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南投縣銀髮料理爭霸戰 入圍者定10/24決賽

資料來源:https://hotmessage.co/archives/91058

南投縣銀髮料理爭霸戰 入圍者定10/24決賽
記者扶小萍報導 -2020-09-26
南投縣衛生局為為增進長輩們的營養識能及均衡飲食觀念,特舉辦「109年銀髮族健康餐盤料理競賽」,經評審後社會組與專業組各取5組進入決賽,預訂10月24日於南開科技大學中餐專業教室進行決賽現場料理評核。

衛生局指出銀髮族飲食營養是身體健康重要的基石,除了在各社區宣導健康餐盤之餘,特舉辦競賽希望能透過參賽者的巧思設計色、香、味及符合我的餐盤6口訣的健康餐盤,含主食主菜副菜青菜水果和湯品,讓銀髮族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享受健康飲食的生活。

「109年銀髮族健康餐盤料理競賽」社會組有19個隊伍報名參賽,專業組共有16個隊伍參賽,於9月17日由5位專家學者進行初審書面審查,每組各擇優入選5組進入決賽,各備取2隊。

書面評審入圍決賽的隊伍為社會組:幸福隊(三民社區發展協會)、2.許你一個健康人生(一般民眾)、異國點心料理社(一般民眾)、和雅一家親(和雅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五十甲老中青銀髮隊(五十甲社區發展協會),備取有餚韻飄香(田仔社區發展協會)、珍美味(一般民眾)。

專業組:今後甲(雋荖廚房)、猴腮雷(順濱食品有限公司)、營養好周到(南投基督教醫院)、銀髮保胃隊(水里商工)、同德高中餐特二乙(草屯同德高中) ,備取健康享食在(水里商工)、地傑人瑞(傑瑞老人安養中心)。

衛生局預計10月24日於南開科技大學中餐專業教室,進行決賽現場料理評核,決賽相關活動議程及注意事項,另行通知入圍隊伍,未入圍隊伍於活動結束後會另行寄發參賽獎狀及宣導品。

新聞選輯:進入 「人口負成長」時代,城市競爭力須重新思考


【城市搶人大作戰】
進入 「人口負成長」時代,城市競爭力須重新思考
作者:高宜凡
攝影:張智傑、蘇義傑、賴永祥
日期:2020-09-28

未來城市要爭搶的重點是什麼?行政資源、財務經費、還是造橋鋪路等基礎建設?來到人口負成長階段,接下來各縣市要比拚的焦點,必須轉向最基礎、也是最攸關生存命脈的「人口」!一旦沒有人,城市什麼都不是了。

新聞一:「脫北者」劇增!首善之都台北擁有健全交通網絡和社會福利,許多企業總部都設於此,不過今年前5月,台北竟遷出近1.9萬人,不僅減幅全台最劇,更創下23年來紀錄。

新聞二:台灣步入「人口負成長時代」!內政部統計今年前七個月出生人數,比去年同期減少近 2 成,而累計死亡人數破10萬,已比出生人數多了上萬人,且,今年恐逆轉無望。

圖/人口減少的諸多後遺症,未來將一一浮現。

新聞三:屏東「立委」少一席,各派系搶破頭!2020年出舉行的第10屆立委選舉,屏東縣因人口數比上次區域立委基準人口調整時減少7萬人,席次從三席減為兩席。

上述三則新聞的共同點?都跟人口有關!

負成長成定局!2020就是分水嶺

研討展覽:樂齡學堂:透過影片欣賞探討高齡者議題


樂齡學堂:透過影片欣賞探討高齡者議題

活動名稱:樂齡學堂:透過影片欣賞探討高齡者議題
活動時間:2020/11/13(五)及2020/11/20(五)下午2點至5點 (共計兩堂課)
活動電話:02-28805809
活動票價:免費,且需事先報名
活動地點:臺北市立大學勤樸樓5樓C515教室(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
活動主講:熊曣 老師
活動簡介:本課程將播放有關老人議題的影片,如貧病纏身、人際疏離、無依無靠...等困境,期能引導參與成員相互支持,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正向力量及生命意義。
主辦單位:錢穆故居
活動網址:http://web.utaipei.edu.tw/~chienmu/

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期刊資源:高齡者智慧住宅市場趨勢暨關鍵課題

資料來源:https://mic.iii.org.tw/aisp/reports.aspx?id=CDOC20200922002

AISP 資料庫
高齡者智慧住宅市場趨勢暨關鍵課題

作者
林信亨
出版年月
2020/09/25

導論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運動養生風氣的盛行,絕大多數的熟齡族群活得更久、更健康,其最關注的是如何獲得具包容性及可及性的安居養老環境,滿足個人「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的理想生活目標。本文將針對高齡者住宅市場趨勢、國際智慧住宅政策、我國供需現況分析,探討我國高齡者住宅未來發展方向與重要課題。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韓國的長壽詛咒 日本的高齡化慢性病

資料來源: https://ctee.com.tw/news/policy/340274.html

韓國的長壽詛咒 日本的高齡化慢性病
工商時報 譚淑珍,駐日特派 黃菁菁 2020.09.25

銀色海嘯來襲─系列三之三〈借鏡篇〉

編按:莫文蔚「當你老了」這首歌打動人心,但現實上有多少人能像歌詞裡「還愛你虔誠的靈魂,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
2025年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每五人有一人為65歲以上老人,屆時戰後嬰兒潮世代都已75歲,面對初老到終老,台灣準備好了嗎?今年台灣迎來人口首度負成長,高齡少子成為台灣經濟競爭力的最大路障,政府該如何面對這道嚴肅考題。本報特別製作系列報導,供社會各界省思。

