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助行器 人生路穩穩走

【本報記者╱陳惠惠】
跟手杖、四腳拐相比,ㄇ字型方框、四腳架的助行器可分擔更多人體重量,減輕雙腳負擔,加上它底面積大,穩定度也高,適合下肢無力、疼痛,肌肉力量較弱及平衡感較差的老人家使用。

振興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吳孟璇說,助行器適於站得較不穩的老人家,像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或是大腿骨、脛骨及腳踝骨折的患者,除了穩定度、支撐力高,助行器較醒目,還能達到警示效果,提醒旁人禮讓。

手功能要好 平衡感不能差

不過,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組長潘晨光提醒,使用助行器的老人家需有較好的手部功能,平衡感也不能太差,才能操控。像中風後半身不遂的老人家,吳孟璇說,由於一手較無力,不好抓握,且平衡感或體力都較差,就不適合使用助行器。

市售助行器可粗略分為不附輪及帶輪助行器兩大類。傳統不附輪助行器,使用時須先抬離地面,才能往前走,老人家要有起碼站立能力及平衡感,手部力量也要夠。

附輪助行器,有的是前方加兩個輪子,也有四個輪子的,且通常會有煞車功能,適合上肢、腰部較無力或虛弱的老人家使用。不過,因附輪助行器的穩定度不若傳統助行器,使用者操控力也要更好。

助行器體積較大,行走速度較慢,較不適合在上、下樓梯時使用。馬偕醫院物理治療技術主任歐育志建議,用助行器的老人家最好搭乘升降式電梯,或手握樓梯扶手,由他人攙扶上樓。

坡道上下樓 都不適合使用

潘晨光指出,助行器穩定度高,但相對靈活度較不夠,不適合上下樓梯,也不適合行走在有坡度的地面,使用者應盡量行走在平坦的路面。

助行器的材質,歐育志說,早期助行器多為不鏽鋼等製品,現則有鋁合金,甚至是碳纖維材質,助行器變得更輕。

助行器的設計也愈來愈貼心,不只能折疊,便於攜帶又不占空間;歐育志說,現在有些助行器還附有坐墊,讓體力較差的老人家可以短暫休息,助行器上的置物籃、置物袋設計,不管攜帶物品或買菜、上街購物都很方便,使用者可空出雙手掌控助行器。

不管使用何種型式的助行器,合適的高度非常重要。吳孟璇說,助行器跟手杖一樣,立起來的高度最好跟髖關節差不多高,即腰下兩個拳頭處,過高或過矮的助行器,都無法發揮足夠支撐、平衡功能。

使用助行器時,還要留意構造是否穩定,不能搖搖晃晃,螺絲、手柄等零件及配件是否鬆脫,並記得定期更換底部止滑橡皮墊,才能夠保持良好的防滑功能。

若老人家用的是折疊式助行器,吳孟璇提醒,打開時務必要固定卡榫,以免助行器突然合起來,造成驚嚇,甚至發生意外。

適用對象

●置換過人工關節或關節疼痛患者。
●骨折術後患者,如大腿骨、脛骨或腳踝骨折。
●四肢可活動,但腰部、下肢較無力、雙手有起碼的操控能力者。
●身體虛弱、平衡感較差不便用拐杖者。

資料來源╱吳孟璇物理治療師

使用助行器注意事項

1.助行器底部橡皮墊功能均正常。
2.穿適當長度褲子和合腳防滑鞋子。
3.維持地面乾燥、走道通暢。
4.行走前先站穩,步伐不宜太大。
5.助行器不適上下樓梯,平坦路面為宜。
6.第一次下床使用助行器,應有醫療人員協助與指導, 以免使用不當造成傷害。
7.漸進式增加行走距離。

資料提供╱潘晨光組長 製表╱記者陳惠惠
【2009-12-03/聯合報/D2版/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