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發票疊成花瓶 銀髮族有創意

【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
台中市社區關懷據點昨天開學典禮,銀髮族齊聚一堂,宣誓要天天開心。92歲阿嬤張陳糖身體硬朗,每天到據點報到,作體操寫書法;74歲鄭新吉退休後,利用3766張發票,創作出高115公分弘福花瓶。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台中市政府合作,全市開設60個關懷據點,服務超過2000名老人,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說,關懷據點就像銀髮族學堂,來上學得先量血壓、作體操,再參加才藝班,最後吃點心,才能放學回家。

「從今天起,要注意安全,要天天開心,要更喜歡據點的活動,要歡喜、健康、呷百二」,張陳糖站在舞台上,代表銀髮族宣誓,她年過九十,說話中氣十足,走路健步如飛,臉上笑容更是燦爛。

張陳糖原本是逢甲國小校護,每天爬山1.5小時,到學校上班,下課後再原路下山,練出健康身體。她退休後參加軍功關懷據點活動,作起銀髮有氧體操,舉手扭腰或抬腿,都難不倒她。她愛寫書法大字,每天還寫日記,銀髮樂活開心。

鄭新吉從事機械業,平時慢跑健身,後來改為快走,避免關節受傷;他參加福和關懷據點,即使年過七旬,標準身材、烏黑頭髮,外表年輕20歲。

鄭新吉拿對過獎的發票創作出藝術品,他的得意作品是弘福花瓶,把3766張發票捲成滾筒,壓扁後疊成直徑45公分、高115公分的花瓶,昨天開學典禮展出後,不少銀髮族都舉手報名。

林依瑩說,健康老人悶在家,久了也會生病,透過據點活動,可追蹤健康,豐富銀髮生活,更重要的是,可結交朋友,讓生活更快樂。

【2010-03-28/聯合報/B1版/大台中.運動】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植牙趕流行? 中高齡患者要注意 有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不宜

【本報記者╱詹建富】
電影「海角七號」�的茂伯,黑框眼鏡加上暴牙是他的註冊商標,但因嚴重的咬合不正,影響咀嚼功能,女兒去年貼心地將帶他去植牙,當作父親節禮物,讓茂伯有了整齊牙齒笑開懷,還到北京大啖烤鴨、涮羊肉!

不少中老年人因缺牙而有裝假牙的經驗,尤其牙齒一旦掉光,雖可配戴全口假牙,吃東西時卻容易鬆脫,想上牛排館只能望之卻步,無法享受美食。隨著植牙技術引進,老人家即使啃甘蔗,都沒有問題,更不會有打噴嚏時意外讓假牙飛出去的困擾,因此即使不乏年逾80的長者,也都寧願選擇植牙。

固定式假牙 耐咀嚼力高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呂炫堃是國內最早人工植牙的專家之一,他指出,植牙最早是應用於全口無牙的病患身上,主要是它有相當好的穩定性和耐咀嚼力,咬合力幾乎可恢復原有牙齒的水準,是傳統的全口活動假牙所無法相比的;另外,當植體夠多時,也可以製作固定式的假牙,沒有拿上拿下的麻煩。

所謂植牙,就是把鈦金屬做的人工牙根(植體)植入齒槽骨中,替代自然牙齒原有的牙根,等3至6個月植體與骨頭緊密結合後,才在鈦金屬牙根上製作假牙,以恢復其美觀及咀嚼功能。如果顎骨太薄或太少,則可藉覆蓋骨粉做骨誘導再生術,待植體與骨頭緊密結合後,才可以製作假牙。

侵入性手術 非人人適合

台灣牙醫師植體醫學會前理事長許庭禎指出,植牙發展迄今,並非只有全口無牙的病患才適用,也有人植入單顆、多顆植體,主要視每個人的需求及條件,即使是下顎全都缺牙的情況,也可選擇只在犬齒位置植入二根人工牙根,便能支撐活動假牙,但效果立即顯現,而且又可節省費用。

不過,人工植牙雖無年齡限制,但因屬侵入性手術,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植牙,特別是中高齡患者勿貿然跟著「流行」。台北市牙科開業醫師林志聲表示,植牙的成功率除與患者本身齒槽骨的高度、牙周病是否控制,以及植牙過程術中與術後的感染管控,有密切關係外,如果病人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不全,或正接受雙磷酸鹽藥物治療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則不宜植牙。