韓國→三個五年高齡計畫 力抗又老又窮

「當高齡意味著將陷入貧困,長壽就不是一種福氣,而是詛咒。」金喜來(音)年近70歲,每周固定時間到首爾恩平區的甜甜圈店打工,月收入約40萬韓元(約台幣1萬1,504元),只能過著窘困的生活,連開冷、暖氣都有問題。

在不到3坪大的地下室租屋處,每天看不到日月星辰,也看不到未來,金喜來每晚將頭枕在用衣服疊起來的「枕頭」時,心中默默祈求上蒼垂憐,讓他一覺不醒。「如果有勇氣,心一橫,往漢江一跳,人世間的煩愁就隨江而逝吧。」金喜來就是沒有勇氣。

類似金喜來的悲情,在韓國是現在進行式,韓國老人自殺率節節提升,依據韓國自殺預防中心的數據,每年70 歲以上年長者的自殺率,全國平均值為24.3%。

依據韓國國家統計廳統計,韓國65歲以上人口在2019年時突破800萬人,達到802萬人,佔總人口的14.9%,年齡中位數是42.6歲,到2040年時,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33.9%,然而讓韓國朝野感到比北韓核武還要令人恐怖的是,65歲以上人口相對貧窮率高達45.7%,也就是說,韓國的高齡社會是「又老又窮」。

「又老又窮」的韓國老人們,為了生計,只能像金喜來一樣,年近70還得打工。事實上,在韓國70歲以上老人的雇用率,超過33%。高麗大學經濟系教授姜承珍(音)指出,韓國老人貧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獨居。

新聞選輯:用開辦健保魄力 打造全覆蓋式長照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policy/340194.html

用開辦健保魄力 打造全覆蓋式長照

工商時報 譚淑珍, 工商時報 蘇秀慧, 工商時報 郭建志, 工商時報 馮建棨, 工商時報 彭媁琳,工商時報 邱琮皓 2020.09.24

銀色海嘯來襲─系列三之二〈對策篇〉

2031年,台灣將有過半女性超過50歲;2034年,每二個人就有一人超過50歲;2070年,65歲以上老人將突破四成。當台灣老化速度猶如失速列車般奔馳而來,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急呼:政府應拿出當年開辦全民健保的決心與魄力,打造涵蓋所有長照需求人口、規模千億的全覆蓋式長照體系。

長照2.0初期規模約300億元,在經費有限下,排除重度失能或失智者,但2025年超高齡社會到來,全台將有百萬失能失智人口,陳亮恭強調,政府應「超前部署」,提出整體高齡社會對策,不要被「財務負擔」框架限制,不可處處設限、排除任何有長照需求的人,「這是政府終究躲不開、一定要面對的改革」。

「傳說中,日本有個棄老村,年滿70歲的老人, 必須被帶上楢山挨餓受凍。當衰老變成一種原罪,犧牲成了唯一的宿命,年邁的老人家如何自處?」這是電影《楢山節考》的情節。日前嘉義發生「老夫顧老妻」結果走上「攜老伴自殺」的人倫悲劇,有如「楢山節考」現實版情節。

新聞選輯:老化失速列車 台灣長照跟不上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policy/340165.html

老化失速列車 台灣長照跟不上
工商時報 蘇秀慧, 工商時報 郭建志, 工商時報 彭媁琳, 工商時報 譚淑珍, 工商時報 林昱均, 工商時報 邱琮皓,工商時報 呂雪彗 2020.09.23

銀色海嘯來襲─系列三之一〈現象篇〉

2020年的台灣,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階段,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老得太快太猛,2055年將追上日本,比國發會前次(2018年)推估又提早五年。當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之際,銀色海嘯也提前來襲,回不了春的台灣,就從今天起,長照需求快速竄升,而年輕人的負擔則將越來越沉重。

場景一:8月12日,卸任後的前副總統陳建仁首次站出來擔任公益代言人,要為澎湖惠民醫院重建募集5.5億元。因澎湖有3,800位失智失能人口,卻僅五間住宿式長照機構計272床;五年後,失智失能人口將多達4,700人,成長近25%,離島偏鄉的菊島,長照資源竟如此匱乏。

場景二:8月11日,前閣揆、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提出安養信託新主張,可說是「安養的理想境界」,猶如「全能管家」。他認為:超高齡社會最終階段的安享晚年,應提供舒適方便的居住環境、日常照護、身心醫健和財產安全的「一站式服務」。惟政府目前推動的長照,卻未包含「信託照護」,非常可惜。

面對台灣人口進入負成長,人口專家、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警告:65歲以上老人人口將快速成長,2030年將達557萬人,較今年多出179萬人,同時間0-14歲小孩減少45.9萬人,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也減少169.9萬人,台灣年齡結構將產生巨大變化,工作人口萎縮明顯衝擊經濟發展,「人口危機來了!」。


