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長輩只能去「托老所」?日本長照拚創意,打造老人迪士尼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1763

長輩只能去「托老所」?日本長照拚創意,打造老人迪士尼

【獨立評論專欄】自從日本長照開放民營,受照顧長輩變消費者,業者讓長輩在娛樂中受訓練,還能工作賺錢。激烈競爭下發展出的特色服務,台灣也能借鏡。

Megumi H.T.
天下雜誌751期
發布時間:2022-06-27

日本的長照潮流,目前已經從過往的「入住機構」轉變到「在家生活」。而在以支援長輩在家生活為主的訪問介護(介護為日文,指長照)、日照中心、居宅介護支援三大服務中,日照中心是營收最高、也有最多民營企業加入的。

然而,因為初期大量開設,日本的日照中心已經逐漸飽和,加上新冠疫情影響而停業、照顧人力不足等問題,經營不佳的日照中心紛紛倒閉。

為了永續經營,各家日照中心紛紛打出各自的特色招牌,期望藉由差異化、強調品牌特色,讓自家的照護更有吸引力。

新聞選輯:長壽與健康:怎樣活到一百歲?四位專家談秘訣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1780

長壽與健康:怎樣活到一百歲?四位專家談秘訣
BBC News 中文
發布時間:2022-06-28

1903年1月2日星期五,一名女嬰兒出生在日本南部島嶼的一個小村莊裏,她叫田中加子。 就在這一年,首屆環法自行車賽從巴黎出發,福特汽車公司賣出第一部汽車。

今年4月,田中加子去世,享年119歲,被官方認定為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她的最後幾年是在養老院度過的,每天早上6點起牀,解數學題,玩棋盤遊戲,吃巧克力,喝咖啡和蘇打水。

田中加子這樣的百歲老人現在已經不再是稀奇的事情。

那麼,我們如何活到100歲?BBC國際台的《調查》節目請來四位專家探討這個問題。

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研究顯示:規律運動可降低失能風險!醫授高齡運動5大注意事項


資料來源: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33559

研究顯示:規律運動可降低失能風險!醫授高齡運動5大注意事項
羅以容 整理
2022/06/27 12:02

陳韋螢指出,2014年6月知名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曾發表一篇隨機分派試驗LIFE study,探討「老年人有無規律的身體活動,對於罹患疾病、失能或死亡率的影響」。

該研究收錄1600多位年齡在70~89歲、無急性或嚴重的內科疾病但行動能力稍微受限的長者;將其分成兩組,一組接受中等強度運動處方、另一個對照組則沒有運動,在3年半的追蹤後發現,運動組別失能的風險明顯降低近3成,可以晚2年半面臨失能的風險 。

高齡長者5大運動注意事項

也因此規律運動對長者非常重要!但在開始運動前,陳韋螢也提醒5項注意事項,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運動時也別忘記穿著合適的衣物及鞋子、不要空腹或剛吃飽即運動,且運動時要找人結伴同行!

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Census Bureau releases report on Aging in Asia

資料來源:https://www.nia.nih.gov/news/census-bureau-releases-report-aging-asia

Census Bureau releases report on Aging in Asia
June 21, 2022

Asia Aging: Demographic, Economic, and Health Transitions, supported in part by NIA, looks at the aging population in Asia. Population aging, which is a result of declining fertility and mortality rates, has been increasing in Asia in recent decades. In fact, Asia includes four of the five most popul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in 2060 an estimated one out of every 10 people in the world will be an older Asian.

新聞選輯:做過近視雷射 白內障還能開刀嗎? 醫:要考慮這條件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4181

做過近視雷射 白內障還能開刀嗎? 醫:要考慮這條件
2022-06-21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眼睛是靈魂之窗,然而台灣卻是數一數二的近視大國,尤其3C科技發達,現代人幾乎用眼過度,引發高度近視,為了要擺脫四眼田雞的宿命,「近視雷射」成超夯選項!不過,隨著年紀增長,退化是必然,中老年人必須面臨「白內障」出現,就有人擔心,「年輕時做過近視雷射,角膜當初都被割開了,以後有白內障,我還有辦法再動手術嗎?」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孫啟欽醫師表示,白內障患者不管以前做過何種近視雷射,一定要跟醫生討論,以免產生後遺症。

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健康網》為什麼銀髮族易遭詐騙?美研究: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資料來源: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66726