市場行情亂 勿貪小便宜

如果有糖尿病,也要慎防傷口癒合不佳,因此需固定服藥,且血糖獲得控制,經過仔細評估後才能植牙。

據了解,台灣植牙的行情,單顆植體加上手術費用約6到10萬元,都會區索價更高。但許庭禎提醒,由於植牙市場混亂,難免有人藉惡性競爭來招徠病人,但植牙成本其實反映出「一分錢、一分貨」,民眾切勿貪小便宜,讓不具植牙專科的牙科診所或跑到大陸去植牙,可能得不償失。


植牙注意事項

1.選擇有良好口碑的牙醫師手術。

2.20歲前因骨頭發育未完全,不宜植牙。

3.植牙手術須麻醉,有心臟病、凝血功能不佳,或因骨鬆症而接受雙磷酸鹽類藥物治者,不宜植牙。若有糖尿病應先將血糖、病情控制穩定,才能植牙。

4.應先治療好牙周病再植牙,否則植牙容易失敗。

5.植牙傷口若2至4周未癒合,有可能是傷口感染,或植牙後出現植體搖晃,或咬東西時無法施力,應盡快回診。

6.老人宜避免一次植入太多顆,以免增加手術及麻醉風險。

資料來源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呂炫、

台灣牙醫師植體醫學會前理事長許庭禎

製表詹建富 █聯合報

【2010-03-25/聯合報/D2版/健康】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樂齡網 獲日本安心服務介助員認證

【文╱苑曉倩】
為服務銀髮長者,樂齡網創設銀髮族生活用品百貨,日前派員參加日本「安心服務介助員檢定認證」,並成為全國第一家獲日本安心服務介助員認證的企業。

由日本介助服務協會(Nippon Care Fit Service Association)推廣的「安心服務介助員檢定認證」已實行多年,透過訓練課程,可學習無障礙服務,通過檢定認證考試即可獲得證書與認證標章。此標章是日本銀髮族的信賴標誌,廣受日本商家、企業推崇。

樂齡網認為迎接高齡社會,需要每個人從心去體驗、認知、理解年長者需求,才能在社會上形成氛圍,讓大家可以尊重並且以同理心去服務長者,在硬體上也才能設計、規劃出真正符合長者需求的產品與環境。

樂齡網為提供長者更好服務,與日本Care-Fit Service協會在台窗口凱爾飛特有限公司合作,推廣此項認證課程,更率先派員參予訓練並通過檢定,為高齡化社會建立高品質的服務標竿。未來希望這個標章在台灣各處都可以看到,讓台灣成為一個讓人安心、安全生活的地方。

【2010-03-22/聯合報/D1版/生活新訊】

研討:2010年台灣高齡服務事業產學論壇

「2010年台灣高齡服務事業產學論壇」
論壇地點: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國際會議中心二樓演藝廳
舉辦日期: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8:20~16:40

From:http://scsm.chna.edu.tw/index_old_1_show.asp?nno=47
議程及報名表:http://scsm.chna.edu.tw/DB/news/file/n_0000047.doc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銀髮族愛膝 避免提重物走路

【記者藍凱誠╱岡山報導】
70歲以上老人有70%容易患關節炎,高雄縣岡山秀傳醫院骨科醫師昨天表示,老人應避免提重物走路,並依照物理治療師指導,做適當的關節運動,一旦發覺走路時,膝蓋不對勁,應儘快就醫,只要早期發現治療,病情大多能有效控制及改善。

岡山秀傳醫院骨科以前都是由兼任醫師看診,目前已有兩位專任的骨科醫師,宋川田醫師昨天中午舉行記者會,說明老人家常見的骨科疾病─退化性關節炎,他說,根據臨床經驗統計,65歲的老人,約一半有關節炎徵狀,70歲以上,更高達70%容易患關節炎。

宋川田說,老人家平時要注意膝關節保健,要避免提重物走路,避免長時間蹲著或跪著工作,別穿高跟鞋,注意控制體重,以免增加膝關節負荷,另外也應依照物理治療師指導,從事適當的關節運動,訓練肌力,減輕膝關節負擔。

