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孤獨管理》:超高齡日本的孤獨死、暴走老人與單身寄生族

資料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8130

2018/06/27, 社會
《孤獨管理》:超高齡日本的孤獨死、暴走老人與單身寄生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二○一五年,日本大約發生四萬起孤獨死案例,然而十年後,日本每年孤獨死的案例預計會從四萬增加到十萬。除了大量的「孤獨死」外,日本還有「單身寄生族」和屢上社會新聞的「暴走老人」議題。


文:王浩一
獨居老人與他的孤獨死,社會問題的探討與省思

台灣的老人愈來愈多,失智症人口將持續攀升,所有社會學者都在提醒大家應及早準備,為家裡的長輩,也為將來的自己。當然,我也知道另一個更廣泛的老人議題:孤獨老人。這個暗黑的社會問題,不再隱晦,它已經浮現許久了。台灣是如此,日本更是明顯。

孤獨老人有兩個定義,一是與家人同住,內心卻孤獨的老人;二是現在是獨居,未來「孤獨死」的老人。先來談談獨居老人吧!他們並非時下進步國家中那些有生產力的青壯年所說的:「獨居不再等於孤獨,而是我們的生活新選擇!」帶有一點浪漫時麾的宣示,也帶有「一個人住,因為我可以」的勇敢。

再來說說日本的孤獨老人吧。日本高齡化的社會有許多隱憂,二○一五年統計,獨居老人多達六百萬名。隨著年紀增長的獨居老人,因為自尊心的理由不願向社區求救,因為家中意外,或是心臟病發作無法及時向外界求救所導致死亡的案例,日本社會稱之「孤獨死」。


二○一五年,整個日本社會大約發生四萬起「孤獨死」案例,而專門處理「孤獨死」房間與遺物的業者,被稱之「特殊清掃業者」。業者自稱是「最哀傷的工作」,他們工作項目就是「送這些獨居老人最後一程」,現場往往是許多蒼蠅、遺體的體液、沒洗的衣物、滿地未開封的信件等物品。清掃完成後,會在房間插上花朵,也祭拜亡魂,這樣的流程約需六個小時。為了不驚動公寓居民,僅僅告訴鄰居他們在幫忙搬家。

然而,日本預估十年後,每年孤獨死的案例會從四萬增加到十萬。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韓國受到經濟壓力和人口老化的雙重影響,孤獨死亡年年增加。報導裡說著他們窮困潦倒,無人依靠。去世多時也沒有人知道,更別提體面的葬禮了。然而「孤獨死」已經從過去的老年人,開始年輕化了。

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親人猛下指導棋 照顧者最崩潰的事

資料來源: https://udn.com/upf/newmedia/2018_data/family_caregiver/index.html?utm_source=fb&utm_medium=u38-2

親人猛下指導棋 照顧者最崩潰的事
聯合報願景工程

台灣愈來愈老,「長期照顧」幾乎已成家家都難念的經。照顧失能父母,是體力、財務、情緒的三重煎熬;但最難對付的,是因為:對於「照顧」,人人都有意見。

在傳統孝道、社會觀感的交叉劫持下,太多下「照顧指導棋」的關心者,由四面八方而來的意見,讓真正擔起照顧責任的人,更手足無措;眾人眼光、輕率的評斷,彷彿變成「照顧勒索」,讓照顧責任愈形沉重。

親友人多嘴雜 照顧者拭淚

在眾多照顧者難題中,最難解的,大概就是「照顧責任」在家人中的承擔與分配。

30多歲的林日雄(化名)最近把中風的寡母,從屏東內埔老家送到高雄一家私立安養院照顧了。一個月2萬元的安養費,在他這樣一個「做工的人」來說,已是拚了命攢出來的,他獨子,單身,沒有人幫他。

但在全是宗族親戚的村中卻引起批評:「你老母辛苦把你養大,你忍心丟到老人院?」「你免去上班,就辭職返來顧你老母啊。」人多嘴雜,林日雄只能抹淚。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如何引導民間企業投入高齡產業?日本介護服務的「溫柔之手」

