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日本老年人住宅推進機構 建設老人理想家園-亞太新聞網 | 亞太新聞網 ATA News
日本老年人住宅推進機構 建設老人理想家園-亞太新聞網
亞太新聞網 ATA News2015年03月10日 17:50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新網3月10日報導, 有人說,21世紀養老問題將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的“家庭養老”已經很難應對“銀髮浪潮”的襲擊,將不可避免的向“社會養老”轉變。日本新華僑報日前刊文稱,被稱為“老人之國”的日本,數量眾多的老年人拿著手中選票,影響著政府的方針政策。無論哪個政黨執政,如何讓老年人幸福享受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都是頭等大事。
日本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大力推進養老公寓建設,但一直處於各自為政的散亂狀態。2011年東北地區“3•11大地震”中,很多老人由於獨自生活,災害來臨時來不及躲避,在地震和海嘯中喪生。倖存的老人搬進各種臨時避難所,雖然生活上有諸多不便,但是老人們可以在避難所互相幫助和慰藉,不少老年人本可以搬進此後建設的正式住宅裏,但卻拒絕搬家。
針對這種情況,2011年8月,日本政府正式成立了一個公益組織——“老年人住宅推進機構”。該機構涉及眾多行業,並不斷在不動產公司、社會福利機構、護理行業、住宅開發商、醫療機構等相關行業中招募會員。機構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從2011年度開始起步的“配備各種服務項目的老年人住宅”,並大力推廣這種住宅普及化。
位於東京多摩地區的一處“服務型老年人住宅”,是“老年人住宅推進機構”的推廣模型。社區周圍空氣清新,物產豐富,是各種農產品的重要產地。不過,這裡也不偏僻,乘電車前往東京市中心只需30分鐘車程。
社區的5棟樓房中,老年人住宅樓只有兩棟,其他3棟是年輕人住宅和大學生宿舍,這樣配置是為了讓老年人與年輕人形成積極互動,在遭遇緊急情況時,社區的年輕人也可以隨時幫上忙。
1號樓與2號樓是老年人公寓樓,都是四層。樓房東側分別加建了約400平方米的兩個服務用房。樓裏配有“多功能居家護理中心”,還設置了作為共用空間的“集會食堂”。
樓房設計了A、B、C三種不同戶型供不同需求的老人選擇。每個房間分別設計了玄關、起居室和乾濕分區的衛生間及洗漱間,有的房間還設計了較大的收納空間。全部房間朝南開窗,南北通透的格局保證了光照和通風。新型隔熱材料的應用,也使得在日照充足的時候屋內保持涼爽。
兩棟樓雖然只有4層但各有3部電梯,設置費用超過了總造價的五分之一。對於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更為人性化的是樓房每個單元都涂上了不同顏色,使得意識較為模糊的老年人能夠很快辨認出自己房間的準確位置。
樓內的“集會食堂”除了平日供應老人的餐飲,還可以做集會活動、舉行會議並配有圖書室,極大豐富了老人們的精神生活與文化生活。“多功能居家護理設施”則負責照料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包括員工用房,活動大廳、單間、和室以及倉庫、浴室、更衣室等,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值班,老人只要按鈴就能隨叫隨到。
因為政府提供了援助和支援,“服務型老年人住宅”有兩項義務:一是保證老年人安康,二是開展生活諮詢。老年人遇到病痛和心理問題時,專業人員必須在第一時間進行診治。即使老人不能購買食物、去郵局等問題,相關人員也要予以解決。此外,服務人員還必須每週定期探視。入住服務型住宅的老人每月只需支付約3萬日元(約合1800元人民幣)服務費,就能夠享受到全套服務。
公寓還有一個特別的管理規定,就是給每個入住的老人在前臺準備一個“健康卡片”。按規矩,身體和精神良好的老人每天早上10點之前到前臺,把自己的健康牌翻過來,表示“我今天佷健康!”工作人員10點清查健康牌後,第一時間到沒有翻牌子的入住者房間看望老人的情況。這樣的規定能夠保證在24小時內發現老人異常,使入住者既享受自由又有安全感。
而且,社區內還劃出了一片田地,讓感興趣的老人種植花草和蔬菜。在這片菜地中,老人們既打發了空閒時間又收穫了勞動果實,而且鍛鍊了身體,促進了彼此的交流和互動。
這種不追求“高大上”的老年公寓,佔地面起不大,耗費資源不多,但卻是切實從老人的需求出發,真正考慮了“什麼樣的房子才能作為老年人中意的家”,完美地詮釋了一個優秀老年公寓的本質。與那些動輒斥資上千萬元甚至數億元建起的外強中乾的所謂高檔老年公寓比起來,這樣的住宅才是老年人真正的理想家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