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年輕志工多投入 「學會珍惜現有」

連結 資料來源
年輕志工多投入 「學會珍惜現有」
2016-01-11 03:53 聯合報 記者陳威任/台北報導



高齡社會認知調查─關鍵數字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吃老啊,無路用啦!」是部分長輩可能常掛在嘴裡的一句話,過去不少人對老年人有著容易生病、虛弱及失能等刻板印象,或多或少讓年輕人對老齡議題望而卻步。但愈來愈多公益團體透過創意活動,希望提供年輕族群更多與老人互動的機會。

隨 著高齡議題逐漸受到媒體重視,社會大眾對相關問題的關注較以往增加,但年輕志工的投入比率依然偏低。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及門諾基金會為例,志工年齡都有 偏高趨勢,六十歲以上志工更高過九成,形成「老人」照顧「老老人」的狀況,而台東、花蓮卅五歲以下青年志工比率僅百分之四。

弘道近年來推出如「不老夢想」圓夢活動,除了找出多位忘記年齡、追求夢想的勇氣老人家外,相關紀錄片更有效吸引年輕族群關注,更願意投入關懷老年人口的志工行列。

「以前很多年輕人都覺得服務老人就是要餵飯擦口水,但其實老人需要的只是關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說,多數年輕人與老人家相處時間短,加上可能不會說台語或是聽不懂鄉音,久而久之就不知道該怎麼互動,「但其實年輕人只是缺少一個和老人相處的機會。」

林依瑩說,不論是「不老棒球」或是音樂劇「仙角百老匯」,都有別於以往,活動的設計是突顯老人不一定只是被照顧者,而是能展現生命價值的活躍老人。這類型活動吸引許多青年志工的共鳴,在無形之間就拉近了距離。

門諾基金會執行長鄭文琪則表示,年輕人多數不會想到老年生活要怎麼過,但只要讓他們實地進入相關場域,想法上很快就會改觀。以邁向第十一年的「希望種子計畫」為例,除了提供在地大學生工讀機會外,透過學習付出及關懷老弱,期待學生將來能返鄉貢獻所學。

鄭文琪說,一開始與老人家相處,難免會不知所措或不習慣,只要有人從旁引導,很多人在花時間陪伴或幫助老人家後,最大心得常就是「學會珍惜現有」。這些青年回到校園後,有人加入志工社團,有人則與同學分享,都持續發揮影響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