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大都市超高齡社區,能住到什麼時候?

資料來源: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445

大都市超高齡社區,能住到什麼時候?
作者:余尚儒(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理事長、六福診所主治醫師、台灣在宅醫療連絡會發起人)2016.01.08

這幾年台灣房價節節攀升,大都會週邊不斷新開發市鎮,重劃區內築起一棟棟高樓大廈,許多人趨之若鶩。但你有沒有想過,假使有一天,住在裡頭的人,老了、病了,出不了門,該怎麼辦?就醫該如何是好?生活照顧該怎麼做呢?

面對超高齡社會,我們都必須思考住「居」的問題,大都市內的集合式住宅,能讓你能住到什麼時候?假使你不住這兒,要去住哪裡呢? 請大家思考「居住末期」的問題。


在距離東京都心30分鐘的千葉縣柏市(Kashiwa city),是個東京外圍人口40萬人衛星城市,也面臨急速高齡化的問題,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不僅如此,還因都市規劃產生更嚴峻的社區。例如,柏 市的豊四季台社區,1964年興建的集合式住宅區(如下圖),在日本經濟高度成長年代,戰後嬰兒潮大量移入興建的集合式住宅。當時這裡是首屈一指的住宅勝 地,現在則是高齡人口達41%的極致高齡社區(預估2050年的日本平均高齡化率)。柏市豊四季台社區面臨的問題,可以說是日本都市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照片來源:BLUE STYLE 第二事業部:空撮豊四季台団地:実績紹介 - 株式会社窓建コンサルタント|大規模修繕、耐震診断・改修、都市再生・まちづくり


說明:豊四季台団地 Cocofump 有服務的老人住宅
圖片出處:UR都市機構|WEB UR PRESS vol.36|生きがいのために働いて無理なく、楽しく、地域に貢献

社區內人口老化,虛弱老人增加,需要長期照顧的人比例上升理所當然。但有趣的發現,豊四季台社區中,需要長期照顧的人,從原本15%卻下降到10%,為什 麼會這樣呢?結果發現,當體力衰弱、失智徵兆出現後,自立生活能力下降,無法如願在熟悉社區繼續住下去,或能夠繼續住下去,只好轉入機構住宿,或遷居到其 他地方。換句話說,人生居住的最後一段時光,必須離開自己熟悉的家。你說「居住末期」的問題,重不重要?

於是,東京大學、柏市政府與UR都市機構,一起想辦法,創造一個可以讓人們生活到最後的社區空間,該怎麼做呢?答案是:建構一個社區整體照顧體系。

首先在集合住宅區內設置「社區醫療連繫中心」,作為推動在宅醫療的設施。它也扮演在宅醫療活動的協調者,肩負多專業間連繫的訓練工作,市民諮詢窗口和對社 區宣導的工作。其次,在老人住宅的一樓,開設24小時服務的居家護理所、居家服務所、提供到宅診療的診所、小規模多機能照顧事業所、團體家屋(group home)和社區整體照顧支援中心。最後營造出有「生活氣息」,可以持續勞動的環境,例如老人住宅旁有幼稚園,特別養護設施,還有可以種菜的菜園等。

建構一個社區整體照顧體系,充實在宅醫療和照顧,照顧老人住宅的每位居民到最後,每個人都可以在宅善終。住在周圍的社區居民,也可以得到同樣的24小時到 宅服務,照顧體系擴散到整個社區。台灣或許還沒有像豊四季台這樣的極致高齡社區,但千萬不要等到40%的時候,才要來思考「居住末期」的問題!我相信未來 房價最高的地方,會是有充實的在宅醫療照顧服務的社區,因為,那才是能讓人夠住到最後的所在。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