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健康名人堂/別再說芬蘭人死前兩周才臥床了!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story/7266/2179294

健康名人堂/別再說芬蘭人死前兩周才臥床了!
2016-12-20 02:26聯合報 陳亮恭

2008年,公視報導了芬蘭佑華斯克拉的活躍老化方案,內容提及積極運動的長輩期望可達到死前兩周才臥床的目標。「死前兩周才臥床」自此暴紅,各界競相引用,不管民間或學者,乃至於中央到地方官員,甚至是主管高齡相關業務的官員也都以此為根據,闡述國人在死前依然有很多年(常常說是8年或10年)臥床的狀態,顯見國人對於高齡議題欠缺關心。這幾年來如出一轍的說法,讓我一方面高興政府重視高齡議題,一方面卻滿心疑問。
遍訪歐洲專家 得不到答案

這些年來,我問了很多歐洲的專家學者,包括歐盟的官員與世界衛生組織代表,沒有人知道芬蘭人死亡前兩周才臥床這個重大公衛成就,包括芬蘭的官員。

根據日本追蹤20年發表在2016年「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的資料發現,七到八成的長者在生命晚期會出現各種輕重不一的失能,時間大約12至14年,這並不是指臥床時間,而是從一點點不方便到完全臥床,這個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似乎也沒有芬蘭厲害。

仔細看看公視獨立特派員的報導,原來「臥床兩周」這個關鍵字眼,是該城市長者的生活目標,並非已經達成的成果,而芬蘭的相關高齡健康政策確實讓芬蘭在歐盟國家間取得傑出表現,但距離死前兩周才臥床的目標還很遠。
死亡前臥床 不是通用指標

國際間的公共衛生比較常用「失能調整命人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與「健康調整餘命」(Health-adjusted life expectancy)兩項重要指標,概念上就是計算因疾病失能所折損的生命,或用整體健康狀況計算人生健康的歲月,其實沒有人統計死前臥床多久。

Lancet在今年發表全球188個國家在1990至2013年之間兩項指標統計,這項報告中有明確囊括台灣(又被寫成中國的一省),也就因此提供國際比較的基礎。

若以「健康調整餘命」來看,台灣在2013年時,男性一生中約有8年、女性約有10年不健康的歲月。

而我們最關心的芬蘭呢?男性不健康歲月11年、女性13年!其實芬蘭民眾終生因健康受影響的歲月比台灣長,比較厲害的應該還是日本,日本人平均餘命約比台灣長5年,但日本民眾終生不健康時間約9年,顯然比台灣人扎實的多活了5年的健康人生。
重點不是數字 而是國家策略

其實講究這些數字並沒有什麼特別意義,只是作為一個在高齡領域耕耘很久的人,應該把現況說清楚,也希望政府官員引用數字時查一下出處,重點是芬蘭的國家策略而不是數字。

國健署最近完成了研究計畫,發現結合運動、營養、認知訓練、社會參與及慢病管理的整體策略,即便是平均年齡近75歲的社區長輩,也能有效的提升體能、降低衰弱狀態、改善認知功能、減少憂鬱症狀等,把這項成果導入社區讓民眾普遍享有健康的晚年,應該更重要吧。

(本文作者陳亮恭為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健康名人堂邀請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