健康網》為什麼銀髮族易遭詐騙?美研究: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2022/06/20 23:01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我們常聽聞有銀髮族因為詐騙而損失金錢,內政部警政署也將「高齡者反詐騙宣導」列為重點工作項目。但其背後原因竟可能與失智症有關,據外媒《Medical Xpress》報導,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那些更願意付出自己金錢、捐款意願更高的長者,與阿茲海默症的早期階段有相關。

這項由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中心領導的研究,找來了67位平均年齡為69歲的長者,這些長者都沒有失智症或是認知障礙。

這些長者被告知說,已經與另外一個參與實驗的陌生人在網路上配對,研究人員給這些長者10美元,他們可以自由控制自己跟對方拿錢的比例(美元需為整數)。長者同時也接受一系列神經心理學測試。

新聞選輯:Walking for Exercise Can Benefit Older Adults With Osteoarthritis, Study Says


資料來源:https://www.ajmc.com/view/walking-for-exercise-can-benefit-older-adults-with-osteoarthritis-study-says


Walking for Exercise Can Benefit Older Adults With Osteoarthritis, Study Says
June 18, 2022
Hayden E. Klein

Adults aged 50 and older who walked for exercise were less likely to develop new frequent knee pain and medial joint space narrowing.

Walking as a form of exercise can reduce new frequent knee pain among individuals aged 50 and older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in Arthritis & Rheumatology.

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walking for exercise may be an effective therapy in slowing down damage occurring in the knee, although 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found between walking and improved frequent knee pain...........

繼續閱讀:

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退休後的第三人生如何安排?台灣銀髮住宅風潮興起。【獨立特派員】

資料來源: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86353

退休後的第三人生如何安排?台灣銀髮住宅風潮興起。【獨立特派員】
黃郁婷/整理報導 發布時間:2022-06-20 11:53 更新時間:2022-06-20 17:39

隨著時代變遷,以往在宅養老的觀念,開始有了轉變,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入住銀髮住宅。它們的型態各異,有近年興起的飯店式管理,也有早期推出的老人公寓,各自吸引不同的族群。是需求也是商機的銀髮宅,有不同的經營模式和收費標準,他們的生活現況又是什麼?
銀髮住宅漸成風潮 永續經營成一大挑戰

位在嘉義市的長青園,2007年落成啟用,是台灣早期的銀髮住宅。也是長照十年計畫所成立的示範性銀髮住宅,由中央出資興建。雖然年代較早,但整體環境寬敞清幽,不失為老後的宜居之地。

嘉義基督教醫院副院長周恬弘表示,長青園沒有護理人員的配置,所以它不是護理之家。經營者希望這邊是住民能自理生活的環境,長輩如果在家裡獨居或是家裡的環境不合適,到這邊可以跟其他年齡相近的同伴一起居住生活。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健康網》長輩有用機械椅需求? 食藥署教正確選擇3步驟

資料來源: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63281

健康網》長輩有用機械椅需求? 食藥署教正確選擇3步驟
2022/06/17 13:46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當長者逐漸退化,容易導致身體機能下降,甚至行走不便等情形,就會購買輔具支撐。不過食藥署提醒,市面上的機械椅功能略有不同,民眾應依家中長者的需求來挑選,因此分享挑選醫材3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口訣,幫助民眾確保醫療器材使用正確。

食藥署指出,市面上常見的機械椅,包括擺位椅、便盆椅、洗澡椅等,部分產品因其功能宣稱涉醫療效能列屬於醫療器材,未涉醫療效能宣稱者屬一般商品。

食藥署說明,宣稱利用手動操作設備來輔助行動受限的人,協助其改變姿勢或空間位移,執行原本無法完成或有困難活動的設備,列屬醫療器材,如帶有升降功能者,可將人從坐姿變成立姿,或是坐墊有前、後傾功能,可提供不同角度坐姿的變化,以及帶有腳輪可讓人維持坐姿從一處移到另一處。如為單純定點坐姿,不涉及使用裝置改變人體姿勢或位置的設備,如固定位置的便盆椅,則不屬於醫療器材。

新聞選輯:退休理財|二原則三階段 後半生不怕醫不起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wealth/tutor/661787.html

