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及影音:http://news.tvbs.com.tw/world/820351
一床難求!日安寧療護搶手 想住只能「等」
2017/11/21 19:46
2025年日本戰後嬰兒潮,世代集體老化,隨著死亡人口增加,也將邁入多死社會時代,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調查顯示,超過80%的日本人傾向在醫院臨終,不過現在這個想法有改變的趨勢,越來越多人選擇人生最後旅程在家臨終。最大的原因就是日本醫療資源有限,官方預估到了2030年,也就是13年後,會有超過47萬張病床缺,如果不規劃好替代方案,日本人恐怕將面對「不知道在哪裡臨終」的困境。
高齡89歲的齊藤先生,拿起筷子吃麵,雙手微微顫抖看起來有些吃力,七月時他確診白血病,但沒有選擇積極治療,人生最後的願望,是希望能在安寧療護之下自然善終。
白血病患者齊藤勝男:「我已經預約了安寧病房以及醫院,但是等候名單上大約還有20人。」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高血壓標準下修自救:減鈉、地中海飲食助降血壓!
資料來源: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55968
高血壓標準下修自救:減鈉、地中海飲食助降血壓!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7年11月20日 09:00
高血壓是健康沉默殺手,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最新下修高血壓標準,130/80毫米汞柱即屬高血壓,引起國內不少的討論。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國內65歲以上的人口,平均60%至80%有高血壓,女性稍微少一點。有關控制血壓的方法有很多,醫師指出,只要破除迷思,養成量血壓好習慣,以及注意飲食要減鈉、限酒等,遠離高血壓風險一點也不難。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陳文鍾在新書《銀髮醫學-醫學人生》中指出,人口老化的社會,高血壓將是一個重大的健康議題。由於老年人的心臟血管疾病也隨著年齡而增加,高血壓的控制顯得格外重要,在問診中,常見3大迷思值得重視。
迷思1.高血壓一定有症狀嗎?
高血壓標準下修自救:減鈉、地中海飲食助降血壓!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7年11月20日 09:00
高血壓是健康沉默殺手,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最新下修高血壓標準,130/80毫米汞柱即屬高血壓,引起國內不少的討論。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國內65歲以上的人口,平均60%至80%有高血壓,女性稍微少一點。有關控制血壓的方法有很多,醫師指出,只要破除迷思,養成量血壓好習慣,以及注意飲食要減鈉、限酒等,遠離高血壓風險一點也不難。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陳文鍾在新書《銀髮醫學-醫學人生》中指出,人口老化的社會,高血壓將是一個重大的健康議題。由於老年人的心臟血管疾病也隨著年齡而增加,高血壓的控制顯得格外重要,在問診中,常見3大迷思值得重視。
迷思1.高血壓一定有症狀嗎?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好站:高齡餐飲健康促進教師專業社群
https://elderfoodhealth.blogspot.tw/
高齡餐飲健康促進教師專業社群
本社群由南開科技大學民生學院負責維護,它是由一群熱愛高齡餐飲暨健康促進的專業教師所組成,大家一同快樂地研究有關高齡者的飲食、文創、健康、及生活等養生常識,並運用這些福祉、餐飲、文創、數位等技術來提升我們的日常生活品質,建立更好的生活環境。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少子化/台灣老人犯罪激增! 老年人犯案10年增加3倍
資料來源: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842
少子化/台灣老人犯罪激增! 老年人犯案10年增加3倍
2017/11/18 15:00:00
記者陳啟明/新北報導