資料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8110

2018/06/25, 健康
如何引導民間企業投入高齡產業?日本介護服務的「溫柔之手」


伊佳奇

一個研究政策分析、組織行為的社會科學的人,到了壯年,因父親罹患阿茲海默症,為要照護父親,面對這無法治癒的疾病,開始全心學習神經醫學、老人醫學、老人護理、老人心理學、老人社會學、職能治療、物理治療、營養學、各國長照制度等知識,發展出華人失智症整合照護知識,並全力投入失智症政策、長照政策的研究,以使用者(家庭照護者)角色,持續提出政策建言,長期在國內外從事失智症照護講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的長照政策為何問題重重?原因即在台灣在抄襲日本介護制度,但未思考文化與基礎建設等的差異性。本文將介紹日本的介護保險制度,並以民間企業「溫柔之手」投入高齡產業為例,說明在政策引導之下,如何鼓勵民間投入長照。

財政部在6月11日,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公布,喜的是今年五個月以來的全國稅收,創下歷史新高;憂的是今年長照基金距離年度目標仍有一段需要努力的空間。財政部也宣佈,今年前五個月的稅收中,長照基金實徵淨額120億元,絕大多數來自菸稅,而來自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遺產稅與贈與稅占不到一成。今年長照基金的年度目標為321億,若依今年前五個月的速度估算,全年度長照基金預計約可撥入289億元,仍有32億的努力空間。

負責長照經費籌措的財政部,可能忽略負責執行長照政策的衛福部,去年的預算執行率僅達成約64%,為何財政部努力找到財源後,衛福部卻找不到地方花?必須探討長照政策的規劃是否吻合現況,或是與事實脫節?如果再對照台灣抄襲日本的介護制度來看,為何日本是錢還不夠用,還吸引民間資源投入,發展出有各自特色的長照服務,及研擬提高消費稅到10%。

從稅收來源來看,九成以上來自菸稅,似乎印證當初規劃因配合長照經費所需做調整後,民間產生的反應:「吸菸救長照」。但平心而論,蔡英文政府在長照政策的努力與預算上的編列遠超過歷任總統,預算更是倍數成長,對於長照政策規劃時所憂慮的兩件事:錢與人,回顧蔡英文政府這兩年的作法是先解決「錢」的困境,但仍陷入「缺人」的泥沼。

繼續閱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8110

新聞選輯:《健康聚寶盆》銀髮族久坐不健康 每週至少運動3天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11311
《健康聚寶盆》銀髮族久坐不健康 每週至少運動3天

2018-06-24
圖‧文/高倚恩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依現有資料顯示,約67%的老年人口一天平均久坐時間超過8.5個小時,形成所謂的坐式生活型態。


▲圖4。(照片提供/高倚恩)


▲圖2。(照片提供/高倚恩)


▲圖1。(照片提供/高倚恩)


▲圖3。(照片提供/高倚恩)

坐式生活型態造成的衝擊包含: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增加、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過高,以及肥胖、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提升,增加跌倒的風險,甚至死亡。體能活動能有效改善坐式生活,增加老年人起身活動的時間,達到促進整體健康的效果。

對老年人來說,適當的運動強度是運動時感覺輕微疲憊,且呼吸有加快即可,運動頻率則是每週3到7天。

◎阻力運動:以加強下肢肌力為主,有助增加行走時的穩定度。

運動時採站姿,扶著椅子進行,一次做8-12下,不同運動中間間隔約1分鐘,並在運動過程中保持呼吸順暢。

●髖屈曲運動(圖1):大腿往頭的方向抬起,並保持身體直立。

●髖外展運動(圖2):大腿往側邊抬離地板。

◎伸展運動:老年人頸椎、胸廓附近的肌肉較緊繃。

伸展運動可改善體態及舒緩肌肉緊繃的不適。

不同的動作伸展大約維持20秒,切記不需要非常用力地牽拉,只要感到肌肉有被拉緊即可。

●牽拉胸廓(圖3):上半身靠牆,雙手打開,幫助身體更穩定貼向牆面,收下巴,讓耳垂與肩膀在同一直線,肩膀與牆壁儘量貼緊,不要有空隙。

●平衡訓練(圖4):以改變身體的支持底面積來達到效果。

站姿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慢慢進階到一腳前、一腳後地站,最後變成前腳腳跟碰到後腳腳趾站。

