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高齡化社會 臨床心理師建議留意家中長者3大層面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973120

高齡化社會 臨床心理師建議留意家中長者3大層面
2020-10-29 14:26 聯合報 / 記者陳夢茹/桃園即時報導老化

現今邁入高齡化社會,孩子常在外工作、沒有很多時間可以陪伴家中長者,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鍾秀華指出,即便時間不夠也要關心家中長者的生理及心理狀況,她建議,每年可規畫1至2次家族旅遊,讓長輩對生活有所目標與期待。

臨床心理師鍾秀華表示,從多年高齡服務經驗裡,發現許多長者展現無限的潛能,並沒有倚老賣老的傳統刻板印象,反而因願意多元學習,注重生活保健、持續地社會參與,使得長者逐漸開啟生命的第二春。

進入高齡社會後,如何能成功老化、樂活慢活?鍾秀華說,每個人都該注意生理、心理及社會這3個層面,更建議年輕世代,即便雖然不常回家也要關心家中長者。

鍾秀華點出,生理層面要注意均衡營養、固定時間運動、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另外也要注意環境安全、留意身體訊息,維持健康及身體機能運作,不僅如此,接觸適量陽光也相當重要。

心理層面方面,鍾秀華說,要認識負面情緒的身心訊號,例如疲累、身體病痛會帶動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會陷入鑽牛角尖,並惡化負向身心感受,建議可透過休閒活動、腹式呼吸、正念觀呼吸來放鬆筋骨、調節情緒。

鍾秀華表示,社會層面需多練習表達愛和關心的正向情感,學習接納和不批判的方式互動,多參與社會活動,以建立支持網絡、減少孤獨感,建議年輕世代要多陪伴家中長者,聚餐、聊天,規畫1至2次家族旅遊,讓長輩對生活有所目標與期待。

新聞選輯:今周刊「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 權威教你預防失智

連結 資料來源
今周刊「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 權威教你預防失智
民視

民視新聞網2020年10月29日 下午1:32

知名財經雜誌今周刊舉辦第4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日本熟齡醫學權威、御茶水健康長壽診所院長白澤卓二,以影片方式分享預防失智的要點,其中更提到音樂家、醫師及服務業,都是不易癡呆的職業類別,還透露喝椰子油,能提高認知功能,讓民眾收穫滿滿。

滿頭白髮的70歲伯伯,跟著解說員一起對著智能儀器做深蹲,一旁還有民眾大排長龍,等著測量身體數值。這是知名雜誌舉辦的第4屆熟齡國際論壇,不僅要傳遞知識,也讓人親身了解的身體狀況。

新聞選輯:別讓退休人生變「三顧族」 創造你的快活樂齡趣


資料來源: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1816/4937470?form=udn_ch2_common3_cate

別讓退休人生變「三顧族」 創造你的快活樂齡趣
2020/10/29 張世杰、吳思萍(倡議企劃)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相當於每5人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面對緊接而來「退休潮」,在仰賴政府、企業推動友善樂齡環境的同時,自己應先替第三人生「超前部署」,別因徬徨的退休生活,成為在家顧孫子、顧郵差、顧垃圾車的「三顧族」。

台灣滿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18年超過300萬人,宣告邁入高齡社會,而國發會今年8月公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台灣總人口在2020年轉成負成長,推估將於2025年提早進入超高齡社會,顯示在不久將來,有越多人步入退休階段。

繼續閱讀: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邁入中年常暈眩?專家:當心血壓遽降,失智、中風機率增


資料來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83034

邁入中年常暈眩?專家:當心血壓遽降,失智、中風機率增
2020/10/28 · 作者 / BBC News 中文 · 出處 / BBC News 中文

你是否有從床上站立起來時感覺頭暈的經歷?根據美國研究人員的一份報告稱,這種情況可能增加未來罹患失智症(俗稱老年癡呆症)和中風的危險。

有些人從平躺到直立變換體位時,會出現頭暈目眩,這是由於血壓突然下降所造成的。這一現象被稱作體位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

美國研究人員對1萬多名志願者(平均年齡54歲)進行研究,發現OH會大大增加將來患老年癡呆症或中風的風險。

但是,有時感覺眩暈並不一定就是有嚴重疾病的信號。

美國神經病學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對這些人員進行了長達25年的研究。

報告作者羅靈斯(Andreea Rawlings)說,他們之前就知道體位性低血壓(OH)與心臟病有關聯。因此,研究人員想探究它是否與大腦的一些疾病也有聯繫。(推薦閱讀:小心!「這種」暈眩,可能致死

新聞選輯:以為只會活到75歲,如今已年過80!這些額外的資金缺口,讓「這類收入」幫你扛

資料來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040/4965116
以為只會活到75歲,如今已年過80!這些額外的資金缺口,讓「這類收入」幫你扛

2020-10-28 11:54專欄作家 Dr. J(錢世傑)

回想起1992年,當時的平均餘命才74歲(編按:參考〈八十一年臺閩地區簡易生命表〉資料),這也是退休制度設定在65歲的主要原因,工作完享受個幾年,就差不多辭世,領著退休金,享受下一代對於自己一生貢獻的感謝,坐在搖椅上每天看著日出與日落;退休後享受個幾年就辭世,只領9年的退休金並不會造成政府財務負擔。

可是當時間來到了2002年,女性的平均餘命首次超過80歲,時至今日女性平均餘命更來到84歲,而男女平均餘命也在104年突破80歲,逐步往83歲邁進。從過去的經驗分析,平均每10年大約可以增加2歲的壽命,未來還會持續增加中,甚至於基因科技突破某個瓶頸時,百歲人瑞應該是常態,這也造成退休資金規劃上的困擾,「不怕老死,就怕老來沒錢」,大部分老年人都沒想到自己能活那麼久。

新聞選輯:銀髮族肌肉流失發生肌肉無力的改善

資料來源: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5272

銀髮族肌肉流失發生肌肉無力的改善
楊榮森
2020-10-27

人體的組成包括骨量、脂肪量和肌肉量,中年以後新陳代謝會改變,運動量相對減少,攝取高脂食物量增多,到60歲後每年約流失1〜2%肌肉量,導致肌力減退和身體功能退步。

骨科門診中,來診的銀髮族常會訴說肌肉越來越無力,整天經常覺得全身無力,抬不起腳步,提不起勁來,從這個路口走不到下一個路口,走不快也走不久,有時跨不出腳步,紅綠燈一亮即起步走,但都已變黃燈了,還未走到對街路口;不僅如此,提東西沒力,背東西沒力,開門開窗都沒力,要開瓶易開罐飲料也沒辦法。若是抬不高腳步,可能會絆到路面的障礙物而跌倒受傷。研究發現,肌肉無力常發生於老年人,會合併出現肌肉量減少,引起跌倒、創傷骨折、增高死亡率,嚴重影響銀髮族的健康和安全。

臨床上,肌肉量流失、肌力明顯下降的銀髮族病患,確實很實很難從坐姿站起來行走,步伐遲緩、整日坐著或臥床,這些都會影響關節的健康,或引起腰酸背痛,形成惡性循環,乃是臨床治療的重大課題。

臨床上有些風險因子會加重肌無力症狀,包括常同時罹患多種慢性疾病,有些疾病直接損害神經系統,如中風、巴金森病,有些侵害骨骼肌肉關節系統,如關節炎、骨折後肌肉萎縮。其他風險因子包括營養不良(蛋白質、維生素D和鈣攝取不足、吸收功能障礙等),偏靜態生活型式,很少從事戶外活動,這些情形會導致更嚴重的的肌肉減少和無力。

在門診經驗中,銀髮族經常四處尋訪良方,希望藉由藥物和食補增強肌力,但事實上即使生肌食品可增加肌肉量,但仍需適量運動才能增加肌力。許多銀髮族的生活型式及運動習慣早已根深柢固,很難讓肌無力的銀髮族從事合適運動。

其實要維護正常的肌力,必須具備下列要件:

