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休閒:《練•戀•舞》 追求夢想 年齡不是問題

Swallow 2009/6/9

雖然電影名稱有「舞」,但跳舞並非為電影的主軸。

在雲林西螺養老院裡,有著一群活潑的老人,還有一位盡責關心他們的男護士-小劉,某日鎮上來了位美麗的舞蹈老師吳如萍,老人們看著老師跳舞非常入迷,小劉便為老人們請舞蹈老師指導他們跳舞,然而學舞過程波折不斷,像是老師的車遭到三人砸毀,有老人摔斷腿、想要跳樓,還有小劉被院長逼退等事件,但大家學舞的精神仍在,最後他們順利登上比賽的舞台。

養老院裡的老人們,每個人的個性、行為都不一樣,面對這樣的情況,小劉也不同的方式耐心以對,電影裡的笑料不斷,尤以小劉和養老院老人們的對話,更是令人噴飯,面對失智症的老人,小劉就需用連哄帶騙的方式安撫;還有曾是退伍軍官的老人,不懂得與人溝通,也不參與任何活動,孤僻的個性讓他一個朋友也沒有,小劉也有一套與他相處的方式。

透過學舞的過程,大家漸漸鬆懈自己的心防,小名「幼齒」的婆婆告訴小劉她的過去,連帶著神秘感�舞的老師,也在小劉熱情地慰問與照顧下,將自己發生的慘事告訴小劉,並卸下她的冷酷面具,與這群樂觀、搞笑的老人們,一同跳舞。

電影帶出了現今的社會問題,由於生育率下降,未來人口老化將成為嚴重的問題,然而老人所居住的養老院,面臨了關閉的危機,裡面的老人並非都有家人,因此關閉後,無家可歸的老人該何去何從呢?

另外,電影也傳達了一個概念,那便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不論年紀多大,只要有夢想,都有機會完成,像是養老院常常舉辦類似團體心理輔導的活動,有次談到了「最重要的事」,便有老人提到「趁現在還有時間,一定要完成我們的夢想。」

老人們行動較為緩慢,或是記憶力不佳,他們還是盡力將舞步記起來,並成功地參與了舞蹈大賽,雖然僅是玩票性質,但努力不懈與堅持到底的精神令人敬佩。這也讓我想起電影《搖滾吧!爺奶》,平均年齡將近80歲的爺奶,為了完成演唱的夢想,也克服了許多難題,他們拋開了病痛纏身與死亡將近的恐懼,持續地練唱,定期的巡迴演唱成了他們最期待的事情。

性格男星張孝全在電影裡大搶鋒頭,他所飾演的小劉,對這群老人們所展現的用心程度,還有為了養老院與老人的未來,他很有膽量地對院長發飆,為了替老人找到舞蹈老師,他也三顧茅廬要求吳老師,雖然也讓人覺得小劉自己另有所圖;在在都顯示他為大家犧牲奉獻的個性,老人們使用麥克風挽留他的情節非常感人,而這類角色的確是較為討喜。相對的,名模蔡淑臻所飾演的嚴肅舞蹈老師就顯的不平易近人,然而這也是角色要求使然,雖然她本身並非學舞出身的,也看的出為了舞蹈的呈現盡了一番心力,像是身段與姿態都很不錯;另外,是演老人的張復健,這次飾演一位似乎有失智症的老人,平日總是樂觀地生活著,在心理輔導時又會感性地流淚,就像個孩子般,也讓人看到老人可愛的一面。

電影充滿了笑料、感人與勵志的元素,還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呈現,這些無家可歸、或是被家人送來老人院的老人,背後都有一段故事,或許是沒有人願意傾聽,也讓他們的心糾結了很久,直到小劉的照顧下才敞開心房,每位老人都很可愛、有趣,也讓養老院每天都充滿了笑聲,電影無形中也帶來了正面的感覺,年紀大了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出天天都有意義的自己。


本文轉載自【Swallow-燕子閣】 http://admmone.pixnet.net/blog
及 【文建會台灣電影筆記】http://movie.cca.gov.tw/files/15-1000-2197,c263-1.php


 

《練戀舞》 男女主角   圖片提供:女視界

展覽:【文學中的老人形象】主題書展

百歲人生,萬般況味!

