到的負擔減輕了,磨損速度也會減緩,因而發炎、疼痛也能跟著好轉;同時,關節滑液的循環也能提升,更能進一步改善軟骨狀態,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每天抬抬腳,改善退化膝關節炎


身體打直站好,也可以扶椅子或桌子防止跌倒。
單腳抬高離開地面5~10公分,左腳右腳各抬高1分鐘,一天做3次即可。習慣後可漸漸不用扶著桌椅,也可以自行增加抬腳時間。

新聞選輯:勞動力不足 日本擴大招攬外國高階人才

資料來源:https://news.cts.com.tw/cts/international/201811/201811031941855.html

勞動力不足 日本擴大招攬外國高階人才
2018/11/03 13:40

李嘉芳 編譯 / 日本

日本因為高齡少子的影響,造成勞動力縮減,日本政府決定放寬移工政策。以前去日本的移工以藍領為主,明年四月開始,像是醫護人員等十四種產業的高階人才,都能攜家帶眷去日本工作。

粗重的工作,老人家已經做不來,年輕人又不想接手,日本勞力不足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現有的藍領移工,大多是發展中國家的人,以技能實習制度的名義去日本,在建築、照護以及農漁業工作。

根據日本厚勞省統計,目前在日本移工大約有127萬人,占日本勞動力的2%,已經來到史上新高,卻還是無法補足高齡少子化,造成的勞動力缺口,日本政府決定要放寬移工政策,不只要藍領、也歡迎白領到日本工作。

現在研議新的移工政策,包括只要考試合格,最久可以在日本工作五年,要是有專業技能的話,基本上是可以永久居留日本,白領移工可以長期甚至永久居留,安倍內閣提出的新法案被反對黨批評,根本是充滿瑕疵的移民政策,認為白領移工攜家帶眷長住日本,恐怕會增加社福負擔,成為政府新的問題。

新聞選輯:學者︰以房養老需更多元

資料來源:http://ec.ltn.com.tw/article/paper/1244495

學者︰以房養老需更多元
2018-11-05 06:00

少子化、超高齡社會 衍生長照需求問題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根據統計,老人居住宅近十年增加近二十萬宅,平均一年以兩萬宅的速度增加,凸顯老人住老宅問題;學者及房產業者都建議,應採公私合作、更多元的方式,才能解決超高齡社會下衍生的孤老宅與長照需求等問題。

根據內政部人口及住宅普查的資料,全國僅老人居住宅數在二○○九年為三十三萬五千餘宅,今年六月底已增加至五十二萬七千餘宅。依鄉鎮市區劃分,這類住宅數最高的前十名,依序為新北市板橋區、中和區、新店區、台北市大安區、新北市三重區、台北市中山區、高雄市三民區、新竹市、新北市永和區以及桃園市桃園區;其中前五名均超過一萬宅,僅住一老人的「孤老宅」宅數破萬的行政區則僅有板橋。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疱疹病毒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資料來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8325&&fullpage=true

疱疹病毒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作者 : 陳蔚承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可能不只是嘴唇上一顆一顆刺刺癢癢的小水泡。兩份新研究發現疱疹病毒可能是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原因之一。

疱疹病毒誘發阿茲海默症

美國的西奈山(Mount Sinai)伊坎醫學院遺傳與基因科學系研究員瑞德海德觀察近1000個大腦樣本發現,當中622位有阿茲海默症,另外322位的腦部功能則正常。更且,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有大量疱疹病毒第六型及第七型(HHV-6A、HHV-7)。這兩型疱疹病毒在人體相當常見,例如引起嬰幼兒常見的玫瑰疹,但多數時候不會引發症狀。這個研究發表在《神經元(Neuro)》中。

「這是無心插柳,我無意找病毒,但這個發現令我吃驚,」他說,這個發現證明了病毒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理論。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大數據 強化健康管理 減少醫療浪費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026000670-260110

大數據 強化健康管理 減少醫療浪費

2018年10月26日 04:11 中國時報
魏怡嘉/台北報導
(鄧博仁攝)
台灣老年人口比率目前已達14%,8年後更高達24%,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銀髮族除了身體保健之外,醫療也很重要,包括診斷、治療及照顧,在AI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如火如茶的發展下,未來醫療模式會有很大的改變。

薛瑞元以現行擁有龐大資料庫的「健保雲端醫療系統平台」及「健康存摺」為例,就是政府運用大數據增進民眾自我健康及抑制醫療浪費的管理上,還可延伸進行醫療審查,節省審查人力。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超高齡社會的金融問題,日本近 143 兆資產恐被凍結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18/10/15/ultra-high-youth-social-funding-problem-close-to-japan-143-trillion-frozen-frozen/

超高齡社會的金融問題,日本近 143 兆資產恐被凍結
作者 黃 敬哲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0 月 15 日 12:10 |

人口高齡化對經濟有重大影響,老年儲蓄通常比年輕人更多,但消費往往更少。雖然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這種變化有利於自動化和技術發展進步,降低失業的衝擊,但實務上,公共衛生及福利政策支出的大幅上揚,成為政府相當頭痛的議題。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 7% 時稱高齡化社會,超過 14% 就叫高齡社會,若達 20% 則稱為超高齡社會。

如今,做為高齡化問題最為顯著的國家之一,日本已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且釀成了新的問題,老年人所持有的金融資產規模非常龐大,但卻常常因失智症無法確認本人意願被銀行拒絕動用其資產。而根據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報告, 60 歲以上老年人的個人金融資產總額卻高達 1,300 兆日圓以上,60 歲以下卻僅 700 兆左右。

(Source: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嚴重,據統計,老年失智症比例越來越高。日本政府的高齡社會白皮書指出,2015 年罹患失智症的高齡人口約 520 萬人,平均有 14% 患有失智症,而到 2025 年比例更將成長近 20%,占總人口近 7%。目前因老年失智而變相被凍結的資產將近 143 兆日圓,在到 2030 年恐達 215 兆,折合新台幣約 60 兆元。而瑞穗綜合研究所也預測,至 2035 年將有 15% 的有價證券是被失智症老人所持有。

尤其當年長者因失智症住進長照中心,但卻不能使用其儲蓄來支付龐大的治療費時,將會造成很直觀的社會衝擊,且這些資產是否可能會被濫用或吞沒也都是值得探討的議題。台灣內政部今年初也才宣布,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達到 14.28%,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且距離超高齡社會,頂多還有 8 年時間,人口老化速度非常嚴重,且與日本相同,老年人資產規模相對高,未來也很有可能面對同樣的死錢問題。

雖然日本政府打算在存款管理等制度下功夫,不過目前仍沒有完善的制度。雖然有一些金融機構打算推出相關的信託服務,但在現行法制下就算是監護人也很難擅自動用其資產,遑論是法人。而家族信託也是解決方法之一,但尚未被普遍接受,利用率很低。
認知症患者、金融資産200兆円に マネー凍結リスク
認知症患者の金融資産 200 兆円の未来

新聞選輯:《謠言終結站》銀髮族要清淡節食? 當心肌少症!

新聞選輯: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39728

《謠言終結站》銀髮族要清淡節食? 當心肌少症!
2018-10-16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很多老年人擔心慢性病和「三高」問題,不僅飲食清淡、少油鹽,甚至連蛋白質及維生素D、E、鈣、膳食纖維等攝取量都不足,醫師警告,老年人過度節食,小心營養不良、肌少症、體力竭弱,容易失能、跌倒,增加死亡風險。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老年醫學科主任顏啟華說,很多老年人怕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問題,都說要飲食清淡,不要吃肉,卻不知道蛋白質攝取不足會使肌肉流失,造成肌少症,不僅站立無力、走路不穩易跌倒,同時免疫力下降、熱能不足,影響代謝功能,導致失能。

顏啟華指出,年過40歲以後,肌肉量幾乎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70歲後加速以1.5%流失,如果營養再不足,會加速流失,肌肉量每減少10%,死亡率增加10%;若減少20%、30%,死亡率更加速上升,達30%及50%,因此老人應攝取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

顏啟華表示,門診中有一名老婦人因有糖尿病,嚴格限制飲食,飲食過度清淡,都水煮、完全不吃油,也不吃任何肉類,久了出現肌少症,愈來愈瘦,身高150多公分、只有40公斤,體力衰弱,腎功能也變差,後來調整飲食,體重變正常,但受損的腎功能已經回不去了。

顏啟華強調,老年人飲食清淡是指烹調要清淡,少油少鹽,但營養仍要均衡!一般65歲老人如果活動量稍低,男性攝取熱量要1950大卡、女性1600大卡,豆魚蛋奶類要6份(一份約女性3根手指大小);如果體重60公斤,每天攝取蛋白質應60到72公克,肌少症患者則要增加2成5的量,如果擔心糖尿病、腎臟問題,要少量多餐調整。
少油少鹽 營養仍要均衡

台中榮總營養師謝佳君建議,老年人若牙口不好,可選軟質食材,例如:瘦肉、魚、蛋和瓜類,烹調方式則以清蒸、滷、燒或煮為主,油脂含量也較低,減輕負擔,更好消化。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人口老化趨勢顯著 全台52萬宅僅老人居住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3420014

人口老化趨勢顯著 全台52萬宅僅老人居住
2018-10-13 16:30中央社 記者劉麗榮台北13日電

九九重陽節前夕,內政部公布最新統計指出,全國僅老年人居住者宅數到107年6月底有52萬7380宅,近十年來增加57%,以新北市最高,其次為台北市、高雄市。

17日是今年的九九重陽節。內政部統計指出,65歲以上老年人口自98年底245萬7648人,逐年遞增至106年底326萬8013人,107年9月底為338萬2433人,占總人口的14.35%,較去年同期增加16萬3552人;女性老年人口183萬1959人(占54.16%),多於男性老年人口的155萬474人(占45.84%)。

以各縣市分布來看,107年9月底各縣市戶籍登記老年人口,以新北市52萬8879人占最多、台北市45萬2759次之、高雄市40萬9743人居第3,全國老年人口有66.62%集中於六都。

統計也分析老年人口居住狀況,全國僅老年人居住者宅數由98年底33萬5360宅增加至107年6月底52萬7380宅,10年來增加19萬2020宅(57.26%)。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南開科大協助打造南投不老城 長輩體驗養老科技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3387083

南開科大協助打造南投不老城 長輩體驗養老科技

2018-09-25 22:45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南投報導

南開科大長照計畫團隊以電線和電流,做成小型電流急急棒,長輩搭配敲磚塊桌遊,訓練手部穩定。 記者賴香珊/攝影

南投是全國第三高齡化的縣市,在地的南開科大協助政府打造「南投不老城」,昨在中寮鄉公所展示8款研發的智慧養老科技產品,提供長輩使用體驗。

南開科大副校長許聰鑫說,社區關懷據點或長照站,老人健康照顧內容常重覆,無法引起高齡者興趣;才透過科技研發多元或有趣的輔具,提高長輩使用意願,並記錄、統計且追蹤成效。

昨展出有社區型遠距照護設備、心臟功能監測器、扭力行動無礙電動輪椅、智慧照顧機器人、音樂導引上肢活化運動機、手腕關節活化輔具、著色AR療癒水族箱、穩定度訓練桌遊等功能各異的智慧養老科技產品。

研討展覽:搶攻醫療市場 2019年醫療展全面轉型升級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655

搶攻醫療市場 2019年醫療展全面轉型升級
2018-09-25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2019年「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將自今年10月17日開放報名,歡迎醫療器械及照護保健產業相關業者踴躍報名,搶佔展銷先機 。

因應全球醫療產業趨勢,外貿協會將原有的「台灣國際醫療展」及「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整併轉型,打造全新B2B專業交易平台「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展覽將環扣「健康」、「醫療」及「照護」三大主題,構築完整的醫療照護生態體系,打造「台灣唯一醫療器材及健康照護產業外銷專業商務平台」。

三大主題專區緊扣全球趨勢

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間歇式健走、喝牛奶 預防熱衰竭

連結 資料來源
間歇式健走、喝牛奶 預防熱衰竭

優活健康網
2018年9月16日 下午12:10

間歇式健走、喝牛奶 預防熱衰竭更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春季到秋季是身體適合活動的期間,同時也是能充分執行間歇式健走的季節。事實上,讓「間歇式健走+牛奶(乳蛋白+醣類)」健康法推廣至日本全國的契機,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之後,因電力不足緊急推動的「熱衰竭應對措施」。

「間歇式健走+牛奶」 提升排汗程度、防熱衰竭

所謂熱衰竭,是氣溫升高時,人體因為排汗機制與體溫調節機能無法正常運作所引起的症狀。我們透過實證研究後發現,為促使這些機能維持正常,最重要的是增加體內的血液量,而「間歇式健走+牛奶」就是其中一帖良方。

在這項研究當中,我們請受驗者進行略為辛苦的運動,也就是我們所推廣的間歇式健走。在運動頻率方面,是1星期4次以上,每次約15∼30分鐘。同時,請他們養成在運動後立即喝牛奶的習慣。經過實證之後發現,20世代持續1星期,而60世代以上者持續8星期之後,不只肝功能變好,體內的血液量也會增加200∼400毫升。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陳亮恭/極端氣候下超高齡社會的永續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1321/3368604

陳亮恭/極端氣候下超高齡社會的永續
2018-09-14 23:46聯合報 陳亮恭

我不是氣象達人,也不懂得天氣預報與治水,但發生在二○○三年的歐洲熱浪改變了法國高齡照護體系,或許也是我國的重要課題。

未曾經歷酷暑的歐洲,在二○○三年時遭受一五四○年以來最強熱浪襲擊,約有七萬人因酷暑而喪生,其中一萬五千人集中在熱浪襲擊最嚴重的法國。熱浪過後,法國政府啟動連串作為,探討因熱浪而死亡居民特質,發現絕大多數死者皆是獨居高齡者。

法國啟動健康照護體系與社區的改革,除提升民眾對於熱浪的警覺外,也強化社區高齡照護體系,而○六年法國再遭熱浪襲擊,造成的高齡者死亡顯著下降。雖然與極端氣候無關,日本東北三一一大地震發生時,該地區高齡人口比率約廿三%,最終死亡居民中將近六成是高齡者。在經歷相同的環境災變時,即使有著相同的救助服務,高齡者仍具有較高健康風險,也較難以從環境災難中回復生活。