1. 肌肉量充足,肌肉結構健全,血液供應和神經支配正常

2. 從事適量運動,使肌肉壯碩,增強肌肉的耐力和荷重力,維持肌群間的協同和拮抗機制,發揮肌肉力量

3. 補充適量蛋白質及能量,維持良好新陳代謝,儲備足量肝糖,備運動所需

4. 生活作息型式健康,早睡早起,不吸煙,拒絕不當食品如油炸食品等

5. 避免受傷,以免在受傷後發生纖維化,損壞肌肉的正常收縮機制

因此適度溝通和要求銀髮族補充蛋白質、鈣與維生素D,開始時不宜從事過度劇烈或過量運動,應循序漸進,從簡單規律運動和柔軟操做起,養成良好生活運動習慣,再進步為如走路距離和速度、有氧健身體操等,再依情形逐漸增高運動量,持之以恆,時日一久,必可見效,重拾健康。此外,應注意合併的慢性病,建議諮詢醫療人員和營養師,補充蛋白質時應注意腎功能,運動時應注意體能、下肢關節和心臟功能,以預防意外。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研討展覽:「109年失智症照顧服務20小時訓練課程」


「109年失智症照顧服務20小時訓練課程」

臺灣高齡照護發展學會訂於109年11月7、8、14日辦理「109年失智症照顧服務20小時訓練課程」

2020-10-22 ~ 2020-11-08

主辦單位:臺灣高齡照護發展學會
活動名稱:109年失智症照顧服務20小時訓練課程
活動地點:彰化縣花壇鄉藝文活動中心(彰化縣花壇鄉中正路72號)
活動日期:109年11月7、8、14日(星期六、日、六)08:30~18:00
報名資訊:付費課程,限額50名。
活動聯絡人:李先生,0978-902955或林小姐,0978-596128
活動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2443dcf5f5b2fff0efd7

研討展覽:「高齡者進食吞嚥照護與照護食發展分享」研習會

資料來源:http://www.elderly-welfare.org.tw/tc/news_in.aspx?id=1211&chk=2e3e3d42-08a1-47a0-955c-7a560e6be275&mid=21


「高齡者進食吞嚥照護與照護食發展分享」研習會

一、 活動緣起:

 食物是人類生命的來源,我們透過日常飲食來吸收身體所需的能量及養分,同時也得到了滿足與樂趣。一旦因為疾病或老化等因素,使得「吃」變得困難時,將導致生活品質降低、營養不良、甚至是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等嚴重的生心理問題。

 隨著人口老化,咀嚼吞嚥障礙的人數亦快速增加。為使更多長照領域之醫事及照顧服務等有關人員,對於高齡者進食吞嚥照護與適當的飲食質地調整有更深入的學習與認知,特辦理此研習活動;期能幫助銀髮長輩找回「吃」的能力與動力,可以由口進食到人生的最後一刻,維持生活品質與尊嚴。


二、 活動目標:

●學習如何發現吞嚥問題與處置方式、長照2.0吞嚥團隊合作模式、國際吞嚥障礙飲食質地(IDDSI)、安全進食策略、擺位與輔具使用原則等專業知能。
●分享不同照護場域之照護食應用策略與發展歷程。


三、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


四、 辦理日期:

109年11月28日(週六)



五、 辦理地點:

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003會議室(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10樓)



六、 參加對象:

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護理師、社工師、照顧服務等相關人員,預計90名。


七、 議程安排:


八、繼續教育積分:

●語言治療師(通過)
●職能治療師/生(送審中)
●營養師(送審中)
●護理師(通過)
●長期照顧服務人員(送審中)



九、報名注意事項:

●本活動免報名費。
●因應新冠肺炎防疫措施,採實聯制,須事先網路報名。
●預計招收90名,每單位最多可報名2位(以最高母機構計算)。
●主辦單位保留報名者資格審核權力,收到《錄取通知》e-mail,才算報名成功。
●連絡人:許樂屏社工員,02-22686436*7706。



十、報名網址(已額滿,可報候補):

相關連結:https://forms.gle/NhvHLC3ycYKjtS9f8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高齡教育支出 僅為長照經費0.8


高齡教育支出 僅為長照經費0.8%
04:102020/10/18
中國時報
林志成 、新聞透視


最近10年樂齡大學及樂齡學習中心數量及參與學生數

「養兒防老」觀念已經過時,現代老人必須有自我照顧的能力,終身學習是最好的解藥之一。但教育部現在投入高齡教育的經費每年才2.5億元,實在太少,政府應該想辦法讓更多銀髮族重新投入學習,他們身心靈都健康了,也可減少國家醫療支出。

1993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超過7%,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65歲以上人口超過14%,轉為「高齡社會」;預估到2026年時,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社會老年化的速度驚人,政府必須盡快因應。

老人從職場退休後,若生活沒有目標,很容易陷入沮喪,進一步生病。而現在的台灣社會,子女都自顧不暇了,愈來愈沒有能力照顧長者,因此銀髮族的想法必須改變,從被照顧者的角色調整為可以自我照顧。

多樣的學習活動,可以滿足老年人身心靈的需求,甚至讓他們再創自我價值,幫助其他人。教育部現在推動「樂齡大學」及「樂齡學習中心」,就是鼓勵高齡者投入學習,他們學了新知識或能力後,甚至可以「老人服務老人」,減輕政府的負擔。

根據高師大對他們「樂齡大學」學生所做的調查,長者的學習動機包括「對人生有新的探求」及為了從事社會服務而來學新的能力。由此可知,長者在樂齡體系學習,不是只有打發時間、沒事找事做,而是他們想藉此重新找到人生的意義,甚至再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教育部現在每年編列的高齡教育經費僅2.5億元,相較於政府一年投入長照300多億元,資源分配明顯有偏差。再過6年,台灣就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有必要加快腳步,在高齡教育進行更具前瞻性的布局。

政府應該以更大的力度推動高齡教育,並鼓勵學員在學習中貢獻所學,成立自主性服務團體,到安養院、孤兒院、醫院等地方,將所學的知識轉化,服務他人,也讓自己人生更有意義。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開刀病人最容易「肌力不足」!醫師教你在家訓練秘笈

 資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142840

開刀病人最容易「肌力不足」!醫師教你在家訓練秘笈
日期:2020-10-14 
作者:林以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居家機會大增,部分肌力不足的患者更因減少出門,活動力不足導致身體功能性的衰退。醫師指出,開刀後的病人尤其需要運動,因為這有助於身體復原。其實運動不必劇烈,只要在房間內就能夠完成。 

術後有適當的活動,可以幫助早日康復,完全不動反而會延緩身體的復原。不只肌肉量會流失,還可能出現肌肉、韌帶和肌腱僵硬甚至萎縮的問題。 

2週不動肌肉馬上少1/3!

研究證實術後運動避免復發 美國《復健醫學期刊》上研究顯示,若因受傷、生病、癱瘓,或只是懶洋洋地躺在床上不動,約2週後,年輕人的肌力和肌肉量會降低約3分之1,老年人則降低4分之1。 也就是說,年輕人若2週沒有做任何活動,肌肉量會變得和年長40至50歲的老人差不多。許多人自認為的開刀後休養期,更是遠遠大於2週的時間。但其實已經有許多實驗指出,適當運動能避免疾病的復發。

繼續閱讀:開刀病人最容易「肌力不足」!醫師教你在家訓練秘笈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42840

新聞選輯:失明原因NO.1原來是它!

資料來源:https://www.rmim.com.tw/news-detail-28720

失明原因NO.1原來是它!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10.14 (新聞)

各位讀者可能聽過這樣的對話:「阿姨之前看東西扭曲怪怪的,去看醫生說是黃斑部病變,結果說眼睛要打針,而且打一針不會好,要打很多針。那個藥是什麼?眼睛也可以打針喔?」「隔壁那個廖阿嬤也說是黃斑部病變,醫生怎麼說要做什麼光動力治療,可是眼睛也要打針,到底對不對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在已開發國家造成失明原因的第一名,不是最常聽到的白內障或青光眼,而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台灣已在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並可能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個越來越重要的課題。然而因為此類疾病的種類以及治療方式有時讓人眼花撩亂,本篇文章將以七個重要的問答,解除您心中的疑問。

一、什麼是視網膜?什麼又是黃斑部?
我們的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相機,光線經過角膜、水晶體折射後投影在視網膜上形成影像訊號,視網膜就像是相機的感光元件一般非常重要,而其正中央就是黃斑部,只要我們在看東西,都是在使用它。

二、黃斑部為什麼會生病?聽說有分乾的跟濕的?
我們的黃斑部就像一個高能量的工廠,每天為各位提供視覺的訊號,當使用了時間久了,開始就會有一些退化性的病變,更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黃斑部的積水或出血,這就是黃斑部病變。「乾性」的病變指的是比較輕微的退化,一般在55歲以上的長者如果黃斑部產生了退化性的隱節稱之(如:圖一右側),在這個階段大多視力不受影響,也不用特別治療,但建議每半年至一年要追蹤;「濕性」的病變就嚴重多了,它指的是視網膜的深層長出了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些血管經年累月的作怪,引起黃斑部的水腫或出血(如:圖一左側)。濕性的病變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黃斑部會形成結痂,進而造成永久性的失明了。

新聞選輯:每天花10分鐘做這件事,不讓失智、老年憂鬱找上門!


