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財經台/退休金準備時間短 如何面對超高齡社會?
資料來源: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150&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財經台/退休金準備時間短 如何面對超高齡社會?
作者:安聯投信產品首席陳柏基 2016-11-03 Web Only
最近翻開報紙,看到「長照2.0」政策正式啟動的新聞,特別有感。一是這些年,台灣生育率快速下滑,導致台灣人口結構出現急遽變化;二是近年來負利率效應漫延,加上悶成長、低收益和高波動的大環境,更讓退休金準備不足的問題,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另一個也讓我很有感的數字:那就是目前台灣人口年齡中位數已來到39.9歲,逼近40歲;而10年後,這個數字更將進一步上升至46歲。
這讓我想起,前些日子,因為工作需要,跑了趟日本。當我踏進日本辦公大樓的那一剎那間,突然發現,原來年紀比較輕的同事,其實都已經邁入40歲以上。
雖然日本、德國和義大利都已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說老人占比達20%以上,不過前述這些國家從高齡社會跨入超高齡社會,其實都花了相當漫長的時間。
超高齡社會比你我想像的要更快到來
可是,對照台灣,雖然我們現在連高齡社會都還沒有跨入,但實際上,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這一天,可能要比我們想像的都要更快到來。
根據行政院國發會最新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台灣步入高齡社會的速度,超越其他國家,2018年即將邁入「高齡社會」;到2026年,更將進一步邁向「超高齡社會」。換句話說,再過兩年的光景,台灣就將進入高齡社會;接下去再過個八年,台灣就會從高齡社會「升級」到超高齡社會。
在過去近30年,由於新生兒出生數持續下滑,導致出生率已跌入全球末段。根據目前官方的預估,未來五到九年,台灣人口成長將轉為負成長。
另外有一個數字也很驚人:2015年的學齡人口約400萬人;2012年,我們的學齡人口還有450萬人,短短三年內快速減少50萬人,若生育率近年未能出現明顯扭轉情勢,以此推估,將讓現已頭重腳輕的人口結構更嚴重失衡,這也意味著未來青壯年對社會經濟支持的負擔將更為加重。
再來看台灣的工作年齡人口占比。相較於歐美等國,台灣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比雖然還是處於高峰期,不過,自2013年起,我們工作年齡人口所占比率快速下滑,根據台灣官方的預估,到2060年,我們將與日本、韓國同列於最低國家之列。
目前日本、韓國的平均退休年齡大概分別落在68歲、70歲;可是,反觀台灣,我們目前平均退休年齡則是落在61歲,明顯提早許多。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台灣準備退休金的時間不但明顯短於其他國家,更凸顯出退休後,可能馬上面臨所得替代率不足的現實問題。
兩大檢查點檢視退休金的準備大方向
放眼全球各國,包括台灣在內,已經有不少的產官學界正在積極地推動退休金制度的改革,或是建置國民年金等制度,以因應未來超高齡社會的來臨。不過,光有政府制度的奧援不夠,眼前最根本、也最要緊的,還是需要自己著手準備,來補足退休後可能需要的資金缺口。
如今,面對負利率效應仍在漫延,緩成長、低收益和高波動的市場結構依舊,且投資人尋找潛在收益的急迫渴望仍在;尤其是對於正要步入人生下半場的準退休族群,規劃腳步更需要重新檢視。
至於該如何準備?首先,可先根據退休後可能想要過的生活品質,做為退休準備金的評估依據,以推算每月花費及現在每月要提存金額。由於各區物價生活水準差距大,退休金準備門檻也會因為個人需求或是生活水準期望值的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
而評估的其中一個檢查點在於:因為退休金攸關生活基本需求,除了要滿足基本生活開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靈活因應生活預期之外、突如其來的需求,譬如生病住院所需的醫療開銷等,所以確保平日手上持有足夠的現金流,或是可固定提供穩健收益的投資方式,很重要。
另一個檢查點則是在於:如何建構適合用來準備退休金的投資組合。除了該檢視投資組合中的資產,能否提供相對穩定且優質的息,亦即能否提供相對穩定的現金流?長期間能否提供相對穩定的配息水準?還有就是投資組合要廣納各類優質的資產。
利用多元資產來建構投資組合的好處在於,一來可擴大潛在收益的來源,掌握市場輪動的機會;再者可藉由跨資產的配置,降低各類資產之間的關連性,進而達到有效管理風險以及緩和市場波動可能對投資組合的影響程度。
畢竟,這筆資產可是要用來安穩渡過人生的下半場,尤其是要用來支付退休後的生活所需。人口老化是所有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退休金的準備問題更是急迫,所以別忘了把握分散、多元、平衡、收息等大原則,如此,才是長久之道,到老時,也才能真正避免淪為下流老人,還要為生活所苦。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