◎心肺耐力訓練:建議到戶外空曠的地方散步或快走20-60分鐘。

體能活動對於老年人十分有益處,但由於每個人身體狀況並不相同,因此活動中若感到不適,需要立即停止,不可勉強,並在安全、甚至有其他人陪同的狀況下執行,才能帶來最大的效益。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40歲後肌肉崩壞 專家教你怎麼救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208783

40歲後肌肉崩壞 專家教你怎麼救
2018-06-20 15:40聯合報 記者吳貞瑩╱即時報導

上了年紀,有點肉,更健康!亞東醫院復健科主醫師林宗慶表示,年老之後,最怕肌肉嚴重流失,行動能力變差,連帶影響免力,容易感染病菌、生病,新光營養師夏子雯也提醒,老年人的肌肉量不足,與飲食有很大關係。提醒民眾,除了運動,還要兼顧營養,趁年輕時多存些肌肉,才能為健康的老後生活及早準備。

林宗慶表示,年齡一過四十歲,肌肉組織就會開始流失,平均十年內流失8%,到了六十歲以後,則流失速度更快,如果沒有積極維持肌肉量,身體越來越單薄,最後只剩一層皮包骨。

毛巾擰不乾 肌少症警訊

「肌肉量與行動能力成正比」林宗慶說,一旦肌肉量不足,整個人就會變得衰弱,無法打開保特瓶瓶蓋,連毛巾都擰不乾;走路速度越來越慢,以前過馬路時,可以在綠燈秒數結束前,走至另一端,現在則是來不及。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學者倡議:喘息之外 讓照顧者重回職場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3204198

學者倡議:喘息之外 讓照顧者重回職場

2018-06-18 00:15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魏忻忻/台北報導

台灣家庭照顧者承擔的照顧責任和能量,可說是世界少有,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政府訂定「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原則」,立意良好,但除了喘息服務,其實家屬還需要更多支持。

統計顯示,國內家庭照顧者平均照顧九點九年,每天平均照顧十三點六小時,負荷沉重。目前的喘息服務延續自長照1.0,已行之多年,長照2.0進一步提供居家、機構式住宿或社區臨托服務。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兩年前宣布「零介護離職」對策,提供照顧者九十三天照顧假,要求重新做照顧安排,希望家屬利用假期,安排長輩到日照中心等機構適應,或認識照顧資源,使照顧假結束後,家屬能回工作崗位。反觀台灣,僅有七天家庭照顧假,且只是讓家屬能回家提供照顧。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說,政府觀念應翻轉,若家庭照顧人力是一比一,日照中心照顧人力一比八,若能使家庭照顧釋出給社區照顧,等於有七人可回職場,讓勞動力回流。

陳景寧指出,政府對照顧者的支持服務,若停留在喘息服務、照顧技巧訓練與心理協談,雖減輕照顧壓力,卻也「鞏固」照顧者角色,非常可惜。陳景寧說,若政府協助還未離職的照顧者做好照顧安排,認識國家長照資源,是有機會讓這些照顧者脫離照顧,繼續留在工作崗位,生涯規畫也不必被迫中止。

老五老基金會執行長游麗裡指出,居家喘息服務和現有居家服務重疊性高,由照服員到家中六小時或三小時,照顧者覺得差異不大。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坦言,他在五年前就暫停居家喘息服務,除了三到六小時的居服喘息對照顧者幫助有限,居服人力不足也是一大問題。

游麗裡說,若照顧者想出國旅遊,機構式喘息服務比較實用,目前許多縣市與當地護理之家等單位簽約,機構提供喘息服務的數量也有成長,但申請流程繁複,且需事前申請,使用量還有待觀察。