每天花10分鐘做這件事,不讓失智、老年憂鬱找上門!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2020-10-13
採訪整理/ 大家健康雜誌編輯部

台灣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2020年開始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過了50歲後,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逐漸萎縮,60~91歲時以每年0.5%速率萎縮,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如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反應力、計畫力等)。若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有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的風險,甚至會惡化成為失智症。目前80歲以上每5位就有1位失智,董氏基金會呼籲,要讓大腦凍齡,飲食、運動、睡眠都要顧好!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指出,良好的飲食可以延緩大腦老化(包含萎縮、變小、不健康),對於情緒也有正向幫助。良好的飲食包括含較多蔬果、未精製全榖、豆類及其製品等;較少甜飲、甜食、油炸食物、加工紅肉等。含較多對大腦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可刺激腦部神經活化、降低發炎反應。
「要活就要動」,國健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顯示,國人近五成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近6小時。(延伸閱讀:久坐族快起來伸展一下吧!伸展全身肌肉,比重訓更健身

大多數人直到晚年出現狀況,才意識到大腦健康的重要,可惜為時已晚!許多研究顯示年輕、中年時的生活型態可能影響未來的大腦健康,因此提升腦力、延緩失智需要提早開始超前部署。

懶得動,大腦老得快
久坐不動會讓認知功能變差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2018年發表於《PLOS ONE》期刊,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35位非失智、45~75歲的中老年人,結果發現,久坐與腦部內側顳葉厚度減少相關,而該區域主要為掌管海馬迴及記憶功能。推測久坐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增加發炎反應,而影響了海馬迴的健康。

此外,根據2016年發表於JAMA Psychiatry《美國醫學會雜誌》期刊的研究,針對3247位18~30歲成人追蹤25年,利用三種測試評估語言記憶力、執行能力、反應速度等認知功能後發現,相較於多運動少看電視的人,少運動且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人,日後認知功能較差的機率明顯高出一倍。

繼續閱讀:https://healthforall.com.tw/?action=article_in&id=5075

新聞選輯:久坐暗藏4疾病危機!預防老年症候群持續運動很重要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7659/久坐暗藏4疾病危機 預防老年症候群持續運動很重要


久坐暗藏4疾病危機! 預防老年症候群持續運動很重要
2020-10-12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久坐對身體會增加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運動有助於預防或延緩老化所引起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與反應時間的衰退,進而降低跌倒發生率。

您知道家中的長輩到底一天「坐」多久嗎?走路的速度是否越來越慢?上下樓梯也越來越費力?老年人口年齡結構快速高齡化,預防老年症候群應積極避免疾病與失能、維持生理與心理功能及持續參與動態生活。

長者常因3因素無法外出 使身體功能都漸失

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魏炆莉主任指出,長者常因「年紀大」、「太虛弱」、「身體部分失能」等原因無法外出及適當運動。老化是進行式,老年症候群常見現象有衰弱、跌倒、認知機能下降等,身體活動量持續下降、靜態時間逐漸增加,對外界事物提不起勁,漸進社交退縮、鬱鬱寡歡、變得比較孤獨,因此身體功能逐漸失去自主。

久坐暗藏危機 運動有助延緩老化

久坐對身體會增加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運動有助於預防或延緩老化所引起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與反應時間的衰退,進而降低跌倒發生率,有利於維持生活獨立性,成功老化從減少久坐、有氧運動、肌力訓練等健康生活型態做起,以維持日常生活功能。

健康促進活動 有助衰弱長者降衰退風險

魏炆莉主任表示,過去研究證實衰弱長者可以透過健康促進介入,延緩或復原衰弱狀態。以高齡友善及關懷長者為出發點,運用漢方有氧創意開走之創新漸進式運動模組搭配音樂及團康遊戲,增加參與長者的肌耐力、協調反應及心肺耐力,進而降低各種運動的風險;此外,建立良好的「運動好習慣」,累積每日身體活動量,降低跌倒機率的發生。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多囊腎是造成洗腎的最大遺傳疾病!醫師:新藥給了重生希望

資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142554

多囊腎是造成洗腎的最大遺傳疾病!醫師:新藥給了重生希望 
日期:2020-10-13 
作者:莊筱彤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之一,它會過濾血液中的雜質,形成尿液,再將尿液排出體外,藉此來排掉身體中的毒素。 
108 年 10 大死因中,腎臟疾病排名雖然只有第 9 名,但這 10 大國病的健保支出,腎臟疾病卻高居第一;光洗腎一項,健保每年就花了 513 億元的預算,不管是洗腎的人口比率、新病患增加的速度,台灣在國際上都名列前茅。 腎臟疾病的好發年紀感覺上都是在中年或老年,但其實年輕就洗腎的例子不勝枚舉,而這群人當中,有些人的腎臟疾病,其實是在出生的時候就被決定,沒有選擇的走上洗腎這條路,就是俗稱多囊腎的「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 

多囊腎小檔案 
正式名稱: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DPKD。 
別名:多囊腎、泡泡腎。 
症狀:高血壓、肚子脹、腰痛、蛋白尿、血尿。 併發症:尿毒症、腎衰竭、肝臟囊腫、腦血管瘤(易中風)、出血性感染、心臟瓣膜問題。 
類型:最常見有第一型(約佔 85%)、第二型(約佔 15%),第一型患者大約在 50-60 歲左右(甚至在50歲以下),腎功能就可能被破壞至需要洗腎的程度。第二型的症狀比較輕,在台灣高達25%的病人屬第二型。 得病機率:屬於顯性遺傳,只要爸媽其中一人得病,自己罹病的機率就是 50%。 「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是腎臟科最常見的單一基因突變遺傳性腎臟疾病,遺傳率高達 5 成,只要父母一人得病,小孩得病的機率就是 50 %。

繼續閱讀:
多囊腎是造成洗腎的最大遺傳疾病!醫師:新藥給了重生希望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42554

研討展覽:教育部「110年度推動高齡自主學習團體帶領人培訓計畫」


教育部「110年度推動高齡自主學習團體帶領人培訓計畫」
一、為推動高齡者終身學習,透過本部培植高齡自主學習團體帶領人至偏鄉、都市邊陲及離島地區,以自主、自助方式召集高齡者組成學習團體推動高齡學習,以使高齡者身心健康快樂,促進社會安和樂利,特訂定本計畫。

二、本培訓計畫摘述如下:
(一)培訓期程:自110年3月至110年7月止。

(二)培訓地點:
1.北區:國立臺灣圖書館。
2.中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3.南區:嘉義縣創新學院。

三、培訓對象:
(一)已(屆)退休之公教人員、有意願成為「高齡自主學習團體」帶領人,並志願為老人服務者。
(二)106年以前取得高齡自主學習團體帶領人及格證明書但迄今尚未辦理自主團體者(有帶領團體意願者優先錄取 甄試)。
(三)其他有意從事高齡教育並具有服務熱忱及奉獻精神者。

四、辦理方式:參訓者應參加本部面試甄選,甄試通過者始得參加培訓課程,各區面試時間請詳閱培訓計畫。經完成高齡自主學習團體帶領人初階及進階培訓課程及實作課程,並通過評核,方取得高齡自主學習團體帶領人合格證明書。

五、報名日期及方式:自109年12月1日起至110年1月5日止。本培訓採網路報名,報名網址將於109年11月30日(星期一)公告於本部樂齡學習網(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

六、為利本計畫順利執行,將於北、中及南區辦理3場分區說明會,說明會一律採網路報名。各區說明會時間及地點如下:

(一)北區:109年11月28日(星期六)上午9時30分,於國立臺灣圖書館B1樂學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自即日起至109年11月19日17時前報名截止,說明會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uxJcKhouLN3ibfPa9。

(二)中區:109年11月21日(星期六)上午9時30分,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際會議廳紅廳(臺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自即日起至109年11月12日17時前報名截止,說明會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Xy3vrzRcTfxHakhG9。

