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體重正常也可能過肥 你需要減掉這個

資料來源: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2782

體重正常也可能過肥 你需要減掉這個
作者:王馨世(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教授)2018.05.31

體重過重與過肥(脂肪過多)

從身體質量指數(BMI)的觀點來看,體重過重與肥胖是對等的。肥胖是指一個人的脂肪量異常偏高且比例不健康,判定標準是以身高為固定參數指標,所訂定出來的相對應體重,若超過一定數值即為「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kg)除以身高(公尺,m)的平方(即BMI=kg/m2)。

如果用脂肪含量當作判斷肥胖的依據,體重過重不一定是肥胖。像有些人體重過重,但是脂肪含量低,就不能稱為肥胖;相對的,體重正常的人也可能脂肪含量高,即為過肥(脂肪過多)。


BMI相同的人,可能是過重,也有可能是過肥(脂肪過多)。一般而言,大多數體重過重的人都含有過多或偏高的脂肪,即為過肥;積極運動且肌肉強大者,以身高來推算是體重過重,卻沒有過肥(脂肪過多);至於年紀大又老化者,則是過肥(脂肪過多)而無過重。


(圖片來源:王馨世提供)

內臟脂肪多寡與種族有關

居住在亞洲南部(包括台灣)的人及美洲印地安原住民,都屬於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多)的種族,也就是說,只要其脂肪增加,大多會分布於內臟。而白人和黑人的內臟脂肪分布男女有別,通常白人男性及黑人女性的內臟脂肪含量較高。

曾有英國醫師來台灣進行醫藥參訪,發現從外貌看起來,台灣民眾肥胖比率比西方國家低,但糖尿病、心臟病患比率卻不少於西方國家,推測可能與台灣人內臟脂肪含量偏高有關。
年紀大 肌肉減少、脂肪增加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肌肉會逐漸退化萎縮,20歲過後,每10年平均減少0.4~0.8公斤的肌肉量,由脂肪取而代之,使脂肪總量與比率增加,容易造成慢性發炎、胰島素抗性增加,進而引起血管病變(心臟病)與糖尿病。因此,一旦年紀大了,即使體重維持不變,脂肪比率仍會持續增加。

資料顯示,腰圍(男性<90 cm、女性<80 cm是健康良好的指標)或腰臀比(腰圍除以臀圍的比值,男性<1.0、女性<0.9是健康良好的指標),更能反應身體新陳代謝是否處於良好健康的狀態。
老年人做重量訓練 預防肌肉萎縮

老化與肌肉萎縮呈現顯著性相關,尤以下肢(腿、腳、膝蓋周圍)最明顯,上肢與背部次之,導致體力越來越差,影響日常活動。

老年人(65歲以上)可以藉由在走路時做重量訓練,來預防肌肉退化萎縮,並維持適當體力。快走除了能鍛鍊腿、腳部肌肉,若兩手各拿一瓶裝有600毫升水的寶特瓶,配合走路的雙手擺動,還能同時鍛鍊手臂與背部肌肉。

老年人的重量訓練並非要練出明顯肌肉線條,而是直接增加肌肉總量,繼而增加體力,得以因應日常生活所需的體能,也有助改善關節痛、下背痛等;此外,能減少脂肪堆積,避免產生與發炎相關的細胞因子,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的發生機率。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