根據臨床經驗,40歲以上就可能會罹患膝關節炎,尤其從事粗重工作,或運動量大的民眾,所以一旦發現走路時,膝蓋會有痠痛現象,就應該儘快就醫,由專業醫師診斷,只要早期發現,以目前的藥物治療方式,效果相當顯著。

宋川田指出,在膝關節注射玻尿酸的治療方式,目前健保已經可以有條件給付,患者必須經同一院所保守治療和一般藥物治療半年無效後,未達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患者,關節注射每周一次,連續3周至5周完成一次療程,療效可持續半年,是相當不錯的治療方法。

【2010-03-17/聯合報/B2版/大高雄綜合新聞】

新聞選輯:乾濕分離、加裝扶手… 營造安全空間

【本報記者╱劉惠敏】
「無障礙空間」是老人家浴廁安全的另一個重要條件,溫哲昇說,特別是台灣住宅,往往馬桶、洗臉盆、浴缸通通「擠」在一間,迴轉空間小,到處都是障礙物。

溫哲昇建議,老人家使用的浴廁,最好不要有浴缸,不僅可減少障礙,也便於做好乾濕分離,浴室門檻要低,也可以準備專用防滑的安全椅,讓老人家坐著洗澡,比較省力。

另外,可在馬桶、洗臉盆、浴缸邊加裝扶手,長輩能藉由扶手而輕易、省力的變換姿勢,減少因起身、迴轉導致的重心不平衡、摔倒等,也避免撞擊浴廁設施受傷。行動稍稍不便的長輩要進浴廁,通常得捨助行器、柺杖於門外,這時候設置的扶手就可以取代助行器的功能。

有些長輩無法久站,如果沒有扶手,習慣坐在浴缸邊上或扶著洗臉盆,其實這些都是危險動作,浴缸容易濕滑,一不小心就滑倒,而洗臉盆很可能摔落、碎裂,導致外傷。溫哲昇建議,不妨在洗臉盆下加裝金屬架,增加安全保障。

浴廁要安全,一定得大手筆改裝嗎?余雨軒說,不少居家用品店都有販售可自行加裝的扶手,若空間許可,也有活動式的輔助手把,直接設置在馬桶或洗臉盆邊;一般的馬桶高度對部分老人家可能過低,除了加裝兩側扶手可協助老人家起身或坐下,也有便利馬桶座椅可增加高度,放在原有的馬桶上,就不須特別改造馬桶。

溫哲昇說,如果家中只有一間廁所,加高的馬桶座椅就不一定適用,因為其他成員可能必須將座椅拿下,老人家還要再裝回去,並不實際。


貼心輔具 省力方便

市面上還有一些貼心小物,能讓老人浴廁便利又舒適,例如智慧型馬桶座,可全自動清洗、烘乾,甚至有溫熱坐墊效果,市面上有不少廠牌、款式可選擇,安裝在原來馬桶上即可。

老人家手部關節較無力,不妨將旋轉式的水龍頭,改裝成上下、左右開關水龍頭,可以更省力,而擠牙膏器、長柄的洗澡刷,都讓長輩在浴廁中更「如魚得水」。


內政部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

輔具諮詢專線:02-2874-3415轉211

輔具資源入口網:

http://repat.moi.gov.tw/index.asp

【2010-03-18/聯合報/D2版/健康】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圖書選輯:一個人的老後

一個人的老後

作者:上野千鶴子

出版社:時報

ISBN:9789571349978
索書號:G 544.386 2624 98
館藏地/區域:南開科大圖書館/一樓銀髮福祉特藏區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在日本,年過65歲的女性銀髮族,沒有配偶的比例為55%,而當女性年過80歲,甚至有83%處於單身狀態。而絕大部分的高齡者設施中,居住者都以女性占壓倒性多數,甚至可以說「21世紀是歐巴桑世紀」。

身為社會學者的作者,以剴切的觀點和明快的筆調,分享自己長年累積的智慧與體驗,針對單身熟齡女性的住居、人際、照護、理財、遺產和身後事安排等生活課題,提供妥切、合宜的建議,更希望幫助所有女性建立成熟、健康、豁然的態度——只要順應自己的需求與心意來安排生活,做好心理上和實質上的準備,「一個人」和「寂寞」並不是同義詞;「老年」也不代表絕對的「弱勢」,一個人的老後並不可怕、也不悲涼,同樣能過得樂觀優雅、充實而有餘裕。