(三)南區:南區:109年11月7日(星期六)上午9時30分,於嘉義縣創新學院202教室(嘉義縣太保市祥和二路東段8號)。自即日起至109年10月29日17時前報名截止,說明會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QZgNdXammbTgZn5L7。

七、本培訓報名及培訓事宜聯絡方式:
(一)聯絡人: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陳姿妤小姐。
(二)聯絡電話:(05)2720411轉26112。電子郵件信箱:ziyuc36@gmail.com。
(三) 本培訓簡介、懶人包及詳細資訊,請詳見協作平臺 : https://sites.google.com/view/110project-plan/%E8%A8%88%E7%95%AB%E7%B0%A1%E4%BB%8B

八、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本部得視疫情狀況決定本培訓延期辦理或取消,屆時將另行通知。

新聞選輯:埔榮與南開大學辦研習 懷舊療法助改善失智


埔榮與南開大學辦研習 懷舊療法助改善失智
台灣好報
張彥勳/埔里2020年10月13日 上午8:00

失智症老人日益增多,有關治療除了透過藥物診治外,埔里榮民醫院團隊應用非藥物的治療選擇及推廣失智症輔助療法,13日特舉辦 109 年度「輔助療法在老人照顧的應用-以懷舊療法為例」教育課程,期能有助於改善失智。

根據衛生福利部臺灣失智症協會進行調查結果及內政部108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65歲以上的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患者,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患者,台灣社會高齡化程度不斷快速成長,預估到了145 年,臺灣失智症人口將超過62萬人。埔榮已提早進行懷舊療法,有助於改善失智。

臺中榮總埔里分院表示,失智症治療除了透過藥物治療外,埔榮團隊應用非藥物的治療選擇及推廣失智症輔助療法,特此舉辦 109 年度「輔助療法在老人照顧的應用-以懷舊療法為例」教育課程,透過對高齡長者的需求與照顧問題分析,提供有別於主流醫學或藥物治療之輔助性、補充性療法,視長者年齡、性別與族群的差異,調整懷舊的內容,或嘗試尋求懷舊內容的共通性,帶動多元的失智症治療模式,以穩定患者延緩病程和增能、改善認知及情緒障礙,並進一步提升照顧品質。

本次課程由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陳正益助理教授帶領下,讓學員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學生們,藉由透過懷舊影片回憶並搭配有獎徵答方式,加深體驗兒時日常生活用品、器皿、零食、童玩、懷舊歌曲、旅遊地點,並至埔榮懷舊復古風急性後期照護病房學習交流體驗,同時指導如何選擇合適主題來帶領活動、善用相關素材協助喚起過去美好的回憶,進而達到自我認同、提高自尊及生活滿意度、改善憂鬱傾向,增強壓力因應能力,提升生命統整的目的。

新聞選輯:不只投資理財,更為長者量身訂做 金管會:信託2.0是最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資料來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82934

不只投資理財,更為長者量身訂做 金管會:信託2.0是最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2020/10/13 · 作者 / 康健編輯部 ·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因應未來超高齡社會,金管會繼去年推出「好享退」之後,9月再宣布信託2.0計劃,要為長者量身訂做信託商品,只是要如何讓一般人相信,信託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有沒有錢都需要信託」,這是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推動信託2.0的初衷。台灣總人口今年開始就要轉為負成長,2025年的超高齡社會迫在眉睫,要安心養老除了仰賴醫療系統,荷包能不能穩穩握在手中、或妥善託付給值得信賴的人,同樣重要。

金管會公布信託2.0「全方位信託」推動計劃,要讓金融業對內整合各項金融商品,對外再配合各產業政策,藉由跨業合作,為熟齡人口設計信託商品。

「信託其實是最有溫度及溫暖的金融服務,」黃天牧表示,20年前信託業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前一週,他調任財政部金融局第四組組長,深刻感受信託功能的廣泛。

「量身訂做」是這次信託2.0的關鍵字,根據每個人不同需求客製、發展多元信託商品,黃天牧強調這是「普惠金融」,不同階層的民眾都能獲得妥善照顧。(推薦閱讀:辦理安養信託,該注意哪些事?

量身訂做商品,信託2.0涵蓋照護到育樂

信託2.0涵蓋層面廣泛,黃天牧舉例,可以透過融資及相關不動產信託機制,結合都市更新、利用公有閒置土地等方案,與安養設施開發業者合作興建安養宅或日間照護中心。也能結合以房養老及各項保險給付,成立安養信託,支付高齡者生活照護費用。

或是由信託業者篩選其他業者或團體跨業合作,提供高齡者一站式的高品質服務,內容可包括人身照顧、健康醫療、社會福利及生活育樂等。

「我個人一直認為信託服務不僅是一種財產管理制度,也是最貼近人心的金融服務,」黃天牧表示,金管會作為金融監理機關,有責任讓信託服務更符合人性需求。

當客戶老去,金融服務不能只是投資理財

信託2.0立意良善,但要如何吸引金融業者加入?「希望信託業能夠體認到客戶也會老,當客戶逐漸老去,需要的金融服務將不再是投資理財,而是能真正滿足他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需求的全方位信託服務,」黃天牧強調,所以信託不只是責任,也是商機。(推薦閱讀:擔心父母財產保不住,該把錢交信託嗎?

另外過去信託部門受限於機構資源分配、或從業人員的內部輪調規範,不容易發展多元信託業務,也不易培養專業信託人才,所以目前信託財產大多還是運用在投資理財,真正為客戶量身訂作的信託業務比例很少。

信託2.0有利於金融業配合客戶需求來發展全方位信託業務,對信託業和社會大眾來說是互利雙贏。
超高齡社會,是挑戰也是商機

其實在信託2.0計劃公布前,市場上就有滿足熟齡生活照護需求的安養信託商品。黃天牧舉例,已經有銀行與異業合作,結合安養宅興建及提供醫療、養護、長照等綜合性功能的一條龍整合服務,推出第二代共生宅,讓長者能「同鄰不同居」,是銀髮住宅的新選擇。

「高齡人口的變化雖然給國家帶來挑戰,但同時也給業者帶來商機,」黃天牧表示,針對信託2.0,金管會8月已邀請衛福部、內政部、信託公會、銀行公會、金融總會、及金融訓練機構等召開工作小組第一次會議,未來將依照計劃內容,持續積極推動。

責任編輯:陳祖晴

研討展覽:銀髮族的理財規劃~保住老本,生活沒煩惱

資料來源:https://www.ntpc.gov.tw/ch/home.jsp?id=2d113acd09f81b46&dataserno=fdf0ffe307e02e594a8999cd4f630b35

【新北市立圖書館淡水分館】講座:銀髮族的理財規劃~保住老本,生活沒煩惱

活動期間:2020-11-03~2020-11-03
活動場次:2020-11-03 14:00~2020-11-03 16:00
發佈單位:新北市立圖書館
類 別:藝文休閒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活動內容:
講座:銀髮族的理財規劃~保住老本,生活沒煩惱

時間:11/03(二)14:00-16:00
地點:淡水分館5樓多功能活動室(淡水區文化路65號)
電話:02-2622-4664分機255、257

講師:邱淨德

簡介:
別只想靠一筆退休金過下半輩子!