退休理財|二原則三階段 後半生不怕醫不起
工商時報 彭禎伶 2022.06.18

醫療科技進步,未來許多治療或藥物可能超出健保給付範圍,若想替自己預留較佳的治療基金,富邦人壽依國人醫療情況試算,平均每人每年醫療保健支出約5.6萬元 ,若以平均月薪4.32萬元試算,國人一生醫療費用約為457萬,相當於8.8年薪水,且不吃不喝全花在醫療上,建議必須趁早依二原則、分三階段逐步安排。

三階段即「打基底、穩大局、顧長遠」,先趁年輕預作準備,以免平均餘命延長,卻面臨「醫不起」的後半生。

富邦人壽表示,一是打基底,以醫療三保,即住院日額、實支實付與防癌險,打底基礎醫療保障,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新型手術費用高、自費醫材及門診手術項目增加,除基本的住院日額醫療險外,建議要加強實支實付醫療保障,及選擇涵蓋門診手術醫療保險金給付的商品,另外防癌險也不可少。

新聞選輯:面對超高齡社會,挪威如何養成長照人才?【獨立特派員】

資料來源: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85690

面對超高齡社會,挪威如何養成長照人才?【獨立特派員】
李季軒/實習編輯 林元凡/核稿編輯 
發布時間:2022-06-15 15:41 
更新時間:2022-06-16 18:25獨立特派員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人才的培育是能否順利銜接的重要關鍵,否則政策迫於趨勢需求,投入可觀經費發展服務,但各地服務中心卻無法提供穩定的品質。台灣的成人照服員培訓時數是90小時,而挪威的照服人員則要投入8500至8700小時的學習才能夠參加考試,他們的訓練方式值得台灣參考。隨著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時間表越來越近,及早預備才能降低不幸,讓被照顧者有幸福感,照顧者更有成就感。

新聞選輯:樂齢族快樂生活「銀」向幸福 高齡心理健康專家神分析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398518

樂齢族快樂生活「銀」向幸福 高齡心理健康專家神分析
2022-06-18 19:19 聯合報/ 記者蔡怡真林琮恩蘇湘雲沈能元/台北即時報導

在高齡化海嘯席捲的今天,「如何打造樂齡友善理想國?」、「樂齡族如何擁有幸福、美好生活?」,備受關注。今由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共同舉辦的「2022高齡心理健康照護論壇-銀向樂齡生活的必修課」線上直播活動中,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表示,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根據研究,影響長者主觀幸福感的因素,除了生理健康外,影響程度最大者為心理健康,其次是社會健康、靈性健康。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名譽教授李明濱指出,長者自殺是全球性的問題,台灣長者自殺死亡率雖有下降,去年仍有超過1千位長者自殺身亡,4千餘長者有自殺行為。而長者自殺是要解除痛苦,並非結束生命,多數痛苦源自失眠、憂鬱、焦慮、憤怒、自卑等,因此高齡族群要快樂,須從家庭、心理、社會各面向,達到生活品質的提升。

新聞選輯:高齡者減重健康吃 營養師提醒增肌減脂3+2原則

資料來源: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63295

高齡者減重健康吃 營養師提醒增肌減脂3+2原則
2022/06/17 12:31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銀髮族減重要特別謹慎!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營養師林瑞媛提醒高齡者增肌3大原則與減脂2大原則,除了飲食調整,需同時搭配運動,才能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避免肌肉流失過多,變成肌少型肥胖。

林瑞媛表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建議,BMI > 30 kg/m2合併有體重相關併發症或功能受限的年長者,應進行減重治療。除了體重,體脂肪更是判定肥胖的重要指標,即使BMI正常,體脂肪若超過標準(男性超過25%、女性超過30%)也是肥胖。

林瑞媛提醒銀髮族執行減重增肌3大原則:

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勞保老年年金該一次領或月領?沒有標準答案!