作者並不認為,與兒孫同住便是幸福,更有可能讓兩代之間產生更深的隔閡。此外,作者也精闢深入的分析女性中年後獨居的居住問題,有人賣掉雙親遺留的屋子,搬到離島上過著清閒的日子;也有人買了小坪數的房子卻意外再度步入婚姻。當然,要享受獨立但不寂寞的中年後的時光,作者認為廣結善緣很重要,與其一年365天都和家人吃飯,不如找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啖美食,分享生活與人生。

【2010-03-08/台灣立報/07/資訊/女性心理相關書籍】

新聞選輯:以地養老 中南部、偏鄉受惠

【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內政部長江宜樺昨晚表示,內政部規畫「以房養老」政策,未來將擴大到「以不動產養老」,中南部或偏遠地區擁有土地的老年人將可受惠。

江宜樺表示,這項「以不動產養老」的政策,在下次人口政策委員會確認之後,即可向行政院建議,他希望今年下半年開始選擇縣市試辦。

內政部規畫「以房養老」政策,選定台北市做為優先試辦縣市,鎖定擁有房屋價值五百五十萬元以上的「獨居老人」,若沒有存款收入,也沒有子女繼承問題,且願「在地老化」者的約一萬名為對象。

內政部官員表示,內政部上次的跨部會會議曾討論「以房養老」,認為在台北市較為可行,依台北市的低收入戶標準,房價須在五百五十萬元以下。

其他縣市標準不同,房價是以三百萬元為準,而中南部房價較低,內政部因此決定擴大到不動產範圍,推動「以不動產養老」政策。

內政部官員指出,行政院將組成專案小組,希望「不動產政策」由台北市優先試辦,下次會議將由台北市提出報告,包括試辦意願、有意加入的老人人口調查等,產權的一部分或全部,都可納入試辦範圍。

內政部官員說,若是台北市近一萬戶獨居老人能成為「以不動產養老」的對象,政策實施十年或廿年後,銀行金融機構即可收回獨居老人的不動產。


【2010-03-16/聯合報/A6版/生活】

新聞選輯:居家服務機器人 身段柔軟

【郭錦萍╱輯譯】
台灣的老年人口已超過10%,需要居家照顧的人愈來愈多,年輕人要上班,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請得起看護,怎麼辦?日本的研究單位最近發表一款專為居家服務設計的機器人,身段柔軟、長相可愛。研究人員現在正在設法讓它行動更輕巧一點,免得以後工作時撞壞了家具、打傷了人。

這款由東京大學JSK機器人技術實驗室開發的仿真機器人「Kojiro (小次郎)」,最獨特的地方,是具有類似人類的骨骼結構,主要的支撐是靠人工脊椎,所以它的活動看起來較自然,也能彎腰及扭動身驅。

帶領研究團隊的東大中西教授指出,傳統機器人無法在我們日常的環境中工作,主要是因為身體笨重、動作僵硬,只能做大動作、直線行進。JSK全新研發的人工脊椎,則是模仿人類骨骼的運動方式,所以身體可做較細微的移動、扭轉。

早期機器人的四肢和身體會在關節部位裝上驅動器,但小次郎不同,它的身體移動,是由安裝在身體非關節部位的輕形馬達,再透過電纜牽動四肢,完全模擬人類在活動時肌肉和肌腱的收縮放鬆的方式;小次郎全身上下有一百個「肌肉-肌腱結構」,當這百肌群協同工作時,他的活動可達六十度。

此外,小次郎的關節還裝了感應器、一個加速器及兩個陀螺儀,這些都是用在幫助機器人保持平衡。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讓這種設計極其複雜的機器人,輕巧的走路,「這一套系統大多數是非線性的,很難用一個精確的物理模式解決所有問題,為算出機器的控制方式,研究人員必須不斷反覆學習」,目前利用遊戲平台,讓小次郎試試各種姿勢動作。

他們說,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你一早醒來,小次郎已端著熱騰騰早餐,站在床邊,準備伺候用餐。

郭錦萍╱輯譯

資料來源╱每日郵報


小次郎這個名字是來自日本一個電玩遊戲,其中的主角就叫小次郎,東大這個小次郎的外觀,多少模仿了電玩中的那個小次郎。

【2010-03-15/聯合報/AA3版/新聞中的科學】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3D吞嚥訓練 輔助病患復健