新聞選輯:超單身世代╱一個人的老後 花費比你想得多


資料來源:https://orange.udn.com/orange/story/121199/4870829

超單身世代╱一個人的老後 花費比你想得多
2020-09-19 07:20 文╱李莉珩

方曉真(化名)年輕時就扛下一大家子的生計,努力賺錢打拚,拒絕了男友的求婚,單身迄今。今年她已55歲,年初時剛送別了高齡95歲的媽媽,這幾個月她才終於意識到自己將一個人度過餘生,生活和經濟模式都必須全面重新調整、適應。她的哥哥和弟弟雖然都有小孩,但她知道,下半輩子不可能依靠姪子姪女,唯一可靠的,只有自己……。

內政部的統計顯示,全台30歲以上的未婚人數已超過600萬。除了未婚單身,如果加上「離婚單身」、「喪偶單身」、「獨居單身」……等各種單身的型態,人口數應該逼近1000萬。換句話說,在醫療進步、平均餘命增長的趨勢下,愈來愈多的人或早或晚都將步入老後自己一個人的「超單身世代」。

沒有依靠、財務必須自理的超單身世代,該如何確保自己能有一個財務安全的老後人生?


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老年人視力退化、腿腳無力 高齡駕駛應留意路上風險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7526

老年人視力退化、腿腳無力 高齡駕駛應留意路上風險
2020-09-21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

專家提醒,無論長輩們仍在駕駛、有限制地駕駛,還是必須完全放棄駕駛的狀態,如果發現長輩們車上有新的痕跡和刮痕、駕駛習慣發生重大變化、看不清楚道路標誌等情況都是高危駕駛警訊,應特別留意多關心陪伴他們,協助他們尋找共乘汽車或是其它大眾交通等替代性的交通方案,讓銀髮族群在身體老化階段,也能享有安全照護。

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化已成為交通安全的隱憂,根據警政署統計,以105年A1類道路交通事故來看,以75~79歲及20~24歲之死亡人數較高。據悉,老年人的視力退化、聽力障礙、反應遲頓、腿腳無力等都是造成駕駛困難的因素之一。無論是否持有高齡駕照,專家建議積極參與長輩們的生活,一同關心和維護高齡駕駛者的安全。

高齡駕駛事故頻繁 交通安全的隱憂

依據Caring一篇老人駕車的指南指出,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報告顯示,年滿65歲的高齡駕駛因身體不適而難以駕駛的可能性是年輕駕駛的兩倍,且年齡在70歲以上的高齡駕駛事故頻繁增加,其中以85歲以上的駕駛中事故發生率最高。如今,美國有六分之一的駕駛員年齡超過65歲,代表道路上有更多的高齡駕駛,以至於不少子女擔心年邁父母的安全,希望他們能夠停止駕駛。

新聞選輯:如果意外離開人世,想好怎麼照顧家人了嗎...哪些情況下你會需要信託規畫?

資料來源:https://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3003128

如果意外離開人世,想好怎麼照顧家人了嗎...哪些情況下你會需要信託規畫?
理財宅急便
撰文者廖義榮

金管會在104年發布「信託業辦理高齡者及身心障礙者財產信託評鑑及獎勵措施」,希望鼓勵國內金融業者辦理安養信託服務,以滿足高齡化社會的金融需求,這項獎勵措施從去105年開始實施,為期5年正好今年就要到期了。

安養信託是以照顧年長者或身心障礙者之生活為目的,委託人把一筆財產交給受託人管理財產,信託契約訂定這筆財產用於支應其生活、醫療、安養、看護等安養費用,受託人並依信託契約管理財產。透過安養信託之機制,不僅可設立一筆專門款項作為養老金,確保未來經濟需求能被滿足。信託財產在法律形式已屬受託人所有,財產已轉移至受託人信託帳戶,因為與委託人財產分離,如此一來也可避免老後失智受他人詐騙,財產被騙光。

照道理這樣的安養信託是民眾所需要的,不管是為了保障其未來退休後生活,安養照護、醫療或其他照顧需求及財產安全,民眾都蠻有需要成立安養信託,只是根據最近UDN的報導,安養信託的推廣碰到瓶頸。


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政府資源:中華民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


中華民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https://www.abri.gov.tw/tw/download/show/6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PDF下載) https://www.abri.gov.tw/tw/download/dl/180/1

新聞選輯:台灣年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 每3分鐘就有1人確診

資料來源: https://m.ltn.com.tw/news/health/breakingnews/3294242

台灣年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 每3分鐘就有1人確診
2020-09-16 23:32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今日表示,根據2019年台灣糖尿病年鑑資料,國內一年約新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相當於每3分鐘就有1人新確診,且年輕族群有增加的趨勢,提醒要注意控制,以免併發慢性腎臟疾病或心衰竭。

一年新增16萬人的糖尿病,儼然已成為新一代國病,杜思德指出,若進一步分析罹病族群,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盛行率最高,平均每2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是65歲以上族群。

不過,杜思德也點出,新發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有年輕化現象,59%來自40至64歲族群,同時 40歲以下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可能與生活作息不正常、偏好甜食與精緻化飲食等影響有關,但糖尿病也因為患者年輕化而面臨「病齡長期化」的問題。

此外,杜思德也提到,從2000年至2014年,第2型糖尿病併發慢性腎衰竭的個案成長4.07倍、併發透析的住院個案成長3倍、併發心衰竭個案成長1.85倍、併發心衰竭住院個案成長2.6倍,強調糖尿病不只是糖尿病,同時會侵犯身體的大血管與小血管,因此併發有慢性腎臟疾病或心衰竭的個案數與住院數呈倍數增加。