【文學中的老人形象】主題書展

展出地點:圖書館一樓 •銀髮福祉特藏區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大量吃白菜控制糖尿 反陷入昏迷

【中央社】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1名高齡88歲的華裔婦人為了要控制糖尿病,連續數月每天生吃1公斤到1.5公斤的白菜,結果去年夏天陷入昏迷,被家人緊急送醫。

最新1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88歲華裔婦人去年夏天因為持續3天經常嗜睡、昏迷而且無法吞嚥或走路,被家人緊急送往紐約市區一所醫院急診室求助。

醫師診斷這名婦人出現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狀,導致她陷入因為甲狀腺失調而引起的昏迷。在這之前,她並沒有任何甲狀腺的相關病史。

醫師讓這名婦人住進加護病房並為她插管治療,後來逐漸好轉,康復出院。醫師推斷這名婦人可能服用白菜過量,導致白菜當中的一種酵素妨礙了甲狀腺的正常功能運作。

【2010-05-24/Upaper/16版/世界】

新聞選輯:新載具 幫助失能者站立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教授蘇芳慶和其研究團隊,針對上半身正常但下半身行動不便,及高齡者,考量其便利性與安全性,設計研發出一種「智慧型站立行動載具」,可以協助失能者站立及移位,更能減輕照護者的負擔。

蘇芳慶和其研究團隊,整合了醫學工程,和復健醫學的人才,探討行動不便者與高齡者的行為,並以其內心對的尊嚴的與樂趣的期待,作為設計的最高理念,利用模組化設計,模擬扶持身障者站立的動作,設計出可依身高調整,並能舉起、移位、站立、行動等功能智慧型輕量化載具。

蘇芳慶認為,這項設計的特色,是針對市售輪椅,與吊架產品的缺點,可以提供原本不能移動者靈活的姿勢,且配合電動動能來移動,減少需要他人協助的地方。另外,這項產品更模擬看護抱患的動作,從病患前面抱起的姿勢,讓患者可以掌握自己被抱起的過程,進而產生安全感。

全球電動輪椅市場規模,在2012年估計為38.17萬台,年初合成長率3.6%,其中大陸及亞洲的成長率最高,年複合成長率5.9%及6.9%。但是這些電動輪椅僅能協助患者移動,而不能協助他們站立,因此對於「智慧型站立行動載具」來說,有很強的取代性。

這項產品的市場對象,包括老人安養、照護機構,醫院,或者一般家庭,只要有老年人或行動不便者在場,都有此市場需求。

【2010-05-21/經濟日報/A22版/主題特區】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長壽基因讓人延緩老化疾病30年

【中央社】
科學家發現了「瑪土薩拉」(Methuselah)基因組,帶有這組基因的幸運兒,即使過著不健康的生活,活到100歲的機率仍比一般人高。

英國「泰晤士報」網路版報導,瑪土薩拉基因組似乎可保護人們免於抽菸及不良飲食習慣帶來的影響,並可延緩癌症和心臟病等老化相關疾病的病發時間多達30年。

目前在長壽人身上發現的基因,每種似乎多少都能避免老年疾病。百歲人瑞的DNA似乎有較高機率含有幾種這些基因。

「萊登大學」的斯萊格布姆說:「長壽的人並沒有較少的癌症基因或是老化基因。反之,他們有其他基因可以阻止這些疾病基因開始發病。」「長壽人代謝脂肪與葡萄糖的方式與正常人不同,他們皮膚老化的速度較慢,也較少得到心臟病、糖尿病與高血壓。」