台灣人口不斷老化,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我國老化指數指標在今年2月首度破百,也是第一次超過幼年人口人數,老年人犯罪的問題也逐漸浮現。警政署統計資料,台灣60至69歲犯罪人口,10年來不斷增加,從95年的5000多人到105年18000多人,暴增3倍之多。也有專家指出,老人與現代社會產生的孤離,例如對科技產品的陌生、少子化的親子疏離或是都市化後的鄰里之間情感的淡薄、子女外出謀生的孤單,都會使老人們由孤獨、不安轉為暴躁,可能會透過犯罪,讓外界注意到自己。
少子化/台灣老人犯罪激增! 老年人犯案10年增加3倍
2017/11/18 15:00:00
記者陳啟明/新北報導
台灣人口不斷老化,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我國老化指數指標在今年2月首度破百,也是第一次超過幼年人口人數,老年人犯罪的問題也逐漸浮現。警政署統計資料,台灣60至69歲犯罪人口,10年來不斷增加,從95年的5000多人到105年18000多人,暴增3倍之多。也有專家指出,老人與現代社會產生的孤離,例如對科技產品的陌生、少子化的親子疏離或是都市化後的鄰里之間情感的淡薄、子女外出謀生的孤單,都會使老人們由孤獨、不安轉為暴躁,可能會透過犯罪,讓外界注意到自己。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日本老年人加快融入數位時代
資料來源:http://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27564-2017-11-10-04-51-30.html
日本老年人加快融入數位時代
2017/11/10
能使用互聯網和智慧手機的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群正在增加。這些人對網購等電子商務的利用率在10年裏膨脹至3倍,在郵件和網頁瀏覽的基礎上,他們對數位産品的利用方式也在擴大。此外,社交網路服務(SNS)也在老年人中順利普及。歐美在老年人的網路利用方面遙遙領先。在AI(人工智慧)利用等方面,如果能否發揮老年人的網路利用潛力,或許將對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y)的走向産生影響。
新聞選輯:預防阿茲海默症,研究指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
資料來源:http://technews.tw/2017/11/13/exercise-and-diet-prevent-alzheimer/
預防阿茲海默症,研究指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
作者 黃 嬿 |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13 日 14:42 | 分類 醫療科技
大腦海馬迴與大腦皮層神經細胞退化造成的阿茲海默症,全球每年超過 750 萬新增病例,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去年台灣失智症人口超過 26 萬人,大約每 100 人就有 1 人罹患失智症。雖然失智症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去年美國阿茲海默症患者有 540 萬人,其中 520 萬人年齡超過 65 歲,預估 2050 年全球患者人數會到達 1.38 億人。
阿茲海默氏症是德國精神病學家和病理學家愛羅斯阿茲海默於 1906 年最早發現,二戰以前阿茲海默症遠不如現在普及,但自從二戰以後,抗生素與化學治療的發展延長人類壽命,也使得這種老化疾病患者快速增加,阿茲海默症症狀是記憶喪失、思考與行為狀態改變,是一個老化的疾病,神經科學家認為,阿茲海默症其實可以預防,且只需要最簡單的改變生活方式就可以。
預防阿茲海默症,研究指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
作者 黃 嬿 |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13 日 14:42 | 分類 醫療科技
大腦海馬迴與大腦皮層神經細胞退化造成的阿茲海默症,全球每年超過 750 萬新增病例,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去年台灣失智症人口超過 26 萬人,大約每 100 人就有 1 人罹患失智症。雖然失智症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去年美國阿茲海默症患者有 540 萬人,其中 520 萬人年齡超過 65 歲,預估 2050 年全球患者人數會到達 1.38 億人。
