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http://a.udn.com/focus/2016/06/03/21875/index.html
小心下個會是你? 美國「下流老人」遽增
美國遊民高齡化,社福機構卻鬧窮,如何安置、輔導,成一大難題。
有遊民流浪近一世代,來歷複雜,但美遊民計畫未考量高齡化,將成嚴峻考驗。
日本開始正視「下流老人」問題,美國則開始注意到他們的遊民有年齡愈來愈大的現象,紐約時報報導,遊民高齡化將成美國社會服務機構與政府的嚴峻挑戰,尤其美國一些地方政府早已因鬧窮而在開支上捉襟見肘。
日本「下流老人」的定義是「無法正常度日、被迫過『下流(中下階層)』貧困生活的高齡者」。日本社會學家藤田孝典在他的「下流老人」一書中,估計日本時下約有600到700萬「下流老人」,若不正視,未來將高達1億人。
美國的遊民,根據2014年統計,50歲以上者多達30.6萬人,較2007年多出20%,占全美遊民人口31%。18到30歲的遊民雖見增加,但未暴增,占遊民人口24%。這些人成年時,恰好遇上經濟衰退,許多原是寄養、蹺家或受虐兒童。
不 過,遊民愈來愈高齡才是社會服務與政府的大難題。分析家指出,許多老遊民流落街頭將近一個世代,他們來歷複雜,從監獄到心理衛生診所,再到勒戒中心,再重 回街頭。另有些老遊民是新加入或被迫加入的人,在別人大談享老福時,他們因最新的不景氣而被炒魷魚。有些領固定薪水的人,因繳不起房租淪為遊民。
「愈老愈覺得辛苦」
在洛杉磯的貧民窟,一些街友弓著身、顫巍巍扶著手杖、助走器,或是坐在破舊的輪椅上,穿越貧民窟髒汙的睡袋、東倒西歪的帳篷和成堆的垃圾。即使已是春暖花開時節,他們還是一身破爛冬衣在街頭徘徊,為身上的老人病煩心,以及擔心沒有子女在側,如何迎接死亡的到來。
65歲的希瓦斯有酗酒問題,2001年丟了肉品包裝工作後失業至今。他說:「愈老愈覺得辛苦。」我得坐輪椅,之前癲癇發作,住進療養院兩個月。
貧民窟 另一種現實世界
60歲的艾隆兩年前離婚來到洛杉磯,兩周內弄丟了皮夾和所有證件,至今找不到工作。他說:「我是第一次當街友,所以還在學習中。貧民窟是另一個世界。」
70歲的席薇雅最初住在加州蘭開斯特,5年前付不出租金,被房東趕出。她先露宿街頭,後來投靠女兒,但1年前,不願干擾3個子女生活的她,跑到洛杉磯貧民窟以一個遊民中心為家,但中心告訴她,她的收容時間將屆。她說:
貧民窟很悲哀,你得住在這裡,才知道有多麼悲哀。
遊民計畫 要想到高齡化
其實,全美的遊民人口2014到2015年平均下降了2%,鳳凰城和拉斯維加斯更宣稱已完全消滅退伍軍人遊民,但一些大城市如洛杉磯、紐約、檀香山、舊金山因房價、租金高漲等因素導致遊民增加。
南加大社工學院助理教授亨伍德說:「為嬰兒潮年代設計的遊民計畫,都是為解決一些長期問題,如心理衛生、藥物濫用,全與街民高齡化無關,這是遊民待遇未來將面臨的最大問題。」
聯合報/王麗娟 報導
聯合報/李承宇、王又立、陳惠珒 製作
主圖/美聯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