「這些因素都是因為有基因的嚴密控制,我們在長壽人的小孩身上也發現相同特徵。」

【2010-05-18/Upaper/11版/新視界】

新聞選輯:告別 參齒不齊 80歲阿嬤笑口開

【本報記者╱詹建富】
一名80歲阿嬤去年接受植牙矯正整合治療後,全家人為她高興不已;數年前,國際巨星湯姆克魯斯戴上透明牙套,也引起媒體注意。牙醫師指出,其實牙齒矯正並沒有年齡限制,它並不是專為兒童或青少年而設,中、老年人其實也可選擇藉矯正齒列,來維護牙齒和牙周的健康。

矯正牙齒 沒有年齡限制

80歲也可做矯正?台北市牙科開業醫師吳碧礽表示,沒錯!這名老奶奶因為後排牙齒掉光,但前門牙有暴牙的困擾,於是她先針對後牙缺損區,進行人工植牙,再利用植體做為矯正施力的錨定點,讓牙齒大幅度移位,這位「超級阿嬤」啃著最愛吃的玉米,笑說:「感覺年輕幾十歲,變成辣妹了啦! 」

台灣口腔矯正醫學會副理事長蔣金玉表示,由於先天的遺傳因素,加上後天的咬合、咀嚼習慣,導致每個人的牙弓及牙齒排列情形不太一樣,一旦出現齒列不正(包括齒列擁擠、牙齒間隙過大、犬齒外突),或因上下顎骨生長差異,形成異常咬合(如戽斗、暴牙、開咬、中線偏移、嘴巴歪鈄等),除有礙顏面美觀外,也可能影響發音,甚至增加蛀牙、牙周病、或牙齒異常磨損、顳顎關節症等問題。

因此,俗稱為齒列矯正的治療乃應運而生,其目的就在於改善前述牙齒排列不整齊及異常咬合的現象,一方面讓牙齒排列整齊,增進咬合及咀嚼功能,另一方面則透過矯正齒顎的結構,進而改善臉型、外貌。如果有上年紀者接受齒顎矯正,並不純然是為了趕流行。

強化咬合 臉型變美美的

蔣金玉說,齒顎矯正的原理是利用活動式或固定式矯正裝置,利用某些特定部位的牙齒(通常是臼齒)為支撐,然後對某些欲移動的牙齒施加力量,重塑牙周齒槽骨發生組織,牙根於是隨著齒槽骨的變化而逐漸移位。若上下顎骨關係異常很嚴重,除了齒列矯正外,尚必須配戴帽套,甚至考慮配合正顎手術治療,才能確實改善顏面外觀及異常咬合。

她表示,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接受接受齒顎矯正,除了單純的愛美因素,或因門牙的縫隙過大,擔心漏財外,另有部分患者是因齒列參差不齊,不易維護口腔清潔,或因長期缺牙,導致鄰近牙齒相繼移位、傾鈄,或因對咬牙過度萌出,造成假牙製作或植牙的困難,必須先扶正傾倒的牙齒,或適當調整上下齒列。

行情10萬 找專科較保險

另外,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牙周病小組召集人陳彥廷說,也有部分中老年人因有牙周病,以致牙周組織遭到破壞,牙齒逐漸發生病理性移位、咬合不正,最常見是門牙愈來愈突出,或齒間縫隙愈來愈大,影響咬合,經牙周病治療,接受矯正治療手術,徹底解決。

至於矯正牙齒的費用,牙醫師表示,齒列矯正主要是依病例的複雜性、治療的技術門檻、需不需要拔牙、使用矯正裝置的材質、種類而定,一般行情約10萬元,若選用內側矯正器、透明矯正器及迷你骨釘等,費用更高。但千萬不要以「價格」為選醫師標準。畢竟,一般牙醫也可為病人進行矯正,收費可能比較便宜,但不如找矯正專科醫師會比較保險。


矯正牙齒應注意事項

1.剛上完矯正線,前2、3天牙齒可能會有鬆軟浮動及疼痛感,屬正常現象,但如果超過1周需即刻回診。矯正治療初期,口腔內會有異物感,需時間調適。

2.應避免吃甜、黏的食物,如冰淇淋、口香糖、巧克力,以免黏附在牙齒狹縫,不易清洗。另外,堅硬食物如甘蔗、芭樂、花生、冰塊及含骨頭食物等,也要少碰,否則可能造成矯正裝置脫落。

