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面對老年痴呆,我該怎麼辦?

資料來源:https://kknews.cc/health/p44y5yz.html

面對老年痴呆,我該怎麼辦?

Posted on 2016-11-01 in 健康

當你看到我反應遲鈍,請試著去了解我;

當我吃著髒兮兮的東西,請不要嘲笑我;

當我自己已不能穿衣服,請幫我一下;

當我重複說著相同的故事,請不要打斷我;

當與我聊天的時候,忽然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了,請給我一點時間讓我去仔細想想;

當我外出找不到家的時候,不要把我一個人扔在外邊,請帶我回家!



也許你只認為這是老年痴呆的公益廣告,也許你會覺得這事兒離自己很遠。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老年人中2-7%存在有痴呆;而在其中,四分之一的是血管性痴呆。在大於34歲的人群中,年齡每增加5歲, 血管性痴呆的發病率就增加1倍。

我有個朋友向我描述他的父親:「不記得冰箱在哪,不記得廁所在哪,有時候父親連自己剛剛做過的事情都忘記了,忘記自己剛剛吃過飯,甚至走到門口都不知道是自己的家門口」他想讓我這個神經科醫生給出個解決問題的方案,但我很遺憾的告訴他,只能通過治療進行症狀改善,要想治癒,我也無能為力。像這樣慢慢的變成痴呆的患者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


而在我的臨床工作中,也常見到血管性痴呆的病人。

比如,我們自己科室就有一個老教授,他是突然在兩周之內,開始言語功能下降,家裡人跟他進行交流都感覺到很困難,老教授說不上今天是幾月幾號,記不得自己的家人。

而在他發病前的2周還在臨床上教學行醫。做了相關檢查,才發現他是因為一側丘腦腦梗塞導致痴呆即血管性痴呆。

為什麼腦血管疾病會導致這樣的問題?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棵大樹一樣,我們的神經細胞就像大樹的葉子,粗大的主幹血管進行總的供血,然後從主幹分成若干細小的分支供應每個神經細胞的營養,如果有一個樹枝的主幹或者分支血管出現病變,導致阻塞,這些血管支配的相應的腦細胞就會像樹葉一樣脫落,死亡。

一旦梗死出現,相應的神經細胞的功能就不復存在,如果發生在丘腦,就會出現我們老教授一樣出現的語言,認知,記憶的問題。


如何及時發現父母痴呆早期症狀?

我們可以在家裡做一些檢測,及早到醫院進行干預,防止病情加重到痴呆程度。

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些家裡就可以進行簡單測試的方法:

1.用一分鐘的時間讓被測者說出幾種蔬菜的名稱(正常人可以說10個以上);

2.在一分鐘以內說出,以「發」開頭的詞(正常人可以說5個以上) ;

3.重複說過的話(最好是孩子先給父母說出來,只說一邊,讓父母重複,必須一字不差才算過關)比如:我去集市上買了大肉,黃瓜,木耳,準備回家做菜;

4.明天的昨天和昨天的明天是同一天嗎?

5.你參加賽跑,追過第2名,你是第幾名?

6.我說指令,你做動作。看老人對指令的理解能力。比如,請老人用一隻手的兩個手指,在自己的兩個肩膀上分別拍兩下,同時閉上眼睛。

要求不是很苛刻,不是說上面有一個答錯,就說明就患上了痴呆。當給您父母測試的時候,發現有很多問題都答不上來的時候,就應該帶著父母去醫院找大夫做更詳細全面的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如果在疾病早期治療很有可能控制疾病的發生髮展。雖然隨著父母的年齡的增加,他們的記憶力都會有所下降,但是千萬別以為他們是老糊塗了,有可能他們正在被不同類型的痴呆症狀所侵襲。

科學的降壓目標是什麼?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神經內科和心內科經常會打架。因為在心血管意外發生後,心內科醫生經常要求嚴格控制血壓。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的血壓控制的太低,會增加的血管性痴呆的風險及發生;如果我們控制的不好,我們發生血管意外的風險會增高,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更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心內科和神經內科一起提出了科學的控制血壓的概念,內容是要是把我們的血壓控制在相對穩定的水平(120~139/80~89 mmHg),並要求一天內血壓的波動幅度不要太大,把血壓的水平控制在相對安全的範圍之內,合理科學的進行個體化血壓控制,這才是科學的降壓目標。

面對血管性痴呆怎麼辦?

1.要正確面對,不必慌張,更別覺得丟人,因為人總會老去。正確應對是關鍵;

2.尋找及控制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低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粘、高凝血症等);如果我們找到了我們的危險因素,我們就可以控制危險因素,延緩痴呆的進程;

3.我們還可以使用些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和腦保護劑及提高腦細胞代謝的藥物(維生素E、維生素C和銀杏葉製劑等);當我們出現了一些行為異常或者一些精神障礙的時候(出現的精神症狀、各種不良的行為、睡眠障礙等),要及時就醫。

當您發現您的親人有這方面的徵象時,不妨按我上面說的內容進行個小測試,幫他們找找危險因素,告訴他們,不管怎麼樣,他永遠都是你的驕傲,最後記得陪他們看醫生,尋求醫生的幫助。

最後讓我們一起努力,滾蛋吧,痴呆君!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p44y5yz.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