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黃斑部病變非正常老化 預防方法一次看


資料來源: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867768


黃斑部病變非正常老化 預防方法一次看
|2023.11.21

【本報台北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部長黃奕修表示,台灣約有678萬人次因眼疾就醫,換算下來,高達三分之一的民眾曾因眼睛問題就診,其中患者最擔心的莫過於眼病變導致失明,醫呼籲千萬別把黃斑部病變當正常老化現象,若沒有治療,視力可能會隨病程發展而受損或喪失。

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被忽略

黃奕修說明,統計台灣民眾造成視力障礙、失明原因中的5大原因分別為黃斑部病變、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白內障及屈光不正。

他解釋,黃斑部病變已成失明主因之一,其中又與眼睛微血管增生出血,而造成的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即老年黃斑部病變 ),與糖尿病眼病變所導致的黃斑部水腫(DME )有關。

他警告,統計有視力障礙的老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是因黃斑部病變所引起;失明的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是源自於黃斑部病變,且相較於白內障視力會明顯不清晰,黃斑部病變及視網膜病變的初期症狀較不明顯,因此容易被忽略。

圖書選輯:時尚名醫林經甫:老年大腦學習力驚人,不再好奇就是變老的開始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8135

時尚名醫林經甫:老年大腦學習力驚人,不再好奇就是變老的開始


天下生活
林經甫
天下生活
發布時間:2023-11-17

什麼是老?我認為,當一個人停止學習、不再好奇,就是變老的開始。只要持續成長學習,年齡一點都不是問題。我常說人老了就有特權,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或評價,不管是新發現的興趣,或者過去一直想做卻沒機會做的事,現在都可以放心去做,盡情享有學習的快樂。跟隨熱情和好奇心的帶領,你會發現,生活越來越好玩,一天比一天快樂,一天比一天有趣。

新聞選輯:對抗失智 國衛院研究:閱讀學習提升認知儲備

資料來源

對抗失智 國衛院研究:閱讀學習提升認知儲備
曾以寧
CNA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7日電)國衛院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會提高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但教育程度高的長輩,即使心臟功能不佳,也較不易發生認知功能衰退,可養成學習及閱讀習慣提升認知儲備,對抗失智。

國發會預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避免認知功能衰退,甚至演變成失智症,成為重要課題。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過往研究指出,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睡眠障礙、慢性發炎等,都與老年認知功能障礙有關,血管彈性良好、血壓正常,可以吸收心臟擊出血液的震波,降低對大腦的波動影響。

除了心臟功能與認知功能有正相關,研究人員發現,教育程度高低也有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去年9月發表於心血管醫學指標性SCI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莊紹源為通訊作者之一。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45 萬中高齡者陷「危肌」!秋冬胸悶、心肌無力竟是肌少症惹禍


資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307388

45 萬中高齡者陷「危肌」!秋冬胸悶、心肌無力竟是肌少症惹禍
日期:2023 年 11 月 27 日 
作者:賴 以玲

近期氣溫降低,民眾身體不適、以為心血管出問題就診人數暴增,問診後才發現成因與肌少症有關。醫師提醒,年過 50 歲肌肉流失速度比 30 歲快 2 倍,不僅是導致慢性病、骨折的主因,更可能因此埋下心血管疾病、甚至是失能禍根!

台灣將於 2025 年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解決全民肌肉流失問題刻不容緩。現代民眾受工作及生活型態影響,長久坐、少動,飲食上外食比例高達 94% ,歐瀚文醫師提醒,民以食為天,正確飲食觀念是遠離肌少症的一大因素,除了注重無糖、均衡營養,也建議民眾把握兩大關鍵營養素「優質蛋白質」與「MCT 中鏈脂肪酸」攝取,提早預防、增加肌肉強度,啟動豐富的人生下半場。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新聞選輯:失智症預防有方法!國衛院研究:閱讀、學習有助提升認知儲備


失智症預防有方法!國衛院研究:閱讀、學習有助提升認知儲備
中央社
2023-11-22

國衛院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會提高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但教育程度高的長輩,即使心臟功能不佳,也較不易發生認知功能衰退,可養成學習及閱讀習慣提升認知儲備,對抗失智。

國發會預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避免認知功能衰退,甚至演變成失智症,成為重要課題。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過往研究指出,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睡眠障礙、慢性發炎等,都與老年認知功能障礙有關,血管彈性良好、血壓正常,可以吸收心臟擊出血液的震波,降低對大腦的波動影響。

除了心臟功能與認知功能有正相關,研究人員發現,教育程度高低也有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去年9月發表於心血管醫學指標性SCI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莊紹源為通訊作者之一。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銀髮友善住宅將成最大內需市場!除了富裕老人,如何讓中產階級都住得起?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28031

銀髮友善住宅將成最大內需市場!除了富裕老人,如何讓中產階級都住得起?