隨著醫學發達及健康觀念的普及,人的壽命極限一直攀新高;然而政府所提供退休金保障,無法全然支應未來退休生活所需,若未妥善規劃,將成為「越老越窮」的下流老人。
邀請邱淨德老師蒞臨分享,在瞬息萬變的財經趨勢中,輕鬆規劃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退休之路。

備註:
無須報名,免費入場;
參加講座提供公務人員、教職人員及志工研習時數。
是否報名:否
是否付費:否
費 用:
活動場地:淡水分館5樓多功能活動室
場地電話:02-2622-4664分機255、257
活動地址: 251新北市淡水區文化路65號

新聞選輯:銀髮族防跌須從實務面做起


銀髮族防跌須從實務面做起
楊榮森
2020-10-12

銀髮族經常跌倒、滑倒或絆倒,年紀愈大,風險愈高,是造成老年人傷害如骨折、頭部創傷等的重要原因,社區65歲以上居民約三至四成每年發生跌倒一次以上,80歲以上老人幾乎高達半數,其中約5%病患因傷害嚴重需住院治療,因此評估老年人的跌倒風險因子和及早診治,是臨床上的重要課題。

銀髮族發生跌倒的風險因子很多,且可能有多種因子同時存在,有些因子如年紀、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如巴金森病)、中風、失智等,無法或不容易改變,但其他有些則可加以改善,如環境、藥物選的用和調整、肌少症、生活運動習慣、營養補充等,及早積極評估和改善,有利於減少銀髮族的跌倒風險。

一般在評估方面,通常會篩選出高風險族群;包括近一年內發生兩次以上跌倒者、步態和平衡障礙、共病史及控制情況(如高血壓病患的用藥量和反應是否合適,是否會引起低血壓;糖尿病患者是否會發生低糖等,關節炎病患或中風病患的步態是否穩健,是否使用合適的助行器等),居家環境或外出是否有合適的陪伴者,適當改善前述、補充維生素D3、注意居家環境、使用輔具(如拐杖、助行器)、停用鎮定劑等,都可有效防範銀髮族的再次跌倒。

但實務面上,更應多加強調下列數點:

繼續閱讀: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期刊資源: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acy of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on muscle mass in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acy of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on muscle mass in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itana Martin-Cantero, Esmee M Reijnierse, Benjamin M T Gill, Andrea B Maier
Nutrition Reviews, nuaa064, https://doi.org/10.1093/nutrit/nuaa064
Published: 08 October 2020

Abstract
Context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stimulate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in older adults. To optimize muscle mass preservation and gains,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type, dose, frequency, timing, duration, and adherence have to be considered.
Objective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imed to summarize thes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acy of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on muscle mass in older adults.
Data Sources

A systematic search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electronic databases MEDLINE, Embase, CINAHL,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and SPORTDiscus from inception date to November 22, 2017,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guidelines. In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mean or median age ≥65 years, and reporting muscle mass at baseline and postintervention. Ex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genetically inherited diseases, anabolic drugs or hormone therapies,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failure,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and cancer.
Data Extraction

Extracted data included study characteristics (ie, population, sample size, age, sex), muscle mass measurements (ie, method, measure, unit),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vs the control group, an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factors (ie, type, composition, dose, duration, frequency, timing, and adherence).
Data Analysis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 and 95%CIs were calculated from baseline to postintervention. A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a random-effects model and grouped by the type of intervention.
Conclusions

Twenty-nine studies were included, encompassing 2255 participants (mean age, 78.1 years; SD, 2.22). Amino acids, creatine, β-hydroxy-β-methylbutyrate, and protein with amino acids supplement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uscle mass. No effect was found for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alone, protein and other components,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High interstudy variability was observed regarding the dose, duration, and frequency, coupled with inconsistency in reporting timing and adherence. Overall, several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could be effective to improve muscle mass measures in older adults. Because of the substantial variability of the intervention factors among studies, the optimum profile is yet to be established.
Systematic Review Registration

PROSPERO registration no. CRD42018111306.
Keywords:aged, muscle mass, nutrition therapy, sarcopenia
Topic:
amino acids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creatine
older adult
muscle mass
Issue Section: Special article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健康聚寶盆》高齡不失智 活化大腦有竅門

資料來源:https://m.ltn.com.tw/news/health/paper/1405292

《健康聚寶盆》高齡不失智 活化大腦有竅門
2020-10-11

文/林家如

隨著步入高齡化社會,人們對於老年疾病越趨重視,且較有疾病敏銳度,尤其是失智症。多數民眾知道要多動腦、多刺激大腦、活化大腦,才不會失智。

憂鬱也是失智的危險因子

有一次在幫患者做失智檢查,評估情緒狀態時,患者抱怨女兒常會對他說不好聽的話,每次聽到都很生氣、很鬱卒。這時陪同的家屬在旁邊急忙解釋,患者的女兒是擔心患者在家常呆坐、什麼事都不想做,大腦會退化嚴重,所以想藉由刺激的言語,激怒他、讓他有反應。

我當下趕緊衛教家屬,「安內母湯啊!」憂鬱是罹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憂鬱情緒也易造成失智者病情加劇。

在診間也常有家屬詢問,有什麼方法或工具能刺激、活化大腦?其實不要想得太複雜,舉凡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都是在訓練大腦,大原則為吸引患者注意,進一步增加患者訊息輸出的頻率,別只進不出,例如,不是只開著電視讓患者自己看(訊息進),而是可以跟他聊聊電視在播什麼內容?有看到哪些演員?甚至可以哼哼電視劇的主題曲(訊息出)。

吸引患者注意可從熟悉、新奇這兩個概念著手。有些患者隨著功能退化,反應變得淡漠。這時可善用患者保有的資源,如長期記憶,聽他那年代的歌曲、看他那年代的電視劇、聊他過去擅長的事,用懷舊治療的概念,建立熟悉、安心的感覺,他會比較有反應。

遊戲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試著找他那年代的小遊戲,四色牌、象棋,也許你會驚訝他還記得怎麼玩。


小遊戲、互動式遊戲可多試

新奇的部分,拜科技之賜,有一些互動式遊戲,能提供豐富的感官刺激、吸引患者注意,進行互動,如互動式投影、Wii、Switch等,都能嘗試看看。

除了上述技巧,鼓勵年長者樂齡學習、參與社區活動、維持人際交流、養成運動習慣,建立規律作息與生活重心,也能活化大腦,讓老年生活持續精彩!

(作者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臨床心理師)

新聞選輯:要到幾歲才能領取勞保老年給付?

資料來源:https://imlabor.pixnet.net/blog/post/47252052

要到幾歲才能領取勞保老年給付?

Mar 06 Fri 2020
小葵常常收到粉絲詢問說「我的工作(或投保)年資有00年,目前00歲,可以申請勞保老年給付嗎?」

接下來,就讓小葵來跟大家更詳細地介紹勞保老年給付吧!

勞保老年給付是指工作期間有投保勞保才有的退休權益,

想領勞保老年給付,一定要確認好三大關鍵:

a.確實離職退保:給付申請書會要求您填寫上離職退保日期(從事工作的最後一天),勞保退保後才會發給給付喔~

※欲申請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者,於辦理離職退保時需符合請領年齡及年資條件。

b.達到請領年齡:要記得年齡是以實歲來計算。

c.符合年資規定:此指投保勞保期間的總年資,而非工作的年資。

符合以上三種條件才能進行申請喔~

那麼,勞保老年給付裡的「老年年金給付」、「老年一次金給付」跟「一次請領老年給付」又有什麼差別呢?

新聞選輯: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療程完整 能預防復發

資料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0/4923589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療程完整 能預防復發
2020-10-11 10:48聯合報 文/吳貞瑩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主任吳為吉 圖/吳為吉提供90歲的林老太太,5年多前突然視力減退,眼前一片模糊,求醫發現罹患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異常增生的脈絡膜新生血管已經破裂出血,造成黃斑部水腫,視力僅剩0.05,在接受眼球內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眼睛用藥後,黃斑部積水消退,新生血管逐漸萎縮,即便已屆高齡,病患視力仍恢復到0.7,至今追蹤都很穩定。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主任吳為吉醫師指出,之前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比較複雜,也可能影響到視網膜正常的感光細胞,反而造成傷害;近年來發展的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用藥,可直接作用於不正常的新生血管,病人視力回復的機會較大,副作用較小,是目前治療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優先選擇。

持續施打 能維持視力穩定

眼內注射效果好,但療程較長。吳為吉醫師說明,抗血管新生因子眼睛用藥必須評估病情、長期施打,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一般來說第1年須注射8到9針,第2年4到5針,第3年2到3針,第4年後可能1年注射1針,甚至不需要再治療,定期回診追蹤即可。

不過抗血管新生因子眼睛用藥一針約需三萬多元,過去在健保給付限制下,終身每人每隻眼睛僅給付7針,「大約有3成患者在打完健保給付的針數後,因無法負擔自費注射而放棄,導致治療不足。」吳為吉醫師指出,這些沒有繼續治療的患者,多數會復發導致視力再度惡化。

109年6月1日起,健保署放寬抗血管新生因子眼睛用藥給付範圍,從原本7針增加為14針,為患者省下可觀的治療費用。吳為吉醫師建議,病人應積極接受完整的治療,配合定期追蹤,不僅有助視力回復穩定、預防復發,如果另一眼同樣發生黃斑部病變,也能即時處置,不致延誤。

