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經濟五四三》老年台灣,只能更老、更多病、更失智、更失能嗎?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8047

《經濟五四三》老年台灣,只能更老、更多病、更失智、更失能嗎?
精華簡文 

 《經濟五四三》老年台灣,只能更老、更多病、更失智、更失能嗎?
林常青(成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2018-02-04 Web Only
 
2018台灣正式變成高齡社會,2026將變成超高齡社會,五個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不僅是花錢做長照,台灣的勞動政策、健保政策都該翻轉!

還一直講愛拼才會贏,用「爆肝」換經濟成長嗎? 還繼續用健保,用傳統醫護與藥物來解決健康問題嗎?這些台灣第一,在人口老化問題益發嚴重的台灣,可能會越拚越糟。

人口老化逐漸將我國醫療健保體系壓得喘不過氣來。由於癌症等慢性病以及失智與失能的發生率/盛行率多會隨年齡而上升,隨著人口老化,需要被醫療與被照護的人口也將大幅增長。台灣面臨扶養的老人將更老、更多病、更多失智與失能。醫療與照護的需求大幅上升的同時,卻又面臨人口成長緩慢甚至開始萎縮。幾乎可以預見,在醫療科技是否能大幅突破無法確定的情況下,醫護人員與資源有限的窘境,會讓本來就搖搖欲墜的健保體系走得更加蹣跚。

除了無限上綱地,要求藥物、醫材與醫護人力加以控制,另外一個可行的思維,應該是讓人民降低未來的醫療與照護需求。當然這不是說,要採取「楢山節考」的方式放棄照養與醫療。相反地,我們應該一同進行觀念翻轉,來尋找一個讓人「活得久也要活得好」的方式。
翻轉一:與其治病,不如預防

首先,可以做的就是預防醫學產業的推廣。所謂「上工治未病」,預防醫學除促進健康與延緩或避免疾病發生外,也包含早期診斷與適當治療和病後防復。

事實上,許多保險公司,在被保險人納保後即提供癌症篩檢或健康檢查,正是因為經過精算後,知道即使罹癌,但早期發現並治療的效益仍可能比末期發現時的成本為高 (註1)。若能早期發現並進行適當的醫療處置,不只能延長壽命保存部分的活動能力,也能減少長期臥病在床的時間與費用。因此,雖然不見得能開源,但在節流上,預防醫學將有助於減少疾病老化對醫療與整個社會的衝擊。
翻轉二:爆肝成本老來付,台灣工時比日本多304小時

其次則是「犧牲健康換取財富」觀念的揚棄。沒錯,我們的長輩或者是我們自己都曾經歷過,爆肝拼經濟,這樣的經濟發展階段。但在早期,人們壽命深受疾病與天災的影響,較短而具有風險,再加上資本(金)缺乏,也因此一有機會,願意以過長工時、犧牲休閒等「爆肝」式的血汗經濟來換取財富。

然而,當人們的壽命變長,正常的工作並適當的飲食、休閒與運動,則有助於存下未來健康的老本。再者,資金的取得也較以往容易。是否「拼命」所賺的錢,值得用更長的餘生健康來換。這是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需要重新尋找的「最適均衡」。

台灣目前的全年工時達2034小時,和世界近40個主要國家相比不只名列前茅,更比鄰近同時面對高齡的日本多出304小時(註2)。當我們長期處在爆肝式的工作環境下,是否也該想想,在醫療進步下65歲後人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但「犧牲健康換取財富」這種工作方式卻可能讓我們大多數的餘生處在不健康的狀態,也徒增未來的醫療需求(註3)。

長命也要「好」命,而未來的高齡者不就是當今的中壯年人。高齡社會與超高齡社會或許是無法避免的,但讓未來高齡者的命更好-更健康、更少失能的機會、更少臥病在床的時間,且仍能為社會或人群服務-這或許也正是人人當前可以積極努力以減少高齡醫療需求與照護成本的重要方向(註4)。

註1: 如常見的大腸直腸癌、乳癌、口腔癌、子宮頸癌。

註2: 請見勞動部網站

註3: 因此,例休與加班工時等規定,除了避免勞工長處於「犧牲健康換取財富」,也能間接讓勞工更健康,更節省社會未來的醫療與照護成本。 註4: 這也就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於 2002 年提出活躍老化的概念:「提升民眾老年期生活品質並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的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