杜思德強調,目前國內外糖尿病管理趨勢為除了血糖控制外,也應評估心腎共病,因此不只血糖達標,監測飯前與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同時需要監測微蛋白尿及檢測腎絲球過濾率,注意腎臟功能,以及早期控制三高,預防心衰竭合併症。

杜思德補充,健康的飲食、運動不能少,並可視情況考慮適當的藥物治療,像是磺醯尿素類藥物可促進胰島素分泌,雙胍類藥物可避免血糖高時繼續釋放肝醣、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第2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類藥品可促進腎臟排出糖份,腸泌可助控制糖化血色素,降低共病風險,有助減輕體重等。

新聞選輯:年輕人猝死比例增加?急診醫師:精緻飲食讓心肌梗塞患者年齡下降

資料來源: https://heho.com.tw/archives/138651

年輕人猝死比例增加?急診醫師:精緻飲食讓心肌梗塞患者年齡下降 
日期:2020-09-17 
作者:王 芊淩 

藝人小鬼黃鴻升年僅36歲突然猝死,讓民眾自覺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其中造成猝死的原因許多,包含心因性休克、心肌梗塞等,正是急診中常見的急重症,但在臨床上心肌梗塞的患者年齡確實逐年下降,急診醫師分析:「跟我們飲食精緻化、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讓血管硬化提早發生。」 多數猝死可能是「心因性休克」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曾統計,在24小時內發生猝死8成是心臟病發;1個小時內猝死的話更高達9成5,心臟就是生命中樞,一旦停止也按下生命倒數鍵。林口長庚急診醫學科副主任羅祥雲說:「根據過去臨床,大部分會這樣猝死大多是心因性休克造成,可能有一些遺傳因子,或是致命性心律不整。」

繼續閱讀:
年輕人猝死比例增加?急診醫師:精緻飲食讓心肌梗塞患者年齡下降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38651

新聞選輯:專家3招健檢,打造一間安全又舒適的新浴室

連結資料來源

專家3招健檢,打造一間安全又舒適的新浴室
邱璟綾
生活消費
達志、特力屋提供
2018-07-11 13:55

熟齡世代來臨,有愈來愈多人選擇在退休後,針對自身體力與活動狀況,重新規劃自己的居住空間,打造理想的樂活退休宅,或是針對最容易發生意外的浴室重新設計,不只安全還能讓活品質更加分。

隨著年紀漸長,體力會跟不上行動,「跌倒」就成為許多人可能面臨的老年危機,我們無法控制意外發生,但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做好安全防護,才是老年生活優雅又舒適的關鍵。

裝了扶手還是跌倒?跟著專家健檢衛浴空間

跌倒是居家常見的意外,年長者一摔,可能導致身體機能急速下滑,甚至造成不可逆轉的遺憾。小陳(化名)的爸爸年事已高無法久站,為了安全,他已經在浴缸及馬桶周邊都裝上了扶手,原本以為做好足夠的安全設施,沒想到爸爸在進出浴缸時還是不慎摔倒了。

研討展覽:鞋技中心將於2020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展出復健手等多樣輔具產品並發表多項創新輔具技術


鞋技中心將於2020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展出復健手等多樣輔具產品並發表多項創新輔具技術

文 許俊揚 2020.09.16
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鞋技中心)將於2020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展出電動轉位代步車、爬梯輪椅、電動站立移位機、復健手等多樣輔具產品並發表多項創新輔具技術。圖/鞋技中心提供

分享FacebookTelegram列印


「2020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將於10月15日至17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展出,對輔具市場觀察、設計研發及技術應用素有研究的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鞋技中心)將於3天展期期間,發表多項創新輔具技術,展出銀髮族及身障者之行動照護及復健等相關輔具產品,同時邀請國內輔具廠商共同參展,協助業者進行產品行銷推廣。
圖/鞋技中心提供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環境的變遷,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由1995年的65歲,預估2025年全球平均壽命會增至73歲,全球邁入高齡化社會,高齡及需要長期被照護之失能人口快速增加,伴隨少子化時代的來臨及看護人力的不足,輔具產品需求與日俱增。科技的蓬勃發展,科技輔具的應用已顯著改善高齡及身障者在就學、就業及生活上的不便,大大的提升其生活品質、生活獨立性與社會適應能力,輔具產業的商機最終來自於使用者真正的需求。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Develop a life plan for independence as you get older


Develop a life plan for independence as you get older

It's vital for households to think ahead to decide what is important and identify the trigger points that indicate a shift to the next stage.

Louise Biti Contributor
Sep 15, 2020 – 12.00am

We have all had a taste of what it is like to lose our independence and be confined at home. Not able to go out or mix with friends. Not even as easy to see the doctor or buy groceries without some plann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given us all a sneak peek into what life might be like with limited independence.

But what if it was not an international pandemic and was not affecting everyone in your street, but just you? What if it was your own personal capacity (physical or mental frailty) that was restricting your independence?

An Australian now aged 65 can expect to spend between spend 17 per cent - 25 per cent of their remaining years living with a core or profound disability,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s research shows. This does not mean we will all end up in residential care or lose our independence, but with the potential for frailty to span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our retirement, we need a plan.