3.矯正治療期間,應特別注意口腔清潔,養成吃東西後立即刷牙的好習慣。建議每日至少刷牙3次,每次仔細刷5分鐘以上。

4.需配合戒除咬指甲、咬嘴唇、伸舌頭、咬鉛筆等不良習慣,以免妨礙治療。

5.若有蛀牙或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應先完成前述治療,再矯正牙齒。

資料來源╱北醫牙科副教授蔣金玉 製表╱詹建富 �聯合報


【2010-05-20/聯合報/D2版/健康】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不喝水 不健康 醫師:白天正常喝 晚餐後減量

【本報記者╱劉惠敏】
江爺爺平時不愛喝水,連吃藥都要「省」水,他說,聽說心臟不好的人要少喝水,而且常跑廁所很麻煩,「不渴為什麼還要喝水呢?」吳奶奶則是習慣下午開始,自己「限」水,以免晚上頻繁跑廁所,夜不安眠。

多喝水不是才健康嗎?但老人家到底要不要多喝水呢?醫師提醒,除了心臟衰竭、腎臟功能有問題,老人家還是應該正常補充水分,千萬別刻意不喝水。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詹鼎正說,人體自身都有調節水分的功能,但年紀越來越大,中樞神經對口渴、缺水反應不敏感,因此不像年輕人,身體自然而然會發出「該喝水」的聲音。

除了生理變化導致對口渴不敏感,很多老人家擔心晚上跑廁所,平時就不愛喝水。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謝明里提醒,儘管水喝越多,每次排尿的間隔時間縮短,老人家會覺得不方便,但也「不能因此不喝水。」

他表示,正常水分補充後,尿液應該是淡黃色的,如果頻尿、夜尿影響生活時,可考慮就醫檢查,例如檢查尿流量、排尿速度,或甚至需進一步超音波檢查是否有攝護腺肥大等泌尿問題。

如果白天時,一天排尿超過8次,晚上必須中斷睡眠、起床上廁所,在醫學上便定義為頻尿。謝明里說,65歲以上老人家,多數都有夜尿習慣,至少都會在夜間起床一次上廁所,但若沒有影響睡眠品質,還不至於要就醫,但若嚴重影響睡眠、生活時,早點檢查,不少可依靠藥物幫忙,減少困擾。

詹鼎正說,擔心晚上得跑廁所,建議老人家在白天時正常喝水,晚餐後或晚上八時後就不要喝水,睡前上完廁所再去睡;另外,因為水分容易積聚在下肢,睡覺時因為躺平,腳的水分會慢慢往心臟方向回流,因此在睡前,無論是看電視或坐著休息,可將腿抬高一陣子,就可以在睡前盡可能將尿液排空、睡個好覺。

另外,如果中風或行動不便,平時更不敢喝水,深怕頻繁跑廁所、或一個「來不及」,建議不是想尿尿時才去廁所,而是每1到2個小時,定期排尿,如此還是可以正常的喝水。


【2010-05-13/聯合報/D2版/健康】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亞洲最大 北榮高齡病房啟用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台北榮民總醫院昨天啟用高齡醫學病房,耗資五千萬元,設置五十床,為亞洲最大老人專屬急性病房。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預估再過7年,台灣65歲以上將占總人口14%,由7%上升為14%,花了24年,較瑞典、日本等國歷經50 至80年來得快,建立完善高齡醫療刻不容緩。

長者大多不只生一種疾病,小病逛醫院各科拿許多藥,小感冒引發肺炎會喘,跌倒後長期臥床,站起來會抖,醫護人員常聽家屬說:「拜託讓老人家多住幾天!」。

北榮3年前開辦高齡醫學門診,老年患者會先由資深住院醫師詢問病史,再由個案管理師透過測驗,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自主能力,之後老年醫學、復健科和精神科醫師,做整合醫療評估,每位病人就診超過30分鐘,但門診每周只看60位病人,每一診15人,醫療費由健保給付。

