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超高齡風暴來襲 眺望樂齡新風景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328701777-430104

超高齡風暴來襲 眺望樂齡新風景
2024.03.28
工商時報 呂雪彗

誰說老了一定要和「長照」劃上等號?誰說老了只能等著臥床,或在Google尋找「照護」關鍵字?愈來愈多嬰兒潮世代退休的人,決定自己慢慢變老,開心是他們的良藥,再學習是他們的興奮劑。老了,也可以看到美麗的人生風景。

台灣醫療的進步,讓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至80歲以上,但是高齡者需仰賴他人照顧的「不健康餘命」(俗稱臥床)約8年,代表台灣人平均壽命中,有10%的時間是不健康的。因此「老人養超老人」,在台灣社會比比皆是。

新聞選輯:工研院專欄|33%對長壽風險沒準備!安心老要多少錢?保險怎麼買?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29746

工研院專欄|33%對長壽風險沒準備!安心老要多少錢?保險怎麼買?

陳維新
銀天下
發布時間:2024-03-29

超高齡社會即將到來,未來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過20%,換言之,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

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統計,2021年有57.3萬人活到100歲或100歲以上,而這數字還會上升,或許在不久將來,百歲人瑞不稀奇,而6、70歲都算是「年輕人」。只是,當每個人都有可能活到100歲,等於是退休後還有將近40年可活,面對「第二人生」,你我都準備好了嗎?

即使台灣人均壽命延長,但未必每個人都能活得健康。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的資料,台灣人平均不健康餘命竟長達約8年之久,隨著不健康年歲增加,意味國人老年的長期照顧需求增加,然而超高齡社會導致工作主力人口比例降低,長照需求高於供給,未來恐怕找不到照護人力,或是「老老照顧」將成為常態。

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外食.看護都變貴!退休金追不上!台掀高齡通膨危機!?


影片來源:https://youtu.be/M4rNEf9tZfw?feature=shared

外食.看護都變貴!退休金追不上!台掀高齡通膨危機!?|金臨天下 20240326 @tvbsmoney 金臨天下
2024年3月26日 【財經科技新趨勢】

新聞選輯:活到100歲還沒病痛,不是夢!超高齡社會5大健康科技趨勢

資料來源: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30351

活到100歲還沒病痛,不是夢!超高齡社會5大健康科技趨勢

文/陳莞欣 圖/Midjourney 生成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精準醫療、AI、智慧醫療……日新月異的科技,如何改變超高齡社會的樣貌?隨著醫療與科技進展,過往的「常識」很可能被推翻,老年不一定伴隨著疾病,健康到100歲真的有可能!本文介紹5大最新健康趨勢,活到老、健康到老。

如果活到100歲,還可以不病不痛,盡情做自己喜歡的事,那會是什麼樣的世界?

「我跟病人說,聽我的話,保證你活到100歲。結果那位88歲的病人回我,『你意思是我只剩12年可活?』現代人對自己壽命的期許,真的是超過100歲!」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理事長黃啟嘉說起一段和病人之間的趣事,點出超高齡社會的實況。

過往,人們對於老年總是聞之色變:隨著年紀增長,器官慢慢退化、疾病上身、自主能力喪失……。然而,醫療與科技的進步,卻改寫了這看似不可逆的命運。

《50+》採訪各健康領域的專家,彙整關乎你我的未來的5大趨勢:

新聞選輯: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當心長照缺口!


資料來源:https://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6002773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當心長照缺口!
Smart月刊
撰文者:王儷玲 2024.03.27

摘要
1.台灣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逾20%,而老人平均需照顧時間約7至10年,在少子化衝擊下,未來高齡者的長照需求將擴大。

2.長照2.0補助金額與對象有限,但台灣民眾長照險投保率僅有4.32%,60歲後投保率更大幅下降,因此建議民眾若要安心退休,需提早規畫老年時可能遭遇的風險與醫療支出。

新聞選輯:高齡通膨危機7/50+存老本 精算醫療支出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7858125

高齡通膨危機7/50+存老本 精算醫療支出

2024/03/27 00:45:38
經濟日報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表示,過去常見的退休規劃是,根據退休前的開銷估算未來退休後一個月要消費多少錢,再乘上平均餘命,就是存退休金的目標了。