王美珍
銀天下
發布時間:2023-11-10

你現在的家,適合老後居住嗎?

近年來,訴求高齡者的服務型住宅的陸續推出,包括日勝生樂陶居、合勤共生宅、好好園館、俊傑館全齡養生宅.....等。

今年(2023),更是市場的爆發年,包括聲寶橘青春、基督教芥菜種會的附工作樂齡租賃住宅、​​台糖的銀髮住宅、大毅高年級聚樂部、台灣房屋的亞洲健康智慧園區與國家級的信義區兒福A1公辦都更案等,皆密集於今年動土、完工或啟用。

根據台灣人壽和網路溫度計2023公布的「台灣高齡友善大調查」,有近八成(76.8%)的民眾支持「共享型養生村」,更有半數民眾對於「退休後住養生村」保持肯定態度,此為相似的調查題目中,歷年新高。

這大概是台灣第一次,從服務業到傳統產業、從建商到非營利組織、乃至國營機構與政府單位,性質迥異的業態全都跨足加入的一個新戰場。衛福部長薛瑞元如此評論,「銀髮友善住宅,將是未來最大內需市場!」

新聞選輯:一個人住院、一個人動手術,需要帶什麼?高齡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獨身就醫準備清單懶人包


資料來源: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9164

一個人住院、一個人動手術,需要帶什麼?高齡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獨身就醫準備清單懶人包

文/曾金月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一個人去就醫、一個人去手術開刀與住院,該怎麼辦?不管是不是獨居者,若生病時身邊剛好沒有人可幫忙,如何獨自面對?本文提供一個人門診就醫、手術前後的安排與準備、住院包、找看護等清單。

生病了不想麻煩親友,該怎麼辦?不管是獨居或與人同住,無論單身、已婚或有伴侶、有否子女,人在生病時,難免會遇到必須一個人去就醫、甚至一個人去手術的狀況。一個人去門診、一個人去開刀住院,事前到事後該準備些什麼?

一個人去就醫別怕!只要開口志工都樂意協助

隨著社會變遷,單身、子女遠在他鄉或是享受一個人的自由,獨居人口愈來愈多,但年紀漸大難免有一些毛病,需要到醫院看病的機會變得比較多。當身體不舒服,處在陌生的醫療環境下,掛號、看診、批價到領藥,難免會有些許的慌亂。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圖書選輯:失智不是長者的專利!女教授罹「早發性失智症」遭社會遺棄最終忘記自己


資料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3/7559295

失智不是長者的專利!女教授罹「早發性失智症」遭社會遺棄最終忘記自己

2023-11-08 11:35:44 三民書局《老樣子――從神話史詩到現代小說,跟著西方經典作品思考「老化」這件事》 / 作者/ 陳重仁

失智症與老年形象連結,是基於經驗法則而來的典型印象;而且罹患失智症的病人多半是老年人,因此也符合醫學上的統計結果。但儘管老年人有較高的機率罹患失智症,老年卻不應該被簡化為等同失智。潔諾娃筆下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就打破了這個簡單易懂卻未必正確的刻板印象。

與一般人熟知的失智症相比,潔諾娃筆下的失智症屬於早發性失智症(early onset dementia, EOD),好發於65歲以下尚未步入老年的人口。早發性失智症的罹病人數雖然遠不及典型的失智症,卻也不能說是罕見。

根據臺灣失智症協會的估算,2014年底全臺灣30至64歲的人口約有1260萬人,而臺灣64歲以下的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約有1萬2000人,盛行率大約是0.095%,亦即大約每千名30至64歲的人當中,就會有一人罹患早發性失智症。

2023年11月8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日行萬步並不能預防肌少症 關於肌少症常見7大問題一次解答