陳亮恭表示,約有2成的高齡醫學門診患者,之後必須轉至高齡醫學病房。

跌倒與譫妄,是高齡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變差的原因。位於北榮長青樓的高齡醫學病房,參考世衛組織的「高齡友善醫院」軟硬體標準,特別在上面多加設計。

例如,位於三樓的譫妄觀察室和光療室,日本進口的特製燈光,仿日光效果,卻沒有紫外線,可改善失眠及憂鬱症,不必一定要吃藥,體貼外出不便的老人家。

國內醫療院所都設有無障礙環境,但易導致長者跌倒,或輪椅進出困難的浴室門檻,不容易克服,有些醫院把門檻改成斜坡,但坡度對急性病長者仍是障礙。

高齡醫學病房把浴室設計成無門檻,加強排水,以免病房淹水;開放式沐浴間,便於病床推入,並有造價百萬元漩渦超音波沐浴機,便於失能患者盥洗。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門診收治對象,大多是85歲以上、需要多重照顧者,或65歲以上 、有老年疾病症候群者,可詢一般流程掛號。

諮詢電話:02-2875-7830。

【2010-05-05/聯合報/D2版/健康】

新聞選輯:天天動一動 熟年平衡感

練好肌耐力 守護膝關節

【記者劉惠敏╱報導】
人類25歲以後,肌肉量慢慢流失,50歲以後加速流失的肌力、肌耐力等肌肉功能變差,除了影響老人家身體平衡能力,容易跌倒,也影響心肺功能、骨質密度等。

雲門「生活律動」熟年課程老師張蓓怡說,簡單來說,肌力是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力量,肌耐力則是肌肉「工作」時,可持續、停留的時間。利用較輕緩、持續的運動來維持肌力和肌耐力,是年長者不可缺少的訓練,動作可以簡單安全、方法需漸進,但最重要的就是要反覆訓練、持之以恆。

腹腰部的核心肌肉群以及下肢肌肉,是守護關節的重要關鍵。張蓓怡說,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長輩,腹腰部及大小腿力量都可能不足,建議運動時,不妨利用穩固的椅子、桌子或牆面輔助,協助承受部分力量,減少膝關節的承重壓力。

找張牢固、有靠背的安全椅子,坐在約3分之1的椅面上。


椅 上

小腿操

預備姿勢:坐在椅子上,保持上身端正,雙腳可以碰觸地面,小腿與地面垂直,雙手握住椅面兩側。

吐氣:左腳略略抬起;吸氣,左腳跟抬離地面至膝蓋伸直,腳尖用力勾回。自然呼吸,停留5到10秒,保持左腳伸直,腳跟回到地面。

吐氣:身體前彎,雙手碰觸左腳尖,吸氣,捲背回。

小提醒:如碰不到腳尖,可以碰觸到小腿或膝蓋即可。

小提醒:坐著時,也要縮小腹,維持力量,讓身體不會搖晃,如此並不只有小腿運動而已,同時也能訓練其他肌肉力量。

換右腳:和左腳一樣,右腳重複2、3的動作。

2+3+4 動作連起來做,每天做4到6套。


扶牆轉腰

預備姿勢:背對牆站立,雙腳平行打開與肩同寬,放鬆骻部、微微曲膝,雙手自然垂放身體兩側。

←呼氣:身體向右後方扭轉,雙手扶住牆面,保持自然呼吸,停留5到10秒後。轉回身,面向前方放鬆,換左邊重複以上動作。

小提醒:身體沒有歪斜、雙腳也沒有離開地面,如果雙手碰不到牆面,可以先用一手扶牆面,重點在扭轉動作的停留。

→雙手向後撐扶:臀部慢慢向後靠牆,吐氣,圓背向下放鬆,吸氣,圓背回正。1+2連續做,每天做4到6套。


活動開始前的提醒

1.運動時保持心情輕鬆、自然呼吸。

2.請穿著寬鬆舒適的運動衣褲。

3.請避免在飯前、飯後1小時內運動。

4.運動過程中如果覺得身體不適,請慢慢緩和下來,放鬆休息。

5.運動時請不要穿拖鞋,以免絆倒,如果覺得涼,請穿上止滑襪或室內軟鞋。

6.運動結束,呼吸平復後,請慢慢喝下一杯溫開水,補充水分。


動作設計、指導╱雲門舞集老師張蓓怡

示範╱何美鈴、陳春恆

【2010-05-09/聯合報/G10版/跟我123】

展覽:台灣國際銀髮暨健康照護產展

台灣國際銀髮暨健康照護產展
2010/6/24 - 27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輔具資源站 身心障免費租借

