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626000424-260102
長壽惡夢 明天的「下流老人」是你?
2016年06月26日 04:10
周麗蘭、呂妍庭、陳燕珩、張潼/專題報導
長壽會不會變成惡夢?日本去年誕生一個新名詞「下流老人」,意指貧困弱勢、處境艱難、靠領津貼的老人。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全球最快、年約增加23萬個 老人,加上少子化、低薪、中高齡失業等問題,許多學者專家預期,現在的青壯年人口,未來將落入下流老人的窘境,已非危言聳聽,並籲請政府對第3齡的關注才 是關鍵。
根據日本聖學院大學人間福利學系學者藤田孝典去年6月出版的《下流老人──總計一億人老後崩毀之衝擊》,定義是收入少、存款少、依賴少,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
年增23萬個老人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胡夢鯨表示,台灣早就存在類似現象,尤其偏遠地區更明顯;台灣老年人口每年以 1%成長,換算年約增加23萬個老人,而下流老人現象就存在於每個社會,差別僅在程度問題,該現象極可能擴大化,像目前很多低薪年輕人或中年人,在經濟結 構不改變的大環境下,10、20年後,就會變成另一波下流老人。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指出,台灣整體勞動條件不好,部分勞工每月領 到薪資,可以撐到月底就不容易,要儲蓄很難,退休後月領的錢約是薪資的4成,平均只有1萬多元,且又面臨少子化問題。一般人會認為下流老人指發生在貧窮階 級,但從日本例子可以發現,連中產階級老年都可能落入這種困境。
從長期儲蓄做起
文化大學社福系副教授陳正芬指出,下流老人問 題,可從年金改革和長期照顧風險來看。她認為,青年、中年人要意識到變老風險,長期儲蓄很重要,要考慮到老年的生活。但低薪化和中高齡失業又是另一個問 題,國民年金也沒有強制納保,假使又不夠貧窮到可以納進社會救助體系,問題會很大。
雲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理事長陳武松認為,台灣未來可能淪為「下流老人」兩大族群是勞工階級(月退不到1萬元)、國民年金(無固定所得者)族群。下流是生活品質走下坡的狀態,肇因不善理財、沒有生涯規畫,不會規畫生活才會變成下流。
第3齡是關鍵
胡 夢鯨也點出,台灣老年人口成長快速,但政府投入資源卻跟不上人口老化速度且方向不盡正確。他說,一般民眾退休後進入所謂第3齡,等到老了、走不動了,才進 入第4齡,但現行政府的態度,偏向社會福利和長期照護這個區塊,花在第4年齡的重心較多,但其實對第3齡的關注才是關鍵,因為只要幫忙這個階段的老人預防 或延長老化,避免他們成為下流老人或面臨失能,才能減輕長照負擔。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