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跌倒站不起來 病死率高1倍

資料來源:http://times.hinet.net/news/20037215

跌倒站不起來 病死率高1倍
優活健康網 2017/02/21 14:00(1天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1月21日晚間從3樓樓梯不慎摔落2樓,造成腦部大量出血,1月23日驚傳過世。高齡者跌倒時有所聞,每年約有1/3的65歲以上居家老人發生跌倒的意外傷害事故。

掌握老人跌倒原因 可知相應措施

宏恩綜合醫院家庭醫學暨胃腸肝膽科主任譚健民指出,在因跌倒而住院的老年人口群中,其內在個體老化原因佔45%,居家環境原因則佔39%,原因不明者則為16%,因此,掌握老年人跌倒的病因,更可暸解其相應防治疾病的措施。

年齡增長 肌力大不如前

步入老年期,絕大多數中老人的肌力大不如前。譚健民主任表示,25歲開始肌力以每10年4%的速度遞減;而50歲以後,則以每10年10%的速度遞減。所以,在30~80歲之間,上下肢及背部肌力的減退程度可達60%,因此,在年齡增長後,感到舉步維艱、腳抬不高、步態緩慢及不穩,而容易發生跌倒。

腦部小動脈病變也會影響

老年人步態異常不僅受到年齡增長的影響,亦與本身潛在病變有關,譚健民主任指出,其中較為常見的包括有神經系統疾病如腦部小動脈病變所造成的隱性腔隙性腦梗塞、老年失智症、巴金森氏病、腦中風、正常壓力腦積水、慢性硬腦膜血腫、小腦性共濟失調、脊髓疾病、大腦白質病變、額葉萎縮以及周圍神經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存在,甚至精神狀況如憂鬱症,及其它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性骨關節病以及重症肌無力,亦需要列入鑑別診斷的參考依據中。

家具擺設不當容易絆倒

譚健民主任強調,老年人對於環境因素的改變,不如中青年人能作出及時、適時及足夠的快速反應。因此,居家環境因素在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中,亦扮演著重要角色。常見的環境危險因素如家中傢俱擺設不當,行進中被途中物體(如孫兒的玩具、繩索、電線)絆倒、地面過滑的衛浴設施、光線晦暗或刺眼燈光、床鋪過高或過低、坐椅過軟或過低等,都會使老年人在不便環境行進中,被絆倒而發生跌倒意外。

跌倒引發後遺症及併發症

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跌倒引起軀體的損傷率為10%,其中重度軟組織損傷佔5%,其中包括有大關節積血、脫臼、扭傷以及血腫;骨折則佔5%,主要是髖骨、股骨、肱骨、腕骨、肋骨、頸骨及撓骨遠端骨折,甚至遲發性硬腦膜下血腫。

譚健民主任說,絕大部份的老年人都存有骨質疏鬆症,一旦跌倒則必然會容易發生骨折,其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劇上升。老年人跌倒病死率較無跌倒的老年人高出5倍之多,亦有研究指出跌倒後一小時仍不能站起來者,其病死率還會再高出一倍以上。

擔心再跌倒的無形恐懼成惡性循環

「跌倒」是臺灣老人事故傷害的第二大死因,譚健民主任表示,單純的跌倒不僅導致老年人肢體傷害所帶來行動不便的不良後果,而爾後擔心再次跌倒的無形恐懼,更會影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的自信及心理障礙,倘若又自我受限活動或被照護者約束行動,不僅加速老年人本身失能,更間接增加家庭及社會成本的負擔,因此,老年人跌倒的認知及其預防,已成為基層臨床醫師在老年人病患的照料中,一項必需要額外特別重視的臨床課題。

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掃描檢查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最重要的是要能事先早期預警老年人口群為何較其他年齡層容易發生跌倒的風險及事故,才是大家必須共同早期認知的問題。因此,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群中,一旦在家中發生過兩次以上的跌倒事故,一定要先排除是否存有頸動脈粥狀硬化的病症,而此時早期的「頸動脈超音波掃描篩檢」也就顯得更重要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