不過,過去20年,大家習慣低通膨,很少人會料想到如今是高通膨當頭,對於還來得及存退休金的人,千萬不要小覷通膨,能工作盡量工作,存好、存滿退休金。

根據主計總處今年首度公布的高齡家庭物價調查,過去五年,高齡家庭CPI均高於全體家庭CPI,而且自2021年之後,連續三年,高齡家庭CPI漲幅均跨過2%,其中,2022年更是直接突破3%,達到3.12%,比起全體家庭CPI多了0.17個百分點。

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研討展覽: 2024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討會

https://gtsm2024.nkut.tw/homepage

2024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討會
研討會日期:2024.05.24(五)

研討會採取線上發表(網頁全文發表)方式進行

人口結構快速老化的問題,是各國必須面臨的共同挑戰。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與高齡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之相關研究日益受到重視,為使國內本領域的專家學者能分享研究成果,本校特舉辦2024年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討會,讓學者專家互相討論及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一起為高齡社會貢獻心力。

本次大會的主題涵蓋以下項目:

A. 銀髮健康與照顧 (Health & Healthcare):養生餐飲、銀髮健康管理、自立支援照顧、長期照護、居家照顧、社區照顧、遠距醫療與遠距照護、其他銀髮健康與照顧相關主題。

B. 福祉科技與智慧生活 (Technology and Smart Living):福祉車輛與交通需求、輔具設計、高齡者人因工程與資通訊科技、高齡者居家安全與智慧住宅、復健工程、其他福祉科技與智慧生活相關主題。

C. 銀髮休閒與學習 (Leisure & Learning):高齡者旅遊、高齡者運動與休閒、高齡者遊程設計、高齡者遊戲設計、高齡教育與學習、其他銀髮休閒與學習相關主題。

D. 社會參與與社區服務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Service):高齡者社交與人際關係、在地老化、社會工作、高齡者社區服務與志工、高齡者人力資源、其他社會參與與社區服務相關主題。

E. 其他 (Others):任何有關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相關議題皆歡迎投稿。

重要日程如下:
(一)中、英文摘要投稿截止:2024年4月17日(週三)
(二)中、英文摘要審查接受通知:2024年4月26日(週五)
(三)全文論文上傳截止:2024年5月2日(週四)
(四)繳費截止:2024年5月10日(週五)
(五)研討會線上發表日期:2024年5月24日

2024年3月22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健康無齡1/2025超高齡化倒數!銀髮族瘋健身存「肌力」


資料來源:https://www.nownews.com/news/6378836

健康無齡1/2025超高齡化倒數!銀髮族瘋健身存「肌力」

記者陳詩雨/專題報導
2024-03-08 14:00:00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所做的「運動現況調查」顯示,國內規律運動人口2023年首度達35%,創歷史新高,其中,65-69歲的中高齡為規律運動人口的主力,占整體6成。調查也發現「核心訓練」、「私人教練」與「運動是良藥」越來越受到重視和歡迎,這讓許多年輕的健身教練嗅到商機,更願意投身銀髮族重訓,物理治療師出身的鄭宇劭就是其中之一。

曾在診所擔任物理治療師的鄭宇劭,因為經常接觸需靠復健過生活的老年人,加上家中長輩年事已高、奶奶患有失智症、媽媽曾歷經抗癌過程等因素,讓他決定轉換跑道當教練,致力於銀髮族的健身。不過這份工作對他來說不只是賺錢,更大的心願是「讓他們能更健康的老化」,認為鼓勵銀髮族多運動,其實也是在減輕社會的長照壓力。

新聞選輯:人生最後時刻想自在謝幕,預立醫療決定怎麼做?

資料來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5864

人生最後時刻想自在謝幕,預立醫療決定怎麼做?
2024-03-06
.文 / 陳以琳、黃茂軒
.責任編輯 / 劉妤葶

面對高齡化社會,以及自主權利意識抬頭,不少中老年人在面對家中長輩的退化、離逝,又或者自己及親友開始出現疾病警訊時,思考步入老年期後,是否能對未來的醫療決策提前規劃?問題是,除了告知親人或子女自己的想法外,是否有任何法律方面的規約能事先準備,確保自己能「善終」,減少家人負擔?

