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人口老齡化:是大麻煩還是大商機

資料來源: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0320/14017512.html

人口老齡化:是大麻煩還是大商機
北京新浪網 (2015-03-20 03:26)

  文眼

  最近股市很牛,題材層出不窮。查查操盤手軟體列出的題材,居然有120多個,這還不包括「一帶一路」等新出現的題材。沒錯,股價的上下波動總是要有由頭的,沒有由頭帶不出人氣。而這所謂由頭就是各種各樣的話題,話題得到市場認可也就成了題材。現在,除了既有題材外,還有一個涉及面更廣、時間跨度更大的話題,這就是人口老齡化問題。人口老齡化是大麻煩還是大商機?這很可能成為未來股市的大話題。

  ——亞夫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快、程度高、規模大,將是較早面臨老齡化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從國情看,中國老齡產業發展空間大,老齡金融、老齡用品、老齡服務、老齡房地產等均待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老齡產業大多處於初期,亟待開發並規範。

  ■預計「十三五」后,中國將迎來老年人口消費潛力增長的高峰,也將迎來老齡產業發展的高峰。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老齡金融往往具有后發優勢,它將成為老齡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

  ■老齡金融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一是推動投資公司、保險機構等規模擴張,股權投資和IPO水平不斷提高。二是推動國民儲蓄向社會投資轉變,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將隨之變化。三是有助銀行業務由傳統商行業務向投行、保險等綜合化方向轉型。

  ■就商業銀行而言,在支持老齡產業的過程中,面臨著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快速發展、養老金業務快速擴張、個人客戶資產配置形式更為多樣化、資本市場迅速發展使商業銀行投資渠道更為多元化等主要機遇。

  □楊荇

  人口老齡化及老齡產業是怎麼回事

  1.人口老齡化的判斷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因出生率下降、預期壽命延長等原因而使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的特定社會發展過程。

  根據聯合國定義,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0%,或者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時,通常認為這個國家進入老齡化。

  二十世紀以來,由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的生育觀念逐漸改變,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世界各國平均生育率從1950-1955年之間的4.95,下降到2005-2010年之間的2.52。

  與此同時,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的死亡率不斷下降,平均壽命不斷提高,世界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目前,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都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或即將進入老齡社會。

  2.老齡產業的特徵

  老齡產業是面向全體公民老年期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各相關產業部門組成的業態總稱。基於公民老年期需求的多元性、多層次性,生產提供各類老齡金融、老齡用品、老齡服務和老齡房地產產品及服務的產業鏈條。

  主要包括四大板塊,即老齡金融業、老齡用品業、老齡服務業和老齡房地產業(見表1)。其中,老齡用品業、老齡服務業和老齡房地產業主要面向進入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相應產品和服務,而老齡金融業除了面向進入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相應金融服務外,還包括面向年輕人群提供老年金融準備的相應服務。

  老齡產業有如下特徵:

  第一,老齡產業是適應老齡社會需求的新型產業。

  在人口快速老齡化的條件下,年輕人必須為自己的晚年做好充分準備,同時規模日益膨脹並可能佔據總人口1/3的老年人口將帶來巨大產業發展需求。

  這兩方面將重塑傳統產業結構,形成服務於巨大目標人群的產品市場、服務市場和企業群體,形成老齡金融日益成熟、老齡服務隨身相伴、老齡用品極其豐富、老齡房地產規模化運作,不同區域老齡產業齊頭並進、競相發展的新格局。整個產業體系需要作出戰略性調整,以滿足人口老齡化產生的龐大產業需求。

  第二,老齡產業是橫跨第一、二、三次產業的綜合性產業。

  從產業體系來看,老齡產業十分龐雜,低技術與高技術相結合,資本密集度有高有低,勞動密集度也有較大差異,資產形態和資本形態兼而有之,綜合性特徵十分明顯。

  老齡產業所包含的經濟實體有的屬於第一產業,如為老人提供農業副食的企業;有的隸屬第二產業,如為老人生產日用品的企業;有的歸屬第三產業,如老人保健中心等。由於其綜合性和高關聯度,老齡產業的發展對其他產業既有依賴性又有滲透性。