記者汪惠松╱新市報導

遠東科大數位媒體設計與管理學系與署立屏東醫院合作,學生花費多時設計一套青蛙張大嘴要吃到蜻蜓的「3D互動吞嚥訓練輔助系統」,動畫遊戲好玩有趣,還可以實際應用在醫院臨床治療上,幫助中風後吞嚥困難的病患做復健。

遠東數媒系主任李筱瑜表示,台灣已邁入老人化社會,像中風、巴金森氏症的患者,有不少人因神經損傷、喉嚨肌肉鬆弛,造成吞嚥障礙;或因鼻胃管餵食後,訓練、恢復進食。醫院在進行吞嚥功能的評定,靠電視螢光攝影檢查的成本昂貴;而且吞嚥需較高頻率與較久的訓練,署立屏東醫院復健科醫師李志明找上遠東科大合作,希望設計一套創新的吞嚥評估與治療復健系統。

藉著互動式的3D動畫遊戲,讓病患在練習時不會太枯燥乏味,還能在娛樂競賽中,不知不覺的達到復健目的。李筱瑜指出,學生設計一隻大青蛙,當目標(蜻蜓)出現時,使用者準備吞嚥及加速的動作,就能測得肌肉電生理訊號和甲狀軟骨的移動情況。

這套遊戲在2009南區技專校院師生產學合作實務專題製作競賽中,還拿到醫護管理組第一名。不過,在設計過程其實吃足苦頭。數媒系二年級學生鐘文海指出,畫動畫不難,最初設計時覺得要讓青蛙吃到蜻蜓並不容易。

遊戲講究好玩、刺激、速度很快,卻完全沒考量病人跟健康的人不同,資管系四年級學生陳威廷說,做每一個動作其實都有一定的難度。遊戲改了相當多個版本才敲定,但能夠幫助病人恢復健康,還是很值得。

【2010-03-13/中華日報(臺灣)/B3/保健/中醫 】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起床先坐一下再下床 低血壓要防暈眩跌倒受傷

【本報記者╱陳惠惠】
「年紀大了,動作不靈活囉! 」銀髮族常有手腳不靈的困擾,因為肌肉無力、關節疼痛,即使是早晨起床,或從座椅、沙發站起來,甚至下車等「簡單」動作,對部分老人家都覺得吃力,稍有不慎,輕則扭傷、脫臼,嚴重還可能骨裂、骨折。

除了手腳不靈活、反應變慢,老人家「血路不通」,也容易因為暈眩而跌倒。振興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說,後腦血液循環較差的老人家,姿勢一改變,就容易頭暈;前庭神經較差的老人家起身時,也會有暈眩感襲捲而來,清晨起床時又特別容易暈眩。

有姿勢性低血壓的老人家,因心血管功能差、自主神經變遲鈍,加上地心吸引力影響,姿勢變化導致輸送到腦部的血液量不夠;起身時,不只會眼冒金星,眼前還會黑成一片。尹居浩說,這類患者最危險的是因為暈眩而跌倒,甚至還可能短暫昏厥,導致骨折、頭部外傷等。

尹居浩提醒,暈眩往往不是發生在起身當下,而是走了幾步路以後,要避免暈眩跌倒,老人家起床時,千萬別急著下床,最好在床上先坐一下,再慢慢下床,避免半夜上廁所時發生意外,則可準備尿壺。

國泰醫院骨科醫師林希鼎說,經過一夜睡眠,有些老人家清晨起床時會覺得關節、肌肉僵硬,身體更不靈活,即所謂的「晨僵」,活動一段時間,就會感覺改善。

為減少早上醒來時的僵硬感,林希鼎建議,除了床墊要軟硬適中,平躺睡覺的老人家,可以在膝蓋下墊個小枕頭或墊子,讓膝蓋微微彎曲,可以避免腿的後側肌肉僵硬或痠痛,方便起身。