新聞選輯:長者用藥增多 須注意4常見不良反應

連結 資料來源

長者用藥增多 須注意4常見不良反應
優活健康網

2018年9月14日 下午3:35

長者用藥增多 須注意4常見不良反應更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7歲阿伯,長期失眠睡不好,多處看診重複領取安眠藥。同時服用7種藥物,導致全身無力、嗜睡、跌倒,掛急診後成功整合安眠藥減少至2種。出院後門診經醫師衛教轉介至精神科追蹤,改善失眠。高齡族群生理機能減退、罹患一種以上慢性疾病,服藥種類增多,容易有多重用藥問題。使用的藥物愈多,就越容易產生藥物間的交互作用及可能的不良反應。

高齡長者常見不當用藥4原因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南開科大福祉系15位到澳洲、日本與新加坡實習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912003817-260405
南開科大福祉系15位到澳洲、日本與新加坡實習



▲南開科大學海築夢前往日本YMCA海外社工實習的學員。(南開科大提供)

2018年09月12日 19:00 中時
楊樹煌
▲南開科大學海築夢前往新加坡實習活躍樂齡的所有工作人員。(南開科大提供)
▲南開科大學海築夢前往澳洲進行輔具服務行銷的學員。(南開科大提供)

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榮獲107年度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由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陳聰堅教授帶領四技日、夜間部6位同學前往日本東京「櫔木YMCA基督教青年會」進行1個月社工實習,同學們熱情有禮貌及認真學習,深獲機構總幹事及員工們讚賞,欣然同意明年繼續推動國際交流合作。

南開科大指出,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除獲前往日本研習,並也獲新南向學海築夢海外實習計畫補助,前往澳洲、新加坡海外實習,由陳聰堅教授帶領2位同學至澳洲布里斯班,進行1個月海外輔具實習,學習擺線振動療法,充分學習到先進的服務、行銷、管理等實務經驗,讓學生獲益良多。

另該系黃郁婷老師也帶領7位大二學生至新加坡最負盛名的社區服務機構「飛躍樂齡活動中心」,進行1個月的社會工作專業實習;透過實習計畫,切身了解不同長者所需設定的服務型態及老人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內容、更進一步學習新加坡社會工作人員之服務技巧。校方也表示,實習的成功經驗,未來將有效應用在從事老人實務工作的職場上。

(中時 )

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趣味休閒: 舞台劇-- 表演工作坊《外公的咖啡時光》

資料來源及影音:http://www.pwshop.com/show-cht/the-eternal-coffee-time/

《外公的咖啡時光》
The Eternal Coffee Time
改編自暖心繪本《永恆的咖啡時間》
不是忘記,只是想不起來

一杯咖啡香,圍繞祖孫三代間的情感。

改編自暖心繪本—《永恆的咖啡時間》,講述三代同堂家庭,在外公罹患失智症後,長期照護老伴的外婆也因故住院,部份重擔落在孫子瀚瀚身上。瀚瀚因此多了許多與外公相處的時間,祖孫的角色像是被翻轉過來,常常被外公的孩子氣逗弄哭笑不得!瀚瀚卻也發現,看似癡呆糊塗的外公,因為透過一杯咖啡,才能找回對愛的記憶片段,也讓家中原本冷淡的關係,再度升溫連結了起來。

而當外公病情日趨嚴重,甚且開始連自己的家人都認不得,在這一路倒退的人生風景中,瀚瀚決心要完成外公的心願,在咖啡冷卻之前…


趣味休閒: 舞台劇-- 故事工廠《小兒子》

影音及資料來源: http://www.storyworks.com.tw/News/News_Info.aspx?ID=100015

《小兒子》9/7 全台動人演出

一個逐漸失智的小說家
唯一記得的是自己曾經寫下的文字
改編自華文界重量級作家駱以軍 最幽默溫暖同名散文集

【故事簡介】
一個小說家藉由書寫
記錄他與小兒子之間的成長故事
多年後,他開始慢慢失智
唯一記得的是自己曾寫下的文字

在外打拼多年的小兒子
被迫重新學習和父親相處
透過憶述書中的往事
來延緩父親記憶流失的速度
卻也為自己上了一堂珍貴的生命課程

影片來源: https://youtu.be/nz9E2WLAGCo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自己的髖關節自己救!中老年人常練這3招,行動不卡關

資料來源

自己的髖關節自己救!中老年人常練這3招,行動不卡關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2018年9月10日 上午7:00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提到行動力,絕大多數人想到是要多保護膝關節,卻忘了髖關節的保養也很重要,如果發生退化或發炎病況太嚴重,會使骨頭壞死和骨折致死風險也大幅提升。對此,專家建議民眾,自中年開始養成鍛鍊髖關節的習慣,以免提早出現健康卡關的情況,後悔莫及。

自己的髖關節自己救!中老年人常練這3招,行動不卡關更多

髖關節由股骨(大腿骨)上方圓球形的股骨頭和骨盆上的髖臼組合而成,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鄧奕廷表示,髖關節的主要作用在承受身體重量,壓力承受度僅次於膝蓋,且其也是影響人類走路、站立和維持日常活動的重要關節!

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趣味休閒: 電影《退而不休》

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58JHE_yMsc&feature=youtu.be


資料來源:https://movies.yahoo.com.tw/movieinfo_main.html/id=8425



退而不休  Life In Overtime
喜劇
上映日期:2018-09-21
片長:未提供
發行公司:天馬行空
導演:中田秀夫(Hideo Nakta)
演員:
館廣(Hiroshi Tachi)黑木瞳(Kuroki Hitomi)廣末涼子(Ryoko Hirosue)

官方連結:http://www.owattahito.jp/index.html

劇情介紹
退休就像是生前告別式……
一直以來任職於一流銀行的社會菁英田代壯介(館廣)終於屆齡退休。把人生奉獻給工作的壯介,從明天開始時間都是自己的了。他跑遍公園、圖書館、健身房等地去殺時間,每個地方都是一堆老人。生活中的困惑讓他忍不住對老婆千草(黑木瞳)發脾氣,老婆只好對他敬而遠之。在女兒(臼田麻美)的建議下,壯介決定重拾對文學的興趣,為了學習來到文化中心,卻意外愛上櫃檯小姐濱田久里(廣末涼子 飾)。壯介好久沒有這樣心動的感覺,他開始勤上健身房,剛巧認識同來健身的IT新銳社長開口邀請他擔任公司顧問。事業愛情兩得意,壯介的第二人生看似一帆風順,但是就在此時,意想不到的災難一個個降臨。始終支持他的老婆千草也提出了「分手」的要求……。
在日本,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老人。台灣也在今年四月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為因應高齡社會所帶來的人口老化、退休潮、老人安養等等議題,將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新聞選輯:扣除額稅改方案 長照、健檢扣除額有共識

資料來源:https://tw.finance.appledaily.com/realtime/20180817/1412952/

扣除額稅改方案 長照、健檢扣除額有共識
出版時間:2018/08/17 17:21

「扣除額稅改方案」進入研商階段,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為因應高齡化趨勢,在增列「長照扣除額」的部分,各界已有共識。但據了解,有共識的不僅長照扣除額,健檢扣除額呼聲也大,已是本次稅改兩大趨勢。

財政部今舉行記者座談會,針對各界關心的扣除額稅改,蘇建榮指出,目前有許多委員提出扣除額的相關看法,財政部會秉持合理性及直接性原則審慎評估,完整方案預計在9月底、10月初送到行政院審議,明年1月如期上路。

在薪資所得核實減除部分,先前財政部委託外部學者進行研究,委外研究報告中,建議增列差旅費、行車油費、治裝費、進修訓練費、職業所屬工或商或公會會費、助理費、職業上工具支出等7項核實扣除項目。

新聞選輯:獨居爺奶人生最後一段路 這群藥師伴他們走完


資料來源:https://news.tvbs.com.tw/life/976369
獨居爺奶人生最後一段路 這群藥師伴他們走完

2018/08/19 14:02

不忍高齡者行動不便,把1個月的藥分成3個月吃,員林基督教醫院每月替700多名老人家送藥到府,不僅長者生活多了溫暖與期待,藥師們更陪伴許多老人家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

民國105年彰化縣老年人口數首次超過幼年人口數,65歲人口從90年的9.2%,攀升至106年的14.65%。

為此,2015年中旬開幕的員林基督教醫院,不僅提供南彰化地區的急重症照護,也推出居家醫療及藥師送藥服務。

員基藥劑課課長童玟津表示,藥師送藥到府雖無健保給付,但秉持基督教醫院精神,3年多來送藥範圍遍及員林附近11個鄉鎮,每個月平均替770名患者送藥,開院至今服務多達2.1萬人次,服務對象包括殘障、弱勢、高齡、獨居。

新聞選輯:全球老年人近10億 1/4在大陸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820000103-260309



全球老年人近10億 1/4在大陸

2018年08月20日 04:09 旺報
記者龔俊榮/綜合報導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人口已突破75億,其中老人人口(60歲以上)就有近10億,約占總人口的12.8%,不過,大陸的老年人口問題更嚴重,不僅人數已高達2.4億,占總人口比重17.3%,占全球老年人人口的25%,等同全球有1/4的老年人口集中在中國大陸,估計到2035年,將會突破4億大關,占總人口近3成比重,顯見老年人口問題將成為大陸當局未來亟須解決的嚴肅課題。

大陸不僅要面對出生率日趨下滑的走勢,更要面臨日益嚴重的老年問題,而這個問題不單是中國大陸要頭疼,全球都要傷腦筋。據聯合國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7月11日,全球人口數量介於75億至76億,其中,老年人口計約有9.62億,占全球總人口的比重約為12.8%。預估到2050年全球人口數量將達到98億,其中老年高達31億。

每年新增百萬銀髮族\

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南開科大用科技AR著色魚給長輩療癒 讓畫的魚動起來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813003286-260405

南開科大用科技AR著色魚給長輩療癒 讓畫的魚動起來
2018年08月13日 17:09 中時 楊樹煌



▲由南開科大、台中教育大學以及雲林科大等5名學生團隊設計出的AR著色魚APP軟體。(楊樹煌攝)


▲南開科大邀請南埔C級長照站的長輩們,快樂學習AR著色魚,並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楊樹煌攝)

南開科技大學特色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發展中心,由學生與長輩們用科技AR著色魚,因可讓畫的魚動起來,長輩們都很好奇;AR著色魚技術是由教育部智活二期智創聯盟跨校學生團隊所研發,目前正由南開科全力推動,南開科大說,希望看到長輩們快樂地學習。

南開科大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林正敏,今天特別帶著智創聯盟夥伴前往南埔社區,和長輩共同學習「智慧生活科技導入在地文化」,目的就是要給長輩療癒效,他們說,看到長輩們非常快樂地學習,感覺真的很棒。

南開科大的科技AR著色魚技術,是由教育部智活二期智創聯盟跨校學生團隊所研發,這團隊由南開科大、台中教育大學以及雲林科大等5名學生組成,設計出這款AR著色魚的APP;最近經測試後再改良其軟體效能,讓這項APP變得更棒。

今天經南開科大邀請南埔C級長照站,與長輩共學QR CODE以及AR兩項技術,為該校執行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南投不老城注入科技元素,南開科大指出,從實驗中發現,只要是好的設計,長輩也愛玩科技,尤其是AR著色魚,能讓畫的魚動起來,讓長輩們都覺得很新奇,且頗具療癒成效。

(中時 )

新聞選輯:年輕男人較不關心伴侶? 英研究:老了才會對等付出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519572

年輕男人較不關心伴侶? 英研究:老了才會對等付出
2018-08-15 00:2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發佈最新研究指出,男人在年輕時較不會把時間花在關心自己的伴侶上,但在老年時期就能與女性達到對等付出,研究發佈在牛津《老年學期刊:B系列》(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牛津大學科學團隊分析來自德國平均年紀為69歲的538對夫妻檔,每對夫婦當中都有一人需要對方照顧,想藉此找出「照顧配偶」是否存在著性別差異,結果發現男性在年輕時對配偶的關心程度與女性不同,要等到老年時期才會與女性有對等的付出。

研究指出,這種差異的發生原因可能是年輕男性受工作影響,與退休男性相比較沒有時間耗費在家務與配偶身上,但老年男性並非如此,若逢配偶遇重大疾病纏身,他們在家務上花費的時間佔比會比女性更大,但如果只是一般病痛,女性處理家務的比率還是較高。

研究作者藍訥爾(Laura Langner)博士認為,這項研究表明「老年配偶照顧中的性別差異並不像以前認為的那麼明顯」,由於世界多國均有高齡化社會現象,因此老年人護理的課題相當重要,至於男人隨著年紀增長對承擔家務的改變,「這可能有很多原因,但關鍵因素可能是許多人退休後不再有工作的責任,所以能夠專注於其他優先事項」。

觀看研究原文請點擊下面

牛津《老年學期刊:B系列》

2018年8月14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善用資源 照護家人之路不孤單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48/3300076

善用資源 照護家人之路不孤單

2018-08-10 08:46理財周刊

【文.林宗憲】【理財周刊第937期】

不只是張曼娟,許多名人,如楊貴媚、吳若權、侯昌明等,都經歷了照顧父母的辛酸史,更別說一般人,不是為了照顧親人而辭去工作,就是長期在體力、情緒上的耗盡下,創傷累累,因為照顧,屢見不鮮的社會悲劇更時有所聞。今年台灣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後,家庭照顧問題只會更加嚴峻。

台灣在儒家以孝為先的觀念下,家中有人因病臥床,大都優先考慮由家人照顧,萬不得已才會找他人幫忙,或是送到養護機構。但照顧的重擔,並非只靠親情支持就夠了,除了身心的消耗,還有許多照護專業上的考量,包括飲食、生活協助、設施改善,或是情緒引導、復原(減緩惡化)的訓練等,都會影響病人的狀況,如果缺少外部協助,對家庭照顧雙方都會產生許多副作用。

新聞選輯:暨大與南開攜手協力南投區域發展

資料來源: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38918.aspx#.W3I6Es4za1s

暨大與南開攜手協力南投區域發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0809 09:23:01)身為南投縣唯二的兩所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開科技大學,彼此之間如何相互合作,為南投縣境內的區域問題提供新的行動視野與方案設計,厚植南投縣區域發展能量,與南投共榮發展,乃是這兩所大學辦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8月7日上午,在暨大蘇玉龍校長與南開科技大學孫台平校長的召集下,兩校於暨大召開「大學社會責任交流會議」。基於兩校的專業學科能量,以及地區重要發展議題,目前優先鎖定「產業發展之循環經濟」、「社區長照與樂齡學習」、「咖啡產業發展」,以及「偏鄉兒少學習」、「藝術大道」等議題,分別籌組校內團隊與埔里、國姓與草屯等地區的地方政府、非營利組織、社區組織、學校等開展各項的行動方案。

