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 資料來源
失智症 50歲就發病
5成家族遺傳 配合治療多動腦
2017年06月08日
報導╱鄭綿綿 攝影╱楊明龍
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根據統計,台灣目前約有1萬2千位年輕型失智症。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表示,年輕型失智症是指65歲以前發病,門診中也有50歲左右就發現罹患失智症。雖然在所有失智人口中佔較小比例,約千分之1,但年輕型失智者在青壯年時期發病,往往被迫提早退出職場,對於家庭經濟影響較大。建議應多動腦、活動、增加人際互動,可延緩發病時間,有家族史者可考慮接受基因檢測,以及早預防。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為何老翁哭嚎「不讓我回家,我就自殘」?鬼島醫院成煉獄,日本卻靠在宅醫療看見奇蹟
天下文化《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偏鄉醫師余尚儒的翻轉病房提案》
資料來源:http://www.storm.mg/lifestyle/271815
為何老翁哭嚎「不讓我回家,我就自殘」?鬼島醫院成煉獄,日本卻靠在宅醫療看見奇蹟
余尚儒 2017年06月07日 12:19 風傳媒
在台灣,即使多數人希望在自己長年生活的社區內終老,但礙於社區內的照顧能量不足,不僅沒有醫療專業主動介入支持照顧系統(通常只被動等待老人就醫),更別說是失能的預防了。最後的狀況便是,長輩的功能加速退化,然後失能進入老人照顧機構,往返於急診醫院與機構,直到生命最後。
但是,不是人人有能力最後都可進入機構接受照護,而政府也沒有足夠的財政支援。甚至很多人以為,安寧病房就是到生命最後的棲所,其實安寧病房對於「出院困難」的問題,也深感棘手。這到底是誰的問題? 是病人和家人沒商量好? 是家屬顧慮太多? 是醫護人員解釋不周? 是健保制度殘缺?還是社會失去讓人與人陪伴生命末期的機會? 或者因為家屬、親友總是太忙、太累,於是照顧者好焦慮;末期病人不能回家待在醫院好憂鬱? 我想,沒有人會希望這樣相互折騰。但反過頭來問: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善終套餐」呢?
在宅現場:回家的路那麼難嗎?
「你們不是安寧病房嗎? 怎麼越住越不安寧。」一陣咆嘯過後, 陳先生(家屬)語重心長的說:「如果不能住到走(死), 我覺得安寧病房就失去安寧的意義了。」
「你們再騙我,不讓我回家,我要拿刀子自殘。」76歲張爺爺用顫抖的手激動的寫在紙上。爺爺已經絕食抗議三天了。
爺爺的子女都要上班, 他們紅著眼眶說:「擔心生性好動的爺爺,回家會亂跑出去買菜,又害怕他回家會加速死亡。」
事實上,爺爺堅定地表示回家的意願,曾經在請假後回醫院途中試圖跳車逃回家,但他的子女仍然不斷與醫師溝通,堅決不讓他出院, 要醫護團隊配合安撫。最後,張爺爺把自己的心關起來,繼續絕食。
「醫師你說什麼我都聽不懂? 沒有人喜歡住院,但你看阿母這樣怎麼能出院,如果回去又吐的話,我們還是會把她送去別家醫院。」 惡性腸阻塞讓王媽媽寢食難安, 身體日漸消瘦, 她因為併發肺炎住院。肺炎早好了,但是回不了家,現在每次醒來便煩躁不安,六親不認,就是吵著要回家。....繼續閱讀
資料來源:http://www.storm.mg/lifestyle/271815
為何老翁哭嚎「不讓我回家,我就自殘」?鬼島醫院成煉獄,日本卻靠在宅醫療看見奇蹟
余尚儒 2017年06月07日 12:19 風傳媒
在台灣,即使多數人希望在自己長年生活的社區內終老,但礙於社區內的照顧能量不足,不僅沒有醫療專業主動介入支持照顧系統(通常只被動等待老人就醫),更別說是失能的預防了。最後的狀況便是,長輩的功能加速退化,然後失能進入老人照顧機構,往返於急診醫院與機構,直到生命最後。
但是,不是人人有能力最後都可進入機構接受照護,而政府也沒有足夠的財政支援。甚至很多人以為,安寧病房就是到生命最後的棲所,其實安寧病房對於「出院困難」的問題,也深感棘手。這到底是誰的問題? 是病人和家人沒商量好? 是家屬顧慮太多? 是醫護人員解釋不周? 是健保制度殘缺?還是社會失去讓人與人陪伴生命末期的機會? 或者因為家屬、親友總是太忙、太累,於是照顧者好焦慮;末期病人不能回家待在醫院好憂鬱? 我想,沒有人會希望這樣相互折騰。但反過頭來問: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善終套餐」呢?