什麼是「預立醫療決定」?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的目的,便是為了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其善終權益,強調將病情告知本人,確保以病人為主體,在知情並清楚醫療選擇的情況下,得以預先為自己作出醫療決定。

要讓自己預立的醫療決定得到法律保障,需要前往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ACP)的醫療機構(名單及相關聯絡窗口可參考衛福部網頁),與諮商團隊討論,若未來符合特定臨床條件的情況下,是否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如插管、電擊、心臟按摩)、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如靜脈注射、鼻胃管、胃造口),並簽立預立醫療決定書(Advance Decision,AD)

2024年3月21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不要拉褲頭!「1關鍵」讓長輩輕鬆站起來 安心行走遠離肌少症


資料來源:https://health.tvbs.com.tw/review/345532

不要拉褲頭!「1關鍵」讓長輩輕鬆站起來 安心行走遠離肌少症
朱育嫻 整理
2024/03/08 18:00

隨著人口快速高齡化,許多家庭中有行動不便的長輩,若長輩長期都沒走路,腳會伸不直開始攣縮,肌力也會快速下降。如何幫助長輩恢復行走能力?如何協助長輩順利站起來?網路節目《如果云知道》主持人鄭凱云邀請新北輔具資源中心主任楊忠一,來教照顧者如何協助長輩走路。

評估長輩行動能力2關鍵指標

楊忠一表示,要讓長輩恢復行走能力,不能讓他們一味躺著或坐著不動,而是要透過一些測試,來評估他們是否適合進行站立和行走訓練。他提到2個重要的測試:一是評估長輩的平衡能力,二是檢查腳踝關節角度是否正常。

測試1:是否能自己離開椅背

首先,平衡能力的測試可以通過讓長輩嘗試離開椅背來進行。如果長輩能夠輕鬆做到這一點,則表明他們具備一定的平衡能力。如果做不到,可以先請長輩把手抓在椅子扶手上,並口頭鼓勵來幫助他們達到這一目標;如果長輩能在沒有任何外力幫助的情況下,保持背部離開椅背並維持10秒,則通過了平衡能力測試。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期刊資源: The Gerontological


The Gerontological
Volume 64, Issue 4, April 2024
Online ISSN 1758-5341

新聞選輯:台灣銀髮族破431萬人 國健署籲5招防跌、6力量檢視保健康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83700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台灣銀髮族破431萬人 國健署籲5招防跌、6力量檢視保健康
2024-03-17 15:00 聯合報/ 記者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即將面臨超高齡社會,而衛福部國健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指出,65歲以上老人,約每6個人,就有1個在過去一年內有跌倒經驗(占15.5%)。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長者嚴重跌倒,可能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而曾經跌倒的長者也可能增加家庭照護人力與經濟的負擔,建議透過防跌5招,以及長者量六力確保自身或家中長者健康。

依據內政部統計,截至113年1月止,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431萬人,占總人口18.4%,已達高齡社會;而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至民國114年我國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個人當中,會有1個人超過65歲。

新聞選輯: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

資料來源:https://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3013277

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

財富線上
撰文者:林家媛 2024.03.18 

每個人都想退休,但談到這件事第一個浮現的念頭就是「我的錢夠嗎?我真的能夠退休嗎?」其實若將這個問題,拿來詢問周遭的人,每個人的對於「退休需要多少錢才夠」的答案可能不盡相同,但退休是很「現實」的議題,錢夠不夠是能不能安心退休的條件,因此一定要釐清退休後到底有多少的收入,才能真的實現安穩退休。

用退休三支柱來源,釐清退休金來源與是否充足

最常見的釐清原則,就是世界銀行在1994年提出的「三層式老年經濟保障模式」,也就是老年的退休三支柱來源。退休金的第一層支柱,就是強制性社會安全制度,通常會有政府參與,以軍公教人員來說,指的就是公務人員保險、軍人保險,對廣大的勞工來說,指的就是勞工保險,而像國民年金也是強制性的社會安全制度之一,但目前台灣的勞工保險,已面臨勞保基金入不敷出、淨值可能為負的窘境,勞工將面臨「多繳、少拿、延後」的年改政策,必須精算與了解將來的變化。

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國衛院專欄|當長輩需要照顧卻拒絕面對?5大最強溝通心法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29587

國衛院專欄|當長輩需要照顧卻拒絕面對?5大最強溝通心法

文 郭方琳
銀天下
發布時間:2024-03-15

談到自立生活,大家心中浮現的是什麼?維持自主性與行動自由是幾乎每個人都在享受,但未必預見其重要性,直到年老。

自立生活是指個人有能力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動,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和選擇來安排自己的生活,涵蓋了從基本的生活自理到複雜的日常活動管理,這對於維持個人尊嚴和提高生活品質尤為重要。

自立生活對於高齡者而言,不只是身體健康和日常活動能力的象徵,能在社會中保持積極參與和連結,才更能體驗到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提升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為了維持這種自立能力,高齡者需要在身體功能尚存時,就開始規劃並施行各種健康促進行為。

2024年3月12日 星期二

網路資源:Final report of the Aged Care Taskforce


資料來源/下載:https://www.health.gov.au/resources/publications/final-report-of-the-aged-care-taskforce?language=en

Final report of the Aged Care Taskforce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d Care

This report examines the recommendations proposed by the Aged Care Taskforce to support an aged care system that is sustainable, fair and facilitates greater innovation in the sector.