新聞選輯:Vitamin D levels may predict future health risks, death in older men

資料來源: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vitamin-d-levels-may-predict-future-health-risks-death-in-older-men

Vitamin D levels may predict future health risks, death in older men

Advances in science are helping researchers find new ways to identify diseases earlier. A new breakthrough indicates that free, circulating vitamin D levels in the bloodstream may be a good predictor of future health and disease risk in aging men.

Dr. Leen Antonio from University Hospitals Leuven in Belgium and a team of European researchers conducted the study. They presented their findings at the 22nd European Congress of Endocrinology (e-ECE 2020) conference in early September.

Vitamin D is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healthy bones, as well as protecting against infections and diseases. Vitamin D deficiency is a major global health problem, with estimates suggesting that about 1 billion people have low levels of vitamin D in their blood.

新聞選輯:Bad sleep patterns could up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in older adults


Bad sleep patterns could up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in older adults
Link may be stronger among African Americans and other minorities

Getting different amounts of sleep each night or sleeping during the day instead of at night is called irregular sleep or having an irregular sleep schedule. People who work night shifts or whose work shifts change over time may be at higher risk for this condition.

Irregular sleep had already been linked to diseases such as obesity and diabetes. A recent five-year study fund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lso found a link in older adults between irregular sleep and heart diseas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U.S.

新聞選輯:LED智慧照明創新應用示範 導入運動產業 健康促進光環境

資料來源: https://ctee.com.tw/industrynews/activity/335136.html

LED智慧照明創新應用示範 導入運動產業 健康促進光環境
文 陳宗慶 2020.09.14

近年來全球LED照明走向以人為本,更智慧、更節能。經濟部工業局結合創新服務的系統方案,推動由終端場域使用者需求出發,提供光環境與場域整合規劃方案,協助國內運動場館導入LED健康照明系統,建置以人為本的健康照明光環境系統,推動低碳節能之智慧、健康照明應用場域示範案例,促進LED照明產業擴展智慧綠能應用。

經濟部工業局表示,本(109)年度LED智慧健康照明推動導入運動產業,以臺北市大同運動中心為「運動健康促進光環境」示範場域,新闢設以中高齡為使用對象的「健康照明運動專區」,考量中高齡運動者需要更高亮度照明環境,以及營運場所節能訴求,整合國內產研單位之人因照明設計能量、LED智慧照明燈具、智慧控制系統,將原有主照明T8格柵燈更換為高發光效率110 Lm/W LED平版燈,層板燈亦由單色LED燈管替換成可調光色RGB智慧照明系統,整體節能75%,明亮度提升1.375倍,並可依運動課表及不同運動族群可設定男模活力、女模紓壓、樂齡健康等運動情境照明,營造節能、舒適安全、健康之運動光環境。除提升運動中心營運滿意度提升,並帶動更多健康運動人潮之商業附加價值,同時創造低碳節能綠建築創新應用典範。

工業局推動運動場館之LED健康照明創新應用示範,健康光環境進一步結合智慧化、個人化、數據化科技,創造新型態智慧運動場域,為LED照明產業在促進健康照明方面提供優良示範,開拓創新應用利基與服務商機。

新聞選輯:機器人防摔倒、床墊監測健康 直擊智慧長照新生活

資料來源

機器人防摔倒、床墊監測健康 直擊智慧長照新生活
TVBS新聞網
李頂立 廖廣賓2020年9月14日 上午9:42

今年,台灣人口正式進入負成長,2025年將提前邁入超高齡社會,到時候每五個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醫療照護體系都將面臨醫病比不足、資源分配不均的挑戰。目前民間業者和研究單位積極研發,要靠新科技協助照護轉型,未來不需要照護人員隨行、也不需要穿戴特別裝置,從起居到外出都有AI默默監控你的身體健康。

新聞選輯:年紀漸長,健康不是吃飽就好!台灣特色飲食法,同時抗失智、衰弱

資料來源: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924

年紀漸長,健康不是吃飽就好!台灣特色飲食法,同時抗失智、衰弱

台灣歷次的營養健康調查都發現,高齡族群是過得最養生,最重視營養的一群,許多長者總是挑健康的、養生的吃,身體卻持續變得虛弱,甚至肌少症、衰弱症上身。問題出在哪?

黃惠如
天下Web only2020-09-14

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老人肌少症男性為 23.6%,女性為18.6%。等於全台每4個男性長輩、每5個女性長輩就有一人,陷入跌倒、失能、臥床,甚至死亡的風險。

而衰弱可以說是一種身體不穩定的狀態,看似健康,一旦跌倒、肺炎等,身心狀況就急轉直下。衰弱症有五大指標,如:肌力下降、走路變慢、體重減輕、倦怠感,以及較低的身體活動量。只要符合3項,就可稱為衰弱症;符合兩項則是衰弱症前期。

《台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分析,台灣65歲以上老人的已有5.4%是衰弱症,而41.5%的老人屬衰弱前期。

大部分長者怕胖,努力控制食量;又怕血管「堵住」,不敢吃肉,但到了一定歲數後,這些道理已被顛覆。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研究員成田美紀在所著的《50歲以上的營養學》指出,60歲之後要因應身體的狀況,飲食慢慢由預防慢性病,切換成預防營養不足。