林希鼎還建議,挑選家具時,沙發座椅避免過低,軟硬也要適中,過軟的沙發讓老人家身陷其中,起身時也會感到格外吃力。另外,座椅裝有扶手,也可為老人起身時的支撐。

不少老人家有坐小板凳的習慣,醫師說,小板凳太低,不只加重起身時的難度,起身後也容易覺得天旋地轉,安全起見,最好能免則免。

【2010-03-11/聯合報/D2版/健康】

新聞選輯:幫助起身小道具

【本報訊】
除了家具挑選須注意的小細節,對於脊椎、關節退化,體虛沒有力氣且無法獨自從椅子上站起來的老人家,坊間也販售一些輔助起身的小道具,善用它們,對老人家日常生活也有助益。

侷促的車內空間,加上汽車座椅偏低,對於轉身、起身不易的老人家,下車時備感吃力。坊間有販售能360度旋轉的車用坐墊,只要用較少的力量,就能讓身體朝外,方便家人在車外扶持。有些旋轉坐墊也能安裝在家裡的椅子上,協助老人家站起來。

除了坐墊,還有可以安裝在汽車門框上的上下車用輔助握把,做為上、下車時的扶手。

還有業者研發能加裝在家中坐椅上的電動起身輔助坐墊,透過坐墊緩緩升降,協助下肢較無力的老人家,不管是起身或坐下都能少費點力。此外,坊間也有販售電動輔助起身按摩椅,除了椅面可以緩緩升起及降下外,還兼具按摩功能,價格也相對昂貴。

【2010-03-11/聯合報/D2版/健康】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60歲開始追逐標槍冠軍夢 現是全國長青分齡4項紀錄保持人 被族人封為「排灣族之光」

老鐵人陳清福 夢想再破紀錄

【記者潘欣中╱屏東報導】
「逐夢沒有年齡限制!」80歲的屏東縣排灣族退休老師陳清福,為彌補年輕時未奪冠的遺憾,60歲開始追逐標槍冠軍夢,現是全國長青分齡四項的紀錄保持人,被族人封為「排灣族之光」;這位「老鐵人」仍繼續苦練,要再破80歲級紀錄。

「人在年輕時總有些未了的心願,到了老年才完成,總算對自己有交代了,今年再把第五項全國長青標槍紀錄納入,就要『封槍』了。」陳清福是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的排灣族人,在花蓮師專念書時接觸標槍,省運成績雖名列前茅,卻始終未能奪冠,30歲是他體能技術最顛峰時期,那年省運卻以5公分之差敗給吳阿民,抱憾而歸。

「那時真的有機會奪下全國冠軍,只因短短5公分屈居亞軍,永遠忘不了那個時候的感覺。」陳清福60歲時自教職退休,為彌補年輕時未奪冠的遺憾,決定報名中華民國長青田徑錦標賽,當年以46公尺92打破60歲級全國紀錄,之後又破65歲、70歲和75歲級全國紀錄。

陳清福66歲時被選為國手到韓國參加亞洲高齡運動會,也打破65歲級的亞洲紀錄,被家鄉族人封為「排灣族之光」;「年輕時未完成的夢,終於實現了,我常以自己的例子勉勵子孫,逐夢沒有年齡限制,有夢就去追。」翻開80歲級的全國紀錄27公尺82,陳清福笑說,站著擲都能破。

和其他標槍選手相較,身高161公分、體重61公斤的陳清福顯得嬌小,他說:「我用技巧彌補體型的不足」。年屆80,依然看得到胸肌,健保卡幾乎用不著,「天天上山整地,保持勞動習慣,飲食清淡, 不菸不酒」,「老鐵人」常被人問到如何養生,他笑著補充說「外加嚼10顆檳榔」。

【2010-03-08/聯合報/B2版/高屏東綜合新聞】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研討展覽:銀髮&照護健康展 參展享優惠

【台北訊】
外貿協會6月24至27日將在台北世貿中心展覽大樓舉辦「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以及第一屆B2B「台灣國際健康暨醫療展」,許多業者看準該產業龐大商機,兩檔參展相當踴躍,20日前報名可享九折優惠。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資料顯示,2008年全世界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共5億600萬人,預估到2040年將達13億人口,這將是繼中國13億人口龐大商機之後,下一個最具爆發力的市場。

而全球人口結構老化、慢性病患逐年增加,銀髮暨健康照護產業更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新焦點。