We aim to provide documents in an accessible format. If you're having problems using a document with your accessibility tools, please contact us for help.

Publication date:12 March 2024
Publication type:Report
Audience:General public
Language:English
Description:
Watch the presentation on the Aged Care Taskforce report webinar on Tuesday the 12th of March 2024 from 2:00 pm AEDT to 2:45pm AEDT for all aged care providers, older people, their friends and family.

2024年3月8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2025年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到時會發生什麼事?


資料來源:https://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3013178

2025年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到時會發生什麼事?
股感知識庫
撰文者:股感知識庫/唐庚 2024.03.06 

根據主計總處的新聞稿,由於「我國高齡人口(65歲以上)比重日益提升,加上高齡家庭消費結構與全體家庭未盡相同」,因此政府另外編列「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 」,反映特定年齡族群面臨的物價狀態。自2024年起,主計總處公布「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就是媒體上的「老年通膨率 」。

老年通膨率是什麼?

「老年通膨率」並不是經濟學的專有名詞,沒有一個教科書對於「老年通膨率」有定義,實際上應該是「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

「高齡家庭」的定義為「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家庭 」;「消費者物價指數」則是按照主計總處的分類,按照不同的權重來分類不同的商品。因此,「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反映的是,當我國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家庭在商品市場消費時,這些人面臨的物價變化。

高齡家庭在飲食、居住、醫療的開銷,比全體家庭多

2024年3月7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哪些人最想用保險規劃退休?做資產傳承?

資料來源:https://www.rmim.com.tw/news-detail-40690

哪些人最想用保險規劃退休?做資產傳承?
文/鄭伃家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4.03.05 (新聞)

高齡長壽又早退!僅12.7%國人正視退休風險
台灣人口急速老化,平均餘命延長,退休後還有大半輩子要生活,使得退休風險成為重要的社會議題。

根據最新統計,國人平均餘命達79.84歲,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女性壽命較男性長6.65年,而台灣男性平均退休年齡為64.3歲,女性為61.4歲,換句話說,相較男性,女性「早退、長壽」的趨勢更明顯,意味著女性有更長的退休生活,需要更多的退休金、養老金,因此更應對退休生活做更穩健的保障規劃。

然而,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全台僅有12.7%民眾有安排退休規劃,而已有退休規劃的勞工,平均退休年齡為61.3歲,也就是說,大部分民眾都是直到屆臨退休之際,才開始思考退休後的生活。

由此可見,退休規劃依然是國人很大的潛在風險!大多數民眾退休金來源,包括個人儲蓄、勞保的勞工退休金等,但退休規劃不能只需著重財富累積,還應考量現代人因長壽產生的相關風險。因此,除了投保年金保險有助於獲得穩定的退休現金流,面對老年不健康餘命的風險,也能透過投保長照險,滿足老後生活品質保障的需求。

根據本刊「全國消費者保險購買行為大調查」,兩性在退休規劃上出現差異,「用保險規劃退休」的男性超過5成,女性則為47.4%,男性比女性高出5.2個百分點。

2024年3月5日 星期二

圖書選輯:退休後繼續工作,收入卻只有原來的不到一半,「退休=職涯終點」的觀念,在現在的時代已然不再成立


資料來源:https://senior.104.com.tw/articles/153193/senior20article-how-to-work-after-40-0304024

文/石山恒貴, PERSOL企管顧問公司 
圖/Centre for Ageing Better on Unsplash
整理編輯/104高年級

退休後繼續工作,收入卻只有原來的不到一半,「退休=職涯終點」的觀念,在現在的時代已然不再成立

「為什麼許多上班族都會在中高齡時遭遇『停滯期』?」你知道在職場上,42.5歲的瓶頸是什麼嗎?這是日本最大規模針對4700名資深員工進行「科學」分析的實用工作術。作者石山恒貴在擔任日本法政大學研究所的教授之前,曾任職NEC、GE等大型集團,在他在擔任人事主管的期間,見過許多中高齡憂鬱的情況。例如,以前的晚輩變成中高齡者的主管,反而很多中高齡資深員工覺得自己無法融入...他發現,許多已踏入職場工作二十多年的資深工作者,卻面臨「焦慮」與「停滯期」情況,對於中高齡上班族要如何「重新啟動」職業生涯?如何掌握退休前後的「上升氣流」?在這本《職業生涯不留遺憾的40歲後的工作術》都有完整的解析。

