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 工商社論》積極看待長照2.0所帶來的老年商機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203000174-260202
工商社論》積極看待長照2.0所帶來的老年商機

2018年02月03日 04:09 工商時報
主筆室

伴隨著高齡社會的提前來臨,長照2.0政策的財源穩定和人力短缺,從去年正式上路後,不斷的進行「滾動式修正」,其中仍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之處。

截至2017年底為止,台灣2,357萬的人口裡面,14歲以下的幼年人口約309.1萬,占總人口比例13.1%;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則超過326.8萬,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3.9%。事實上,早在1993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就達到7%,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原本預計在2020年才會成為老人比例14%的「高齡社會」,卻即將要在今年提前「達標」。比過去25年人口迅速老化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能在2025年之後,老人人口比例超過20%,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是老人的「超高齡社會」。

回顧我國的長照政策,在朝向整合長期照顧相關部會的政策和資源之方向確立,2007年政府核定「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大溫暖社會福利配套方案之旗艦計畫」之後,從2008年所推動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是以「稅收」提供8項居家和社區式的長照服務,而住宿式的機構只限於補助中低收入的老人。雖然建立起基礎的居家與社區長照服務,但是長照1.0並沒有達成「一鄉鎮一日照中心」的政策目標,也間接促成2015年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公布後兩年施行的「長期照顧服務法」。

2016年政黨輪替之後,蔡英文總統長照2.0政策轉進的新方向分為兩個層面:「財源籌措」;還有以社區為基礎的「在地照顧」。就前者而言,2017年6月正式上路的長照2.0,財源的籌措是基於去年1月所修訂的「長期照顧服務法」,調高香菸和遺產與贈與稅做為特種基金的來源,而不足330億額度的部分則由政府編列預算補足。就後者來說,具體實施的是蔡總統所希望能夠讓民眾「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將社區資源分為A級的「旗艦店」、B級的「專賣店」、以及C級的「柑仔店」不同等級的所謂「ABC社區整體照顧模式」;此外,「包裹式支付」的新制度,則希望縮短核銷補助的時間,以利於長照機構的資金調度,並朝向照服員「月薪制」的發展。

然而,這項政策從去年7月起,也同樣面臨前述兩個層面的困境。就「財源籌措」而言,菸稅與遺贈稅的新制在去年下半年,只徵收到58億元不到,推估今年全年可能只有115億元,遠低於原先預估的296億元。就「在地照顧」的「ABC社區整體照顧模式」來說,原本去年7月開始推動的「包裹式支付」新制度,則因為各縣市政府並沒有達成共識而跳票,並延後到今年1月開始實施。而有關照服員朝向「月薪制」發展的政策規劃,也引起很大的爭議。

一方面,賴清德院長去年11月論及照服員超過3萬元的工作負荷量時表示,就當做是在「做功德」之言論,受到社會各界的批評;另一方面,「做功德」的背後正凸顯出,由於人口老化的速度超乎政府的預期,令人堪憂的長照財源和不堪負荷的長照工作,使得照顧服務人力的嚴重不足,成為一個無解的難題。而正由於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14%的「高齡社會」到20%的「超高齡社會」,台灣可能只需要8年,這更凸顯出長照永續經營的重要性。

兩年前的總統選舉,當時國民黨基於全民健康保險的施行經驗,提出的是仿效日本的社會保險制度,讓長照財源的籌措更為穩定。而從去年長照2.0上路以來,無論是「沒有共識」、或是「不如預期」,長照2.0面對「老的太快」的嚴峻形勢,已經陷入「不斷進行『滾動式修正』」之政策窘境;種種制度性的變革,讓人感到憂慮的正是長照財源的穩定性。面對照顧服務員和護理人員、以及職能治療師和物理治療師與社工師,合計超過1萬5千人以上的需求缺口,有需求卻找不到人照顧,「長照難民」的出現也將會成為政府責無旁貸的課題。

然而,另一方面有鑒於我國人口結構的少子化和高齡化,女性的平均壽命延長到83歲、男性延長到77歲,除了長照需求外,有更多還算健康的老年人口所衍生出來服務照顧的需求和商機,應該同樣值得政府的重視。首先,必須要思考的是,要不要引進營利事業提供長照的服務、如何引進、如何規範,並避免照服機構的「大型化」、或甚至「財團化」的現象產生。其次,政府還應該重視銀髮族的多元照顧產業,無論是健康促進、生活照顧、學習環境、或互動交流,其所需要的是包括日間照護與家事服務在內的整合性照顧服務。此外,對於居家照護器材與多功能輔具的研發、照護服務的人力培訓、乃至於老人飲食與觀光休憩之需求,都必須結合生活輔助產品、以及和高齡養護服務、或生活與健康相關的數位產品,而這些則都需要跨部會更全方位思維的政策規劃。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