外貿協會表示,此屆擴大規模雙展同期展出,預期將為此產業推向另一個高峰。

而對於深耕銀髮族群產品及服務多年的廠商來說,更可藉此國內唯一專業平台,以響亮的台灣品牌、優質的醫療品質,吸引全球買主前來採購,再結合貿協及駐外單位強力洽邀下,將帶來可觀的展出效果,商機可期。

報名電話(02)2725-5200,分機2681、2635、2632。(高敏惠)

【2010-03-09/經濟日報/A19版/企業商機】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以房養老 北市獨居老人先試

房產價值超過550萬元、沒存款收入、無子女繼承者 最快下半年開始 北市府願積極配合

【記者李順德、黃驛淵╱台北報導】
內政部規畫「以房養老」政策已有大方向,將優先選定台北市試辦,鎖定擁房地產價值在五百五十萬元以上的「獨居老人」,沒存款收入,又沒有子女繼承,願意「在地老化」(住在原屋)為對象,目前鎖定台北市獨居老人。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師豫玲表示,尚不清楚細節,但會積極配合。內政部估算台北市有一萬人符合資格,但北市社會局統計,北市領有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共有一萬二四四九人。從寬認定、列冊的獨居老人(含與子女分居或子女在國外的)則不到五千人,兩者認定有差距。

內政部指出,不動產公告現值若超過五百五十萬以上,就不能列為低收入戶。有些獨居老人既沒子女奉養,又無其他收入、存款,只有一棟屋子,這就是「以房養老」的主要對象。

內政部表示,全國單身獨居老人約十一萬戶,其中台北市二萬五千戶中,內政部要進一步調查,有無子女繼承、奉養,排除這些因素後,至少約一萬戶可列入實施範圍。台北市試辦後,內政部會考慮其他縣市的意願,擴大實施或放寬條件施行。

內政部長江宜樺昨天表示,今年社會福利政策重點將以「社會救助法」修法為優先,「以房養老」政策若規畫趕得及,就在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試辦。

內政部研議「以房養老」制度,主要是用房子向銀行抵押貸款,做為老年生活所需。

內政部與相關單位經多次會商「以房養老」政策,遭到很大的挑戰,很多金融機構認為風險大、意願不高,因此,初步方向鎖定獨居老人,並且以資源較豐富的台北市優先試辦。

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科長鄭文惠表示,尚未針對北市獨居老人調查意願,且老一輩的傳統觀念「有土斯有財」,有多少老人願意拿房子來養老,仍須評估。

師豫玲表示,社會局幾年前開始已委託學者蒐集歐美國家相關「以房養老」、「逆向房貸」的制度與政策。原計畫鎖定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未能照顧到的對象,但未有細部規畫,也尚未定案。相關研究資料,日前已一併送交內政部供參考。

【2010-03-06/聯合報/A6版/生活】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全口假牙裝上後非一勞永逸 口腔不舒服 6成老人經常配而不戴 應定期回診檢查調整

【本報記者╱詹建富】
73歲的老李早年家境不佳,遇到蛀牙且爛到牙根就拔掉,近年飽受牙周病所苦,嘴巴內只殘存3、4顆牙齒,雖然曾裝了活動假牙,仍不能吃太硬食物,常以牛奶泡饅頭,或煮爛的麵和青菜果腹,雖然子女常邀老人家外出上館子,他總是拒絕,無非是「望著滿桌豐盛的佳餚卻無法入口」。

衛生署前副署長、北市開業牙醫師陳時中指出,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牙醫界調查,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的比率高達21.5%,也就是平均每5個老人家就有1人,一張嘴卻看不到還有自然牙齒。因此,對大多數老人而言,還可以吃花生、啃牛排者,就要羨煞許多人了。

陳時中說,門診中常遇到需製作全口假牙的患者,其中以老人為主要族群,但也不乏患有嚴重牙周病而全口缺牙的中年人,他( 她)們為恢復咀嚼功能,並減少講話漏風困擾,裝全口假牙是唯一的選擇。

全口假牙大致分為三種,一是傳統活動性假牙,二是全口固定性假牙,三是活動性假牙搭配人工植牙,前者如同局部假牙,但僅讓假牙底座覆蓋於上、下顎的牙床,缺點是無法像固定式的假牙一樣的穩定;至於後兩者,則需依賴人工植牙,其間的差別是植牙的顆數多寡,如果做全口固定式的假牙,要植入的人工植牙就要多一些,花費也會較多。