「退休=終點」已然成為過去的觀念

新聞選輯:追求自我或再創職涯?大學自救搶進中高齡市場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29488

追求自我或再創職涯?大學自救搶進中高齡市場
編譯吳佳珍
銀天下
發布時間:2024-03-04

正值花甲之年的坂野且典,兩年前還在日本的外商工作,現在卻在東京經濟大學攻讀博士課程。

「30幾年來,我一直過著被工作追趕的生活。有一天我突然驚覺:這樣下去真的好嗎?」坂野且典表示。

後來,他在網路上隨意搜尋關鍵字「中高齡、研究所」,找到了提供給像他這樣年紀念的研究所,開啟了他的高年級研究所之路。

在日本公私部門努力之下,針對中高齡人士的「再培訓」(Reskilling)開始受到關注。對於面臨少子化嚴峻問題的大學院校來說,數量愈來愈龐大的「老學生」,成為他們亟欲爭取的寶貴資產,紛紛透過增設入學特別名額等方式打開大門。

2024年3月4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追求成功老化,史上最長壽的人怎麼做?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29429

追求成功老化,史上最長壽的人怎麼做?

文 芭芭拉‧艾倫瑞克
銀天下
發布時間:2024-03-01

保持健康苗條並管理自己身體的壓力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事實上,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朋友、家人和醫生開始叨念變老的人加入健身房、「吃得健康」,最起碼也要每天散步。

在承受壓力數十年之後(體力勞動者的話,則是身體竭盡全力之後),本來想像有張躺椅或吊床在等著你,但事實不然,最起碼只要你有錢使用健身設備的話,未來比較可能出現的是跑步機和滑輪下拉機。在針對長者寫的眾多自助書中,有一本跋扈地下了命令:

每週運動六天直到生命盡頭。抱歉,不過就是這樣。沒得商量。沒有彈性。別找藉口。6天,認真地運動,至死方休。

這種嚴厲養生之道背後的理由是「一旦年過50,運動不再是隨人喜好。你必須運動,否則就等著變老」。你或許已從賺錢養家的工作退休,但你的新工作來了,上健身房。「把它想成一份好差事,因為它真的是。」

新聞選輯:過年熱鬧團圓後好空虛… 當心老年憂鬱症9症狀纏身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0823

過年熱鬧團圓後好空虛… 當心老年憂鬱症9症狀纏身
2024-02-14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

老年憂鬱症是一種影響老年人的情緒健康的精神疾病,多和長輩聊聊,透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變的綜合治療計劃,可讓患者憂鬱症狀改善。

72歲楊伯伯幾年來陸續出現悲傷、失眠和社交隔離,甚至有自殺念頭,就醫後確診為老年憂鬱症。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監事、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老年憂鬱症是一種影響老年人的情緒健康的精神疾病,鼓勵家人關心長輩狀況,透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變的綜合治療計劃,可讓患者憂鬱症狀改善。

家家戶戶過年喜氣團圓,好不容易盼到兒孫們回來了,離去時又變成空盪盪的房子與孤獨的自己,長輩迎接熱鬧後卻面對空虛感來襲,前後反差巨大,會讓長輩心裡產生失落感,陷入精神上的空虛。

新聞選輯:中老年能上健身房?50+上健身房注意事項!預防肌少症避免痠痛6招


資料來源:https://health.tvbs.com.tw/strong/345040

中老年能上健身房?50+上健身房注意事項!預防肌少症避免痠痛6招
許佳惠 整理
2024/02/07 11:15

50歲以上的族群,較年輕時容易有三高、肌少症等問題,運動更顯重要,復健科醫師江研壹建議,50歲以上可以到健身房訓練體能,但要注意6件事。


諮詢自己的醫師考量運動風險

理論上有什麼潛在疾病,在開始運動前,都應該要諮詢自己的醫師,尤其50歲以上的族群,諮詢自己的醫師這件事情更顯得重要。畢竟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在年輕時沒有的內科疾病可能會慢慢浮現了,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高血壓族群,應該先將病情控制在某種程度以內才能開始運動,不然會使身體在運動時處於相對高的風險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