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退休力健康指標大解密4/想活得像20歲 不能只遊山玩水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21867/5106086?from=udn-relatednews_ch2

退休力健康指標大解密4/想活得像20歲 不能只遊山玩水
2020-12-19 21:46 聯合報 / 記者陳雨鑫魏忻忻/台北即時報導

「活得像年輕人」其實就是退休生活最好的典範,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說得容易做得難。」必須從年輕時就持續維持閱讀力、社交力、運動力才有辦法在退休後仍舊維持心靈富裕。

調查分析,民眾從事各項鍛鍊心智活動比率,20到39歲的民眾較其他年齡層高,60歲後大幅降低。年齡愈長,各項接觸新知、遊戲、動腦思考等,逐漸從生活中淡出,腦力鍛鍊行為大幅下降。

心智活動與預防未來失智是重要指標,根據調查,閱讀習慣,從事複雜、思考性工作,為目前民眾鍛鍊心智活動兩大最主要行為,調查中顯示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從事鍛鍊心智行為比例較高。

陳亮恭表示,應該說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多有「終生學習」的概念,學習或閱讀已經是習慣;而低教育程度的民眾,並非都沒有終生學習的想法,而是多數提到退休的想像都不認為需要「終生學習」。

分析已進入或即將進入退休世代的民眾,陳亮恭說,多認為退休就是要遊山玩水、含飴弄孫,希望把年輕時沒有玩到的,一併於退休後補足。

想要維持與20歲時期一樣的生活,就必須在退休前準備,如同在大學時期一樣,參加社團、找尋興趣,培養不同年齡層的朋友,才有辦法持續到年長時維持理想的退休生活。

他也說,多數民眾在50歲左右意識到要離開依賴已久的職場,才會想到要準備,開始準備就會發現挫折,因此選擇放棄,也常會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錯過最佳的準備時機。

陳亮恭強調,唯有及早尋覓資源,未來才有展望,「未來的人生是從現在開始培養」,有了現在理想性的生活,未來才有機會維持,否則退休後,往往會讓人瞬間失去重心而陷入失能、失智的風險中。

為了維持良好的心智功能,避免憂鬱、失智,建議的腦力活動包括學習新事物,積極參與各種社交活動,不要將自己侷限於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從事需要複雜思考的挑戰,例如旅遊規畫;另外,跳舞同時滿足複雜度、強度、鍛鍊記憶力和加強人際關係,運動同時也能健腦。

最新研究發現,電玩也可以健腦,例如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即利用電玩健腦,陳亮恭分析他的影像結果,在考驗空間感的迷宮,和找尋物體的遊戲過程中,施振榮表現優於年輕人,且海馬迴跟小腦血流量明顯提升,代表該部位的腦細胞在活動,長期執行可有顯著成效。電玩健腦,確實可行。

●退休「報復性養生」 小心過猶不及

根據調查,七成民眾並未罹患慢性病,若有確診慢性病的患者,絕大多數控制得宜。40歲後成為慢性疾病的分水嶺,控制得宜比率自40歲起逐年增加,65歲到69歲控制率相對較前、後年齡層降低,此階段民眾正面臨退休階段、生活節奏改變。

陳亮恭表示,多數人退休後更注重養生,且有時候會在該階段出現「報復性養生」的情況,逼自己每天一定要日行萬步,或是堅持五蔬果,但反而出現過猶不及的狀況。

慢性疾病的控制,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飲食控制、運動千萬不能少,飲食也不是大量的五蔬果就對身體最好,每個人體質不同,應有所調整,例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不建議每個人都採取同樣的方式。


▌延伸推薦:

【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 測驗你的退休力

【超前部署百歲人生】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退休準備指標Q14:請問你是否具有從事以下鍛練腦力活動或行為的習慣?(可複選) 製表/元氣周報退休準備指標Q13.請問你目前有沒有經醫師診斷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痛風等)?控制狀況為何?(單選)製表/元氣周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