【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
台南縣新化鎮天壇老人養護中心昨天成立「輔具資源協力站」,提供輔具回收、整修,可租供或免費提供給身心障礙者或有需求的民眾,讓輔具發揮最好效果,也避免資源浪費。

天壇老人養護中心主任甘士照表示,「輔具資源協力站」提供有短期需求者專業諮詢服務,透過專業評估與說明,避免不當使用輔具二度傷害,替短期需求者節省購置輔具的開銷。另對新化鎮中低收清寒民眾,提供免費輔具租借服務。

甘士照說,輔具資源協力站也是回收及維修站,將社會捐贈或已經不需要使用的輪椅,經過整理後提供給有需要的人,有時3張壞輪椅整理後變成2張輪椅,就能避免資源浪費。

台南縣政府社會處長陳榮枝昨天下午主持「輔具資源協力站」揭牌,他肯定天壇老人養護中心,給新化民眾方便。

【2010-05-02/聯合報/B1版/大台南.運動】

新聞選輯:自動翻身拍背床防褥瘡有效

【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今年68歲的台南縣莊錦山,學以致用,他看到周邊許多老人,因重病臥床照顧不良導致褥瘡,開始構思、研發一台「自動翻身拍背床」,陸續取得台灣、美國、日本等8國專利。這台「自動翻身拍背床」每2分鐘能自動翻身,去年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針對30名臥床患者測試。

台中榮總昨天針對國內高齡化問題,舉辦一場高齡醫學產業創新研討會,現場約有20多種高齡輔助醫學照護器材。

最受醫生、護理師感興趣的就是莊錦山研發的「自動翻身拍背床」,利用遙控器控制,能自動協助翻身30度、坐起60度。

莊錦山把自己的研發稱為「活的床」,去年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對30名臥床患者進行人體試驗2周,每2分鐘就會進行翻身,床的面版變成行條的拍背器,每15分鐘自動拍背30秒,試驗後發現,這些患者當中沒有一個有褥瘡的情況發生。

莊錦山是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系第一屆學生,他熱愛發明,「雖然自己沒有親人因為長期臥床受益,希望幫助更多臥病老人獲得良好照顧!」


【2010-05-02/聯合報/B2版/大台中綜合新聞】

新聞選輯:老人下背痛不一定是骨刺

【記者張祐齊╱永和報導】
經常腰痠背痛不一定都是骨刺引起的!永和耕莘醫院指出日前接獲2件老人腰痠背痛的病例,患者都以為是骨刺所引發的下背痛,自行服用止痛藥或類固醇,不但症狀未獲得紓解,還延誤治療時機,差點危及性命。

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曾邵勇昨天開記者會表示,近8成民眾幾乎都有下背痛毛病,其中85%並不會有脊椎病變症狀,只是不良站姿或坐姿、肌肉拉傷等,導致背部筋膜發炎所引起的,這類患者通常只要適度臥床休息、局部按摩熱敷、或服用消炎止痛藥,便可緩解症狀。

曾邵勇說,但其中15%下背痛患者,可能會因為細菌感染、惡性腫瘤等脊椎病變導致疼痛,老年人的下背痛大多屬於此類,建議民眾如果背痛突然發生,服用藥物也無法緩解,並同時合併有神經學症狀,例如坐骨神經痛、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應盡早就醫。

