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2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運動量多少才夠?這樣動預防乳癌、糖尿病!國健署曝4族群最佳運動量和時間


資料來源: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40652

運動量多少才夠?這樣動預防乳癌、糖尿病!國健署曝4族群最佳運動量和時間
許佳惠 整理
2023/07/11 12:07

運動可預防糖尿病和乳癌

國健署表示,身體活動不分族群,在生活中適度、適量的動,有機會預防及管理非傳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乳癌及大腸癌、肥胖、延緩失智發生及維持心理健康,不僅活得更健康也更快樂。

不同族群運動量建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身體活動建議量如下:

新聞選輯:高齡科技大商機1》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台灣468萬人的難題...高齡科技催生3000億大商機

資料來源: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756e038d-b787-45f1-a885-693809ccc462

高齡科技大商機1》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台灣468萬人的難題...高齡科技催生3000億大商機
2023/07/11 16:53
文|劉軒彤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但這批戰後嬰兒潮的世代,從農業社會奮鬥到AI社會,是台灣重要資產;運用台灣最擅長的科技力,翻轉超高齡社會形態,創造新機會也能帶來大商機。

按照目前的進度,台灣很快又要得一個「世界第一」了!只耗時7年,台灣就會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化速度之快,大概也就韓國可以一拚,就連人口老化最嚴重的日本,當初從高齡進入超高齡社會,也花了11年。

國際上,65歲以上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成為「高齡社會」;達到20%則進入「超高齡社會」。而根據國發會的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率,就會達20.8%;屆時,65歲以上人數將達468萬人,約當每100個青壯年,要扶養30位65歲以上的長者。

這的確是一場災難,因為按照過去的成見,超過65歲就該退休養老,高齡族慢慢朝向臥床族;對比少子化後的年輕人看不見未來,許多人成了躺平族,如果沒有積極作為,這個社會只會愈來愈沒有活力。更糟的是,「我們沒有多少時間因應了!」因為老化速度來得太快,受訪的諸多專家們都有同樣的焦慮。

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醫提醒40歲起認知退化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266342

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醫提醒40歲起認知退化
2023-06-29 12:43 中央社/ 台北29日電失智症

台灣2025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據推估每4名65歲以上長輩有1人有認知衰退狀況,醫師提醒,大腦認知功能在40至50歲開始有退化的現象,最新研究發現綜合維他命減緩認知衰退6成。

林口長庚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彥安近日透過新聞稿分享,一般民眾容易誤會失智症狀是老化正常現象,其實失智症惡化更迅速,與認知有關的迷信非常多,包含以為補充單方營養素,如銀杏可減緩認知衰退,事實上,因爲腦部所需營養非常多元,單靠補充1種營養素,是難以減緩問題。

新聞選輯: 系統思考的價值共創與共善:跨政府、民間與專業領域合作的高齡健康城市模式


系統思考的價值共創與共善:跨政府、民間與專業領域合作的高齡健康城市模式
2023/06/28 · 作者 / 蕭乃沂 · 出處 / Web only

我們都明白,台灣正面臨超高齡化浪潮,同時這股浪潮也會擴散到不同領域,而無法以單一面向進行處理與調節,恰是以「系統思考」進行診斷應對的時機。

健康城市—把城市變健康》專刊,不但具體刻畫出健康城市的4大架構與基礎面向(高齡社會、城市建設、居住安全、勞動就業),也融合了國際經驗與各領域專家學者的專業見解,企圖挖掘「高齡健康城市」成因,並提出應對方向。如同深入個別面向前的引言,中央與地方政府透過其政策及資源的引導促成,搭配民間夥伴的需求呈現及參與協力,兩者不可或缺;同時應以循證(質性或量化)資料為基礎,規劃執行與評估,且敏捷地回饋修補各面向的政策方案。

新聞選輯:「減法照顧」長輩動起來! 增加成就感、減少負向行為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8278

「減法照顧」長輩動起來! 增加成就感、減少負向行為
2023-06-29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

高齡少子化、家庭結構小型化,家庭照顧者承擔照顧的壓力及負荷愈來愈大,再加上戰後嬰兒潮世代邁入高齡,老老照顧的情形大幅增加。台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周真貞表示,「減法照顧」盡量讓長輩凡事自己來,鼓勵老人家自己決定,動手做事,不剝奪長輩自理的能力,可以減少長者負向行為的發生,也使長者獲得自信與成就感,讓長者更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延緩失能的關鍵,管理六大面向的內在能力「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

「減法照顧」就是在安全的狀況下,長者能夠自己動手做的事項,就鼓勵長者動手,照顧者則扮演安全看護與鼓勵的角色。

但「不方便去、不會去」常常是邀約長者參與活動無法出席的理由。為考量長者移動的便利性與安全性,健康服務中心連結各里辦公處及轄區資源單位,就近在地辦理長者各類型態之健康促進活動,以提升長者社會參與的意願。課程內容如體能、營養、心理衛生、口腔保健及延緩失能等衛生保健議題為主。

新聞選輯:如何設計有效的健腦處方,延緩失智症退化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8337

如何設計有效的健腦處方,延緩失智症退化
2023-07-02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即每5人中就有1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隨著人口高齡化現象的加劇,神經退化疾病如失智症和巴金森氏症的罹病率也隨之攀升。

面對失智預防與照護的挑戰,立基於大腦科學、神經心理學和心理治療的復健心理學,可提供高齡者健腦之心理照護模式。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蘇倍儀助理教授今年以「核心能力為導向教學模式於復健心理學之應用」課程主題,獲得中山醫學大學優良教材及創意教學媒體第一名,同時也是臨床心理師的她表示健腦處方可被應用於協助失智症延緩退化、維持日常生活能力。然而,要設計出一個有效的健腦處方並不容易。

健腦處方設計原則:個別化、生態化、維持生活能力和提供正向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