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活躍老化 樂齡族偏愛運動


連結 資料來源

活躍老化 樂齡族偏愛運動
2016-01-11 07:26:21 聯合報 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你現在幾歲呢?介於50至75歲間嗎?十年後會是「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的樂齡一族嗎?據工研院IEK研究發現,運動不僅有利身體健康,更是擴展中老年人生活圈,重新與社會鏈結的最佳選擇。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概念愈來愈受重視,工研院IEK經理張舜翔表示,這是相對於以往的「被動老化」,指高齡長者仍會持續參與社會、經濟、文化、靈性等事務,維持「活躍」,有利高齡化社會健康發展。

工研院去年針對50~75歲的中高齡民眾,以「科技生活」與「獨立生活」為兩大指標,了解民眾對3C產品等科技運用及接受度,以及老年生活是否打算依賴子女奉養等獨立生活想法,進而將中老年人區分為四種族群。

分別是對科技產品接受度較高,並認為自己可獨立生活的「啟蒙樂齡」;再來是覺得不必一定要跟子女同住,但對科技產品使用度也不高的「獨立樂齡」;使用科技產品,但生活相對不獨立的「潮流樂齡」,以及希望老年生活與子女同住,對科技產品使用度也較低的「保守樂齡」。

當 四大樂齡族群被問到如何強化健康時,雖然是複選題,但啟蒙樂齡族中,最多人勾選以「運動」來預防老化,獨立樂齡是「看醫生」,推測與其e化程度低,接受資 訊來源較少,故直覺選擇還是傳統的看醫生;想跟子女同住又愛用科技產品的潮流樂齡族就偏好「健康食品」,與傳統銀髮族樣貌最像的保守樂齡族則認為是「多休 息」。

面對只有啟蒙樂齡族比較偏好運動,還有超總數超過六成的中老年人(獨立、潮流、保守樂齡族)比較想靠看醫生、吃保健食品、多休息等方式後,張舜翔現正著手另一項老年生活與運動關聯調查。

「如果你夠活躍,有自己的獨立生活,或許子女想來看你還得排時間。」張舜翔說,老年化社會的一大問題是人們的孤獨感,惟透過運動、插花、參加社團等向外延伸的活動可以多交朋友,也可擺脫對家庭成員的依賴。

張舜翔也從運動行為的初步調查分析,「運動一定會比較健康,還可以交朋友、擴大生活圈,而看醫生也沒辦法多交朋友。」他鼓勵台灣人一定要拋棄傳統「老年人不宜運動」的刻板想法,年紀大後要找能做同一件事的朋友,例如運動,透過彼此交流,提高參與社會密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