在宅現場:回家的路那麼難嗎?
「你們不是安寧病房嗎? 怎麼越住越不安寧。」一陣咆嘯過後, 陳先生(家屬)語重心長的說:「如果不能住到走(死), 我覺得安寧病房就失去安寧的意義了。」
「你們再騙我,不讓我回家,我要拿刀子自殘。」76歲張爺爺用顫抖的手激動的寫在紙上。爺爺已經絕食抗議三天了。
爺爺的子女都要上班, 他們紅著眼眶說:「擔心生性好動的爺爺,回家會亂跑出去買菜,又害怕他回家會加速死亡。」
事實上,爺爺堅定地表示回家的意願,曾經在請假後回醫院途中試圖跳車逃回家,但他的子女仍然不斷與醫師溝通,堅決不讓他出院, 要醫護團隊配合安撫。最後,張爺爺把自己的心關起來,繼續絕食。
「醫師你說什麼我都聽不懂? 沒有人喜歡住院,但你看阿母這樣怎麼能出院,如果回去又吐的話,我們還是會把她送去別家醫院。」 惡性腸阻塞讓王媽媽寢食難安, 身體日漸消瘦, 她因為併發肺炎住院。肺炎早好了,但是回不了家,現在每次醒來便煩躁不安,六親不認,就是吵著要回家。....繼續閱讀
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台灣老化指數再升 逼近高齡社會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2504921
台灣老化指數再升 逼近高齡社會
2017-06-05 15:25 聯合晚報 記者程平/台北報導
台灣在民國82年成為高齡化社會,人口持續老化。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止,65歲以上人口數占13.49%,已逼近高齡社會門檻,另一方面,台灣少子化的危機仍持續延燒。
根據聯合國世衛組織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台灣從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大約歷經25年,相較於與法國的115年、美國的72年、英國的47年,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相當嚴重。
台灣老化指數再升 逼近高齡社會
2017-06-05 15:25 聯合晚報 記者程平/台北報導
台灣在民國82年成為高齡化社會,人口持續老化。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止,65歲以上人口數占13.49%,已逼近高齡社會門檻,另一方面,台灣少子化的危機仍持續延燒。
根據聯合國世衛組織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台灣從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大約歷經25年,相較於與法國的115年、美國的72年、英國的47年,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相當嚴重。
新聞選輯:老年生活幸福指數UP 研究:與五種特質有關
資料來源: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259666
老年生活幸福指數UP 研究:與五種特質有關
2017/06/06 12:34:00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決定老年生活幸福的關鍵是什麼呢?董氏基金會引述一項2017年4月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無論年輕或老年時期,擁有堅持、認真、控制等生活能力,對於財富和健康具同等的影響力。
這份調查,是由倫敦大學流行病學及公共衛生部門共同進行的研究。董氏基金會表示,該研究以參與「英格蘭老齡化縱向研究」中8,119位52歲以上的民眾為對象,探討五項生活能力─「情緒穩定度、決心、控制、樂觀,及認真」對個人的影響。研究發現,具備四項以上的生活能力者,擁有財務穩定性較高、較少憂鬱傾向、較低的社會孤立感、健康狀況較佳等好處。
老年生活幸福指數UP 研究:與五種特質有關
2017/06/06 12:34:00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決定老年生活幸福的關鍵是什麼呢?董氏基金會引述一項2017年4月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無論年輕或老年時期,擁有堅持、認真、控制等生活能力,對於財富和健康具同等的影響力。
這份調查,是由倫敦大學流行病學及公共衛生部門共同進行的研究。董氏基金會表示,該研究以參與「英格蘭老齡化縱向研究」中8,119位52歲以上的民眾為對象,探討五項生活能力─「情緒穩定度、決心、控制、樂觀,及認真」對個人的影響。研究發現,具備四項以上的生活能力者,擁有財務穩定性較高、較少憂鬱傾向、較低的社會孤立感、健康狀況較佳等好處。
新聞選輯:老人占13.49% 高齡社會近了
資料來源: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475760
老人占13.49% 高齡社會近了
人間福報
2017/6/6 | 作者: | 點閱次數:359