其中,產業發展之循環經濟議題,兩校不約而同分別聚焦於埔里「茭白筍、百香果」兩大產業對永續環境的影響課題進行探究,例如:茭白筍的光照、水資源循環利用、百香果果皮煉膠再利用等創新方案設計的可能性。另就近年來於水沙連區域興起的「咖啡產業」,兩校目前各自從人才培育、技術學習、體驗經濟旅遊等面向,於國姓、埔里、魚池等地區進行產業鏈結,期盼為水沙連區域咖啡產業打造出獨特的品牌。

此外,因應南投縣境內高齡社會的來臨,兩校分別從福祉科技研發應用、長照人才培育、健康促進活動辦理、永續社企等面向,與地區的埔里基督教醫院、愚人之友基金會、各社區發展協會等,嘗試開展適合於鄉村地區的長照與樂齡學習創新服務系統。

面對南投縣多元且複雜的區域環境生態、產業發展、社會照顧、兒少學習等議題,趁著106年起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推動之際,暨南大學與南開科技大學重新整合校內不同專業教師逐步投入這些議題,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初步成果。展望未來,長期投入暨大協力地方發展的暨南大學江大樹副校長期勉兩校除了制度的學習,在有限資源下,如何逐步整合兩校關心同樣議題的教師社群,對接在地需求,進行研究、教學課程的共同設計與開授,為地方培育人才,將有助於兩校與南投的未來發展。

訊息來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38918.aspx

2018年8月10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孕婦當心!巴西研究:蛋白質吃不夠男嬰患癌風險增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514769

孕婦當心!巴西研究:蛋白質吃不夠男嬰患癌風險增
2018-08-09 23:5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IBB-UNESP)發佈最新研究指出,孕婦或哺乳期的婦女若未攝取足量蛋白質,恐使男嬰未來得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研究發表在牛津《老年學期刊:A系列》(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科學團隊以大鼠做為實驗對象,將牠們分為3組,對照組在懷孕期與哺乳期間皆餵食足量蛋白質,2個實驗組則分別在懷孕期與哺乳期餵食3分之一份量的蛋白質,結果發現牠們產下的公幼鼠在相當於人類70歲的18個月大時,患得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

研究深入表明,母體懷孕期間蛋白質攝取不足,後代患得前列腺癌風險上升33%;哺乳期蛋白質含量攝取不足,此風險則上升至50%,原因在於蛋白質攝取量多寡,能決定後代體內性激素分泌的平衡狀況,尤其在後代進入老年時期此影響會逐漸加劇。

負責這項研究的朱尼爾(Luis Justulin Junior)教授指出,也有其他研究證明,母體營養不足除了會導致嬰兒出生體重不足,也會對孩子的胰島素分泌狀況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出現代謝症候群、引發心臟病,目前需要更多研究觀察老年人體內激素分泌狀況。

觀看研究原文請點擊下面

牛津《老年學期刊:A系列》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技職3.0:少子化、高齡化衝擊 勞動部推中高齡就業專法

資料來源:http://www.tvet3.info/20180729-1/

少子化、高齡化衝擊 勞動部推中高齡就業專法
星期日, 七月 29th, 2018
技職3.0 3 天 ago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每7人中就有1人是老人,再加上少子化衝擊,如何活化中高齡者勞動力是勞動部重要政策方向。勞動部本(7)月中旬預告《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法》草案,規範雇主不得以年齡為由而對求職者有差別待遇,未來政府更將協助中高齡者穩定就業、退休再就業等。勞動部表示,對草案有任何修正建議,可於9/11前提供。

依據內政部統計,在少子化及高齡化的人口結構發展下,台灣15歲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已於104年達最高峰後逐步下降,105年工作年齡人口1729.2萬人,較104年減少7.6萬人;106年1721.1萬人,較105年減少8.1萬人,加上台灣勞工退休年齡較早,中高齡者勞動參與低於日本、韓國、美國等主要國家。

好站:阿登的老人學筆記本:口腔咬合機能退化與進食調整建議


阿登的老人學筆記本
口腔咬合機能退化與進食調整建議
July 25, 2018
劉耀方/李慧庭

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退休後還想繼續工作嗎? 高齡化的日本人這樣選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2/3259256

退休後還想繼續工作嗎? 高齡化的日本人這樣選

2018-07-18 16:28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高齡化社會下,退休後是否繼續工作成一大議題。圖擷自日經中文網

在醫療持續進步的情況化下,高齡化的社會已是全球普遍現象,而退休後是否繼續工作也成為一大議題,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約退休年齡的50~64歲正式員工中,有約80%想要繼續工作,原因主要為「維持生計」。機構表示,有可能是在教育費、房貸增加的背景下,擔憂晚年收入的人不少。

根據報導,調查者為日本明治安田生活福祉研究所,進行關於退休後是否想繼續工作的看法調查。他們從6250名男女中進行篩選後,並細分年齡層及工作狀態,以退休前2500名正式員工為主要調查對象。

調查結果顯示,回答了「想繼續工作」的50~64歲男性比例約在80%;50~64歲女性則是在77%。雖然有約80%的50~64歲正式員工想要繼續工作,但男女均有約20%是「想工作但沒辦法」,沒辦法工作的原因則為找不到工作、身體衰老和需要照顧家人等。而想要繼續工作的主要理由是「維持生計」,其次為「生活規律和人生價值」。

研究所分析說,或許是在兒童的教育費和房待增加的背景下,擔心晚年收入的人很多,尤其在討論養老金發放時間延後的背景下,很多人更打算在退休後確保最低現度的收入。

而根據《摩根投信調查》,2017年全台民眾「退休快樂指數」64分,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也曾表示,財富不僅是退休生活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更會明顯影響退休安全感,因此,「快樂族」不論在工作期間的儲蓄速度,或是對應未來理想退休準備金的目標等,都明顯較「窮忙族」來得高。

新聞選輯:注重飲食!新研究稱阿茲海默症發病潛在來源是肝臟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97/3271574

注重飲食!新研究稱阿茲海默症發病潛在來源是肝臟
2018-07-25 16:21科技新報

【文‧Emma stein】

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醫療系統提出一項新的研究,指出肝臟是阿茲海默症發病的罪魁禍首,當肝臟不能有效產生縮醛磷脂這種化合物時,大腦認知就會出現缺陷。

縮醛磷脂(plasmalogen)為一類甘油磷脂,首先於肝臟合成,再以脂蛋白的形式運輸到整個身體組織,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尤最,人類心臟組織中近 30%~40% 的膽鹼甘油磷脂是縮醛磷脂。

而大腦則是含有最多縮醛磷脂的器官,成年人腦中 20% 的甘油磷脂及高達 70% 的髓鞘乙醇胺甘油磷脂都是縮醛磷脂,因此,越來越多新興研究表明,縮醛磷脂含量降低可能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息息相關,包括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

新聞選輯:醫病》家中長輩常跌倒?小心是肌少症惹的禍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93704

醫病》家中長輩常跌倒?小心是肌少症惹的禍

2018-07-19 22:2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老年人如果常跌倒或出現衰弱症、失能等問題就要小心了,因為這可能是肌少症所引起。醫師表示,骨質密度會隨年紀漸長而降低,骨骼肌肉質量也會減少,肌肉量減少會造成老年人身體功能降低、跌倒、骨折等併發症。

綜合報導指出,衛福部台南醫院高年科主治醫師蔡明松表示,多數人認為老年人較可能罹患三高等慢性病,但其實身體其他機能也會隨年紀而老化,像是骨骼肌退化就較少被注意到。當骨質密度隨年紀增長而逐漸減少,就會造成老人骨骼肌肉量不足,可能導致容易跌倒、骨折、臥床等併發症。

根據2010年歐洲肌少症共識,肌肉質量、肌肉力量和身體表現都被列入肌少症評估中。蔡明松也說,當肌肉質量減少、肌力下降,就可能造成肌少症,老年肌少症盛行率約是5到13%,老化、荷爾蒙、少動、營養不良,都是可能埋下肌少症的危險因子。

蔡明松提醒,養成每周一次阻力活動的習慣,就能幫助改善老人的肌力、並降低跌倒風險。另外,也應該多注意飲食熱量攝取、蛋白質和維生素D補充,確保補足營養所需。

新聞選輯:高齡化令銀髮照顧服務日趨重要 北京大學到南開科大參訪


高齡化令銀髮照顧服務日趨重要 北京大學到南開科大參訪
台灣好新聞報

記者扶小萍/南投報導2018年7月20日 上午12:10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中國大陸60歲以上老人也已達到2.41億人,兩岸銀髮照護的服務逐步增加,不過台灣在此一領域發展起步較早,北京大學與南開科技大學於3年前簽署合作備忘錄,今年北大人口所教授陳功帶領50名師生至台灣進行12日的參訪,19日於南開科大舉行兩岸老齡暑期研修營開幕式,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分享一連串的高齡議題,並到全台各地參訪安養機構等。

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孤獨管理》:超高齡日本的孤獨死、暴走老人與單身寄生族

資料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8130

2018/06/27, 社會
《孤獨管理》:超高齡日本的孤獨死、暴走老人與單身寄生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二○一五年,日本大約發生四萬起孤獨死案例,然而十年後,日本每年孤獨死的案例預計會從四萬增加到十萬。除了大量的「孤獨死」外,日本還有「單身寄生族」和屢上社會新聞的「暴走老人」議題。


文:王浩一
獨居老人與他的孤獨死,社會問題的探討與省思

台灣的老人愈來愈多,失智症人口將持續攀升,所有社會學者都在提醒大家應及早準備,為家裡的長輩,也為將來的自己。當然,我也知道另一個更廣泛的老人議題:孤獨老人。這個暗黑的社會問題,不再隱晦,它已經浮現許久了。台灣是如此,日本更是明顯。

孤獨老人有兩個定義,一是與家人同住,內心卻孤獨的老人;二是現在是獨居,未來「孤獨死」的老人。先來談談獨居老人吧!他們並非時下進步國家中那些有生產力的青壯年所說的:「獨居不再等於孤獨,而是我們的生活新選擇!」帶有一點浪漫時麾的宣示,也帶有「一個人住,因為我可以」的勇敢。

再來說說日本的孤獨老人吧。日本高齡化的社會有許多隱憂,二○一五年統計,獨居老人多達六百萬名。隨著年紀增長的獨居老人,因為自尊心的理由不願向社區求救,因為家中意外,或是心臟病發作無法及時向外界求救所導致死亡的案例,日本社會稱之「孤獨死」。


二○一五年,整個日本社會大約發生四萬起「孤獨死」案例,而專門處理「孤獨死」房間與遺物的業者,被稱之「特殊清掃業者」。業者自稱是「最哀傷的工作」,他們工作項目就是「送這些獨居老人最後一程」,現場往往是許多蒼蠅、遺體的體液、沒洗的衣物、滿地未開封的信件等物品。清掃完成後,會在房間插上花朵,也祭拜亡魂,這樣的流程約需六個小時。為了不驚動公寓居民,僅僅告訴鄰居他們在幫忙搬家。

然而,日本預估十年後,每年孤獨死的案例會從四萬增加到十萬。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韓國受到經濟壓力和人口老化的雙重影響,孤獨死亡年年增加。報導裡說著他們窮困潦倒,無人依靠。去世多時也沒有人知道,更別提體面的葬禮了。然而「孤獨死」已經從過去的老年人,開始年輕化了。

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親人猛下指導棋 照顧者最崩潰的事

資料來源: https://udn.com/upf/newmedia/2018_data/family_caregiver/index.html?utm_source=fb&utm_medium=u38-2

親人猛下指導棋 照顧者最崩潰的事
聯合報願景工程

台灣愈來愈老,「長期照顧」幾乎已成家家都難念的經。照顧失能父母,是體力、財務、情緒的三重煎熬;但最難對付的,是因為:對於「照顧」,人人都有意見。

在傳統孝道、社會觀感的交叉劫持下,太多下「照顧指導棋」的關心者,由四面八方而來的意見,讓真正擔起照顧責任的人,更手足無措;眾人眼光、輕率的評斷,彷彿變成「照顧勒索」,讓照顧責任愈形沉重。

親友人多嘴雜 照顧者拭淚

在眾多照顧者難題中,最難解的,大概就是「照顧責任」在家人中的承擔與分配。

30多歲的林日雄(化名)最近把中風的寡母,從屏東內埔老家送到高雄一家私立安養院照顧了。一個月2萬元的安養費,在他這樣一個「做工的人」來說,已是拚了命攢出來的,他獨子,單身,沒有人幫他。

但在全是宗族親戚的村中卻引起批評:「你老母辛苦把你養大,你忍心丟到老人院?」「你免去上班,就辭職返來顧你老母啊。」人多嘴雜,林日雄只能抹淚。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如何引導民間企業投入高齡產業?日本介護服務的「溫柔之手」

資料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8110

2018/06/25, 健康
如何引導民間企業投入高齡產業?日本介護服務的「溫柔之手」


伊佳奇

一個研究政策分析、組織行為的社會科學的人,到了壯年,因父親罹患阿茲海默症,為要照護父親,面對這無法治癒的疾病,開始全心學習神經醫學、老人醫學、老人護理、老人心理學、老人社會學、職能治療、物理治療、營養學、各國長照制度等知識,發展出華人失智症整合照護知識,並全力投入失智症政策、長照政策的研究,以使用者(家庭照護者)角色,持續提出政策建言,長期在國內外從事失智症照護講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的長照政策為何問題重重?原因即在台灣在抄襲日本介護制度,但未思考文化與基礎建設等的差異性。本文將介紹日本的介護保險制度,並以民間企業「溫柔之手」投入高齡產業為例,說明在政策引導之下,如何鼓勵民間投入長照。

財政部在6月11日,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公布,喜的是今年五個月以來的全國稅收,創下歷史新高;憂的是今年長照基金距離年度目標仍有一段需要努力的空間。財政部也宣佈,今年前五個月的稅收中,長照基金實徵淨額120億元,絕大多數來自菸稅,而來自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遺產稅與贈與稅占不到一成。今年長照基金的年度目標為321億,若依今年前五個月的速度估算,全年度長照基金預計約可撥入289億元,仍有32億的努力空間。