  第三,老齡產業將成為老齡社會的支柱性產業。

  未來經濟是老齡經濟,在此背景下,老齡產業不僅是人口老齡化催生的新型產業,而且是未來老齡社會條件下的支柱性產業。

  老齡社會所帶來的剛性消費即海量老年人口,決定了老齡產業具有良好的長期發展預期,可容納的就業總量也日益可觀。尤其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齡產業市場,大力開發老齡產業對社會的整體產業發展乃至對宏觀經濟發展的貢獻將不可限量。

  第四,老齡產業是老齡社會條件下的戰略性產業。

  在全球老齡化的背景下,提供低成本和高技術的老齡用品和老齡服務將是全球產業體系調整的重要戰略制高點。老齡產業發展將需要生物、醫學、智能、信息等高端技術支持。

  同時,現代經濟是虛擬經濟+實體經濟,老齡金融的發展將關係到一國能否在全球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保持長期競爭優勢,因而發展老齡產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我國老齡產業的現狀與趨勢

  1.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快、程度高、規模大,20年後將進入穩定的高齡社會

  首先,中國已於2000年進入老齡社會,成為較早面臨老齡化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到2000年進行第五次人口普查時,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齡人口為0.88億人,佔總人口的7%,正式步入老齡社會。截至2013年,中國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的數量已達1.32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9.7%。隨著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中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已低於5%。(在發展中國家處於較低水平),少子化現象越來越明顯。

  其次,中國人口老齡化存在明顯的「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特徵。

  中國是在尚未實現現代化,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齡社會的,屬於未富先老,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老齡化進程超前于現代化。

  另外,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具有明顯的由東向西的區域遞度推進特徵,以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遲進入人口老齡化行列的寧夏(2012年)比較,時間跨度長達33年;以及由於仍處於快速城鎮化時期,農村「空巢」現象嚴重,農村的老齡化水平高於城鎮老齡化水平,城鄉倒置顯著。

  第三,中國人口老齡化仍將快速推進,並逐步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據中國老齡委預測,到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60歲及以上)將達到2.48億左右,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老年人口年均增長速度將達到3.28%,大大超過總人口年均0.66%的增長速度。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2051之後,將進入穩定的重度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規模將穩定在3-4億,老齡化水平基本穩定在31%左右,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占老年總人口的比重將保持在25-30%。

  2.中國老齡產業發展空間較大,但目前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亟待開發並規範

  (1)老齡金融

  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中國老齡金融產品類型較少、選擇單一,也沒有很好地依據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來設計

  一是中國仍有80%的老年人選擇儲蓄養老。

  二是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體制存在缺陷,企業年金未成規模、職業年金尚待推開、補充保險佔比太小,主要依靠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障。此外,養老資產證券化還處於探索階段,養老基金運作實體受到國家政策嚴格管制。

  三是養老信託業務亟待創新。信託的功能在於管理資產並努力保值增值,而且信託有明確的收益人保護機制、稅收優惠和破產隔離制度,這些產品特性都與養老需求十分吻合。目前國外養老信託的種類較多,如養老金信託、遺產信託、財產傳承轉移信託服務模式等。而國內目前除了有少數企業年金信託外,大部分還是採用銀行與信託合作的方式推出養老理財產品,產品類型以養老金信託為主。

  (2)老齡用品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齡用品市場。

  一是老齡醫療保健用品(包括保健品、康復輔具、醫療器械)市場需求迅速增加。二是老齡生活用品(包括食品、服飾用品、家居用品等)供給不斷擴大。但由於其分散在若干行業中,目前尚沒有完備的統計數據。三是老齡文化休閑用品(包括文化體育用品、休閑娛樂用品等)正成為新的熱點。

  總體來看,中國老齡用品業將進入細分產品、深耕市場的階段。隨著老齡社會的發展,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消費觀念也將不斷改變,對各類老齡用品的需求也將逐步釋放,並對諸如移位設備、智能服裝、GPS鞋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需求明顯增加。