超高齡社會的日本,高齡者面臨熱量攝取少,各種營養素和種類也變少,老人營養不足有增加的趨勢。

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 勞保年改 百萬退休人將少領退休金 橘世代首當其衝


資料來源: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703/4831522

勞保年改 百萬退休人將少領退休金 橘世代首當其衝
2020-09-03 14:23聯合報 記者 江睿智

勞動部將啟動勞保年金改革。勞動部長許銘春表示,期盼這次的改革可以延長勞保十年、廿年的財務,而且為求世代公平,勞保年改將溯及既往。

目前退休領勞保年金勞工,每月約增加萬名,截至今年六月底止,已有逾一三三萬退休勞工每月領年金。

若勞保年金改革將溯及既往,目前領年金一三三萬退休勞工也會受影響,月退休金將會調降。

許銘春表示,勞動部將於年底提出勞保年金改革草案,方向包括調整年資給付率、提高勞保費率速度,拉長平均投保薪資採計期間、以及提高政府每年撥補等四大方向,也將溯及既往。

她表示,為使勞保財務更穩健,維持更長久,爭取下一次改革空間,以讓年輕勞工將來領得到,勞保年改一定會溯及既往,「否則對年輕人不公平」。

新聞選輯: 長輩門診最愛問:這也痛、那裡痛,卻找不到病因 當心是憂鬱!

資料來源: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705/4836528
長輩門診最愛問:這也痛、那裡痛,卻找不到病因 當心是憂鬱!
2020-09-05 08:49聯合報 文/楊雅棠

西蒙波娃在晚年著作「論老年」這麼說「沒有什麼比老年更確定會到來,也沒有什麼比老年更讓我們沒準備」。橘世代邀請高齡醫學專家回應「高齡門診最愛問」,我們蒐集了最常問診求醫的難題,透過許多的門診故事,為長者追求身心靈健康預為準備。


「老伯伯帶著厚厚一疊病歷進到高齡醫學門診診間,這裡痛、那裡也痛,就是找不出原因。」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許多老年人往往是憂鬱與焦慮的症狀讓他們不斷求醫,愈是找不出明確疾病,便愈焦慮,而這也是高齡醫學中心的使命,「以全人為中心,以團隊方式給予完整的照護」。

2025年,台灣將由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然而高齡長者生病,不僅僅是單一問題,常伴隨著其他醫療需求。

新聞選輯:體重一直掉 小心沉默的流行病

資料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705/4836533

體重一直掉 小心沉默的流行病
2020-09-05 09:29聯合報 文/胡蓬生

老年人會因多重急、慢性疾病,或本身老化導致身體器官功能衰退,造成行動不便甚至失能,還有吞嚥或咀嚼固體食物困難,以致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營養,而有所謂的「沉默的流行病」─營養不良

長者營養不良 三大因素

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林昱蓁指出,營養不良如未及早預防或治療,可能使長者活動力更受限、疾病感染機率增加,情緒上可能容易緊張焦慮、貧血或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感染風險,造成反覆住院,且復元能力變差,使住院時間增長甚至死亡。

林昱蓁指出,導致營養不良的原因包括個人、食物、環境等因素,個人因素方面,因老化導致生理與心理多方面改變。老年人因生病、體力不佳或家庭結構改變,容易形成孤立、獨居或獨自進食,並對他人依賴漸增;生理方面,例如視力變差看不清楚食物、失智導致常忘記已進食而暴飲暴食、偏食,此外行動力變差、牙口不佳使得咀嚼困難、唾液腺分泌減少,致使嘴巴乾燥,味覺敏感度減低、腸道吸收變差,常有腹脹、便祕或腹瀉發生,或者因為沮喪、對食物喜好度降低,導致進食動機減弱。

食物因素方面,食物本質造成的飽足感或變化性少、食物分量與型態都會影響長者攝食量;環境因素方面,用餐時間是否固定,是否獨自攝食,用餐前是否服藥,用餐時是否被中斷,都會影響長者情緒及用餐品質。

新聞選輯:《大名醫開講》許明倫:減緩失智問題 能否咀嚼是關鍵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278210

《大名醫開講》許明倫:減緩失智問題 能否咀嚼是關鍵
2020/09/06 07:23

(許明倫為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特聘教授、亞太牙醫教育學會會長、東南亞牙醫教育學會前會長、世界牙醫教育學會聯盟創會理事)

老年人碰到的最大的4個問題,一個是失智、一個是失能,還有認知功能障礙跟吸入性肺炎,那其中失智的這個部分跟認知功能障礙的部分,都跟我們咀嚼系統有很密切的關係。我們知道說,咀嚼系統如果能夠正常咀嚼的時候,他對於年紀大的人,腦部裡面的皮質,或者是稱為灰質,就可以減緩他退化的程度跟速率。

為甚麼會失智、為甚麼會認知功能障礙,就是海馬迴裡面,我們對於這些刺激,他漸漸地失去有反應地能力,那我們腦裡面有灰質、白質,那灰質跟白質呈現的比例非常重要,如果能夠維持正常的咀嚼功能,我就可以維持腦裡面的灰質的量,或者是減緩灰質被破壞的量或速率,那這樣就可以減緩失智、或是認知功能的障礙。

我講的是「減緩」,而非「防治」它、「防止」他出現。因為認知功能障礙這種退化的事情,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減緩他破壞的速度、或是發生的速度。