負責長照經費籌措的財政部,可能忽略負責執行長照政策的衛福部,去年的預算執行率僅達成約64%,為何財政部努力找到財源後,衛福部卻找不到地方花?必須探討長照政策的規劃是否吻合現況,或是與事實脫節?如果再對照台灣抄襲日本的介護制度來看,為何日本是錢還不夠用,還吸引民間資源投入,發展出有各自特色的長照服務,及研擬提高消費稅到10%。

從稅收來源來看,九成以上來自菸稅,似乎印證當初規劃因配合長照經費所需做調整後,民間產生的反應:「吸菸救長照」。但平心而論,蔡英文政府在長照政策的努力與預算上的編列遠超過歷任總統,預算更是倍數成長,對於長照政策規劃時所憂慮的兩件事:錢與人,回顧蔡英文政府這兩年的作法是先解決「錢」的困境,但仍陷入「缺人」的泥沼。

繼續閱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8110

新聞選輯:《健康聚寶盆》銀髮族久坐不健康 每週至少運動3天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11311
《健康聚寶盆》銀髮族久坐不健康 每週至少運動3天

2018-06-24
圖‧文/高倚恩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依現有資料顯示,約67%的老年人口一天平均久坐時間超過8.5個小時,形成所謂的坐式生活型態。


▲圖4。(照片提供/高倚恩)


▲圖2。(照片提供/高倚恩)


▲圖1。(照片提供/高倚恩)


▲圖3。(照片提供/高倚恩)

坐式生活型態造成的衝擊包含: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增加、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過高,以及肥胖、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提升,增加跌倒的風險,甚至死亡。體能活動能有效改善坐式生活,增加老年人起身活動的時間,達到促進整體健康的效果。

對老年人來說,適當的運動強度是運動時感覺輕微疲憊,且呼吸有加快即可,運動頻率則是每週3到7天。

◎阻力運動:以加強下肢肌力為主,有助增加行走時的穩定度。

運動時採站姿,扶著椅子進行,一次做8-12下,不同運動中間間隔約1分鐘,並在運動過程中保持呼吸順暢。

●髖屈曲運動(圖1):大腿往頭的方向抬起,並保持身體直立。

●髖外展運動(圖2):大腿往側邊抬離地板。

◎伸展運動:老年人頸椎、胸廓附近的肌肉較緊繃。

伸展運動可改善體態及舒緩肌肉緊繃的不適。

不同的動作伸展大約維持20秒,切記不需要非常用力地牽拉,只要感到肌肉有被拉緊即可。

●牽拉胸廓(圖3):上半身靠牆,雙手打開,幫助身體更穩定貼向牆面,收下巴,讓耳垂與肩膀在同一直線,肩膀與牆壁儘量貼緊,不要有空隙。

●平衡訓練(圖4):以改變身體的支持底面積來達到效果。

站姿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慢慢進階到一腳前、一腳後地站,最後變成前腳腳跟碰到後腳腳趾站。

◎心肺耐力訓練:建議到戶外空曠的地方散步或快走20-60分鐘。

體能活動對於老年人十分有益處,但由於每個人身體狀況並不相同,因此活動中若感到不適,需要立即停止,不可勉強,並在安全、甚至有其他人陪同的狀況下執行,才能帶來最大的效益。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40歲後肌肉崩壞 專家教你怎麼救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208783

40歲後肌肉崩壞 專家教你怎麼救
2018-06-20 15:40聯合報 記者吳貞瑩╱即時報導

上了年紀,有點肉,更健康!亞東醫院復健科主醫師林宗慶表示,年老之後,最怕肌肉嚴重流失,行動能力變差,連帶影響免力,容易感染病菌、生病,新光營養師夏子雯也提醒,老年人的肌肉量不足,與飲食有很大關係。提醒民眾,除了運動,還要兼顧營養,趁年輕時多存些肌肉,才能為健康的老後生活及早準備。

林宗慶表示,年齡一過四十歲,肌肉組織就會開始流失,平均十年內流失8%,到了六十歲以後,則流失速度更快,如果沒有積極維持肌肉量,身體越來越單薄,最後只剩一層皮包骨。

毛巾擰不乾 肌少症警訊

「肌肉量與行動能力成正比」林宗慶說,一旦肌肉量不足,整個人就會變得衰弱,無法打開保特瓶瓶蓋,連毛巾都擰不乾;走路速度越來越慢,以前過馬路時,可以在綠燈秒數結束前,走至另一端,現在則是來不及。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學者倡議:喘息之外 讓照顧者重回職場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3204198

學者倡議:喘息之外 讓照顧者重回職場

2018-06-18 00:15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魏忻忻/台北報導

台灣家庭照顧者承擔的照顧責任和能量,可說是世界少有,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政府訂定「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原則」,立意良好,但除了喘息服務,其實家屬還需要更多支持。

統計顯示,國內家庭照顧者平均照顧九點九年,每天平均照顧十三點六小時,負荷沉重。目前的喘息服務延續自長照1.0,已行之多年,長照2.0進一步提供居家、機構式住宿或社區臨托服務。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兩年前宣布「零介護離職」對策,提供照顧者九十三天照顧假,要求重新做照顧安排,希望家屬利用假期,安排長輩到日照中心等機構適應,或認識照顧資源,使照顧假結束後,家屬能回工作崗位。反觀台灣,僅有七天家庭照顧假,且只是讓家屬能回家提供照顧。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說,政府觀念應翻轉,若家庭照顧人力是一比一,日照中心照顧人力一比八,若能使家庭照顧釋出給社區照顧,等於有七人可回職場,讓勞動力回流。

陳景寧指出,政府對照顧者的支持服務,若停留在喘息服務、照顧技巧訓練與心理協談,雖減輕照顧壓力,卻也「鞏固」照顧者角色,非常可惜。陳景寧說,若政府協助還未離職的照顧者做好照顧安排,認識國家長照資源,是有機會讓這些照顧者脫離照顧,繼續留在工作崗位,生涯規畫也不必被迫中止。

老五老基金會執行長游麗裡指出,居家喘息服務和現有居家服務重疊性高,由照服員到家中六小時或三小時,照顧者覺得差異不大。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坦言,他在五年前就暫停居家喘息服務,除了三到六小時的居服喘息對照顧者幫助有限,居服人力不足也是一大問題。

游麗裡說,若照顧者想出國旅遊,機構式喘息服務比較實用,目前許多縣市與當地護理之家等單位簽約,機構提供喘息服務的數量也有成長,但申請流程繁複,且需事前申請,使用量還有待觀察。

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銀髮族的步態問題多 暗藏跌倒危機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016/3179170

銀髮族的步態問題多 暗藏跌倒危機
2018-06-05 09:01常春月刊




【文、圖/摘自《從步態看健康》美、加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著(方舟文化出版/一方青行銷合作)】

長輩們的步態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走不穩、走路會拖、走路開開的、走路很慢。美、加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表示,我們經常忽略這些問題,覺得長輩走路慢或是不穩,只要多等他一下就好了。其實,步態問題背後最大的隱憂是「跌倒」,長輩們骨骼和身體機能脆弱,一旦跌倒茲事體大!

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因事故傷害致死的原因中,「跌倒」僅次於「交通意外」,高居第二名,對於長輩們的行走安全,大家不能不多加留意。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體重正常也可能過肥 你需要減掉這個

資料來源: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2782

體重正常也可能過肥 你需要減掉這個
作者:王馨世(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教授)2018.05.31

體重過重與過肥(脂肪過多)

從身體質量指數(BMI)的觀點來看,體重過重與肥胖是對等的。肥胖是指一個人的脂肪量異常偏高且比例不健康,判定標準是以身高為固定參數指標,所訂定出來的相對應體重,若超過一定數值即為「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kg)除以身高(公尺,m)的平方(即BMI=kg/m2)。

如果用脂肪含量當作判斷肥胖的依據,體重過重不一定是肥胖。像有些人體重過重,但是脂肪含量低,就不能稱為肥胖;相對的,體重正常的人也可能脂肪含量高,即為過肥(脂肪過多)。

新聞選輯:大熱天喝冰水會中風? 醫揭「危險族群」當心微血管爆掉

資料來源: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179700

大熱天喝冰水會中風? 醫揭「危險族群」當心微血管爆掉

記者周姈姈/綜合報導

台灣各地溫度屢創新高,不少人都大口大口灌冰水解渴,但近日有民眾在網路上看到文章,內容指出「大熱天喝冰水、沖冷水澡,會有微血管爆掉、中風等危險。」對此醫師表示,天氣熱運動後應補充足夠水份,重點應該是水份攝取的多寡,而非溫度高低。但醫師也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別讓身體處在溫差過大的環境,可能會引起不適。

天氣炎熱,運動後應多喝水、排汗調解體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急診醫學科洪世昌主任提醒,民眾每日應飲用足夠的水量,維持身體理想的含水狀況。極端氣候確實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但是在夏天喝冰水或洗冷水澡與中風的相關性研究文獻報導並不多。短時間大量喝冰水與洗冷水澡會使血管收縮、心跳速率改變,因此患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者或是老年人等需注意,因為身體可能無法負荷環境溫度之驟變,在冰水的刺激下可能會導致身體不適。

新聞選輯:輔具加強長者行動穩定度與支撐力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1770022

輔具加強長者行動穩定度與支撐力
台灣新生報 2018/05/31 00:00(1天前)

南投一名年約八十歲的黃姓阿嬤前陣子不慎在家中廁所盥洗後跌倒,造成腳部膝蓋骨折,手術後黃阿嬤漸漸出現肌肉萎縮,不僅行動不便,甚至連從床上站起來都有困難。為了讓行動不便的長者維持基本生活能力,甚至走出戶外擁有正常社交生活,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指出「輔具」是協助長者活動的重要工具,適當的輔具能加強年長者站立或行走的穩定度與支撐力,並減少跌倒後二度傷害的風險。

當家屬發現長者可能需要輔具協助,卻很少人會注意到長者所持有的手杖高度是否恰當?其選擇的步行輔具是否符合需求?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下肢承重、增進平衡及探索周遭環境的感官協助?楊育菱物理治療師表示,肌力及協調性較差的年長者,往往需要使用輔具輔助行走才安全,但若是選擇了不適當的輔具或是使用方式錯誤,反而會增加跌倒或受傷之風險。步行輔具在選用使用時,應先評估長者下肢承重能力、平衡功能、認知功能以及環境需求。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Exercise: The Key to Active Aging

FROM: http://www.berkeleywellness.com/fitness/exercise/article/exercise-key-active-aging

Exercise: The Key to Active Aging
by HEALTH AFTER 50

Exercise can be a double-edged sword if you’re an active older adult. You know that it can help manage or prevent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like osteoarthritis and osteoporosis, but you wonder sometimes whether the aches and pains you sometimes feel when exercising—as well as a risk of sustaining an injury or exacerbating your condition—are worth the effort.

A study in 2017 in 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which included 350 people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revealed that nearly 80 percent of the participants feared move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Most were afraid of worsening joint pain or an injury. Yet exercise is so good for you that its ben­efits almost always outweigh its risks. Studies repeatedly show that exercise helps adults maintain physical function and mobility well into their golden years.

Strength-training and weight-bearing activities are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for people who have conditions such as arthri­tis or low bone density because they can improve muscle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 minimize bone loss, improve balance, and reduce fall risk. Aerobic exercise improves heart health and mood and helps keep off excess weight, which can put enormous pressure on joints like the knees and hips.

研討展覽: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暑期碩士學分班


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碩士班「106學年度暑期碩士學分班招生簡章」

說明:
一、本校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106學年度暑期碩士學分班課程計有:老人體適能、銀髮產業服務體驗實務等課程。
二、修課資格:凡獲得學士以上學位者或同等學歷者。(考上本校碩士班可抵免學分)
三、學分費用:非本校生:1學分4,500元,一門課3學分13,500元;本校畢業校友報名可享九折優惠。
四、招生簡章如附件。
五、相關報名訊息可電洽:049-2563489*1733 Fax:049-2568641 E-mail: 96py016@nkut.edu.tw聯絡人:陳小姐,049-2563489*1379 Fax:049-2553610 E-mail: nancy12@nkut.edu.tw 聯絡人:李小姐。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當日本老人不能再開車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9554/3167749

當日本老人不能再開車

2018-05-29 02:37聯合報 東京記者蔡佩芳/專題報導

「鄉鎮地方大多數的人出門都靠自己開車,等到年紀大了、眼力差了不能再開車,他們很慌亂,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怎麼移動。更傷腦筋的是,他們還無法適應不夠便捷的移動方式。」日本NPO法人全國移動路網事務局長伊藤綠說。

截至去年十月,日本六十五歲以上高齡人口已占總人口百分之廿七點七,每四人中有一人就是老人,高齡程度超越台灣。高齡化加上少子化,當人口過疏地區因載客量不足,鐵道陸續撤廢、巴士路線停駛,原本自駕出門的人上了年紀不宜再自己開車時,移動成了大難題。

日本官民透過各種不同嘗試,希望日本走向超高齡社會過程中,盡量讓老年人的移動需求得到照顧。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每天多走路你的身體會起什麼變化?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0146
每天多走路 你的身體會起什麼變化?

編譯
張詠晴 2018-05-25

梅約診所和哈佛醫學院等世界知名機構掛保證,光是走走路,你的身體就會發生8種變化,連遺傳基因都可以靠走路打敗。

維持身材好難,但你其實不需要上健身房,或是每天跑個5公里,就可以靠「多走走」維持身材和增進健康。

多走路可以帶給你許多好處,除了有助瘦身,還可以提升心血管和心智的健康。到郊區走走,你還可以吸收更多好空氣,並在直接的日照下,獲得人體所需的維他命D。

世界最著名的醫療機構之一梅約診所整理指出,只要每天步行的時間長達30分鐘,你就可以得到8大好處。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 大武嬤vs.台北嬤的一天差很大 一張心酸照看見沒跟上的政策

資料來源及影音: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12118/3165950
大武嬤vs.台北嬤的一天差很大 一張心酸照看見沒跟上的政策

2018-05-28 00:01:15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尤聰光、潘欣中/連線報導
本報願景工程 體檢台灣行的正義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推出「體檢行的正義」四部曲,首部曲「行的難民」今起連兩天登場,分別從偏鄉、都會探討當老人成為車禍高危險群時,背後來自長期被漠視的高齡交通平權,當台灣跨入高齡社會之際是否已做好準備?