連結 資料來源

勞保老年年金該一次領或月領?沒有標準答案!
李美虹
2022年6月14日 週二 上午9:38

我有一位長輩朋友在請領勞保老年年金2年後不幸過世,他的老婆詢問我,他老公剩下未請領完的勞保老年年金是否可以由她繼續請領?今天我們就花點篇幅來解釋這個部分。

但在這之前,我還是要再次澄清一下:「勞保老年年金」與「勞工退休金」是兩種不同屬性的退休金,前者可能破產或年金改革,後者則完全不會有破產問題!我之所以要再多雞婆寫一次,主要是雖然網路、雜誌,甚至部落客都寫過很多不同退休金的文章,我自己在Yahoo! 專欄也經常寫,但還是有很多人搞不清楚,甚至還會看到有人在各處文章的留言處寫:「勞工退休金也會破產……」等諸類錯誤的理解,所以,我先透過政府做的一個大表格,把這3種退休金制度做一個說明,希望勞工朋友不要再誤解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退休金制度。

新聞選輯:健康網》運動可以降血壓! 醫:太極、瑜伽、冥想也行


資料來源: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58401

健康網》運動可以降血壓! 醫:太極、瑜伽、冥想也行
2022/06/13 12:03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運動是增進心血管功能最好的方是之一,大家知道多運動對健康有幫助,也聽過運動可以降血壓,潮代診所家醫科暨肥胖症專科醫師陳韋螢指出,老年及衰弱的族群也不用擔心無法享受運動帶來的好處,一些針對平衡、協調及敏捷度的神經動作訓練,例如太極、瑜珈、冥想,也有許多研究證實能明顯降低血壓。

陳韋螢在臉書粉專「陳韋螢醫師的健康懶人包」分享,2012年Journal of Hypertension高血壓期刊的一篇系統性回顧,研究大約9萬多名男女的血壓、心血管併發症、死亡率與運動之間的關係,發現高血壓患者如果不受限各種形式、規律的身體活動習慣,其心血管死亡率可以下降16-67%;另外,不活動者與有活動者相比,不活動者的死亡率是有活動者的兩倍。

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健康網》患膝關節炎反而該多走路! 專家:能降低糖尿病、癌症風險

資料來源: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58778

健康網》患膝關節炎反而該多走路! 專家:能降低糖尿病、癌症風險
2022/06/13 17:19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膝關節是支撐身體重量的重要關鍵,不過許多罹患膝關節炎的患者,都深怕一走動就會讓發炎與疼痛更嚴重。對此,專家表示,據研究顯示,針對關節炎疼痛的患者來說,走路是一個安全有效的運動,且若是長期久坐不動、健康適能較差的特殊族群,也能幫助維持心血管健康、降低糖尿病、肥胖及癌症風險。

醫適能特殊族群訓練創辦人蔡奇儒在臉書粉專「醫適能 蔡奇儒 - MedEx」發文指出,我們常聽到一個普遍常見的觀念是,只要被醫生診斷膝部骨關節炎,許多人就不敢走路、不敢出門以及不敢做任何活動,因為深怕這樣動到膝蓋會讓發炎與疼痛更嚴重。但現有研究結果可能和大家想得不一樣。

蔡奇儒表示,根據2022年一項刊登在Arthritis & Rheumatology的文獻發現,50歲以上1200多名受試者中「步行者」與「非步行者」相比,未來4年增加膝關節疼痛的風險降低了40%。且據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學者也發現,特別是....

新聞選輯:「老起來放」不是好事 疫情壓力山大,如何逆齡抗衰老?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1580

「老起來放」不是好事 疫情壓力山大,如何逆齡抗衰老?
張靜慧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2-06-13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時,日照中心關閉、社區活動停辦,成大醫院高齡醫學部主治醫師羅玉岱發現,很多長輩本來沒有認知問題,可以走路、與人互動,「但是因疫情,不能出門參加活動,長時間待在家、缺乏刺激,又擔心害怕被傳染或被隔離,吃不下、睡不好,等到再來看診,整體的健康狀況都退步了。」

新冠肺炎被命名COVID-19,然而兩年半後的2022年,雖然疫苗的施打率已逐漸提高,但依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身心健康。近期《自然》(Nature)期刊便刊登一篇自由撰稿人松恩(Emily Sohn)撰寫的論文「COVID-19疫情可能會如何讓人變老」(How the COVID-19 pandemic might age us),探討疫情造成的慢性壓力如何影響老化。


新聞選輯:「單身老」不恐慌 3項準備為財富把關


資料來源:https://orange.udn.com/orange/story/121199/6384377

「單身老」不恐慌 3項準備為財富把關
2022-06-13 14:02 文 /橘世代編輯部

台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雙重夾擊的社會人口結構,單身族增加,若一旦發生失智失能情況,當事人無法按照自身意願處理事務,不僅難獲得良好照護,親人間更容易因為照護或財產問題產生糾紛,律師建議,單身族在做老後規劃時,可透過事先簽訂委任契約意定監護契約安養信託等,為退休後的生活提前做準備。