新聞選輯:就是「睡」不著!不用安眠藥,專家提出「一夜好眠」的秘訣

資料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5/4836689

就是「睡」不著!不用安眠藥,專家提出「一夜好眠」的秘訣
2020-09-05 09:20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每個人的人生有三分之一時間在睡眠,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台灣民眾每5個人就有1人有睡眠障礙問題,因此,如何改善睡眠障礙,避免失眠上身,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萬芳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黃志善表示,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很多,包括精神疾病,如焦慮、憂鬱引起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打呼和日間嗜睡症狀;神經方面問題,如不寧腿症候群;中老年人常見的腦部退化,引起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產生不自主動作等。

黃志善指出,對於睡眠障礙的治療,必須先知道患者是什麼原因導致失眠,才能對症下藥。如果是精神疾病引起,如焦慮、憂鬱,可利用認知行為治療,養成良好正確睡眠習慣,或配合醫師服用抗焦慮憂鬱的藥物,也可以改善。

至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考慮在家配戴正壓呼吸器,保持呼吸道順暢,改善睡眠;若真的很嚴重,也可以使用外科手術方式,矯正呼吸道結構,避免呼吸中止症候群發生。

新聞選輯:在家吃早餐:原形食物優先選 好油也要吃一點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837962?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在家吃早餐:原形食物優先選 好油也要吃一點
2020-09-06 04:48 聯合報 / 記者楊雅棠╱報導咖啡圖/123RF

你常常因為太晚起,或是匆忙趕上班、趕接送小孩上學而來不及吃早餐嗎?

或是隨便喝杯咖啡就當作早餐「打發」過去。

如果能在家吃早餐,或提前準備好帶著走,最能達到均衡營養需求,開啟一天的能量。

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表示,早餐是「打破禁食」後的第一餐,從醫學角度來看,是給身體「是否缺能量」的訊號,若是該攝取的營養素都非常均衡,身體才不會對單一營養素有缺乏的感覺,代謝會比較好,因此吃份「均衡的早餐」非常重要。

如何選擇均衡的早餐?蕭敦仁表示,要先計算一天所需的熱量,通常以體重乘以30大卡,再分為早、中、晚三等分,早餐不需要特別減量或是增量。因此假設一天需要熱量1800大卡,早餐則以600大卡為基準。

營養素的分配上,則以碳水化合物占五成、油脂三成以及蛋白質兩成的比例攝取。


油脂

好油吃不夠 恐荷爾蒙失調

新聞選輯:台灣2025恐成「超高齡社會」 照服科祭公費招生


連結 資料來源

台灣2025恐成「超高齡社會」 照服科祭公費招生
民視

民視新聞網2020年9月5日 下午8:06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現在每十人就有一名老人,預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人才需求暴增,但照服員人力嚴重短缺。除了有學校開設照顧服務科系,北市府去年還選定三校合作,推出「公費生制度」,祭出免學費誘因,希望吸引更多年經人投入,一起來了解成效如何?

雙手從背後抓緊病人褲子,用抱住的姿勢,轉身小心翼翼扶坐輪椅上。專業照護動作很熟練,但兩人都只是照顧服務科的學生。

臥室床邊這扶手輔具,讓老人家坐在床上,也能輕鬆起身。

走進浴室,坐在馬桶上,模擬長輩站起來動作,老師親帶著學生實際演練。

就連老人家浴缸起身,怎麼扶、怎麼施力,小細節都有大學問。

根據國發會資料,台灣2018年就是高齡社會,今年85歲以上老人,就佔了整體人口10.3%,預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就有一位老人。

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

期刊資源:Early-life Health as a Lifelong Precursor of Self-related Views of Aging in Later Life


from:https://academic.oup.com/psychsocgerontology/advance-article/doi/10.1093/geronb/gbaa141/5899214?searchresult=1

Early-life Health as a Lifelong Precursor of Self-related Views of Aging in Later Life
Jacqui Smith, PhD, Marina Larkina, PhD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gbaa141, https://doi.org/10.1093/geronb/gbaa141
Published: 29 August 2020 

Abstract
Objectives

Age stereotypes and expectations about one’s own aging commence in childhood but most research focuses on predictive associations with midlife health behaviors, later-life chronic conditions, biomarkers, and longevity. Surprising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poor childhood health in these associations. This study aims to fill this gap.
Method

Using data from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HRS: N = 5773, aged 50-98),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diagnosed chronic illness before age 16 and self-rated childhood health predict late-life self-perceptions of aging (SPA) and proportional subjective age discrepancy (PSAD). We conducted Multivariat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MMRA) to determine the joint and partial effects of the two indicators of childhood health. Models included controls for childhood family financial status as well as late-life self-rated health, chronic illnesses, memory status, and demographic covariates (age, gender, race/ethnicity, marital status,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2016.
Results

Over and above all covariates and the covariation of the two views of one’s own aging, the MMRA models revealed that the number of childhood chronic illnesses predicted SPA but not for PSAD. Self-rated childhood health predicted both SPA and PSAD in the unadjusted models, but not in the adjusted models.
Discus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potential early life precursors of self-evaluations of aging. In particular, childhood diagnoses of chronic illness enhance negative SPA up to 50 years later. Non-normative experiences related to poor health in childhood are lifelong foundations for socioeconomic status, health, and for self-related beliefs about age and aging.
Childhood health, Subjective Age, Self-perceptions of aging, Multivariat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MMRA),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Topic:
aging
child
chronic disease
perception
older adult
hrs trial
Issue Section: Special Issue: Views on Health and Aging Issue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防老大力丸!台灣牙醫權威:從中年訓練咀嚼力 降低老年失智、吸入性肺炎風險