阿茲海默氏症是德國精神病學家和病理學家愛羅斯阿茲海默於 1906 年最早發現,二戰以前阿茲海默症遠不如現在普及,但自從二戰以後,抗生素與化學治療的發展延長人類壽命,也使得這種老化疾病患者快速增加,阿茲海默症症狀是記憶喪失、思考與行為狀態改變,是一個老化的疾病,神經科學家認為,阿茲海默症其實可以預防,且只需要最簡單的改變生活方式就可以。
新聞選輯:《不可不知》骨鬆肌少易扭傷、摔斷骨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0987213
《不可不知》骨鬆肌少易扭傷、摔斷骨
台灣新生報 2017/11/14 00:00(2天前)
「骨鬆肌少症」亦即骨質疏鬆及肌肉衰弱,使肌肉保護關節的穩定度較差。多發生於老年人,且常會扭傷或跌倒即骨折,一旦骨折,特別是常發生的髖部部位,恐增加近三成的死亡率。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提醒,男性65歲以上、女性50歲以上或停經後須慎防。該學會理事長陳芳萍醫師表示,骨鬆肌少症常發生在年紀較長者,因骨骼、肌肉、和關節隨年齡增長,會產生自然老化現象,骨質變得越來越不緻密,且肌肉量與肌力減少,關節軟骨退化。
患者常會有駝背、脊椎或關節變形,身體無法自由的向前彎,手腳無力使行動力受到限制等。而老人家體力較差,平衡感也不好,最容易發生跌倒就骨折,且多半發生在髖部骨折居多。
《不可不知》骨鬆肌少易扭傷、摔斷骨
台灣新生報 2017/11/14 00:00(2天前)
「骨鬆肌少症」亦即骨質疏鬆及肌肉衰弱,使肌肉保護關節的穩定度較差。多發生於老年人,且常會扭傷或跌倒即骨折,一旦骨折,特別是常發生的髖部部位,恐增加近三成的死亡率。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提醒,男性65歲以上、女性50歲以上或停經後須慎防。該學會理事長陳芳萍醫師表示,骨鬆肌少症常發生在年紀較長者,因骨骼、肌肉、和關節隨年齡增長,會產生自然老化現象,骨質變得越來越不緻密,且肌肉量與肌力減少,關節軟骨退化。
患者常會有駝背、脊椎或關節變形,身體無法自由的向前彎,手腳無力使行動力受到限制等。而老人家體力較差,平衡感也不好,最容易發生跌倒就骨折,且多半發生在髖部骨折居多。
新聞選輯:50歲關節退化拉警報!「護膝」輔助行走更自如
資料來源: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67/55896
50歲關節退化拉警報!「護膝」輔助行走更自如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7年11月13日 10:11
關節退化是中、老年族群常見的病灶,其中又以膝關節退化最困擾。復健科醫師指出,膝關節是人體骨骼中的大關節,不僅承載負擔大,更會因關節痠軟、抬腳無力,嚴重影響腳踝活動安全。因此,利用輔具保護膝關節就格外重要。
預防膝關節傷害持續惡化,除了及早就醫介入治療,平常也要多做復健運動,利用輔具提升大腿肌力,才能延緩關節的持續退化。
復健科吳順堯醫師指出,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膝關節退化過去常見於60、70歲以上的老年族群,近年來也有不少中壯年族群提早膝關節退化。根據門診觀察,50歲就發生關節退化的比例,比過去約增加2成。
50歲關節退化拉警報!「護膝」輔助行走更自如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7年11月13日 10:11
關節退化是中、老年族群常見的病灶,其中又以膝關節退化最困擾。復健科醫師指出,膝關節是人體骨骼中的大關節,不僅承載負擔大,更會因關節痠軟、抬腳無力,嚴重影響腳踝活動安全。因此,利用輔具保護膝關節就格外重要。
預防膝關節傷害持續惡化,除了及早就醫介入治療,平常也要多做復健運動,利用輔具提升大腿肌力,才能延緩關節的持續退化。
復健科吳順堯醫師指出,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膝關節退化過去常見於60、70歲以上的老年族群,近年來也有不少中壯年族群提早膝關節退化。根據門診觀察,50歲就發生關節退化的比例,比過去約增加2成。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心肌梗塞又胸悶 恐為血糖太高惹禍!