自我檢查 外出配戴太陽眼鏡

黃斑部是視網膜的視力中樞,就像國家首都一樣重要,黃斑部病變患者除了看不清楚,還會難以判斷物體的正確顏色、形狀、距離位置等,造成日常生活困難。吳為吉提醒,平時可左右眼輪流注視磁磚、窗框格線或阿姆斯勒方格表來自我檢查,如出現扭曲異常、暗影,須盡快就醫。50歲以上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三高等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檢查視網膜,外出時盡量配戴太陽眼鏡,減少強光對黃斑部造成的氧化傷害。

新聞選輯:高齡勞工重返職場 1.8萬人再領了第3筆退休金


高齡勞工重返職場 1.8萬人再領了第3筆退休金
|2020.10.11

【本報台北訊】勞保與勞退是勞工的2筆退休金,由於勞退新制的設計,即使領了勞保與勞退,若繼續工作,還可再重新領勞退。據統計,去年就有1.8萬多位的60歲以上勞工,領了勞保與勞退之後,持續再領第3筆退休金,還包括95位80歲以上的超高齡者,其中有兩位年逾90歲,平均每人可領5萬元。

雲玲(化名)今年62歲,去年就提早領了勞保老年年金,目前每月約可領1萬6000多元,之前也把勞退新制帳戶的36萬餘元領走,為了不讓退休生活太無聊,她又到家附近的速食店打工,最近才知道公司每月還有提撥退休金,等於是第3筆退休金,雖聽說已有人每年都再去領一次,她則還沒去領。

勞動部每年都會針對勞參率進行國際比較,台灣60歲以上勞參率幾乎呈現斷崖式下墜。不但遠低於歐美各國,與日、韓相比,也是相差20個百分點以上。如果再比較65歲以上勞工勞參率,台灣與各國差距更大。台灣65歲以上勞參率8.3%,反觀日本是25.3%、南韓34%、新加坡28.7%、美國20.2%,換句話說,各國65歲以上勞工還在職場比率都是台灣3倍以上。

主計總處及學者很早就曾分析,退休制度是導致高齡勞工低勞參率的主因。過去無論是公教人員退休制度,或是勞保老年給付、勞退舊制設計,幾乎都是以50至55歲為退休目標,導致國人提早退出職場。

不過,軍公教年改後,請領退休金改為85制,勞保年金請領年齡也逐年提高到65歲,加上2005年勞退新制上路後,台灣退休制度具有高度彈性,國人退出職場年齡已有延後趨勢。

退休制度牽動國人勞動參與率,則2005年上路的勞退新制是重要關鍵。新制設計,勞工不但可隨時轉換工作,不怕丟了年資,領不到退休金,即使領了勞保老年年金,或是領過勞退舊制、新制,無論62歲、66歲甚至70歲再工作,雇主都要繼續提撥退休金,沒有年齡、年資及次數限制,成為高齡勞工再就業的保障。

以雲玲為例,她已經提前領了勞保老年年金,也將過去雇主提撥的勞退新制退休金領走了,沒想到再去打工,還有第3筆退休金可以領,而且只要工作1天,就有1天的退休金可以累計。雲玲每月打工收入約1萬3千元,若是每月提撥薪資6%,約780元,1年就可多9360元退休金。

研討展覽:11/14講座:銀髮樂適能:養肌逆齡勇健椅/許貴婷老師

資料來源: https://www.library.ntpc.gov.tw/htmlcnt/8ab11234acdb430eb2e007cf20d90715

【新莊聯合分館】11/14講座:銀髮樂適能:養肌逆齡勇健椅/許貴婷老師

●主題:11/14講座:銀髮樂適能:養肌逆齡勇健椅/許貴婷老師

●內容:坐在椅子上也可以運動喔!《椅子操》是專門為長輩設計的運動課程,運用生活上最便利的椅子及彈力帶,進行安全的有氧活動,透過運動可訓練核心肌群,減少肌肉質量與力量的流失。搭配懷舊老歌的律動與歡唱,讓運動遊戲化!快來跟我們一起動動筋骨吧!

●時間:109年11月14日(六)14:00-17:00

●對象:名額35人(持有新北市立圖書館借閱證之讀者優先報名)

●地點:新北市立圖書館新莊聯合分館/2樓大禮堂
(新北市新莊區自由街1號)

●報名方式:網路報名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k0yqQ3

●洽詢電話:02-8992-4732

注意事項:
● 為維護活動品質,活動當天請準時報到。
● 為響應環保,請自備環保杯(本館不提供杯水)。
● 講座提供教師及公務人員研習時數3小時,如有需求請於簽到時一併填寫「研習時數登記表」。
●本館保留變更活動內容權利,若有變動以新北市立圖書館官方網站公告為準。

承辦館別: 新莊聯合分館

2020年10月8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高齡孕產婦的照護


資料來源:https://www.klchb.klcg.gov.tw/tw/klchb/715-101595.html

高齡孕產婦的照護

現今結婚年齡普遍提高,晚婚使婦女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已超過30歲(內政部戶政司2016年7月),國際上對高齡產婦的定義不同,醫學上以受孕時滿34歲的婦女為高齡產婦,卵子和精子的品質及量隨年齡增長而下降,易致不孕症,且懷孕期的高危險妊娠和生產時的產科併發症,嚴重程度較一般孕婦來的高,對母體及胎兒健康危害情況較重,所以從孕前至孕期到產後的健康照顧,對促進胎兒及母體健康很重要!

1.婚後孕前健康檢查

已婚夫妻計畫要懷孕的準爸爸準媽媽們,若家族有相關的遺傳疾病,或個人有某些疾病,建議做孕前健康檢查及孕前優生諮詢,可提早發現潛在的遺傳疾病,並及時給予適當的治療,將身體和心理都調適到最佳狀態後再懷孕,才能生育健康的下一代。

2.孕婦產前健康檢查

國民健康署提供十次的孕婦產前檢查,針對高齡產婦補助產前遺傳診斷(羊膜穿刺)費用,由專業醫療團隊於產檢過程中觀察孕媽咪及胎兒的身體變化及健康狀況,適時提供照護服務,降低併發症的可能!請孕媽咪依懷孕週數按時回診產檢。

3.飲食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育齡婦女每日建議攝取400微克葉酸,準備懷孕婦女在受孕前一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攝取600微克的葉酸,將身體調整至健康狀態,並維持理想體重,為懷孕做準備以供自身與胎兒所需。

懷孕期間不適合減重,維持正常的均衡飲食習慣即可,營養素攝取不足,對胎兒生長發育易造成傷害。孕婦體重應依懷孕前體重做適當調整,以增加10-14公斤為宜,並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原本就較肥胖的孕婦,則要注意不可增加過多的體重,否則容易併發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和妊娠毒血症等,避免攝取脂肪多與高熱量的食物。

懷孕初期(0~3個月)若有噁心、嘔吐等現象,應少量多餐及選擇低脂肪且無刺激性的食物,早晨醒來時,可吃些五穀類食物,如餅乾、饅頭等改善孕吐;在懷孕末期,避免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攝食過多,造成體脂肪增加。

4.活動

孕媽咪懷孕期間產檢一切正常,依然可以從事一般的運動,根據研究顯示,懷孕期間每天運動30分鐘,有助於加速產程、避免難產,降低罹患妊娠糖尿病等風險,因懷孕可能會耗去不少體力,孕媽咪如果懷孕前有固定慢跑運動的習慣,可以考慮將慢跑的里程數縮短一些,或是以其他的運動方式替代,如習慣原每天跑2公里,改以每天走4公里替代,不需要勉強自己走太快。如果是平常就沒有良好的運動習慣,懷孕時就是運動的最好時機,可選擇走路、孕婦瑜珈等較溫和的運動!