根據調查,有高達6成老人裝了全口假牙後,卻因異物感、疼痛、口腔容易發炎或假牙咬合力差,經常配而不戴!因此如何製作適合自己的全口假牙,從印模、製作假牙、配戴後的回診檢查,更是不容疏忽。

台北市開業牙醫師黃怡豪指出,全口假牙製作至少需經5次看診流程,以每周約診1次計算,等於需耗時1個月才能把假牙置入口腔。

第1次約診時,牙醫師會先檢查病人口腔狀況,包括有無拔牙後的傷口、牙周及軟組織等情形,檢查完,需要印一個粗略的牙齒模型;第2次約診則需印製較精密牙模,並配合醫師指示,做一些口內咀嚼動作,由於牽涉到未來假牙與軟組織密合度,這次約診較為費時,更不可忽視。

第3次約診,供牙醫師製作口內咬合蠟堤,並取得假牙垂直高度。第4次約診,把假牙放入口內試戴,然後根據實際狀況修整。到了第5次約診,全口假牙大功告成,經過組織面及咬合面的調整後,病人就可戴上假牙返家。

值得一提的是,裝上全口假牙後,並非一勞永逸,黃怡豪表示,由於中老年人口腔狀況會隨著年齡增長及齒槽骨萎縮加劇,使得假牙較不密貼,建議每半年仍需定期回診檢查,並進行假牙調整,才可讓假牙發揮既有功能。

【2010-03-04/聯合報/D2版/健康】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3D模擬實境 造福失智患者

【記者李威儀╱台北報導】
3D技術最近隨著電影「阿凡達」在娛樂科技中掀起一股風潮,不過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葉士青說,3D如果應用於醫療復健,其實還能造福失智症、中風及精神焦慮症患者。

葉士青表示,中大資工系目前正與台北榮總、國泰醫院合作開發臨床醫療系統,將虛擬實境和3D影像技術使用於神經認知訓練、運動復健及精神官能症治療。未來患者只要戴上3D眼鏡,配合觸覺模擬、無線感測器及運動追蹤互動系統,就能達到診斷與復健功能。

葉士青指出,目前3D顯示技術大約7萬元、3D影像眼鏡則約1萬多元,相較過去,目前3D設備價格已逐漸下降,未來也能普及到家庭用戶。他說,醫生過去是「開藥單」,但未來則是開「遊戲清單」,使用3D影像技術可依病患狀況調整模擬情境,也讓復建不再無聊。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蔡佳芬指出,對目前沒有特效藥的老年失智症而言,在患者難以自我描述病情的情況下,透過3D模擬生活實境,可以從患者在模擬中的表現瞭解病情狀況,除了有助於篩檢與診斷,也能透過影像技術促進患者的認知功能,對患者而言是一大福音。

【2010-03-02/聯合報/AA4版/教育】

新聞選輯:少量飲酒可預防老年癡呆症

在所有老年病當中,最富於悲劇性也是最可怕的恐怕就是早老性癡呆症了。因為它會使人從高級動物蛻變為低級動物,喪失最基本的判斷能力,嚴重的甚至連食物和糞便都分辨不清。

 造成早老性癡呆症的原因極為複雜。目前,國際國內醫學界在奮力向這一使人淪為低級動物的疾病挑戰。據已探明的因素顯示,主要是由於下列原因造成:

 1.由於大腦長期供血不足,造成腦細胞大量死亡。

 2.用腦過度,而平時又不注意補充大腦營養。

 3.長期處於一種封閉、沈悶、無適當刺激的生理狀態,致使血管壁內產生淤積,血栓形成,使血液循環受阻。

 據法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每天適當地飲少量滋補類藥酒即能達到以上兩種刺激。他在兩年時間內調查了一千二百人,並把他們分為三類:一是從來滴酒不沾的人,二是長期酗酒成癖的人,三是每天適量飲二十至三十亳升酒的人。結果發現:第一類人患早老性癡呆症、心肌梗塞、血栓形成的比率最高;第二類人由於酒精中毒而導致精神麻痺,思維反應遲鈍等癡呆及其它併發症也相當高,唯有第三類人大都能保持健康的思維能力,反應較為敏捷,而平均壽命也是最高。

【2010-03-3/中華日報(臺灣)/B3/保健/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