新聞選輯:不想淪為下流老人 先搞懂民法扶養義務
資料來源: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71107/2637387
不想淪為下流老人 先搞懂民法扶養義務
記者陳鴻謙/台北報導
2017/11/07 11:37
台灣受到少子化及高齡化衝擊,未來一個年輕人可能要扶養2到4個長者,因此長照議題備受政府及社會關注。然而,父母分家產後,子女對其生活不聞不問,導致晚景淒涼的情況也時有所聞。年邁父母如何避免晚年生活陷入困頓,以及為人子女應盡什麼扶養義務?值得大眾思考。
成律法律事務所吳逸軒律師表示,所謂扶養義務,在民法1114條以下有詳細規定。就法律來說,扶養義務講的是最基本的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的金錢給付。雖然就道德上來說,扶養的內容還包含保護、教養、教育、陪伴等,但這些卻非法律所能規範。因此,民法親屬編中所規範的子女對父母的扶養義務,主要為金錢給付,以維持父母基本生活所需。
不想淪為下流老人 先搞懂民法扶養義務
記者陳鴻謙/台北報導
2017/11/07 11:37
台灣受到少子化及高齡化衝擊,未來一個年輕人可能要扶養2到4個長者,因此長照議題備受政府及社會關注。然而,父母分家產後,子女對其生活不聞不問,導致晚景淒涼的情況也時有所聞。年邁父母如何避免晚年生活陷入困頓,以及為人子女應盡什麼扶養義務?值得大眾思考。
成律法律事務所吳逸軒律師表示,所謂扶養義務,在民法1114條以下有詳細規定。就法律來說,扶養義務講的是最基本的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的金錢給付。雖然就道德上來說,扶養的內容還包含保護、教養、教育、陪伴等,但這些卻非法律所能規範。因此,民法親屬編中所規範的子女對父母的扶養義務,主要為金錢給付,以維持父母基本生活所需。
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 第473集 (告別約束 老而自立)
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 發佈日期:2016年11月30日
多數人對於安養院的觀感偏向負面,認為照護品質不佳,甚至揶揄住在裡頭猶如三等公民,天天就是等吃飯、等睡覺、等著上天堂。現存的照護現場,的確存在一些令人不忍的畫面,很多老人因為躁動、或是因為容易拔除身上的管路,而遭到綑綁。這種約束行為,不但行之有年,甚至被認為是避免老人發生危險的必要之惡。 但是在日本等國家,早已明文禁止這種約束行為,台灣在照護觀念上還遙遙落後。幾年前,有機構開始引進日本的零約束和自立支援的照護觀念,讓機構裡的老人,不再只能淪為三等公民。當一個臥床的老人,還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不只讓老人家重拾自信,也讓其他照護機構開始思考,照護模式應該要翻轉了。
新聞選輯: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未來護理之家)
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
發佈日期:2014年10月29日
2016年台灣有甚麼大事?大家第一個反應可能是選總統,但現在我們要說的是跟你我生活最緊密相關的一個數字,它叫做扶老比,也就是年輕人要照顧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將達到18%,首度超過扶幼比。在2016年,每一百個有生產能力的人口,得扶養18名老人加17.8個孩子,您想想看這個負擔沈不沈重。上個月的日經Business雜誌就以【隱形照護 一千三百萬人的強震】做封面: 內卻報導戰後嬰兒潮今年全面邁入65歲,日本將進入下一個世代,但是多達20%的白領階級陷入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還要照顧年老父母的困境。其實台灣也正一步步走向同樣的道路,但是長照喊了十年,卻總是看不到什麼明顯的進度,而被我們視為標竿的北歐國家,長照規格在這段時間又已經升級。獨立特派員這個星期開始,將從北歐快遞最新的相關報導,介紹在地老化的新做法。
新聞選輯:周傳久/聲音 長照服務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環境因素
資料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1194/2800424
周傳久/聲音 長照服務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環境因素