  (3)老齡服務

  目前,生活照料(餐桌和家政服務)、醫療康復護理和精神文化服務是老年人需求旺盛、市場發展空間較大的幾個領域。

  一是老年生產照料服務需求強烈,特別是空巢老年人的需求更為強烈。二是醫療康復護理服務需求普遍。主要集中在老年人醫療護理、體檢、護理型康復服務機構等方面。截至2013年底,中國共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42475個,床位數493.7萬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約佔72%。三是精神文化服務需求快速增長。隨著老年人經濟保障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改變,對老年旅遊的需求旺盛,約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遊的傾向,老年人文化娛樂消費市場空間巨大。

  (4)老齡房地產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老齡房地產市場,並成為眾多資本爭奪的熱點。目前,國內大型房地產商萬科、綠城、保利、綠地、華潤、首創置地、復地等均有所介入。

  同時,老齡房地產開發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報周期長、投資收益穩定的特點恰好符合保險企業資金實力雄厚、追求長期穩定收益的要求,目前已有泰康人壽、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等保險企業進入老齡房地產業。

  此外,國際上一些知名的養老服務集團、房地產投資基金等投資主體,國內一些大型央企和政策性銀行,還有一些做養生、健康管理等高級服務的專業公司,也開始跨界做一些養老地產項目。

  3.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前景

  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預測,從2014年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平均來看,2014-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年均增長3萬億元左右。在當前短期內(2014-2015年),中國老年人群體消費總量與GDP的比率約在6%-9%的範圍內。

  預計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加速,「十三五」之後將開始迎來老年人口消費潛力增長的高峰。到2020年,中國老年人群體消費總量佔GDP的比例可上升到9%-13%,到2030年該比例可上升到15%-23%。到2050年,中國老齡產業的市場總量將達到屆時GDP的30%以上。

  

  發達國家發展老齡金融的做法與啟示

  1.美國的情況

  從美國養老金融體系的發展來看,養老金髮展將居民儲蓄中用於養老的長期儲蓄資產從銀行體系分離出來,不僅推動了國民儲蓄向社會投資的轉變,還進一步細分了金融市場,提高了資本市場在金融結構中的比重,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隨之變化(美國家庭養老資產占家庭總資產的比重從1980年的15%持續上升至2009年的36%)。

  根據1985-2009年的數據,從美國養老基金佔GDP的比重、銀行資產佔整體金融資產的比重,以及銀行資產與股票市場總市值的比重來看,它們都是顯著負相關的。這表明隨著美國養老基金規模越大,銀行在金融市場中的地位越下降,推動金融結構逐步從銀行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

  2.德國的情況

  從德國養老金融體系的發展來看,人口老齡化提升了德國居民對保險產品和養老基金的需求,使客戶在銀行的儲蓄相對出現下降,進而使銀行體系的融資來源發生變化,由此推動銀行進行兼并整合,業務實現轉型並邁向國際化。

  在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下,德國銀行體系的內部結構和業務模式出現以下轉變:一是儲蓄銀行和合作銀行內部進行合併整合,以獲得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2000-2009年,德國合作銀行數量從2039家下降到1157家,儲蓄銀行數量從580家下降到431家。二是州立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務轉型並走向國際化,如德意志銀行轉向投行業務,德累斯頓銀行轉向銀行保險等。大部分州立銀行開始發放跨國貸款,參与國際市場運營,開展國外分支機構的擴張步伐。

  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推動德國保險機構和共同基金的規模擴張,私人養老金和職業養老金的發展也提升了對證券的需求,推動德國證券市場規模上升,股權投資和IPO水平不斷提高。

  3.英國的情況

  從英國養老金融體系的發展來看,養老基金髮揮著中長期資金「轉換器」的作用,有效地將居民儲蓄引向實體經濟。

  目前在英國私人養老金資產組合中,長期投資佔比高達85%,主要投向長期股票、公司債券、公共債券和不動產等類別。私人養老金多元化的資產結構推動了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除了股票、不動產、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基金、新興市場和量化投資等另類資產的投資,還推動了養老金對各種衍生產品風險規避工具的需求。

  另外,在英國資本市場上,養老資金還是超長期國債(30年和50年國債)和通脹指數挂鉤國債的最主要需求者。除了推動資本市場「量的擴張」,養老基金還助推資本市場發生「質的改變」,對更加完善的資本市場制度建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效應,包括更好的會計、審計、經紀和信息披露等機制。