1張照片 看見沒跟上的政策

去年十月,一張老婦蹲坐在台東南迴公路等公車的畫面讓許多人看得心酸,一根孤伶伶的公車站牌緊鄰大馬路,她只能利用欄杆陰影勉強擋住烈日,等待一小時才一班的公車。這張照片不僅讓人看見城鄉差距,也看見高齡者被忽視的移動權。

新聞選輯:南開科大舉辦福祉科技與照顧服務國際學術研討會

資料來源:https://m.ctee.com.tw/livenews/ch/20180526002417-260405

南開科大舉辦福祉科技與照顧服務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樹煌
2018/05/26 18:11

南開科技大學致力福祉科技領域又見國際化成就!「2018年福祉科技與照顧服務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大師級講座」今天在南開科大舉行,國際知名教授及專家學者均應邀參與,並在會中發表論文,證明南開科大於福祉專業領域的國際化又見實質的發展。

這項為因應全世界高齡化社會來臨,提供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探討與銀髮族相關的福祉科技及服務管理等分享研究成果的研討會,已成南開科大的年度重點特色活動。

今年特邀荷蘭埃登霍芬科技大學也是國際福祉科技學會前總編輯Annelies V. Bronswijk教授、納智捷汽車公司企劃部資深經理林景星以及新加坡飛越社區服務中心執行長凌展輝舉行3場精采專題演講,精彩的內容,讓大家收穫滿滿。

南開科大校長孫台平表示,隨著「高齡化、少子化」社會來臨,要成功老化,就要像學校治校理念「務實、創新、宏觀、通識」,要手腦並用,開懷地走出去,多吸收新知識,此次研討會諸多研究成果,更足供大家可成功老化且有智慧養老參考,以促進銀髮族全方位的健康照顧服務,提供大家健康、舒適、便利、安全及更有尊嚴生活品質。

新聞選輯:聯合報社論/高齡社會的隱藏版經濟危機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38/3165938

聯合報社論/高齡社會的隱藏版經濟危機

2018-05-27 23:52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社論
正當朝野政黨為年底選舉與「團結」問題爭吵不休之際,台灣已正式成為「高齡社會」的重大訊息,一直沒有引起多少社會關注。也許社會各界對人口結構巨變帶來的衝擊,就像面對「狼來了」般的警告,已經逐漸麻痺。但不同的是,這次狼真的來了,而且備戰的時間更短了,「隱藏版」的經濟危機其實已經距離我們不遠。

自一九九三年二月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跨越七%的「高齡化社會」門檻起,今年三月再上一階登上十四%的「高齡社會」,這一步,花了廿五年。其間,符合聯合國定義的「老年人口」足足增加了一八二萬人,達到三三一萬人。

新聞選輯:吃清淡、忙減重熟齡肌力流失中 蛋白質如何吃夠?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162620

吃清淡、忙減重熟齡肌力流失中 蛋白質如何吃夠?
2018-05-25 17:30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

近年來,減肥成為全民運動,許多中老年人也熱衷跑步、健走,飲食力求清淡,不過,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雯提醒,中老年人應該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並做阻力訓練運動,一昧求瘦,肌肉沒了,屆時恐將萬病纏身,毛病不斷。

夏子雯指出,人過中年肌肉開始流失,肌少症患者越來越多,其中又以上了年紀的長者比率最高,有人整天無精打采、無力易累,虛弱無法提重物,連開礦泉水瓶蓋都成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虛擬騎乘腳踏車可緩解老年人輕度知能障礙

資料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id=0000532127_3kb22i0a1fptox8dgaz0l

虛擬騎乘腳踏車可緩解老年人輕度知能障礙
謝明珊
2018-05-23

知能是人類跟外界互動的基礎,若放任輕度知能障礙不管,恐進一步惡化成老年失智症,足以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和社交,因此醫療研究團隊設法找出更有效的方法,控制知能退化。

最新研究發現,有輕度知能障礙的老年人,不妨定期從事有挑戰性的運動遊戲,比起單純的運動更有效果。據MobiHealthNews報導,這項研究以虛擬騎腳踏車或運動類電玩,測試14位平均年齡78歲的長者。

新聞選輯:日本邁入「超高齡社會」!社福負擔激增60% 未來最年輕成員75歲

資料來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524/1175257.htm

日本邁入「超高齡社會」!社福負擔激增60% 未來最年輕成員75歲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談到日本人口時,不免常常伴隨「高齡化」的字眼,日本政府近期首次預測,在2040年國內社會福利支出將可能大增60%,佔國內生產毛額總值的四分之一左右,顯示出日本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隨著國內青年人口的萎縮,在日本內閣府經濟財政諮問會議的報告中提到,照顧老人的護理支出將在2040年增加兩倍以上,加上退休金和育兒津貼的社福支出,總花費高達190兆日圓(約51.68兆元台幣),比起今年的花費121.3兆日圓(約32.99兆元台幣),激增近60%。

新聞選輯:聯邦人口普查局:2035年 美高齡人口超越幼童

連結 資料來源

聯邦人口普查局:2035年 美高齡人口超越幼童
編譯陳韻涵/綜合15日電 
2018年05月16日 06:05

聯邦人口普查局日前公布的預測報告顯示,美國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於2035年首度超越幼童。

這個人口結構里程碑將是國家老化的最新指標,顯示嬰兒潮世代逐漸衰老而出生率與移民在過去幾十年來持續減少;人口結構改變將對財務政策與經濟成長形成嚴峻挑戰。

美國朝多元化社會邁進的同時,出生與移民趨勢漸緩;非西語裔白人將在2024年銳減,並在2045年低於50%,比人口普查局幾年前預估的晚了兩年。換言之,截至2020年前,18歲以下非西語裔的白人總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還不到一半。

新聞選輯:【明日台灣】日本嚴重老齡化 經濟成長很難保

資料來源: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518/1356047/

【明日台灣】日本嚴重老齡化 經濟成長很難保

出版時間:2018/05/18 00:05

日本老齡化衝擊經濟成長,可能預示了台灣的未來。路透

隨著人口快速高齡化及勞動力萎縮,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社會之一,分析師擔心這種狀況正危及經濟成長。

日本上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季減0.2%,中止1989年以來最長的連8季成長,也是2018年唯一萎縮的主要經濟體。

日本今年經濟表現,預期將在7大工業國吊車尾。國際貨幣基金(IMF)展望報告預估,日本未來30年平均GDP成長,將因人口老化衝擊而每年少1個百分點。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運動保養膝關節,多做肌力訓練就夠了?破解3護膝運動迷思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1728300

運動保養膝關節,多做肌力訓練就夠了?破解3護膝運動迷思
華人健康網 2018/05/14 07:15(3天前)

膝蓋勇健嗎?現代人常有膝蓋痠軟無力的症狀,為了防止膝關節的退化速度太快,有的人主張多做肌力訓練,有些老人家則認為最好別運動,然而,保護膝關節,真的不能運動嗎?光靠肌力訓練就夠了嗎?骨科醫師有話要說!

膝關節主要是由臏骨、股骨和脛骨等3塊骨頭組合而成,周邊還有韌帶、關節軟骨、關節囊等,可以讓膝關節在活動時維持穩定和靈活,避免因關節不穩定而使3塊骨頭相互碰撞摩擦進而產生發炎引起疼痛。不過,人會老,關節也會退化,加上現代人常因姿勢不正確、曾有運動傷害或少運動體重過重會導致局部膝關節的壓力增加或不穩定,都容易讓膝關節健康拉警報,出現痠軟無力、活動卡卡、隱隱作痛等不適。

研討展覽:「長照 2.0‧深耕社會服務」專題講座

資料來源:http://webap.cmu.edu.tw/Actregister/act_detail.aspx?act=78

活動名稱: 「長照 2.0‧深耕社會服務」專題講座
活動類別: 講座
開放對象: 校外人士 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中部分區會員
報名時間: 2018/05/11 11:00 ~ 2018/06/04 17:00
活動時間: 2018/06/08 13:30 ~ 2018/06/08 16:30
活動地點: 臺中市立圖書館總館B1多功能活動室(台中市北屯區豐樂路二段158號)
活動內容:
 一、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以及推動高校深耕社會創新,及加上高齡化人口持續增加,身體功能障礙以及慢性病之照護需求上升,透過本校醫護領域資源,加強大台中區域圖書館連結合作,將長照議題融入社會服務,並深入社區落實樂齡的健康照護,6/8日本校圖書館與台中市立圖書館合作,假臺中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長照 2.0‧深耕社會服務」專題講座,邀請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林志學副教授及邱瓊慧護理長分享,投入醫護專業素養深耕在地,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二、報名日期:107年06月04日(星期一)前至研討會網頁線上報名,報名網址 http://webap.cmu.edu.tw/Actregister/act_detail.aspx?act=78
三、研習時數:公務人員研習時數3小時;臺灣醫學圖書館學會繼續教育學分認證2學分
四、主辦單位: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中部分區委員會、館合專業發展委員會、臺灣醫學圖書館學會
承辦單位:中國醫藥大學圖書館、臺中市立圖書館
五、活動議程請參閱附檔說明。
聯絡人: 中國醫藥大學圖書館 鄭麗美組長,電話(04)22053366#1568 ; 臺中市立圖書館 賴逸駿課員,電話(04)24225101#603

議程:http://webap.cmu.edu.tw/Actregister/doc/201805151147001.pdf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工商社論》長照2.0計畫的困境及突圍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13000185-260202

工商社論》長照2.0計畫的困境及突圍

2018年05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主筆室

台灣社會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自民國82年起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今(107)年將進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4%),115年將達到超高齡社會。有鑑於此,為即將邁向超高齡社會準備,政府在105年9月通過「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並於1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長照2.0大幅擴增老年照護服務,放寬適用對象的資格,提高服務彈性化。同時,政府也大幅提高預算,以滿足銀髮族的需求。

長照2.0之新增服務對象,除65歲以上老人,還包括50歲以上失智症者、55歲以上原住民及任何年齡的失能身心障礙者。而新增的服務項目則包括失智照顧、小規模多機能、照顧者服務據點、社區預防照顧,以及居家醫療等服務項目。此外,為提供民眾便利可及的長照服務,各縣市政府強化「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供單一窗口,受理申請、需求評估等業務。

期刊文章: Special Issue: Healthy Aging


https://www.nyas.org/annals/special-issue-healthy-aging-vol-1418/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Special Issue: Healthy Aging
Edited by Ann NY Acad Sci editorial staff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健康聚寶盆》銀髮族跌不得 「藥」更小心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98272

《健康聚寶盆》銀髮族跌不得 「藥」更小心
2018-05-06
文/楊雅慧

銀髮長輩除了慢性病或因年齡增長引起的身體衰弱或骨質疏鬆之外,還有另外一項常發生的意外─跌倒。

◎跌倒可能有幾個原因:
●肌肉無力、協調力下降(手、腳跟不上眼睛看的、心裡想的)。
●疾病引起躁動不安,不易控制。
●周遭環境不佳,燈光昏暗不明而引起跌倒的發生。
●藥物作用或副作用導致不預期的跌倒事故。

面對藥物與跌倒有關聯,可能在服用藥物前,必須先了解有幾項藥物可能會引發跌倒,例如:鎮靜安眠藥、降血壓、降血糖藥、精神科用藥、利尿劑與軟便劑、解熱鎮痛藥等。
部分藥物 恐引發跌倒

到底是否一定要服用這些可能會引發跌倒的藥物?這時就必須要看藥物治療的重要性與不服藥的不穩定性,在「治病」與「降低藥物引發跌倒」之間取得平衡。

例如有服用降血壓藥物的患者如果藥物中有利尿劑成分,建議病人睡覺前先上廁所,避免半夜睡意正濃卻因尿急而造成跌倒發生;或是有糖尿病史的病人若有清早運動的習慣,建議帶個小餅乾、果汁或小糖果,避免運動期間產生低血糖,而有暈眩的情況發生。

但最重要的還是建議民眾培養運動的習慣,增加肌耐力與反應力,當不能迴避的突發狀況發生時,才能讓傷害降到最低或是迅速修復,達到身、心、靈健康三贏的目標。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藥學部藥師)

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新發現:睡覺能清掉腦中廢物 老來不易失智

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18/5/1/n10351007.htm

新發現:睡覺能清掉腦中廢物 老來不易失智
編譯/張妮

更新: 2018-05-02 3:25 PM 
 標籤: 阿茲海默症, 失眠, 老年癡呆症, 失智症, 睡眠不足

最新研究發現,睡眠的缺乏會讓一種叫做「β-澱粉樣蛋白」的廢棄物質在大腦中聚集。而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中斑塊區域含有高濃度的這種物質。

一份四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報》上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失眠」對大腦產生的這種影響。這些證據顯示了長期慢性失眠後果的嚴重性——哪怕只是一宿的失眠,就會使大腦中的這些廢棄物質開始累積。

儘管研究者們還不清楚阿茲海默症的確切成因,但他們發現病患大腦病變區域的β-澱粉樣蛋白含量較高。這些物質聚在一起形成斑塊,據信會阻擾腦細胞之間的信號通路。

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老來身不由己? 骨質、肌力是最大關鍵


老來身不由己? 骨質、肌力是最大關鍵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2018年4月27日 上午8:43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今年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據衛福部統計,2016年65歲以上失能老人約有50萬人,2031年後則可能倍增,失能率約16%,因此年長者的健康照護更顯重要。由於行動障礙症候群是造成骨折,進而導致失能的主要因素,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免其隱憂,優雅地迎接銀髮生活?