2017-11-06 12:40聯合新聞網 周傳久
不久以前到日本老人醫院,看到每位護理師穿的鞋子很漂亮,恭維他們。但護理主任說,好穿重要,更重的設計是在讓護理人員走路減少磨地噪音干擾病人。這意味著他們考量到照顧環境因素,讓不能自行移動或常時間固定一處的病人,能得到較好的環境品質。
其實不只一般醫院,在任何長期照顧的環境都很需要考量聲音因素。或說,影響聽覺的因素。
在台灣一個現代化得讓一般機構羨慕的日照中心,來了一位離職社工,好心彈鋼琴給失智長者聽,就看到長者隨之有笑臉並且跟著節拍,真快樂。但另兩位長輩被吵得抓狂,無處可躲。
這讓我想起以前去挪威新設的失智專屬護理之家,三位主責設計的護理師解說,客廳的主廳旁還有兩間隔間房可以看電視,因為這樣想看電視的人不會吵到不想看電視的人。
周傳久/聲音 長照服務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環境因素
2017-11-06 12:40聯合新聞網 周傳久
不久以前到日本老人醫院,看到每位護理師穿的鞋子很漂亮,恭維他們。但護理主任說,好穿重要,更重的設計是在讓護理人員走路減少磨地噪音干擾病人。這意味著他們考量到照顧環境因素,讓不能自行移動或常時間固定一處的病人,能得到較好的環境品質。
其實不只一般醫院,在任何長期照顧的環境都很需要考量聲音因素。或說,影響聽覺的因素。
在台灣一個現代化得讓一般機構羨慕的日照中心,來了一位離職社工,好心彈鋼琴給失智長者聽,就看到長者隨之有笑臉並且跟著節拍,真快樂。但另兩位長輩被吵得抓狂,無處可躲。
這讓我想起以前去挪威新設的失智專屬護理之家,三位主責設計的護理師解說,客廳的主廳旁還有兩間隔間房可以看電視,因為這樣想看電視的人不會吵到不想看電視的人。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共享共居共餐,作夥打造幸福老後
資料來源: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6094&fullpage=true
康健雜誌228期 2017.11.01
共享共居共餐,作夥打造幸福老後
作者 : 林貞岑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人類學研究發現,職涯退休、疾病傷殘與痛失親友3大轉折,最常發生在晚年,是切斷人際與社會連結的最大主因。在台灣,獨居多、退休年齡早,缺乏連結的風險更高。譬如近三成熟齡人口(55~74歲)是未婚、離婚或喪偶的獨居人士,男女實際退休年齡為60~62歲,意謂我們將有更長的時間一個人過活。一個人可以不孤單。保持社會連結令人長壽健康,活得好,且活得有價值、有意義,近來成為高齡發展新趨勢。閨密好友老後同住、園藝愛好者一起除草種樹,讓荒蕪山林恢復生機......,從個人到環境連結,不但讓人保有獨立自主功能並減少失智及退化,且能刺激社會經濟,讓高齡社會變得活躍。且看荷蘭、新加坡、日本及台灣如何創造連結,用群體力量打造幸福社會。
黑T恤牛仔褲、小平頭,帶著靦腆笑容的23歲荷蘭青年亨德里克(Mark Hendrik)每週固定陪伴80多歲的奶奶用餐,有次奶奶拉著他的手幽幽地說:「你來之前,我已經3天沒和人說話了。」奶奶以前朋友很多,現在卻孤伶伶一人,念大學的他這才發現,孤單長輩其實並不少;而身旁年輕朋友離鄉念書、少下廚,也想念家常媽媽味。
康健雜誌228期 2017.11.01
共享共居共餐,作夥打造幸福老後
作者 : 林貞岑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人類學研究發現,職涯退休、疾病傷殘與痛失親友3大轉折,最常發生在晚年,是切斷人際與社會連結的最大主因。在台灣,獨居多、退休年齡早,缺乏連結的風險更高。譬如近三成熟齡人口(55~74歲)是未婚、離婚或喪偶的獨居人士,男女實際退休年齡為60~62歲,意謂我們將有更長的時間一個人過活。一個人可以不孤單。保持社會連結令人長壽健康,活得好,且活得有價值、有意義,近來成為高齡發展新趨勢。閨密好友老後同住、園藝愛好者一起除草種樹,讓荒蕪山林恢復生機......,從個人到環境連結,不但讓人保有獨立自主功能並減少失智及退化,且能刺激社會經濟,讓高齡社會變得活躍。且看荷蘭、新加坡、日本及台灣如何創造連結,用群體力量打造幸福社會。
黑T恤牛仔褲、小平頭,帶著靦腆笑容的23歲荷蘭青年亨德里克(Mark Hendrik)每週固定陪伴80多歲的奶奶用餐,有次奶奶拉著他的手幽幽地說:「你來之前,我已經3天沒和人說話了。」奶奶以前朋友很多,現在卻孤伶伶一人,念大學的他這才發現,孤單長輩其實並不少;而身旁年輕朋友離鄉念書、少下廚,也想念家常媽媽味。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