資料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7/7549223

日行萬步並不能預防肌少症 關於肌少症常見7大問題一次解答
元氣周報

2023-11-05 11:18:28 聯合報元氣周報 / 記者胡蓬生報導/諮詢大千健康醫療體系福苗診所復健科周聖勛醫師

存肌肉跟存錢一樣重要,要及早開始,等年紀一大把才開始儲蓄,恐怕入不敷出。肌肉是人體的健康存摺,提供保護力,維持行動力,更與關節骨骼健康相輔相成。熱愛健身的日本知名女星天海祐希曾說:「男人會背叛你,肌肉不會。」事實上,只要飲食攝取不足、停止運動,或因受傷臥床,肌肉就會快速離家出走。因此,持續的、適量的蛋白質補充,加上規律運動,才能讓肌肉對你死心塌地、不離不棄。

以下7個關於肌力的是非題,對的打○,錯的打×,半對半錯打△。


新聞選輯:老了不怕失能、坐輪椅!5招預防腦退化 讓大腦變年輕


資料來源/影片:https://health.tvbs.com.tw/review/343049

老了不怕失能、坐輪椅!5招預防腦退化 讓大腦變年輕
郭庚儒 報導
2023/11/06 11:00

上年紀了,老年人容易發生腦退化疾病,如果身體越來越差,可能坐輪椅、臥床,失去自理能力,越活越沒有尊嚴。腦神經外科權威林欣榮教你5招預防腦退化,讓大腦變年輕,避免老年失能。

4大腦退化疾病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暨神經外科教授林欣榮指出,臨床上,50、60歲或是60、70歲,就坐輪椅的中老年人,通常是腦退化疾病所致,常見的腦退化疾病包括:腦積水、巴金森氏症、小中風及腦萎縮,「年齡愈高越容易發生,為常見的老年疾病」。

圖書選輯:《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銀髮族也許需要多次複誦才記得住,但我們有的是時間


資料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3798

《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銀髮族也許需要多次複誦才記得住,但我們有的是時間

文:劉秀枝
2023/11/04,

失智症的權威劉秀枝醫師說:「我是容顏不再、動作漸緩,但腦細胞依然活躍的銀髮族。」由於提前為獨活的老年做準備,儘管退休多年、經歷癌症等病痛,如今七十五歲的她不但快樂地享受獨居,而且人生愈活愈發光。她以自己和眾多銀髮朋友為例,並融入每個人步入年老都應有的醫療知識,寫下這本為迎向獨立、自主的老年人生,「超前部署」的智慧精華。

老師,請你再說一遍好嗎?

某日,我參加的社區大學的走入山林課,走新北市南勢角山的「烘爐地步道」,二十位學員中,有八成是銀髮族。

走在上坡步道旁邊的岩層上,二十八歲的老師替同學們複習這學期去過的景點及其所屬的地層,依沉積年代先後,從五指山層(貴子坑)、木山層(軍艦岩)、大寮層(和平島)、石底層(南勢角山)到南港層(南港山)。


新聞選輯:只要100日圓,年輕人上門換燈泡、倒垃圾、聊天,輕鬆解決長者「大」問題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27993


只要100日圓,年輕人上門換燈泡、倒垃圾、聊天,輕鬆解決長者「大」問題


吳佳珍
銀天下
發布時間:2023-11-07

換燈泡、換電池、搬家具、整理房間……,這些身強體健時能不費吹灰之力完成的事情,衰老病痛時卻可能變得難如登天。隨著高齡人口及獨居人口的增加,不少長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這類小事時,往往不知該向誰求助。

日本一家主打「100日圓便利屋服務」的社會企業「御用聞き」(Goyokiki),就看見這個需求,不但創造商機,也解決民眾的痛點。2010年起,開始在東京都練馬區大型住宅區提供服務,目前已擴展至東京其他區域、埼玉縣、神奈川縣、愛知縣,也開始與地方政府合作。

43歲的社長古市守久表示,公司專注於向來被忽視的需求:小問題沒人可求助,目標是將「解決小問題」這件事,打造為「繼電力、天然氣、水、通訊之後的第五種基礎設施」。

2023年11月6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醫療現場專欄|不想去醫院住院折騰,在家可以嗎?什麼是「在宅住院」?國際怎麼做?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27787

銀天下
新健康

醫療現場專欄|不想去醫院住院折騰,在家可以嗎?什麼是「在宅住院」?國際怎麼做?