鈣+維他命D缺乏 恐致骨折機率增

新聞選輯:南開科大教師共同捐款達百萬 助弱勢學子挺過難關向學

資料來源:http://www.taiwanhot.net/?p=569076

南開科大教師共同捐款達百萬 助弱勢學子挺過難關向學
記者扶小萍/南投報導 2018-04-27 15:01

杏壇傳教師愛心助學子向學溫馨情,南投縣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全體教師,感於系上學生多來自弱勢家庭,求學之路異常艱辛,為鼓勵同學堅持學習意念、完成大學學業人生順利發展,全體教師自發地每月固定捐款作為獎學金與急難救助,目前累計捐款總金額已突破一百萬,受惠學子感恩。

新聞選輯:腎絲球腎炎:尿毒症主因之一,做1事防終身洗腎

資料來源: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146

腎絲球腎炎:尿毒症主因之一,做1事防終身洗腎
2018-05-01 早安健康編輯部

【早安健康編輯部/綜合報導】根據美國腎臟病資料系統統計,台灣終末期腎臟病的發生率與盛行率是世界第一,而且遠高於排名第二的美國與日本。

腎臟是代謝廢物的重要器官,因此,慢性腎臟病可以說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下游,如果上游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沒有積極控制與治療,幾乎都會造成腎臟損傷。

台灣腎臟醫學會腎臟病登錄資料統計,台灣洗腎病患中,有43%是糖尿病患者、腎絲球腎炎佔20%,高血壓佔15%,不當用藥及老化佔12%,其他為先天性多囊、腎結石及腫瘤。

新聞選輯:女性馬拉松跑者 常見髖關節病變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plus/9436/3113117

女性馬拉松跑者 常見髖關節病變

2018-04-29 08:13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報導

總覺得屁股不舒服,有時痠痛、有時沒辦法久坐,當這些症狀出現時,恐怕是髖關節出現問題。林口長庚外傷骨科主任葉文凌說,髖關節疼痛並非老年人才有的毛病,年輕人也會有,特別是運動選手,姿勢不良可能引發髖關節疼痛,但最常引起髖關節不適的原因是疾病。

外傷、酗酒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任吳家麟表示,髖關節疼痛,除了退化性關節炎惹禍以外,最常見的就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有3大原因:外傷、服用類固醇藥物、酒精。

髖關節是由球形股骨頭連接髖臼組成,球形股骨頭則是透過「股骨頸」連接股骨頭,年輕人遇到嚴重外傷,如車禍、跌倒,屁股直接著地,皆可能傷及「股骨頸」,當股骨頸輕微骨折時,血液沒辦法通往股骨頭,就會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新聞選輯:黃斑部病變分乾濕、致失明!醫:每天1顆蛋預防

連結 資料來源
黃斑部病變分乾濕、致失明!醫:每天1顆蛋預防
早安健康

護眼達人陳瑩山醫師2018年4月27日 下午1:00

【早安健康/護眼達人陳瑩山醫師】現代人對於「黃斑部病變」這名詞並不陌生,但大家可知道,黃斑部病變其實不是全部一樣,還分成乾性和濕性,濕性黃斑部病變比起乾性更危險,因為不僅對視力影響更鉅,還有可能造成失明。

究竟黃斑部病變怎麼區分乾性和濕性?

主要是依照是否產生脈絡膜新生血管來區分為兩種類型。

乾性黃斑部病變並未形成脈絡膜新生血管,通常較為穩定,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則可能因脈絡膜新生血管產生黃斑部水腫,出血等現象,造成視力嚴重減退甚至失明。不過要注意的是,乾性黃斑部病變久了仍有惡化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可能。

2018年4月21日 星期六

新聞選輯:「肌少症」超可怕! 打不開瓶蓋、身形萎縮都是5大走路錯誤姿勢造成

連結 資料來源

「肌少症」超可怕! 打不開瓶蓋、身形萎縮都是5大走路錯誤姿勢造成

2018年4月20日 下午5:17
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林暐鈞

走路有益健康,但「走錯路」恐怕會賠上健康!尤其是老人家最怕一跌不起。台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櫻枝曾受訪時說,『從銀髮族步態分析可以發現,「走路內八」、「腳跟未先著地」以及「左右腳跟太靠近」等,這些都是老人家容易發生跌倒意外的3大危險徵兆,建議只要發現步態有不正確,最好重新訓練如何走路。』

據悉,國健署過去調查曾發現,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中,老人跌倒是僅次於車禍的第二大奪命元凶,且高達5成6皆在家中發生跌倒意外,因此不可不小心謹慎。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荷蘭德芬特鎮最酷養老院 跨代屋打破世代間的陌生

資料來源及影音: http://tube.chinatimes.com/20180417001967-261410

荷蘭德芬特鎮最酷養老院 跨代屋打破世代間的陌生

2018/4/17 上午 11:53:23
中天/王雅倫、彭智宏 中時電子報/黃鈺潔

台灣人口老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超過14%就是高齡社會,超過20%就是超高齡社會,而台灣在今年老年人口比例已經超過14%。台灣的長照也一直是政府憂慮的問題,在新制和舊制的更換過程,許多人感受不太到變化。而荷蘭的長照是許多國家學習的對象,有著全世界最酷的養老院,吸引著許多大學生入住。

在荷蘭的德芬特鎮,這裡有著全世界最酷的養老院,學生們可以免費住在這裡,交換每個月30個小時,和他們的「老室友」們交流互動,這個故事po在臉書上後,在一星期之內吸引4500人次點閱,還成為英國泰晤士報的封面故事,德芬特鎮養老院院長Gea Sijpkes說:「我決定我所經營的是一個快樂的業務,我希望我的老人們可以在一天中微笑,而不是只是吃藥過完一天;我希望他們除了安全之外還可以開心;我希望他們有自己新的故事和新的經歷,並在他們家人們來看他時,他可以說出來分享。」

新聞選輯:日本薪資解凍,漲幅 20 年最大

資料來源: https://technews.tw/2018/04/17/big-salary-rise-in-20-years/

日本薪資解凍,漲幅 20 年最大
作者 黃 嬿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4 月 17 日 11:17

日本勞動力短缺,物流和零售業又急需人力,推升日本勞工薪資上漲,幅度為 20 年最大。截至 4 月 3 日最新數據,今年日本企業平均薪資提高 2.41%,遠高於去年的平均漲幅 0.35%。整體月薪平均上漲 7,527 日圓,是 1998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日經新聞(Nikkei Asian Review)報導,日本的薪資上漲通常是由製造商推動,但今年非製造業者調薪幅度自 1997 年以來首次領先製造業,達 2.79%,也是 21 年來最大漲幅。需求強勁的物流供應商和服務業為了吸引勞工,大和運輸公司同意按工會要求調高每月基本工資幅度達 1.1 萬日圓,幅度為 3.64%。

新聞選輯:預防跌倒 美指南:老年人須運動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094447

預防跌倒 美指南:老年人須運動
2018-04-18 22:42中央社 坦帕17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今天發布的相關指南指出,跌倒是65歲以上老人受傷致死的主因,要避免跌倒應運動,而非仰賴維他命D等補充劑。

法新社報導,獨立的醫學建議組織「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這項新建議,是對2012年所發布舊指南的更新。當年這個組織贊成服用含維他命D的補充品,以防因跌倒受傷。

但他們檢討臨床試驗的最新結果發現,除非缺乏維他命D或罹患骨質疏鬆症,否則服用維他命D對一般老年人沒有益處,甚至會因服用維他命D和鈣補充劑,而增加腎結石風險。

這項刊載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指南說:「USPSTF發現,維他命D補充品對預防老年人跌倒沒有幫助。」

USPSTF建議跌倒風險升高的65歲以上老人,「以運動預防跌倒」。

指南說,這類運動包括「有人監督的個人或團體課程和物理治療」。

這項更新檢視了11項隨機選取的臨床試驗,當中涵蓋超過5萬1000人

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文茜的世界周報》 荷蘭快樂長照系列特別報導“居家照護”


資料來源:《文茜的世界周報》 荷蘭快樂長照系列特別報導“居家照護”

《文茜的世界周報》 荷蘭快樂長照系列特別報導“居家照護”
【 荷蘭養老院最大的創舉社區的居家照顧,其中分兩個概念,第一社區的支援,第二個是專業的護理。台灣在2008年,共有16萬名外籍看護工,到2015年10月底為22萬。但是外籍看護工,大多數沒有經過護理訓練,即便在醫院訓練,有證照的,月費六萬元台幣,也未必有能力照顧重症老人。在台灣若是聘任特別護士,一天24小時,一個月高達26萬元,除了富豪幾乎沒有幾個家庭有能力支付。而在荷蘭,他們希望做到面對年老時,一般人皆能享有專業的護士居家照顧。雖然一個護士可能要照顧好幾個人,但不會不斷的更換看護人員,也使得個人的負擔大幅下降。荷蘭的這個方法,現在包括瑞典,日本,英國和美國,都在學習當中,文茜的世界周報,特派記者王雅倫 林佳錦 彭智宏荷蘭報導 】
你很年輕是嗎? 別著急,會老的。
⋯⋯繼續閱讀

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李沃牆/高齡的台灣 老年危機變成銀髮商機

資料來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413/1148912.htm

李沃牆/高齡的台灣 老年危機變成銀髮商機

內政部近日發布,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達到14%,亦即台灣已正式進入「高齡社會」。換言之,目前每7人中就有一名老人;尤有進者,預估8年後,也就是2025年,這比例將提升至20%而進入「超高齡社會」。無獨有偶,最近有媒體報導嘉義六腳鄉永賢村人口老化特別嚴重,65歲以上人口占35%,很快就過半,而成為台灣首座「極限村落」。

「極限村落」起源於日本,定義為人口外流導致空洞化、高齡化,且65歲以上人口占半數以上,共同體機能維持已達到極限狀態的村落。據估計,台灣有不少村落將很快淪為極限村落,最終可能遭併村或消失的命運。

台灣少子化、人口老化速度較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家憂心的是,台灣進入高齡化後,勞動參與率及人口紅利將下降、扶老比上升、年輕人的負擔加重,還有社會福利支出增加、加速財政惡化,影響經濟成長等衝擊。但若逆向思考,高齡化社會也會帶來許多商機,值得期待。

新聞選輯:高齡社會警訊 醫:逾50歲每5人有1人骨鬆

資料來源:https://news.tvbs.com.tw/life/899428

高齡社會警訊 醫:逾50歲每5人有1人骨鬆
2018/04/11 18:01

圖/中央社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骨質疏鬆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醫師表示,台灣50歲以上民眾平均5人就有1人骨鬆,每年有2萬人因此骨折,死亡率高達2成。

內政部昨天宣布,今年3月底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達14.05%,代表每7人就有1人是老人,宣告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骨鬆問題也日益嚴重,骨鬆學會秘書長陳崇桓說,台灣50歲以上民眾,每5人就有1人骨鬆,是引起骨折主因,除了可能有髖部骨折,脊椎也可能在長期擠壓下骨折,卻因疼痛感低,往往都拖到很嚴重或是因其他疾病照X光時才發現。

新聞選輯:髖骨骨折沉默殺手 一年內死亡率同晚期乳癌

資料來源:http://healthmedia.nownews.com/contents.aspx?cid=5,66&id=22736

髖骨骨折沉默殺手 一年內死亡率同晚期乳癌
【健康傳媒 凌芸斐/台北報導】2018.04.12

  髖部骨折比晚期乳癌更恐怖,治療1年死亡率還高達2成!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祕書長陳崇桓指出,髖骨骨鬆、骨折已成銀髮族的大敵,不少人在骨折後才知道自己嚴重骨鬆,必須長期臥床,增加感染風險。

  台灣高齡人口比率逐年增加,也使得髖部骨折發生率居高不下,調查發現,台灣骨鬆盛行率世界排名第九,在亞洲則是第一。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表示,骨質疏鬆症已是全球第二大重要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可能導致各部位骨折,其中又以脊椎體壓迫性骨折及髖部骨折最嚴重。

新聞選輯:醫師指出:老人衰弱症 是病不只是退化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085238

醫師指出:老人衰弱症 是病不只是退化
2018-04-13 17:19聯合報 記者張家樂╱即時報導

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每百人有5至11人罹患衰弱症。南投縣東華醫院神經醫學專科醫師林裕欽臨床發現,老人體重下降、活動力變差,常是進入衰弱、失能前的表徵,除了及早診斷,最好適當運動配合補充蛋白質,可延緩疾病發生。

林裕欽表示,瘦弱是一種過程,老人各種生理系統機能持續退化,造成生理儲備量降低、抗壓力減弱,加上各種慢性病交互作用,形成不符合個別疾病的臨床表徵,都歸稱為「老年症候群」。

新聞選輯:眼過勞成視力殺手 高度近視黃斑部病變恐失明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1650945

眼過勞成視力殺手 高度近視黃斑部病變恐失明
民眾網 2018/04/13 13:56
(本文轉載自健康傳媒)

【健康傳媒 陳如頤/台北報導】一名59歲邱女士,雙眼近視度數超過1000度,造成視力逐步惡化,前往雙和醫院眼科就診後發現右眼產生黃斑前膜,左眼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產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CNV),雙眼視力都降至0.2以下,影響生活甚鉅。日前接受左眼眼內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手術治療,日後右眼也將接受黃斑前膜移除手術,目前仍須定期回診追蹤,確保視力不再惡化。

雙和醫院眼科王詩文醫師指出,「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已成為65歲以上中老年人視力喪失的主因之一,目前治療方式以開刀、注射手術穩定病情。邱女士左眼的「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採用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手術,手術簡單、時間短、恢復快,從眼白直接注射,整體過程只要10分鐘,惟須定期回診追蹤,確保視力不惡化。

新聞選輯:國發會推估 8年後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

資料來源: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4140074-1.aspx

國發會推估 8年後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

發稿時間:2018/04/14 11:41
最新更新:2018/04/14 16:40

內政部表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民國107年3月底達到14.05%,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14日電)內政部今天表示,國發會推估,依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預計8年後(民國115年)老年人口將超過20%,與日本、南韓、新加坡及歐洲部分國家同列為「超高齡社會」。

此外,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由高齡社會轉為超高齡社會時間僅8年,預估將較日本(11年)、美國(14年)、法國(29年)及英國(51年)快,與韓國(8年)及新加坡(7年)等國的預估時程相當。

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台灣高齡社會 減稅祭誘因解決5難題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3079707

台灣高齡社會 減稅祭誘因解決5難題
2018-04-10 23:45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劉嘉韻/台北報導

內政部宣布台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人口學專家薛承泰認為,未來七年之內,台灣將面臨教育少子化年金改革長照、貧富不均與勞動力五大難題,衝擊台灣社會。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人口老化趨勢在廿年前就可以預期,並非現在才發生,但我國的相關醫療、社福配套措施,並未隨著人口老化而到位,這些配套是社會永續發展關鍵。台大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江東亮表示,聯合國已幫台灣推計到二一○○年的人口趨勢,但我國目前只推計到二○六一年,相關人口政策與配套應提早規畫。