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銀髮族的步態問題多 暗藏跌倒危機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016/3179170

銀髮族的步態問題多 暗藏跌倒危機
2018-06-05 09:01常春月刊




【文、圖/摘自《從步態看健康》美、加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著(方舟文化出版/一方青行銷合作)】

長輩們的步態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走不穩、走路會拖、走路開開的、走路很慢。美、加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表示,我們經常忽略這些問題,覺得長輩走路慢或是不穩,只要多等他一下就好了。其實,步態問題背後最大的隱憂是「跌倒」,長輩們骨骼和身體機能脆弱,一旦跌倒茲事體大!

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因事故傷害致死的原因中,「跌倒」僅次於「交通意外」,高居第二名,對於長輩們的行走安全,大家不能不多加留意。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體重正常也可能過肥 你需要減掉這個

資料來源: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2782

體重正常也可能過肥 你需要減掉這個
作者:王馨世(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教授)2018.05.31

體重過重與過肥(脂肪過多)

從身體質量指數(BMI)的觀點來看,體重過重與肥胖是對等的。肥胖是指一個人的脂肪量異常偏高且比例不健康,判定標準是以身高為固定參數指標,所訂定出來的相對應體重,若超過一定數值即為「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kg)除以身高(公尺,m)的平方(即BMI=kg/m2)。

如果用脂肪含量當作判斷肥胖的依據,體重過重不一定是肥胖。像有些人體重過重,但是脂肪含量低,就不能稱為肥胖;相對的,體重正常的人也可能脂肪含量高,即為過肥(脂肪過多)。

新聞選輯:大熱天喝冰水會中風? 醫揭「危險族群」當心微血管爆掉

資料來源: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179700

大熱天喝冰水會中風? 醫揭「危險族群」當心微血管爆掉

記者周姈姈/綜合報導

台灣各地溫度屢創新高,不少人都大口大口灌冰水解渴,但近日有民眾在網路上看到文章,內容指出「大熱天喝冰水、沖冷水澡,會有微血管爆掉、中風等危險。」對此醫師表示,天氣熱運動後應補充足夠水份,重點應該是水份攝取的多寡,而非溫度高低。但醫師也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別讓身體處在溫差過大的環境,可能會引起不適。

天氣炎熱,運動後應多喝水、排汗調解體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急診醫學科洪世昌主任提醒,民眾每日應飲用足夠的水量,維持身體理想的含水狀況。極端氣候確實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但是在夏天喝冰水或洗冷水澡與中風的相關性研究文獻報導並不多。短時間大量喝冰水與洗冷水澡會使血管收縮、心跳速率改變,因此患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者或是老年人等需注意,因為身體可能無法負荷環境溫度之驟變,在冰水的刺激下可能會導致身體不適。

新聞選輯:輔具加強長者行動穩定度與支撐力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1770022

輔具加強長者行動穩定度與支撐力
台灣新生報 2018/05/31 00:00(1天前)

南投一名年約八十歲的黃姓阿嬤前陣子不慎在家中廁所盥洗後跌倒,造成腳部膝蓋骨折,手術後黃阿嬤漸漸出現肌肉萎縮,不僅行動不便,甚至連從床上站起來都有困難。為了讓行動不便的長者維持基本生活能力,甚至走出戶外擁有正常社交生活,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指出「輔具」是協助長者活動的重要工具,適當的輔具能加強年長者站立或行走的穩定度與支撐力,並減少跌倒後二度傷害的風險。

當家屬發現長者可能需要輔具協助,卻很少人會注意到長者所持有的手杖高度是否恰當?其選擇的步行輔具是否符合需求?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下肢承重、增進平衡及探索周遭環境的感官協助?楊育菱物理治療師表示,肌力及協調性較差的年長者,往往需要使用輔具輔助行走才安全,但若是選擇了不適當的輔具或是使用方式錯誤,反而會增加跌倒或受傷之風險。步行輔具在選用使用時,應先評估長者下肢承重能力、平衡功能、認知功能以及環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