資料來源: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999532

防老大力丸!台灣牙醫權威:從中年訓練咀嚼力 降低老年失智、吸入性肺炎風險

By 朱明珠, 台灣英文新聞-記者
2020/09/01 18:17
(台灣英文新聞/生活組 綜合報導)2008年台灣成為高齡社會,面對即將來臨的銀髮海嘯,台灣前進文化發展協會今年也再度攜手亞大牙醫教育學會、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咀嚼與吞嚥團隊和台灣瑪氏,共同持續推廣「健康老,從口開始」,呼籲全民重視口腔咀嚼及吞嚥能力,延緩失智症相關疾病的發生,號召社會大眾一同加入「超前佈署」老年優質生活的健康行列。

台灣於2018年65歲(含以上)的人數已達14%,已成為國際衛生組織(WHO)定義的高齡社會(aged society),預計到了2025年,全台灣的老年人口數量即將突破總人口數的20.1%,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長照經費的預算也將於同年突破一年800億元的門檻,無論對個人或是國家而言,都將面對一個社會成本與醫療經濟負擔雙重加重的壓力。



只要透過「均衡飲食攝取、餐後口腔清潔、勤做健口操、偶爾嚼無糖口香糖鍛鍊咀嚼力」四個防老大力丸就能有效降低四大銀髮威脅的發生率。(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咀嚼與吞嚥團隊提供)

長期致力於關注長者健康議題的台灣前進文化協會理事長池國平表示,高齡社會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嚴峻,幾乎可以視之為「國安危機」! 因此需要更多產、官、學、及台灣人共同來關心並努力對抗。

根據老年學權威的生物醫學期刊Aging在今年2020年公布了一份長達22年的完整研究報告,發現咀嚼能力與年齡漸長所造成的智力衰退有相關聯。池理事長指出,口腔內咀嚼肌的訓練,就如同人體四肢肌力及核心肌群的鍛鍊一樣,應從青壯年時期就持續性的進行。偶爾亦可嚼食無糖口香糖,也是一種方便有效率的輔助鍛練咀嚼肌群的工具,建議每次10-15分鐘,不需咀嚼過久。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咀嚼與吞嚥團隊提供)

亞太牙醫教育學會會長暨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特聘教授許明倫指出:「口腔健康的預防策略中,如何維持咀嚼力及保持自己的牙齒是最重要的。咀嚼能力越好,大腦細胞活性增加,減緩額葉皮層血氧降低速率,認知功能也較不易退化,因此『口腔疾病的預防就是各種疾病的預防』,透過口腔保健,有效維持咀嚼力,口靈活才能樂生活。」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咀嚼與吞嚥團隊為幫助社會大眾提升咀嚼力,特別設計一套「健口操」,讓民眾可以利用每天通勤或瑣碎的時間,就能輕鬆進行咀嚼肌的鍛鍊,還能防止嗆咳與幫助維持唾液分泌與吞嚥功能。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咀嚼與吞嚥團隊提供)

許明倫教授提到:「近來海外的許多研究調查顯示,咀嚼能力較差的人,往往認知功能也較低,甚至較容易出現沮喪等情緒問題,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許明倫教授也強調:「健口操的理念與『凱格爾運動』雷同,旨在協助口腔肌力的維持,從中年起只要每日持之以恆,謹記每日3次每次3分鐘的時間落實健口操運動,就能降低失智與失憶的發生,老化並不可怕,健康老才是王道,享受樂活熟齡生活,就從口腔咀嚼開始!」。

此外,池理事長也提醒年長者,每日攝取均衡飲食也是維持健康的重點,不要只吃軟、流質的食物,應該多攝取一些營養價值高又不會太軟的食物像是核桃、毛豆等等,保持咀嚼活動的活躍。



利用每天通勤或瑣碎的時間勤做「健口操」,就能輕鬆進行咀嚼肌的鍛鍊,還能防止嗆咳與幫助維持唾液分泌與吞嚥功能,專家建議從從中年開始鍛鍊效果更佳。(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咀嚼與吞嚥團隊提供)

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預防傳染病,疫苗接種好重要 哪些常見傳染病要當心?專家:成人需知7疫苗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3031482

預防傳染病,疫苗接種好重要 哪些常見傳染病要當心?專家:成人需知7疫苗
華人健康網 2020/08/31 16:20

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爆發大流行,接種疫苗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再度受到關注。針對目前較常見的幾種傳染病,有哪些是成人常見也最容易輕忽的?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巫翰明分析,目前國內針對新生兒一出生就有提供疫苗接種卡,家長可依接種建議進行施打,衛生機關也會定期關心施打情形。

但在成人的部分,雖然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有提供成人預防接種建議時程表,然而大多數成人並不會去注意,的確容易忽略自身的疫苗保護力是否足夠。就臨床觀察,目前成年人會主動施打疫苗分為兩大族群;第一類是準備出國遊學或留學的學生族群占大多數;另一類就是中老年人。至於中壯年人的疫苗施打率,確實是比較少一點。

1.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