研討展覽:人口老化迎來銀髮時代 智慧醫療照護成展覽亮點

資料來源: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80410/2732701

人口老化迎來銀髮時代 智慧醫療照護成展覽亮點
記者彭夢竺/台北報導2018/04/10 14:17

台灣社會現況不只有少子化問題,更進入人口老化的時代,越來越多人注意銀髮照護等醫療保健議題,也成為為智慧城鄉發展的重要課題,外貿協會將自7月26日舉辦SMART ASIA Taiwan,特別規畫智慧照護解決方案及長照服務計畫等亮點展區,預計徵集100家廠商,期望結合台灣醫療與科技實力,完整呈現智慧醫療照護全貌。

台灣人口老化程度逐年攀升,根據內政部2018年2月的統計顯示,全國老化指數已達到106.89,意即100個14歲以下的人口,對應106個65歲以上的人口,較去年同期增加6.71,顯見銀髮照護及醫療保健的需求已成為智慧城鄉發展重要課題。

新聞選輯:「腦袋不老」 研究發現 老人大腦 持續產生新細胞

連結 資料來源

「腦袋不老」 研究發現 老人大腦 持續產生新細胞
編譯吳日君/綜合報導 2018年04月10日 06:03

最新研究發現,老年人的大腦可以像年輕大腦一樣,產生許多新細胞;這個研究結果與一般看法相左。研究人員使用解剖的腦組織發現,健康老年人有在大腦海馬體區域產生新細胞的能力,與年輕人相同。

根據阿茲海默症協會報告,海馬體參與調節記憶與情緒,通常會在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中縮小。老年和年輕大腦都能從海馬體中更原始的「先驅細胞」(progenitor)獲得相同數量的新神經元。領導這項新研究的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莫拉‧博得瑞尼(Dr. Maura Boldrini)表示,這些先驅細胞存在於老年大腦中是個好消息。

然而,這並不是說一個健康的79歲老人的大腦,完全像是一個健康的29歲大腦。研究人員發現,老年人的大腦有較少的新血管生長。

新聞選輯:老年人口突破14% 內政部:臺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4091046

老年人口突破14% 內政部:臺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8/04/10 16:18
我國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今(107)年 3 月底達到 14.05%,也就是說,7 個人中就有 1 個是老人,臺灣正式宣告邁入「高齡社會」,如何維護高齡人口的生活品質與尊嚴,以及因應老化社會帶來的青壯年照顧及扶養負擔加重和少子化現象,是政府持續努力的重要目標。

內政部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 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 14%是「高齡社會」,若達 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我國老年人口比率在 82 年便超過 7%,進入高齡化社會,而後受到戰後嬰兒潮世代陸續成為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影響,我國老年人口自 100 年起加速成長,並於去 (106) 年 2 月首度超過幼年人口(老化指數達 100.18),直至今年 3 月,我國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 14.05%,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新聞選輯:台灣宣告邁入「高齡社會」 7人中就有1老人

資料來源: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410/1331810/

台灣宣告邁入「高齡社會」 7人中就有1老人

出版時間:2018/04/10 16:14

內政部今天發佈新聞稿指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3月底達到14.05%,也就是說,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台灣正式宣告邁入「高齡社會」。相較於亞洲各主要國家,我國老年人口比率僅次於日本,而與南韓相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

內政部表示,我國老年人口比率在1993年時超過7%,進入高齡化社會,我國老年人口自去年2月首度超過幼年人口(老化指數達100.18),直至今年3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14.05%,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內政部指出,從各縣市老年人口比率來看,也可看出高齡縣市從2011年的3個增加至今年3月的15個,顯示人口老化迅速,再依各縣市排名來看,以嘉義縣老年人口所占比率最高為18.61%,而六都中則以台北市老年人口所占比率最高為16.58%。(張文馨/台北報導)

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孤獨死不再無人知,日本電力業者發揮功能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18/04/09/population-ageing-lonely-death/

孤獨死不再無人知,日本電力業者發揮功能
作者 中央社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4 月 09 日 16:00 | 分類 軟體、系統

日本人口數兩年前開始萎縮,平均年齡也持續提高,這樣的趨勢帶來不少社會問題,其中一個現象是高齡人士孤獨死於家中無人知曉。現在,電力業者可以透過偵測機制發揮作用。

彭博報導,日本許多消費者透過連結銀行的帳戶自動扣繳水電費,因此繳納帳單不需與任何人互動。但這也意味有時得等好幾年後,銀行帳戶被扣得一乾二淨了,才會發現用戶早已死亡。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曾報導一個案例,當局因一名高齡男子帳單欠繳後前去搜查,才發現了他的骨骸。

部分電力零售業試圖扮演更主動的角色,利用居家能源管理系統做為健康監控器。這些系統會量測能源消耗量,偵測水龍頭是否好幾天沒用、電燈是否好幾天沒開,或發現烹飪用瓦斯持續呈使用狀態。如果偵測到任何上述徵兆,公用事業公司就會通知家屬。這項細緻的措施為自動支付機制,用戶不需主動做任何事。

雖然長照愛用的穿戴式監控裝置能提供更多有關人體健康的訊息,但人們也可能忘記穿戴、或出於抗拒移除裝置。

此外,某些活動訊息基於合理因素,可能不會顯示在穿戴式裝置上。相對而言,好幾天不用水或好幾天不開瓦斯,都可能是健康警訊。

(譯者:梁元齡;首圖來源:pixabay

新聞選輯:〈全球觀測站〉繭居族高齡化 引發人倫悲劇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191076

〈全球觀測站〉繭居族高齡化 引發人倫悲劇
2018-04-10

文/特約記者鄭曉蘭

日本於1990年代後期浮上檯面,廣受探討的獨特社會問題「繭居」(Hikikomori:6個月以上足不出戶,拒絕與家人以外的人互動交流),時至今日延伸出新的社會問題。

一般談到繭居族,多半會聯想到年輕學生或社會新鮮人,然而當年的繭居族無法重新回歸社會的結果,造成繭居族高齡化,年邁父母長期照顧子女,身心俱疲,經濟一旦出問題,就很容易引發親子相殘的人倫悲劇。日本相關民間支援機構因此呼籲,面對日本的繭居族問題,也該審視這種另類的老老介護問題,為高齡繭居族建構完整支援體系。
〈真實案例〉人倫悲劇頻傳

日本近年來繭居族家庭的人倫悲劇頻傳。

像東京就有一位45歲的繭居男子,長期與八旬老母親相依為命。由於母親已經到了需要他人介護的年紀,一天24小時照顧母親,與世隔絕的繭居男子想到自己與這個世界毫無連結,母親死後不知該何去何從,在極度絕望之下,竟然在家中燒炭,企圖與母親共赴黃泉。繭居男子最後雖然撿回一命,八旬老母卻不幸身亡。

新聞選輯:半數長者罹退化性關節炎!減痛新選擇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1638716

半數長者罹退化性關節炎!減痛新選擇
優活健康網 2018/04/09 08:00(2天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退化性膝關節病變是老年化社會中常見又惱人的問題。據統計,全台約有350萬人為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所苦,60歲以上長者每2人就有1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高頻熱凝療法產生熱能 鈍化疼痛感受

隨著時間和科技的進步,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式也漸漸多元。然而藥物和復健治療效果不佳,須手術介入時,卻令許多患者卻步,或四處尋訪能不開刀的治療方式。然而徹底解決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方式,仍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為主,但當患者不願意或不適合接受手術的時候,即可以嘗試高頻熱凝療法。

新聞選輯:年輕失智 比老年更缺照顧資源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1319/3077311

年輕失智 比老年更缺照顧資源

2018-04-09 23:50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鄧桂芬/台北報導

比起老年失智,年輕型失智患者獲得的資源相對缺乏。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全台雖有超過一百個社區失智據點,但以老年失智為主流的服務未必適合年輕患者,盼能納入年輕型失智服務,發展友善社區。

年輕失智與老年失智,患者處境大不同。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說,「年輕型患者仍是家中經濟支柱」,他們上需奉養父母、下有妻兒,仍在職場活躍,與年老失智退休後有子女照顧、或有養老金等情況不同;年輕患者力氣大、有活力,難以適應靜態活動,甚至還有部分工作能力。

2018年4月9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40歲後甩肉 重量訓練可減重可變美

連結 資料來源

40歲後甩肉 重量訓練可減重可變美

編譯吳日君/綜合報導 2018年04月03日 06:03

上了40歲,新陳代謝放慢,減重越來越不容易,不可能奢望像20歲時,吃了第二個甜甜圈後,醒來還能瘦五磅。40歲後必須更費力才能甩掉贅肉 ,如何能有效安全的減重?在例行運動增加重量訓練,將使你的健康和外觀發生巨大變化。

《肥胖》(Obesity)期刊發表報告指出,在249名老年人中,例行運動含有重量訓練者,比單純僅減少卡路里攝取或只做有氧運動者,減重更多。

重量訓練加上減少攝取卡路里,平均每人減重20磅,其中包括18磅脂肪、2磅肌肉。相比之下,有氧運動者雖減少同樣重量,但其中只有16磅是脂肪,其他4磅是肌肉。沒有運動光靠節食者,平均減重12磅,包括2磅肌肉。

新聞選輯:人資時間銀行與存摺 減少長照負擔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3065822

人資時間銀行與存摺 減少長照負擔

2018-04-03 10:17經濟日報 楊聰橋

根據2018年3月30日聯合新聞網「長照上路 林阿嬤:月多數千元 負擔不起」報導,內容為台南86歲陳姓阿公臥床多年,由82歲妻子照顧生活起居,但阿嬤年邁,又不忍麻煩住在外縣市的子女,一肩擔起照顧丈夫的責任,既無助又吃力。民眾無力負擔長期長照的鉅額費用,讓台灣老年人長照等相關問題引起社會闗注。

日本有個名詞叫做姥捨て (ubasute),就是窮人無法負擔長者所需費用,把老人家帶到荒山棄養。過去十年,日本經濟處於衰退狀態,人口持續老化,加上生育率低,愈來愈少的人要照養日漸增加的老年人,支付社會福利已成為政府一大負擔。台灣現階段只有民間「台灣時間銀行協會」以幫忙別人完成工作就可存入時間為主概念的協會,「全國耀活協會理事長」蔡永澤博士表示:認為不足未來台灣社會需求。

新聞選輯:人口負利時代 衝擊經濟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3071514

人口負利時代 衝擊經濟

2018-04-06 01:06經濟日報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我國今年正式進入高齡(aged)社會,而生育率低迷更讓我國人口問題雪上加霜,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鄭雁馨示警,台灣已告別「人口紅利」、轉向「人口負利」時代,且危機比預想的更加嚴重。

中研院「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一書中,眾多學者共同探討台灣經濟發展從「奇蹟」到「衰退」的各個面向,除了政策、產業結構等因素,作者之一、鄭雁馨直指,不能忽略人口結構改變帶來的重大衝擊,尤其勞動人口縮減,很可能引發經濟成長遲緩或衰退。

國發會在人口推估報告中提及,我國婦女生育率長期下降,未來總人口成長由正轉負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且工作年齡人口2015年達到最高峰後、開始遞減,加上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不只今年邁向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逾14%,更預估在2026年成為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逾20%。換句話說,未來工作年齡人口將有近一半屬中高齡年齡層。

新聞選輯:驚喜?!科學家在高齡 79 歲的老人身上發現新神經元生成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18/04/06/older-adults-new-brain-cells-hippocampal/

驚喜?!科學家在高齡 79 歲的老人身上發現新神經元生成

作者 Emma stein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4 月 06 日 11:58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一項研究首度表明,健康的老人不論男性或女性,都能與年輕人一樣產生新的腦細胞!

神經科學領域的一大熱門話題,就是人類大腦是否可以在生命過程中持續產生新細胞,一直到 1960 年代,科學家都堅信人類大腦在出生後不久就停止製造新神經元;然而之後數十年隨著技術進展,科學家發現不少證據指向人類大腦的海馬迴細胞仍隨年齡增長持續發展,引發無數神經科學家投入該研究領域。

但上個月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神經外科教授 Arturo Alvarez-Buylla 領導的團隊,剛於《自然》期刊發表一份顛覆認知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大腦自青春期後就完全不再有新神經元生成,如果從成人大腦中發現神經生成,那是萬中選一的極罕見現象。
新研究再掀論戰

新聞剪輯:10 anti-aging vegetables you should eat regularly

資料來源:https://easyhealthoptions.com/10-anti-aging-vegetables-eat/

10 anti-aging vegetables you should eat regularly
Joyce Hollman

It’s become more and more evident that a diet based mainly on plants is a healthy one.

That’s why many people have adopted a plant-based diet, consuming more vegetables than meat. Of course vegetarians and vegans restrict their consumption of meat or animal products even further, for reasons of health as well as moral and ethical convictions.

Either way, if you’ve reduced your intake of meat, you must find alternate sources of protein. Eggs and dairy products are good protein-rich options. But what if you’re a vegan and eat only plant-based foods?

Fortunately, if you choose your vegetables well, you will enjoy plentiful protein, and avoid the insidious effects of protein deficiency than many people are not aware of…
What happens when you lack protein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研討展覽:[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樂齡旅遊講座:教您量身訂做一個旅遊計畫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ilibrary/photos/a.130618803657437.26529.120118168040834/1800475783338389/?type=3&theater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講座] 04/22 樂齡旅遊講座:教您量身訂做一個旅遊計畫

常常出現在熱愛旅行的人們身上有著六個特質:
1. 擁有一個「熱愛冒險」的靈魂;
2. 擁有強大的包容力和適應力;
3. 隨時準備迎接變化;
4. 更深入的認識自己;
5. 習慣多方且敏銳的觀察;
6. 更懂得感恩。
大研前一說:「會玩、才會成功」,如果你也想成為這樣的人,一定要記得來聆聽旅遊達人教你如何規劃好玩、有深度、知性的旅行講座唷。

講師:林仁亮老師(專攻臺灣旅遊規劃&東南亞自助行程)
時間:04/22 10:00-12:00
地點:三樓多元學習教室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獨/正式進入高齡社會 台灣首要功課:找回照服員!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064470?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9-news

獨/正式進入高齡社會 台灣首要功課:找回照服員!