曾邵勇表示日前醫院就接獲2個病例,一名82歲長者脊椎中有血塊,幾乎靠助行器走路。另外一名60歲女性,竟然是脊椎被膿瘍壓迫,讓她幾乎癱瘓,院方為兩位患者動手術取出血塊、膿瘍,都恢復正常生活。

曾邵勇說,藝人「月亮歌后」李珮菁因脊椎手術失敗而癱瘓,這個例子讓國人對脊椎治療有著莫名恐懼,但目前醫學進步,若不是惡性腫瘤,各類脊椎治療手術成功率都在9成以上,民眾只要愈早接受治療,復原的機會愈大。

【2010-05-04/聯合報/B2版/北縣基隆綜合新聞】

新聞選輯:工研院、彰基 研發照護輔助系統

【台北訊】
為提升照護服務的品質,工研院與彰化基督教醫院日前共同宣布簽訂交流合作意向書,未來將共同以創新科技,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照護輔助系統與服務。

簽約儀式由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郭守仁、工研院南分副執行長林光隆代表雙方進行簽約。

工研院南分院副執行長林光隆表示,彰化基督教醫院是國內重要的醫療院所之一,擁有專業的醫療與資訊整合團隊,並以企業化的經營模式,讓病患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品質。

工研院未來將結合內部資源,在「跌倒防治輔助系統」、「腦中風復健輔助系統」,及相關議題領域上與彰化基督教醫院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將共建符合下世代需求的照護器材與創新服務模式,未來工研院將配合彰基整體資源,充分運用雙方在各自領域上的優勢與互補關係,創造雙贏。

郭守仁強調,雙方簽約只是開端,希望透過與工研院的合作,將更多「以病人為中心」的科技化照護模式,推廣到各種慢性疾病,如腦中風、心臟病、老人失智症的醫療保健。

彰基願意擔任健康照護產業的開路先鋒,與醫界、研究單位及產業界攜手合作,將台灣照護品牌推上國際。(王慰祖)

【2010-05-05/經濟日報/C14版/醫藥保健】

新聞選輯:亞洲最大 北榮高齡病房啟用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台北榮民總醫院昨天啟用高齡醫學病房,耗資五千萬元,設置五十床,為亞洲最大老人專屬急性病房。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預估再過7年,台灣65歲以上將占總人口14%,由7%上升為14%,花了24年,較瑞典、日本等國歷經50 至80年來得快,建立完善高齡醫療刻不容緩。

長者大多不只生一種疾病,小病逛醫院各科拿許多藥,小感冒引發肺炎會喘,跌倒後長期臥床,站起來會抖,醫護人員常聽家屬說:「拜託讓老人家多住幾天!」。

北榮3年前開辦高齡醫學門診,老年患者會先由資深住院醫師詢問病史,再由個案管理師透過測驗,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自主能力,之後老年醫學、復健科和精神科醫師,做整合醫療評估,每位病人就診超過30分鐘,但門診每周只看60位病人,每一診15人,醫療費由健保給付。

陳亮恭表示,約有2成的高齡醫學門診患者,之後必須轉至高齡醫學病房。

跌倒與譫妄,是高齡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變差的原因。位於北榮長青樓的高齡醫學病房,參考世衛組織的「高齡友善醫院」軟硬體標準,特別在上面多加設計。

例如,位於三樓的譫妄觀察室和光療室,日本進口的特製燈光,仿日光效果,卻沒有紫外線,可改善失眠及憂鬱症,不必一定要吃藥,體貼外出不便的老人家。

國內醫療院所都設有無障礙環境,但易導致長者跌倒,或輪椅進出困難的浴室門檻,不容易克服,有些醫院把門檻改成斜坡,但坡度對急性病長者仍是障礙。

高齡醫學病房把浴室設計成無門檻,加強排水,以免病房淹水;開放式沐浴間,便於病床推入,並有造價百萬元漩渦超音波沐浴機,便於失能患者盥洗。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門診收治對象,大多是85歲以上、需要多重照顧者,或65歲以上 、有老年疾病症候群者,可詢一般流程掛號。

諮詢電話:02-2875-7830。

【2010-05-05/聯合報/D2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