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老年人跌不起!髖部骨折死亡率不亞於癌症

資料來源:http://health.gvm.com.tw/webonly_content_8859_1.html

老年人跌不起!髖部骨折死亡率不亞於癌症
作者 / 陳承璋  攝影 / 張智傑 發表日期 / 2016/4/23

照片中的場景,眼前全是殘屋破瓦,在去年還未經各界援手改造成新屋時,裡面住著一名高齡90歲、雙眼失明的老阿嬤,和她多年來中風行動不便的兒子。

這裡,有幾個地方很是令人擔心,當天氣不好,外面下大雨,裡面必然下著小雨。

雜物四處狼狽堆積,床鋪只能侷促的擺放在陰暗的角落,廁所更是用水泥鋪蓋,倉促得只為求個便利。

這些窘況所帶來的生活堪慮,品質低落,可能是所有擔憂之中的其次。

最是讓人不放心的是,老阿嬤曾經的住所,處處暗藏著致命的跌倒危機。

跌倒,絕對是老年人最危險的意外,可別以為該名阿嬤生活在困苦的環境中,才容易摔跤,其實在一般家庭裡,老人跌倒所造成傷害,同樣到處可見!

老人跌不起跌出髖部骨折死亡率高

根據2015年的健保資料統計指出,65歲以上的老年人,高達三成以上,在過去一年內都曾發生過跌倒的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只要一跌倒,很可能跌出髖部骨折,而只要髖關節骨折,女性一年的死亡率約15%,男性則是22%,顯示危險性不亞於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

進一步分析,衛生福利部的資料也指出,十個老年人跌倒,就會有三個人受傷,一人必須住院,每位跌倒的長輩,住院費用則多達10萬元以上,在在直指老年人「跌不起」。

為什麼老人容易跌倒?最主要的原因是,身體功能的退化,視力、聽力、平衡感、肌力不如以往,步履蹣跚之下,就容易摔跤。

另一方面,老年人時常需要服藥,而多種藥物混合的副作用,亦或是鎮定劑等都可能提高跌倒的危險性。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的阿嬤也是深受跌倒的苦主之一。「她跌倒之後,一隻手骨折抬不起來,」林依瑩說,那隻手抬不起來之後,生活非常不方便,但醫生卻說,她已經很幸運了,僅跌到手已是萬幸。

醫師的態度,無疑表示高齡長者跌倒後,往往都造成極大的傷害,一跌,可能晚年都要常臥病榻。

然而,台灣正式步入高齡社會的今日,大眾對於老人防跌的觀念,是夠的嗎?

今年初,統一超商發布「邁入高齡化社會-年輕人認知與態度大調查」發現,年輕人對老年人的議題,關心程度甚至比流浪動物來得低,2成民眾因「太忙」、「太遠」等因素,和家中長輩平均每個月見一次。

當年輕人對於老年人議題近乎漠視,也正指出大眾普遍對於該如何防止老年人跌倒,避免造成重大傷害的知識,急需「腦補」。

守住浴室關卡跌倒危機減一半

根據統計指出,浴室對長者來說,是跌倒第一大風險區。

換言之,只要先改善浴室的設備,就足以大幅降低摔跤的風險。達到止滑目的,浴室一定加裝防滑地磚,或是防滑地墊。

另外,由於老年人肌力較差,應盡量別使用浴缸,減少進出不小心失足跌倒的可能性,萬一要泡澡,浴室最好能加裝浴缸台階或是扶手,讓長者能夠攙扶。而在馬桶周圍也應加裝扶手,起坐之間才能攙扶。

扶手對於老年人來說,至關重要,為了能走到哪都能攙扶,樓梯、走道等處,都應在牆壁上加裝扶手。

老年人視力退化,看不清楚也是跌倒主因之一,提供室內良好照明,可加裝感應式照明燈,在夜間也可以讓老年人看得清楚,「之前有年輕人把手電筒加裝在拐杖上,也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做法,」林依瑩指出。

勤做抗阻力運動增加肌肉量

步履蹣跚,走路抖抖抖,是老年人常見的症狀,代表肌耐力不足,稱為「肌少症」,以字面來說,正是肌肉量隨著年紀的遞增,而快速減少,進而四肢無力,舉步維艱。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曾發表的一份報告也顯示,肌肉量較低的族群,死亡風險比常人增加一倍。

也因此,家中長輩應多做抗阻力運動,並補充適量蛋白質,才能降低肌肉量流失的風險,減少跌倒意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