5.產後照護

高齡孕婦在產後經由適當的護理及調養使身體恢復至孕前狀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坐月子」,這段期間不宜過早負重及操勞家務,需充分休息、補充均衡且完整的營養,以恢復體力並調和精神和情緒。

生產時會消耗許多體力,產後婦產科醫師可能會開立子宮收縮藥,促進子宮復原及排出惡露,建議產後2週再開始採用麻油、酒等補品,可選擇補血及高生物價值蛋白質(如:牛奶、雞蛋、海鮮等動物蛋白和黃豆製品等)的食物,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於消化吸收,富有營養、足夠的熱量及水分,促進傷口癒合。

產後在每次排便後,用溫開水或消毒水由前往後沖洗會陰部。約產後一週,會陰傷口或剖腹產傷口癒合後即可採擦浴、淋浴方式洗澡、洗頭;不適合洗盆浴避免感染,適當身體清潔、適度的沖洗,可放鬆身心、減少感染,有利於產後的復原,只要沐浴後迅速擦乾吹乾即可。

當體力恢復時可嘗試做些簡單的產後運動,促進肌肉張力,增加血液循環,有助於器官復舊及身材的恢復,運動中如有不適,可暫停或休息。在產後滿1個月,惡露乾淨、子宮完全恢復才可行性生活,否則易感染或出血。


作者: 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中心
參考資料: 1.孫吉珍、林宴如、方素瓔等(2014) .婦嬰護理學(2版) .台北.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9章 為人父母的準備p.244-249
2.李從業、陳信孚、馮容莊等(2015).實用產科護理(七版).台北.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高危險孕婦的護理p.573-650

新聞選輯:3NG行為 熟齡族行動力陷危機

資料來源: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599927

3NG行為 熟齡族行動力陷危機
陳玲芳 |2020.10.07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專家指出,人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造成機能下降,但行動能力會因為「長期使用治標不治本的緩解方法」、「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和「沒有依照年齡調整運動習慣」三種常見NG行為,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流失大量肌肉,讓熟齡族提前陷入行動力危機。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有「行動力」隱形危機。數據顯示,台灣骨質密度過低、關節不適、肌肉量過少的人數高達七百二十萬,未來三種問題所帶來潛在「行動力不良」的盛行率,恐占三成以上人口。

他提醒,行動力不良通常合併骨骼、關節、體力等問題,若中壯年族不開始重視骨骼保養、肌肉訓練,未來老年後失去生活自理的機率將會提升,成為高齡社會的隱憂。他強調,骨骼、關節、體力具有互動關係,三者會相互影響。研究發現,肌肉質量可以預測骨質密度,尤其在停經後婦女身上更為顯著。

陳榮邦表示,過去大家都著重於骨質密度低、行動不靈活、肌肉量下滑等單一問題,但近年來國際趨勢建議將行動力作為一綜合性評估,加入骨質密度、肌肉質量、平衡感、體脂肪量測量,呼籲熟齡族從五十歲開始重視行動力,可有效提升銀髮期生活品質。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表示,要避免行動力危機,可從「提升蛋白質攝取」和「有氧運動搭配肌力訓練」做起,只要去公園運用既有器材進行訓練、每天喝兩杯牛奶補充蛋白質,就能擁有健康的老後生活品質。

2020年10月7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性急長輩容易罹患「恐慌症」!醫:「勞操煩」就是重要指標

資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141214

性急長輩容易罹患「恐慌症」!醫:「勞操煩」就是重要指標 
日期:2020-10-04 作者:林以璿 

臺灣已是高齡化社會,照顧老人除了生理,也要關注心理健康。近日連續多天假期,醫師建議,與家人團聚時可以藉機觀察長輩健康,尤其是平常比較容易緊張、急性子、「勞操煩」的長輩,需要留意是否有恐慌症上身。 臺中慈濟醫院神經科醫師郭啟中舉例,他近日臨床診治一位急性子長輩,經常心情低落,最後嚴重到喘不過氣而掛急診。郭啟中提醒:家有急性子長輩要注意老年憂鬱、焦慮、恐慌容易找上身。 他表示,這名年近八旬的李奶奶,習畫、練書法多年,逢年過節紅白事,都吸引朋友上門索取字畫,忙得不亦樂乎,但家屬發現數十年應付自如的事,卻開始讓老人家情緒異常起伏。 解除壓力但沒解開心結,仍然會導致疾病發生 起初奶奶常說「心情差」,接著憂慮友人請託字畫無法完成,而發生恐慌,甚至還喘不過氣只能送急診。家屬懷疑母親要求太高,性子急又壓力過大,婉拒親友索求字畫。沒想到,李奶奶症狀不但沒減輕,反而三天兩頭送急診。 李奶奶到了神經科門診後,醫師安排神經學檢查,排除腦神經疾病後,仔細調整用藥,逐步緩解病情。 郭啟中表示:「心理或部份腦神經生理症狀病徵,都會伴隨焦慮、恐慌症狀,而且老人發生焦慮、恐慌機率其實不低」。他建議發現長輩個性或情緒反常,先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腦神經生理疾病引起的情緒反應,再作治療。 掌握三不四多原則,才能與家人共度恐慌症 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主任許峰碩表示:憂鬱、焦慮、恐慌症狀類似腦力不足、無法思考的狀態,因此,建議家有憂鬱、焦慮、恐慌長輩的人,掌握「不澄清事實、不指責、不比較;多支持、多傾聽、多陪伴、多鼓勵」的「三不四多」原則,才能一起度過。 憂鬱症和焦慮性疾患的終生共病率很高,有焦慮性疾患的患者,在年輕時就會發病,但症狀可能不嚴重,不會到身心內科就醫,直到壓力來源越來越多,合併出現憂鬱症狀,或有長期失眠、身體不適、焦慮、緊張、莫名的害怕,才會就醫。 醫師表示,目前對恐慌症的治療,以藥物治療加上行為治療,療效最好,大部分都有不錯的效果。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性急長輩容易罹患「恐慌症」!醫:「勞操煩」就是重要指標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41214

新聞選輯:退休金算盤/請領勞保遺屬年金 有眉角


退休金算盤/請領勞保遺屬年金 有眉角
2020-10-05 02:00:00經濟日報 記者 陳素玲

勞保年金可能破產新聞近日引發勞工恐慌,原本選擇年金與一次金比例已經非常懸殊,但是不少達到請領條件的勞工,最近開始詢問「是不是一次領走比較保險?」也擔心如果選領年金,萬一不幸領取期間過世,豈不很吃虧?

事實上,勞保是政府開辦的社會保險,不至於完全破產;如果選擇請領年金,萬一領取期間不幸去世,遺屬還是可以將與一次金的差額領走,或是請領原有年金半數的遺屬年金,勞工不會吃虧。

勞工退休後請領勞保老年給付時,如果是2009年年金上路前就有勞保年資的勞工,即使勞保年資未滿15年,仍有權利選擇一次金或年金。勞保年金上路至今已經12年,隨著勞保老年年金「活到老、領到老」琅琅上口,領年金比一次金划算觀念深植人心,因此近年兩者比例已經是8:2,也就是每十位勞工中,有八位選擇領年金。

新聞選輯:聽清楚才能避免失智!雙60法則+8種營養食物,防範老年重聽

資料來源:https://www.edh.tw/article/25423

聽清楚才能避免失智!雙60法則+8種營養食物,防範老年重聽
2020-09-30 新聞中心吳文哲

【早安健康/吳文哲報導】高齡化社會來臨,聽力退化也成為所有感官疾病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報告預測,10年內65歲以上患有重聽的患者比例,將會達到30%,70歲以上的患病比例更是將達到50%。隨之而來的認知能力下降,甚至可能造成失智症、憂鬱症,讓老年性重聽的議題,更加無法忽視。

老化疾病第四名 每四人就有一人須戴助聽器

所謂老年性重聽,指的是隨著年齡上升,聽力逐漸下降的老化症狀,是所有老化疾病中患病率第四高(僅次於關節炎、高血壓與心臟疾病)。韓國索利醫院院長申侑里(신유리,音譯)補充:「70歲以上年長者的患病率大約25%,也就是說每4人就有1人需要配戴助聽器。」 (編輯推薦:重聽竟是失智元凶!4個徵兆揪出不自知的「隱性重聽」)

老年性重聽的病因,主要是耳蝸中的聽覺細胞,以及將聲音刺激由耳朵傳達至腦部的聽神經發生老化造成。與一般重聽不同,老年性重聽的聽力會從高頻率開始下降,兩耳聽力下降的程度也會相似,甚至會伴隨耳鳴發生,申醫師補充:「不過因為聽力是慢慢下降,所以有非常多的患者並不會察覺到。」

「由於是老化的正常現象,年老性重聽導致的聽力損失並無法恢復,」申醫師表示,「頂多也只能維持現狀,因此最好能及早發現,並且佩戴適合的助聽器。」

預防老化性重聽 從「雙60」法則做起

因為無法好轉,平時維持耳部健康就更為重要。對此,漢陽大學醫院也建議民眾應該遵守「耳機音量最多開60%、一天使用不超過60分鐘」的「雙60法則」,而每次使用約30分鐘後,也應該至少休息10分鐘。 (編輯推薦:有聽沒有到?銀髮族老年性重聽4警訊)

