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銀髮族全身性疾病纏身 恐與缺牙不補有關

資料來源:http://healthmedia.nownews.com/contents.aspx?cid=1,10&id=21768

銀髮族全身性疾病纏身 恐與缺牙不補有關

【健康傳媒 楊舒媚/台北報導】2017.08.15

民眾千萬不可忽視缺牙問題,缺牙除了有礙美觀,更會造成齒列歪斜,成為牙周病菌滋生的溫床。(圖/生活家牙醫診所提供)
  牽一「齒」動全身,年紀大了難免缺牙,因此很多人都不以為意。但一份日本研究指出,65歲以上、牙齒少於20顆者,死於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是同年齡牙齒超過20顆者的兩倍。牙醫師表示,缺牙與許多疾病皆有著意想不到的關聯,呼籲民眾應儘早重建缺牙,減少全身性疾病的發生率。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銀髮族缺牙率高達八成五。長期缺牙易導致咀嚼障礙、營養吸收不佳、牙周病、腰痠背痛、頭頸疼痛、暈眩睡不好、臉型歪斜等毛病。銀髮族常誤以為上述這些問題都是老化所致,實際上與缺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生活家牙醫診所林顯書醫師表示,老人後天性的缺牙多因牙周病所引起,由於個人口腔清潔不當,使食物殘留而形成牙菌斑、牙結石,不斷釋放毒素使得牙周組織慢性發炎,當出現牙齦萎縮、出血、化膿、牙齒動搖、脫落等問題時,往往已是牙周病末期。

  林顯書醫師強調,銀髮族千萬不可忽視缺牙問題。缺牙除了有礙美觀,更會影響全口咬合與受力,一旦缺牙2、3年下來,缺牙前後方的牙齒就會因過度受力而往中間空隙傾斜,造成齒列歪斜,不僅食物容易卡縫,更容易成為牙周病菌滋生的溫床,因此,缺牙重建是治癒牙周病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

  常見缺牙重建治療可分為固定式牙橋、活動式假牙與植牙。固定式牙橋是取缺牙兩旁的健康牙作為支撐點,須將其磨小後做3至4顆相連的假牙套上;活動假牙則是銀髮族常見的缺牙填補方式,然活動假牙有不穩固、易滑動、異物感等缺點,因此統計顯示有確實配戴活動假牙的銀髮族僅不到半數。

  植牙則是將人工牙根深植於牙槽中,讓人工牙根與牙槽緊密結合成為穩固地基,再於人工牙根上裝置假牙。林顯書醫師對此說明,植牙與傳統牙橋及活動假牙最大的差別在於,植牙無須磨損健康牙,且人工牙根可取代舊牙根來撐住牙床骨,使牙槽與牙齦不會萎縮,透過日常咬合動作也能刺激牙床骨生長,對於兩旁健康牙也能達到補骨效果,皆是傳統牙橋與活動假牙無法提供的優勢。

  不同的缺牙重建方式各有其優缺點及適合族群,林顯書醫師呼籲缺牙患者,應與專業牙科醫師進行詳細溝通,選擇符合自己口腔條件的缺牙重建方式,不要盲目跟風或貪圖小便宜。缺牙重建後,不可忽略日常的潔牙工作,注重口腔衛生是擁有健康牙齒的不二法門。除了刷牙,也應搭配使用牙線或牙間刷輔助潔牙,並定期回診檢視牙周健康及洗牙,將無法自我清潔的部分處理乾淨,才能遠離牙周病,並永保缺牙重建部位健康及延長使用年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