新聞選輯:中高齡休業後復工 易得「類過勞症候群」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385846


中高齡休業後復工 易得「類過勞症候群」
2022-06-14 00:21 聯合報/ 張武修/彰濱秀傳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復健

48歲蔡女士身形消瘦,右手包著護肘,手指因長期限制活動導致肌肉萎縮,未料,才工作沒幾天,右手無法抬起而就醫,骨科檢查發現,竟是韌帶斷了,必須開刀及長期復健治療,得了所謂「類過勞症候群」。

蔡女士因為眼疾在家休息,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已離開職場多年,前陣子因鄰居的工廠缺工來拜託,勉強答應幫忙。老闆說:「我們用幾乎是全自動化的機械,應該不太費力…」,原本以為只需操作自動機台上的布料和織帶,於是她就上線工作,但只工作四天,就受傷了,那天下班後右手已不聽使喚,完全抬不起來。

新聞選輯:Medical Moment: A Mediterranean diet may slow signs of aging, study says


Medical Moment: A Mediterranean diet may slow signs of aging, study says
By 16 News Now
Published: Jun. 14, 2022 at 5:41 AM GMT+8

(WNDU) - Aging is an inevitable part of life. Everyone looks for ways to turn back the clock when it comes to aging.

Growing older mean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major life changes, including career transitions and retirement, children leaving home, the loss of loved ones, and even physical and health challenges. The key to healthy aging is how we handle and grow from these changes. Healthy aging means finding new things you enjoy, staying physically and socially active, and feeling connected to the community and loved ones.

新聞選輯:For Older Adults, Companion Walking Is Key for Long-Term Health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fitness/for-older-adults-companion-walking-is-key-for-long-term-health

For Older Adults, Companion Walking Is Key for Long-Term Health
Medically reviewed by Micky Lal, MA, CSCS,RYT — Written by Mercedes Fernandez, Geriatric Kinesiologist, M.A. Kinesiology on June 3, 2022


Edna, a 92-year-old woman who lived in an assisted living community, sat next to her window every day, watching other residents go in and out on permitted outings.

She used a walker to get around but mostly stayed glued to her window, anticipating the day she would be cleared to go outside for a walk.

Suddenly, Edna heard a knock on her door with a friendly, “Hello? Mrs. Edna, are you awake? I am here to take you out for a walk. My name is Mercedes. I am one of the fitness trainers here. May I come in?”

2022年6月13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Does Aging-In-Place Work? What We Don’t Know Can Hurt Us.


資料來源:https://www.forbes.com/sites/ebauer/2022/06/05/does-aging-in-place-work-what-we-dont-know-can-hurt-us/?sh=686e7c184e91

Does Aging-In-Place Work? What We Don’t Know Can Hurt Us.
Elizabeth Bauer
Senior Contributor
Jun 5, 2022,11:34pm EDT

Aging-in-Place — most of us think of this as the decision, as we get older, to stay in our longtime family homes, even as increasing infirmity or cognitive decline makes this harder. We know there are support programs available, providing home health aides, assistance with yardwork or a wheelchair ramp, a “senior freeze” to keep property tax increases at bay, and so on. And our homes hold so many memories and are a source of affirmation of the success we’ve had in our lives.
.....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熟齡退休宅怎麼選?公寓、華廈、社區大樓、透天厝總整理

資料來源:https://orange.udn.com/orange/story/121199/6372553

熟齡退休宅怎麼選?公寓、華廈、社區大樓、透天厝總整理
2022-06-08 13:02 文/橘世代編輯部

再過3年台灣就要步入「超高齡社會」,熟齡住宅成為現今住宅趨勢,熟齡宅不僅要考量安全健康,更要了解不同類型住宅的優缺點,才能實現退休後的理想居住空間。本篇針對台灣四大住宅類型,包括公寓、華廈、社區大樓、透天厝進行優缺點比較,提供熟齡族選退休宅的綜合建議。