余尚儒
銀天下
發布時間:2023-10-19

你可以想像在家也可以像在醫院一樣「住院」嗎?或許,這是⼀個嶄新的名詞,不過「在宅住院」(Hospital at Home,HaH),事實上已經是被英、美、澳、醫療體系中⼀種被認可的「住院替代」服務。

對歐洲國家來說,在宅住院一點也不新奇:義⼤利都林公立醫院40年前便開始此服務;法國服務網絡也已遍佈,聯盟名稱為FNEHAD;⻄班牙全國共有67個在宅住院的服務單位,組成SEHAD學會,去年巴塞隆納⼤學開始有在宅住院碩⼠學位。

圖書選輯:《從年輕人到銀髮族都適用的無痛登山肌力訓練》如何選擇符合登山需求的肌力訓練動作?


資料來源: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107414

《從年輕人到銀髮族都適用的無痛登山肌力訓練》如何選擇符合登山需求的肌力訓練動作?

從功能性訓練的觀點來說,登山活動是屬於單腳交替運行的動作模式,因此應該以單邊訓練動作為主。初學者或肌力較差的人,可以先從雙邊動作開始學習並建立基礎動作模式與肌力,在熟悉動作模式且達到一定的肌力水平後,再進階到單邊的訓練動作,發展出更符合登山需求的肌力。
作者:運動視界編輯

從年輕人到銀髮族都適用的無痛登山肌力訓練:從健行、郊山到高山,為各階段山友量身打造的肌力與體能訓練保養法,預防、解決登山造成的疼痛與不適
梁友瑋(山姆伯伯) 著 / 臉譜出版
(以下節錄自本書 p.92-98)

談肌力訓練的動作之前,需要先從「功能性訓練」的觀點,了解什麼樣的肌力訓練才符合登山需求,否則你會不知道從何選擇適合的訓練動作。什麼是功能性訓練呢?在《全彩圖解.功能性訓練解剖全書》裡有簡單明瞭的說明,我整理幾點與讀者分享:

功能性訓練,就定義來說,它能幫助受訓者無論在日常生活或競賽上,能把身體功能發揮得「更」好。它不是某種特殊的訓練類型,而是一種聰明、有目的性的訓練方式,旨在恢復動作品質,提高運動表現,並降低可能的受傷風險。

新聞選輯:超高齡社會隱憂 多重共病 為自己的第三人生超前部署! 退休人生【T觀點精選】


資料來源/影片: https://youtu.be/7H0QPsOx9Os?feature=shared

超高齡社會隱憂 多重共病 為自己的第三人生超前部署! 退休人生【T觀點精選】
Focus全球新聞
2023年11月3日

新聞選輯:情緒防老 / 別陷入老年憂鬱症!嚴重恐致衰弱症 8 方法走出憂谷脫離憂鬱

資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303779

情緒防老 / 別陷入老年憂鬱症!嚴重恐致衰弱症 8 方法走出憂谷脫離憂鬱
日期:2023 年 11 月 3 日 
作者:黃慧玫

過激的反應、情緒,是老得快的主因;維持好情緒、好心情,才能永保青春。 然而,隨著年紀的不斷增長, 卻有不少年長者因此有了負面情緒,一不小心就陷入老年憂鬱症

台灣步入超高齡化的社會,在人口快速老化的同時,憂鬱症也成為常見的精神疾病,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於發表《高齡憂鬱症照護的瓶頸》中顯示,老年憂鬱症盛行率為 16.1%,大約每 6 位長者即有 1 位患憂鬱症。

衛生福利部公布《全國自殺死亡資料統計》,65 歲以上長者的自殺死亡率,連續 15 年位居所有年齡層之冠,顯示出醫療的進步讓人類平均壽命延長,但長者卻活得不快樂,讓結束生命成為選項之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憂鬱症將成為 2030 年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如何讓中老年患者即早治療、即早改善,提升銀髮族患者的就醫率是需要重視的議題。

2023年11月2日 星期四

圖書選輯:用行李箱代替拐杖!70 歲奶奶環遊世界:想讓孩子說出『爸媽的一生很不賴』

資料來源

用行李箱代替拐杖!70 歲奶奶環遊世界:想讓孩子說出『爸媽的一生很不賴』
黃愔晴 綜合報導
2023年10月26日 週四 下午4:52

你想過自己老年會是什麼模樣嗎?是退休在家含飴弄孫看電視,還是到公園跳廣場舞下棋呢?南韓釜山一位 70 歲的奶奶,她選擇的是自己上網查資料、訂機票,拖著行李箱到世界各地自由行旅遊,哪怕年老力衰也阻擋不了她好奇與探險的渴望!