飲食方面,多食用海藻、蔬菜、水果等,富含Omega-3、葉酸、長鏈不飽和脂肪酸、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與鎂的食物,也有助於維持耳朵健康。反面,含有咖啡因的飲料、高脂肪、精緻糖與過鹹的食物,則會提升罹患重聽的風險。

「聽力是越用越差。」申醫師補充:「因此最好盡量避免聽到噪音,如果無法避免,則必須穿戴保護裝備,並且定期接受檢查,如果發現問題,則要儘早治療。」


新聞選輯:染上肺炎不一定會發燒、咳嗽!老年人發炎反應不明顯活動力下降就該注意

資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140608

染上肺炎不一定會發燒、咳嗽!老年人發炎反應不明顯活動力下降就該注意
日期:2020-09-30 作者:王 芊淩 

肺炎高居台灣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名,且比例還不斷增加,去年甚至比前年多出6.9%。而成年慢性患者又是高風險族群,只是老年人感染肺炎後不一定會出現燒發、咳嗽,有可能是以不典型症狀為表現,像是胃口變差、行動力比較不好都該注意。 老伯伯意外跌倒才發現染上急性肺炎 一名94歲的老伯伯,因為在家中跌倒緊急送往急診,到醫院後才被診斷出來急性肺炎,可是並沒有咳嗽、發燒等表現。台灣家庭醫學會理事長、北榮副院長黃信彰醫師表示:「患者因為感染身體衰弱才會跌倒,只是老年人得到肺炎後,症狀相對不是很典型,因為免疫力沒那麼高,對抗發炎的能力就沒那麼好。」 過往都知道肺部感染就是會發燒、咳嗽、胸痛、甚至會喘,但偏偏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表現方式,台大小兒科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說:「完全沒症狀是屬於比較特例,有可能患者身體狀況不好,像免疫不全的人,發炎反應會比較不明顯,所以症狀會顯的不太典型。」

繼續閱讀:染上肺炎不一定會發燒、咳嗽!老年人發炎反應不明顯活動力下降就該注意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40608

新聞選輯:醫療險理賠常有爭議?一次看懂新型態保單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7/4904362

醫療險理賠常有爭議?一次看懂新型態保單
2020-10-06 07:50Smart智富 撰文:林竹

很多人手上都有醫療險,醫療險的理賠機率高、理賠爭議也時有耳聞。根據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最新公布的2020年第2季申訴暨評議案件統計,在人壽保險業理賠常見爭議類型中,以手術認定(14%)、必要性醫療(11%)與理賠金額認定(10%)為3大最常見類型,可以看出醫療理賠是保險公司與保戶常爭議的關鍵點。

這些爭議,除了是兩造認定差異,醫療險保障無法與時俱進、跟不上時代,也是成因之一。但近年保險公司已陸續推出符合醫療現況與民眾需求的保單,全球人壽商品部副總經理鄭中安接受《Smart智富》月刊記者專訪時表示,現在醫療險規畫走「混搭風」,在保單內容設計與給付方式,都跟過去有所不同,因而民眾應從「新」調整保險規畫,才有完整保障。以下為專訪紀要:

新聞選輯:高齡健康 4大祕訣 避免失能超前部署


資料來源: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599803

高齡健康 4大祕訣 避免失能超前部署
2020.10.06

【本報台北訊】長壽是一件好事,但不知不覺長壽似乎成為了家庭的負擔。七十一歲的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黃世傑,看著台北市人口快速老化,平均餘命八十三歲,其中卻有八年不健康,他相信力行均衡飲食、運動,就有機會讓不健康餘命往後延,再活久一點。

黃世傑說,老化後,最怕面對失能、失智,特別是失智的病程非常長,動輒十多年,失智患者後半段的人生則是伴隨失能度過,「我最怕自己得到失智症」,對家人來說真的太苦了。

造成失能的五大危險因子「腦中風、失智症、高齡衰弱、骨折、跌倒骨折」,這些原因都可以透過高齡健康四大祕訣:增加肌力、體重管理、調整飲食、積極面對疾病來趨吉避凶。

訓練腹部肌群

走路記得挺胸

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通過測驗才能上路 「高齡駕駛」測驗內容有哪些?

資料來源:https://news.tvbs.com.tw/cars/1393574

通過測驗才能上路 「高齡駕駛」測驗內容有哪些?

編輯 張婉儀 報導 2020/09/30 19:12 
近年來,高齡駕駛人開車發生交通事故時有所聞,而日前在新北市新店也同樣發生一起重大車禍,由於駕駛人是一名83歲的高齡駕駛,因此也不禁讓人再次關注起高齡駕駛議題。 事實上,按照過去台灣法規,駕駛人一旦取得駕照後終生有效,不過隨著駕駛人歲數增長,身體也會逐漸出現機能老化等狀況,例如反應時間延長、動作速度變慢等都有可能會影響駕駛安全,因此政府在2017年也已經開始實施高齡駕駛人駕照管理制度。 主要的實施對象分為兩種,一種是實施日期後才年滿75歲的駕駛人,以及實施日期前就已經年滿75歲,且有違規記點及吊扣駕照者。因此當高齡駕駛人收到通知單時,可以到醫療院所進行體格檢查,並且在醫療院所或監理站完成認知功能測驗,或者到醫院做失智症檢測後,只要符合以上檢測就可換領三年短期駕照。 至於審查內容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分別為體格檢查及認知功能測驗,其中體格檢查項目包含視力、辨色力、聽力、四肢等;而認知功能測驗則包含「對時間的正確認知能力」,也就是說出測驗當天的時間及地點,接著是「近程記憶思考能力」,在看完十種圖案的兩分鐘後說出看到的圖像,最後則是「判斷力及手腦並用能力」,劃出指定時間的時鐘。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cars/1393574

新聞選輯:超高齡社會來臨 國際失智症關懷月:正視失智症,治療.照護缺一不可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2148

超高齡社會來臨 國際失智症關懷月:正視失智症,治療.照護缺一不可

2019年,國際失智症協會(ADI)發布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五千萬名失智者,且每年全球會增加一千萬名,預計在2050年將成長至一億五千兩百萬人;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
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2020-09-30

台灣情況也差不多,依據衛生福利部所做的流行病學統計調查,以台灣人口估算,65歲以上的老人每12人中就有一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就有一位。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胡朝榮直指,失智症在年齡愈高的族群盛行率愈高,且有每5歲增倍的現象,「如今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預期未來病患數量只會愈來愈多。」
及早診斷不能等,治療、照護同等重要

失智症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必須在醫療與照護上共同串起完整的生態圈,才能有效地做好防治工作。

胡朝榮理事長認為,失智症至今雖然沒有能治癒的藥物,不過現在已有很好的診斷技術如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脊髓液檢查等,可精準診斷,只要及早確診,便可透過藥物來延緩患疾病的惡化速度,「藥物能幫助患者維持較好的認知功能,雖然病程仍會繼續,但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未來失智症或許能像慢性病一樣得到控制。」

不過,從臨床觀察,失智症病患的醫囑性並不高,吃藥這件事對患者而言似乎特別困難。從統計上看,失智症病患能維持一年用藥不中斷,約只有60%至70%,等於有大部分的患者並不了解藥物的重要性,他直言,這在失智症的治療上是一大隱憂。

新聞選輯:南韓人口老化快速 官方預計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資料來源:https://m.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307536

南韓人口老化快速 官方預計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2020-09-30 11:08

南韓統計廳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南韓的老年人口為812.5萬人,占總人口比例達15.7%,預計2025年將會上升至20.3%,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韓統計廳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南韓的老年人口(65歲以上)為812.5萬人,占總人口比例達15.7%,預計2025年將會上升至20.3%,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而2060年的老年人口比例將會高達43.9%。

根據《韓聯社》報導,該數據也指出,南韓2020年的扶養比為21.7%,即每100名勞動人口(15-64歲)要負擔21.7名老人。受低生育率和高齡化的影響,南韓的扶養比將逐年上升,預計在2060年達到91.4%。

而從性別來看,老年女性的占總人口比例為17.9%,高於男性的13.5%;以地區來看,全羅南道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為23.1%。其次是慶尚北道的20.7%和全羅北道的20.6%;世宗市的老年比例則是最低,僅有9.3%。

醫療保險支出方面,南韓2018年老年人口醫保支出為31.8兆韓元(約新台幣7900億元),占全國支出總額約4成。由此可見,老年人的長期照顧將成為南韓社會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