社區大樓、華廈 戶數、管理費差異大

熟齡住宅專家林黛羚指出,社區大樓、華廈很類似,兩者都有電梯,但社區大樓的公共空間較大,管委會講究讓社區長者有社交空間,「是15年以上華廈不太可能辦到」,由於公共設備不錯,例如有閱覽室、喝茶室、卡拉OK室等,因此管理費比較貴,照坪數計算;華廈則因公共空間較小,因此管理費較便宜,每月約700~800元。

研討展覽:「人工智慧於高齡長照的研究現況與趨勢」培訓課程

資料來源:https://www.cgust.edu.tw/p/406-1000-47949,r19.php

「人工智慧於高齡長照的研究現況與趨勢」培訓課程 - 長庚科技大學

「人工智慧於高齡長照的研究現況與趨勢」培訓課程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06-10
政府推動「長照2.0」不餘遺力,提供從家庭支持、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的多元服務。如何透過科技優勢,發展智慧長照,解決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健康問題為未來發展的重點。世界各國面對高齡化社會都已開始運用成熟的數位技術,開發智慧資訊管理系統,協助分析使用者的健康數據,打造客製化的照護與醫療,希望老年人盡可能維持身體的功能,延緩退化的速度,保持晚年的生活品質。

報名時間:2022/06/10 08:00 ~ 2022/06/20 12:00

詳細活動內容與報名資訊請參閱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活動報名網頁

新聞選輯:老番顛講不聽?結果是耳屎塞住耳道!疫情影響老人就醫評估退化 國健署推出Line在家自己測


老番顛講不聽?結果是耳屎塞住耳道!疫情影響老人就醫評估退化 國健署推出Line在家自己測
許佳惠 報導
2022/06/09 12:03

防疫宅在家可能提高長者失能、憂鬱和失智風險!國民健康署表示,失能是可以預防的,因此特別建置「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透過自我檢測,方便長者自我功能評估,及早發現失能風險;醫師表示,曾有長者被懷疑認知障礙,結果卻是耳屎塞住耳道造成,清乾淨後耳清目明;疫情期間長者減少就醫,恐延誤功能退化的治療時機,建議每3個月做一次自我篩檢,有問題盡快就醫。

認知、營養、聽力息息相關 你以為失智結果只是聽不清

奇美醫院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蔡孟修表示,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更重要的是要追求健康老化,世界衛生組織WHO特別提出要注意長者的六大能力,包括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這六力也互相牽連。臨床上曾遇過老奶奶吃不下、全身無力,3個月內體重直直落,反應也變差,結果是甲狀腺功能低下,造成活力、食慾、認知功能下降,經治療後就改善;也有家屬反應老人家講話講不聽、反應也變鈍,結果一檢查發現外耳道發炎、耳屎塞滿耳道,經過處置後狀況就有改善。

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樂齡幸福學/孤獨與孤立襲來 銀髮族準備好了?

資料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419/6368768

樂齡幸福學/孤獨與孤立襲來 銀髮族準備好了?
2022-06-07 10:09聯合報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每五位老人家有一人會感到孤獨與孤立
●把握黃金反應期,社會關係別丟掉
●疫情中,善用網路、電話、電視

等到退休那一天,快樂似神仙的日子即將開展了嗎?疫情中,老人家只要在家中躲好躲滿就可以安然度過嗎?國內高齡醫學權威、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現今高齡者中,約五個人中就有一人感到孤獨與社會孤立感,新冠疫情延燒已邁入第三年,眾多高齡者驟然與原有人際關係分離,對於心理健康衝擊仍無法得知,如何強化心理韌度成為一大課題。

社會連結力 普遍都不足

聯合報自2020年起展開國民退休準備工程,與陳亮恭等專家合作推出退休準備指標,去年基於三萬人填答基礎,首度以人工智慧解讀,推出「六種動物來測你的退休力」。同時發現,「健康」是退休準備的「粽子頭」,健康力使整體退休能力也升,但社會連結能力普遍不足。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隔離在家成為新日常,因疫情而驟然與原本的人際關係斷裂,也埋下孤獨與孤立的隱憂。

過去,很多研究著重於高齡者的憂鬱問題,陳亮恭指出,近來的高齡研究出現熱門的新名詞,包括「孤獨感(Loneliness)」和「社會孤立感(Social isolation)」,看來相似的兩個詞彙,孤獨描繪的是一種主觀上孤單寂寞的感覺,孤立則是因為社會連結減少所造成,是不太一樣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