「老年與其說是區分什麼事做得來、或做不來的年齡分水嶺,我的心和我的意志,似乎才是這個時期的關鍵。」

一位普通的釜山奶奶金原姫 (김원희) 老奶奶,雖然平凡卻充滿好奇心,她認為「年老」和「自由」是兩個互不影響的事,她靠著自己的腳走訪了 20 幾個國家,與世界各地不同年齡層的人結緣,發生許多妙趣故事,像是在街上拿著酒瓶,被立陶宛警察「追殺」;還曾被日本大叔搭訕,發生過各種哭笑不得的有趣經歷。

70歲釜山奶奶金原姫 (김원희) 老奶奶,自助遊歷20幾個國家。

「若有人對年紀漸長的你視若無睹、甚或仇視鄙夷,千萬不用感到悲傷或憤怒。因為他討厭的並不是你,只是憎惡年華老去、肉體的衰頹罷了。」

繼續閱讀

圖書選輯:年紀會變大,但思維不會!學日本人把變老當「體驗人生」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style/blog/3013689

年紀會變大,但思維不會!學日本人把變老當「體驗人生」

撰文者:貝卡.雷維(Becca Levy)
非讀BOOK 2023.10.31

摘要
1.日本人把老年看作是一種活著的事實,而不是一種恐懼或憎恨。美國則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光景,無論在哪個領域,老年都被等同於健忘、虛弱與衰退。

2.相較於同齡的美國與加拿大女性,日本年長女性經歷更年期時,出現症狀的可能性小了許多。日本年長男性,也被發現比歐洲同輩男性分泌更高的睪酮量。

3.作者研究發現,決定長壽的因素,比起性別、收入、社會背景、孤獨感或身體機能等,更重要的是「人們對於老年的看法和應對方式」。


我在念研究所時,很幸運拿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研究獎學金,得以去日本生活一個學期。我的目標是要調查日本人邁入老年的歷程,以及對老化的思考方式。

我知道日本人是全球最長壽的民族,儘管許多研究人員將這個現象歸功於健康飲食或基因差異,但我想了解,是否還有給予他們優勢的心理因素。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九成聽損不可逆!聽力師籲:早期介入可改善,配戴助聽器要及時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9549

九成聽損不可逆!聽力師籲:早期介入可改善,配戴助聽器要及時
2023-10-12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民眾應關注家中長者聽力健康,若出現聽不清楚或聽不到的情況需有所警覺

多數民眾認為聽力變差是老化自然現象而忽略聽力受損的對健康及生活品質可能帶來的影響。研究指出,聽損可能潛在失智風險。面對高齡化的社會,早期發現並改善聽損問題才能降低失智風險,提升長者老年生活品質。然許多人對助聽器仍停留在音質差、外觀笨重等早期印象導致配戴意願低。
老年聽力損失發生率高認知度低 嚴重聽損者失智風險為一般人五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2050年全球將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有聽力問題。台灣現約有12萬民眾有聽力損失問題,其中65歲以上長者佔7成。然聽力受損不單只是聽力問題,也大幅提升失智風險,多項大型研究皆證實,聽力受損的程度與失智風險程高度相關,嚴重聽力受損者的失智風險更是一般人的五倍。資深聽力師、臨床聽力學博士連孟如指出,聽損者必須花更多腦力聽別人講話,患者功能性MRI顯示聽覺刺激變少,將使負責大腦聽覺的區域退化或快速萎縮,間接更可能影響認知功能。

新聞選輯:不用跑跳運動量就夠!老年人練這招「坐姿健康操」 膝蓋痛、行動不便也能做


資料來源及影片:https://youtu.be/wDWMECNIoQ0?feature=shared

不用跑跳運動量就夠!老年人練這招「坐姿健康操」 膝蓋痛、行動不便也能做
郭庚儒 報導
2023/10/06 19:00

研究指出,久坐會增加死亡風險,每天久坐超過13小時,死亡風險更高出200%。復健科醫師侯鐘堡提供一招「坐姿健康操」,行動不方便、膝關節退化膝蓋痛的老年人都適合,每天早晚做一遍,相當於一天的運動量就足夠了。

坐姿健康操
準備動作:抬頭挺胸,椅子坐1/2,以下每個動作做2個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