2018-04-01 21:02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即時報導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長照需求大增,但照顧服務員也依然大缺。衛福部統計,去年照服員僅增3千多人,少得令人訝異,又外傳不少照服員因長照支付新制上路,卻未拿到預期的3.2萬元薪水,興起一波離職潮,讓不少長照服務單位急跳腳,因個案大量湧入卻派不出人,疾呼「拜託快把照服員找回來!」

內政部統計,今年2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3.99%,有望於3月達到14%,正式從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而勞動部統計外籍看護工人數,也在2月正式突破25萬人,再創新高。

反觀我國籍照服員人力,衛福部去年推動長照2.0預估人力缺口,低推估缺5千人,高推估缺1.2萬人,花費不少力氣宣傳,盼人力回流,但任職於長照領域的照服員去年卻只增3223人,成長速度緩不濟急。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利尿劑若過量 小心過度脫水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85457

利尿劑若過量 小心過度脫水

2018-03-20

文/王舒民

80歲陳伯伯有心臟病和腎臟病病史。兩週前自覺呼吸不順,平躺時一直咳嗽,加上雙側下肢腫脹,趕緊就醫。胸部X光檢查顯示,他的雙側肺積水,醫師開兩種利尿劑讓他服用。

陳伯伯服藥後,呼吸不順及水腫的狀況漸漸改善。但是兩天前,他開始覺得頭暈站不穩,血壓的收縮壓也由原本的130-140降至100-110毫米汞柱,聲音也變得沙啞,再就醫後發現,可能是利尿劑造成的副作用;減量後,這些不舒服的症狀才消失,血壓也恢復平日的範圍。

慢性病患者使用利尿劑非常普遍,不論是心衰竭、肝腎衰竭,或是循環不良導致的水腫,幾乎都會使用到利尿劑。低劑量時,可以平衡體內的水分,減少心臟負擔並有降低血壓的效果;但如果像陳伯伯這種肺積水的情形,當然就必須使用高劑量,甚至兩種以上的利尿劑來治療,以免肺積水惡化導致呼吸衰竭。但是只要是藥物,就有其副作用。

新聞選輯:女性 中年體能好 晚年失智率低於9成

連結 資料來源

女性 中年體能好 晚年失智率低於9成
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18年03月20日 06:05

最新研究顯示,體能狀況良好的中年女性,老年失智的機率幾乎降低九成。( Getty Images)

發表在神經病學期刊的瑞典最新研究顯示,體能狀況良好的中年女性,老年失智的機率幾乎降低九成。

該項研究持續追踪191名瑞典婦女長達44年;兩個群組女性壽命一樣長,但在研究初始的運動測試中可以持續快速騎腳踏車六分鐘的人,日後失智的風險遠低於無法完成運動者。

雖然無法證明運動能夠預防老年癡呆,但這項研究強烈證實運動與降低失智風險的關連性。快騎腳踏車六分鐘的最佳體能女性有5%失智,體能中等者的失智比率是25%,無法完成運動的人失智比率占45%。總的來說,體能最佳女性比體能狀態中等的女性,失智風險少88%。體能最佳女性若患失智,平均在90歲時才出現症狀,比中等體能婦女晚了11年。

發表研究的瑞典哥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精神病學教授史庫格(Ingmar Skoog)說,研究結果強烈顯示運動的重要性;儘管單靠運動不可能預防老年失智症,但研究證明,人類面對這個老年人最害怕也最常見的疾病,並非完全無助。

美國神經學研究所研究員諾普曼(David Knopman)說,在中年時期、也就是失智症狀開始前的幾十年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有道理的;「晚年開始運動,好過完全不運動,但從中年開始運動,似乎好處更多。」

諾普曼認為,運動可以保持血液充分流向大腦,維持大腦健康。美國老年失智症協會科學計畫主任法果(Keith Fargo)說, 「如果不想在80歲時失智,現在就該開始維持良好體能狀態。就算不能延壽,也可以多享受幾年美好時光。」

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研討展覽: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樂齡健康講座:樂齡族運動傷害、預防與治療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ilibrary/photos/a.130618803657437.26529.120118168040834/1786168681435766/?type=3&theater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講座] 04/08 樂齡健康講座:樂齡族運動傷害、預防與治療

台灣在2018年2月份正式進入高齡社會,65歲人佔14%。
為延緩老化及失智、失能,樂齡族的運動不可少,可避免肌少症及防止跌倒,增添生活品質。
本次演講從老年人的運動 、方式項目的建議及運動傷害的預防與治療,來與樂齡族方想分享如何避免運動傷害及初步治療,不再排斥運動、並享受運動帶來的各種好處。

講師:林煥洲醫師(台中市診所協會理事長)
時間:04/08(日)10:00-12:00
地點:總館三樓多元學習教室

新聞選輯:台灣人口大變動:老人比小孩多,死亡比出生多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8729

台灣人口大變動:老人比小孩多,死亡比出生多
陳竫詒

台灣人口出現了兩個歷史首見的重要轉折,一是2017年底,我國老年人口首次超過幼年人口;此外,2018年2月的人口,更是第一次單月負成長,死亡人數高過出生,台灣的人口結構,正出現巨大變動。

台灣目前2357萬人,在全球排名第55名,但是人口結構已經出現劇烈的改變,不僅老年人口首次超越幼年人口,出生人數更是首次低於死亡人數,快速奔向超高齡社會的同時,人口更是走向負成長。

根據內政部最新公布的統計資料,2017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總計326.8萬人,佔13.9%,已經逼近高齡社會門檻的14%紅線。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高齡化!長期照護專員 人力「需求大」

影音及資料來源:https://news.tvbs.com.tw/life/875265
高齡化!長期照護專員 人力「需求大」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陳宥翔  / 編輯 李育道 報導
2018/02/26 23:34

老年化社會來臨,政府積極為高齡化社會鋪路,值得關注的是照服員相關人力呈現缺乏的狀態,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照服人力缺口約5千6百人,到了今年(2018年)會增加到1萬2千人,因此現在就讀長照科系畢業生與一般民眾,若有興趣報考,只要先受專業課程訓練90小時,就能有資格報考照顧服務單一級證照。

高齡化 長照需求增
記者蔣志偉:「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目前在全台灣一共有三到四萬人投入長照產業,而目前在現場您看到的,有機構,它專門幫忙訓練人才,取得照服員證照。」照服員:「手要托著長輩的頭,對!」照服員:「會很燙嗎?剛剛好,可以喔!」
照服員培訓講師郭姿秀:「手拿著,然後這樣子,研磨就可以。」照服員在一旁詳細解說,現場每位想考照與前來實習的年輕人聽得很專注「為了要預防長輩他不舒服,其實我們會墊一下毛巾,然後呢,為了要排水可以比較便捷,毛巾下面要怎麼樣,這邊稍微高一點,對!稍微墊高一點。」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財經觀點/高齡者安養 借鏡日本監護信託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1316/2995361

財經觀點/高齡者安養 借鏡日本監護信託
2018-02-23 00:32聯合報 呂蕙容(信託公會秘書長)

國發會推估,我國今年會進入高齡社會,二○二六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老年人口快速成長,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將急遽上升,失能人口也將大幅增加,建立完善安養體制已是社會安全體系重要課題。

信託公會配合金管會政策,二○一六年起就積極鼓勵信託業協助有需求的高齡者及身心障礙者,善用信託制度管理財產,達成安養照護的目的;未來也將參考日本的「監護制度支援信託」,提出具體修法建議,供主管機關參考。

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助高齡長者恢復身體活動力的16組超實用肌力訓練

資料來源:https://www.sportsplanetmag.com/fitness_18020918023298577.aspx

助高齡長者恢復身體活動力的16組超實用肌力訓練
運動星球 2018/02/09

隨著年歲增長,高齡長者們的肌力會慢慢流失,為了讓長者們維持身體活動力,免於成為處處需要人協助的輪椅族,適量規律的運動是必須的。在此我們邀請到雙連安養中心蔡三雄牧師來為大家示範一整套適合高齡長者的肌力訓練,不妨協助家中長者們一起來做做看!

*在進行時雙手也可以束著0.5公斤的加重器,或拿著礦泉水增加阻力。圖解中蔡牧師雙手束著0.5公斤的加重器,再拿著0.5公斤的鐵砂鈴,雙腳束著0.5公斤的加重器,長者可斟酌擇一使用。
*高齡者進行運動,應先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有心肺、代謝疾病、骨關節等可能影響運動的問題,建議請教相關醫療專業人員,確認無虞再進行。

新聞選輯:小心未老先衰!5指標幫你判斷

資料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9/2982908

小心未老先衰!5指標幫你判斷
2018-02-19 00:00聯合報 王志仁(彰化基督教醫院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

依據國發會預估,台灣老年人口2018年達到14%,已進入高齡社會,並且於2025年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 本報系資料照片依據國發會預估,台灣老年人口2018年達到14%,已進入高齡社會,並且於2025年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觀察老年人口對青壯年人口的扶養負擔,在2014年約每6.2個青壯年人口需要扶養1位老年人口,預估2061年人口金字塔組成將轉變成倒金鐘型態,社會負擔也會變得更沉重。而隨著醫療技術與衛生進步,加上國人平均餘命的延長與人口老化,都將影響健保支出與醫療結構。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期刊文章:Differentiating true and false schematic memories in older adults

From: https://academic.oup.com/psychsocgerontology/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geronb/gby011/4840027?redirectedFrom=fulltext

Differentiating true and false schematic memories in older adults
Christina E Webb, M. S Nancy A Dennis, Ph. D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gby011,
https://doi.org/10.1093/geronb/gby011
Published: 06 February 2018

Abstract
Objective

While schemas aid memory for schematically related information, the gist induced by the schema can also lead to high rates of false memories, especially in older adults. The neural mechanisms that support and differentiate true and false memories in aging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current study sought to clarify this, using a novel scene paradig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chemas on true and false memories in older adults.
Methods

Healthy older adults encoded schematic scenes (e.g., bathroom). At retrieval, participants were tested on their memory for both schematic and non-schematic targets and lures while fMRI data was collected.
Resul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rue memories were supported by the typical retrieval network, and activity in this network was greater for true than false memories. Schema specific retrieval was supported by mPFC, extending this common finding to aging. While no region differentiated false memories compared to correct rejec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false memory rates were associated with variability in neural activity.
Discussion

Th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elucidating the neural basis of cognition within older adults,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o the neural basis of memory errors in aging.
false memory, fMRI, schema memory
Issue Section: Special article

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 工商社論》積極看待長照2.0所帶來的老年商機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203000174-260202
工商社論》積極看待長照2.0所帶來的老年商機

2018年02月03日 04:09 工商時報
主筆室

伴隨著高齡社會的提前來臨,長照2.0政策的財源穩定和人力短缺,從去年正式上路後,不斷的進行「滾動式修正」,其中仍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之處。

截至2017年底為止,台灣2,357萬的人口裡面,14歲以下的幼年人口約309.1萬,占總人口比例13.1%;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則超過326.8萬,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3.9%。事實上,早在1993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就達到7%,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原本預計在2020年才會成為老人比例14%的「高齡社會」,卻即將要在今年提前「達標」。比過去25年人口迅速老化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能在2025年之後,老人人口比例超過20%,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是老人的「超高齡社會」。

新聞選輯:《經濟五四三》老年台灣,只能更老、更多病、更失智、更失能嗎?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8047

《經濟五四三》老年台灣,只能更老、更多病、更失智、更失能嗎?
精華簡文 

 《經濟五四三》老年台灣,只能更老、更多病、更失智、更失能嗎?
林常青(成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2018-02-04 Web Only
 
2018台灣正式變成高齡社會,2026將變成超高齡社會,五個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不僅是花錢做長照,台灣的勞動政策、健保政策都該翻轉!

還一直講愛拼才會贏,用「爆肝」換經濟成長嗎? 還繼續用健保,用傳統醫護與藥物來解決健康問題嗎?這些台灣第一,在人口老化問題益發嚴重的台灣,可能會越拚越糟。

人口老化逐漸將我國醫療健保體系壓得喘不過氣來。由於癌症等慢性病以及失智與失能的發生率/盛行率多會隨年齡而上升,隨著人口老化,需要被醫療與被照護的人口也將大幅增長。台灣面臨扶養的老人將更老、更多病、更多失智與失能。醫療與照護的需求大幅上升的同時,卻又面臨人口成長緩慢甚至開始萎縮。幾乎可以預見,在醫療科技是否能大幅突破無法確定的情況下,醫護人員與資源有限的窘境,會讓本來就搖搖欲墜的健保體系走得更加蹣跚。

研討展覽:2018福祉科技與福管理國際研討會

2018福祉科技與福管理國際研討會
https://sites.google.com/site/gtsmnkut2018/home

由於高齡化社會來臨,使得針對銀髮族的福祉科技及相關的服務管理研究受到許多重視,為配合政府對福祉健康照護產業的推動與照護產業發展國際的競爭力發展,本校將於 2018.5.25 (五) 舉辦『2018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國際研討會』。

本研討會之目的在凝聚跨領域科技與服務管理之專家學者,以銀髮族相關之「科技輔具、智慧養老、智慧照護、生理監測」及「長期照護、身心理健康、社會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工作」、「銀髮產業服務/行銷/經營管理/養護機構品質系統」等等相關主題發表論文,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提昇我國對於「成功老化」問題的進一步了解與重視,並產生健康照顧新的思維與因應之道。本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專家就上述議題於大會中專題演講,提出前瞻性意見與建言,達成高齡族群在老化過程中,滿足健康、安全、舒適、便利與尊嚴的需求。


主辦單位:南開科技大學 / 工程學院
指導單位:教育部
協辦單位:中華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會

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每隔一代人口減少一半 台灣「2300萬人」將成歷史!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712290015

每隔一代人口減少一半 台灣「2300萬人」將成歷史!
撰文: 洪佩玲 日期:2017-12-29 分類: 焦點新聞

過去我們總喊著:「台灣有2300萬人」,但這個數字可能因少子化和老齡化來臨,很快要走入歷史,因為不僅年輕人口外流,就連生育率也在2017年創下新低紀錄。根據國發會預估,台灣在2054年時,總人口數將跌破2千萬人。

內政部也統計,截至今年11月,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逾325萬人,而14歲以下的幼年人口僅309萬餘人,是十多年來首次出現的死亡交叉,撫養比也持續攀升至三年多,達36.87,預估2018年台灣將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12月25日,衛福部更進一步表示,近年來育兒津貼跟托育補助平均每年要花費約65億元,總生育率卻仍低迷,僅1.1人,遠低於理想值2.1人,甚至六都中有五都出生率不升反減。

面對台灣成為全球最低生育率的調查,讓政府官員與有識之士憂心忡忡,人口不論往哪座城市移動,都躲不了不婚不生、少子化的問題,國發會最新研究推估,台灣人口將在2024年達最高峰,2374萬人,但36年後、2054年將跌破2千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