【本報台北訊】台灣在一九九三年成為高齡化社會,人口持續老化。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五月底止,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占百分之十三點四九,已逼近高齡社會門檻,另一方面,台灣少子化的危機仍持續延燒。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百分之七、百分之十四及百分之二十,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台灣從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預估只花二十五年,相較於與法國的一百一十五年、美國的七十二年、英國的四十七年,人口老化的速度相當快。
老人占13.49% 高齡社會近了
人間福報
2017/6/6 | 作者: | 點閱次數:359
【本報台北訊】台灣在一九九三年成為高齡化社會,人口持續老化。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五月底止,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占百分之十三點四九,已逼近高齡社會門檻,另一方面,台灣少子化的危機仍持續延燒。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百分之七、百分之十四及百分之二十,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台灣從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預估只花二十五年,相較於與法國的一百一十五年、美國的七十二年、英國的四十七年,人口老化的速度相當快。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研討展覽:國資圖- 失智症事件簿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ilibrary/photos/a.130618803657437.26529.120118168040834/1508173639235273/?type=3&theater
失智症是一種漸進式的功能退化症狀,若不留意,常會被誤以為是一般的老化,而延誤就醫。
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不只造成患者生活能力下降,對家人及社會更是沉重的負擔。
本週六(6/10)下午2點於國資圖總館2樓國際會議廳的講座活動「失智症事件簿」,高雄醫學大學大同醫院神經科主任楊淵韓醫師,將於講座中分享將分享如何透過AD8量表檢查失智狀況;並輔以臨床實例改寫個案,讓大家能更切實際的認知失智症。歡迎週六一起來聆聽楊淵韓醫師,面對失智症課題;並尋求最好的處理與相處模式~
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不只造成患者生活能力下降,對家人及社會更是沉重的負擔。
本週六(6/10)下午2點於國資圖總館2樓國際會議廳的講座活動「失智症事件簿」,高雄醫學大學大同醫院神經科主任楊淵韓醫師,將於講座中分享將分享如何透過AD8量表檢查失智狀況;並輔以臨床實例改寫個案,讓大家能更切實際的認知失智症。歡迎週六一起來聆聽楊淵韓醫師,面對失智症課題;並尋求最好的處理與相處模式~
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長者外顯行為突劇變 醫師:可能是失智症前兆
資料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604/1130252/
長者外顯行為突劇變 醫師:可能是失智症前兆
2017年06月04日08:30
桃園70歲阿嬤王美智用刺青走出20年恐慌、憂鬱症的陰影,除了身上的刺青外,最令人驚訝的是,美智阿嬤在臉上刺青,臉脥上的雙翼、額頭上的曼陀羅圖案,在阿嬤臉上沒有一點違和感。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老人精神科醫生田心喬說,70歲王美智自已表示,靠著刺青改善恐慌、憂鬱的症狀,在治療的方式來說是可能的,也恭喜阿嬤,但就他專業及臨床個案的經驗來說,他建議阿嬤要去作個檢查,因為長期壓抑,到老年突然大幅改變自已,有可能是老年失智症的前兆。
長者外顯行為突劇變 醫師:可能是失智症前兆
2017年06月04日08:30
桃園70歲阿嬤王美智用刺青走出20年恐慌、憂鬱症的陰影,除了身上的刺青外,最令人驚訝的是,美智阿嬤在臉上刺青,臉脥上的雙翼、額頭上的曼陀羅圖案,在阿嬤臉上沒有一點違和感。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老人精神科醫生田心喬說,70歲王美智自已表示,靠著刺青改善恐慌、憂鬱的症狀,在治療的方式來說是可能的,也恭喜阿嬤,但就他專業及臨床個案的經驗來說,他建議阿嬤要去作個檢查,因為長期壓抑,到老年突然大幅改變自已,有可能是老年失智症的前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