  4.日本的情況

  從日本的養老金融體系發展來看,就投資收益及其效應來說,日本的公共養老基金主要投資於國內債券等收益率相對穩定的金融產品,其收益率相對較低。

  由於現收現付制的公共養老金制度對個人儲蓄有一定的資產替代效應,而且日本養老保險費(率)的提高也使得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個人和家庭儲蓄的增加。同時近年來日本的公共養老保險費(率)不斷提高,日本家庭的養老負擔加重,日本國內的消費需求受到較大影響。

  綜上所述,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人口老齡化環境下老齡金融的發展趨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推動投資公司、保險機構等規模擴張,養老基金的發展也促進了對證券的需求,從而提高資本市場在金融結構中的比重,股權投資和IPO水平不斷提高。

  二是將推動國民儲蓄向社會投資的轉變,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隨之變化,同時也提升了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

  三是推動銀行進行兼并整合,業務範圍由傳統商行業務向投行、保險等綜合化方向轉型,並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向境外投資力度,逐步邁向國際化。

  

  商業銀行在發展老齡產業中的機遇

  1.國家出台支持老齡產業的政策措施

  「十一五」以來,我國逐步放寬市場准入,加快市場主體培育,促進養老產業從福利型向經營型、從分散型向規模型、從行政型向市場型轉變,並及時配套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土地、規劃、財稅、金融、人才等政策,養老產業化快速發展態勢開始顯現(見表2)。

  2.銀髮經濟時代來臨,老齡金融服務體系快速發展

  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老齡社會,創新發展老齡金融產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未來商業銀行在打造具有增強老齡保障、滿足老齡消費、服務老齡投資三大功能的老齡金融服務體系方面,仍有較大空間。

  在老齡保障領域,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等具有保障功能的金融服務創新市場前景廣闊。在老齡消費領域,具有綜合養老功能的老年社區建設、提高生活質量的老年旅遊等老年產業金融需求潛力巨大。

  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公立養老院轉制、民營養老機構等均蘊含著較強的基礎建設或併購重組資金需求。而面向老年人的個人小額消費貸款比重將所增加。在老齡投資領域,安全性高、流動性強、適於老齡投資的金融產品將受到市場青睞。

  3.養老保障制度改革深入推進,養老金業務擴張迎來歷史性機遇

  從中長期來看,世界銀行已提出未來「五支柱」的養老保障模式。從各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歷程來看,通過財政、企業、個人及家庭共同構建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是大勢所趨。隨著我國養老保障制度改革推進,「國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等養老金制度有望推行。

  養老金融是中國未來的金融藍海,是中國未來最大的金融金礦。圍繞養老金的運行,權益信息賬戶管理、投資理財、管理顧問等金融服務需求將不斷湧現。金融機構可以依託龐大的居民養老信息庫,開展數據挖掘和客戶關係管理,實現養老金客戶貢獻最大化。

  4.老齡化社會的客戶結構發生變化,個人客戶資產配置形式更為多樣化

  從資產配置情況來看,伴隨年輕客戶的成長和資產積累,儲蓄存款的占金融資產的比重會持續下降;而現在的中年客戶已經習慣了資產在包括基金、理財、保險、國債以及新興資產形式的配置結構,即使年齡增長也不會把存款作為主要的金融資產保有形式。

  老年客戶的儲蓄存款佔比雖高,但是伴隨客戶量的減少,儲蓄存款的餘額也會逐漸降低,預計個人客戶會以更加豐富的形態配置個人金融資產。

  5.老齡金融發展將推動資本市場迅速發展,商業銀行投資渠道更為多元化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市場化、多元化投資運營改革方向。人社部正在抓緊制定社保基金市場化運作方案及職業年金建立方案,預計今年將推出職業年金有關政策。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累計規模3.1萬億元,職業年金建立將預計將以每年1000億的規模增長,這將給託管市場帶來新的增量。如上述改革落地實施,資本市場上將增加重要機構投資者和大體量的長期穩定投資資金。商業銀行可提供專項理財產品或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子公司參与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資產管理業務競爭。

  (作者單位: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本文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



詳全文 人口老齡化:是大麻煩還是大商機-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0320/1401751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