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學習走出教室…」南開科大進社區「彩衣娛親」

資料來源:https://m.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958121

「學習走出教室…」南開科大進社區「彩衣娛親」
2019-10-26 12:49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南投縣草屯鎮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研究所「在職專班」,計有60多名學生,年紀從25歲至60多歲不等,職業有警察、消防、教師、教官、醫師、照護員等,今日來到南投市漳興社區進行藝文表演活動,彷彿現代版「彩衣娛親」方式,令社區老人家眉開眼笑,不但實質表達對長輩們的關懷,也為「學習走出教室」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今日漳興社區廣場好不熱鬧,一早便傳出薩克斯風、口琴等樂器演奏的動人樂曲,還有「五月天派對動物」、「甲你攬牢牢」、「音樂健康操」等歌舞帶動唱跳活動,原來是南開科大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研究所「在職專班」研究生,在系主任林清壽帶領下,特別於社區進行1場別開生面的戶外教學,社區長輩們也一起隨著音樂節奏舞動身軀,給予師生們熱情的回應,並達到運動及樂活效果。

南開科大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主任林清壽說,南投人口老化居全台第3名,且2025年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然而,輔助科技、照護管理、樂齡教育等方面人員卻相當缺乏,該校遂開設「在職專班」方式,以協助政府培育相關專業人才。

而高齡教育的價值理論包括「拒絕模式」、「社會服務模式」、「自我實現模式」等等,遂讓上述來自各行各業的「在職專班」研究生,從關懷社區開始,且透過音樂聆聽、歌舞表演的簡易教學方式,與長輩們在互動過程中,進一步體驗、理解書本理論於實務上,打破坐在教室學習的傳統觀念,讓「走讀」不流於形式或口號,也令在職研究生們受益良多。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新聞選輯: 老人理財較好騙?當心剝削六狀況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4090099

老人理財較好騙?當心剝削六狀況
2019-10-07 00:05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即時報導

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金管會積極鼓勵金融機構發展各種高齡化金融商品及服務,高齡者可能因欠缺規劃未來風險的決策能力等因素,而遭剝削,金管會提出高齡者遭金融剝削的六大類常見態樣,提醒民眾注意。

根據國發會資料,台灣正邁向超高齡社會,預估2026年,65歲以上人口比重將達20%以上,為提供高齡者較佳生活保障,以商業機制減輕政府社會福利負擔,並協助金融業開拓新商機,金管會近年來採取各種獎勵措施,鼓勵金融機構發展高齡化金融商品及服務。

金管會資料顯示,2012年到2018年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爭議案件數統計,60歲以上約3,136件,約占評議中心整體案件量的22.13%,其中65歲以上約1,938件,占13.67%。

金管會官員表示,在鼓勵業者推動高齡化金融商品的同時,金管會也更重視高齡消費者保護問題,不少金融商品或服務對於70歲以上客戶,都有嚴格規定,以保障高齡消費者權益。

例如保險公司賣投資型保險商品給70歲以上客戶時,銷售過程應經客戶同意後,以錄音、錄影或電子設備留存紀錄軌跡,並由適當層級覆審確認交易適當性後,才能承保。

及針對70歲以上高齡、弱勢族群,證券商也不能主動推銷買賣外國有價證券等。

官員表示,高齡金融消費者,可能因認知障礙、欠缺規劃未來風險的決策能力,或所依賴的家人或照顧者覬覦其金錢或資產等因素,從事金融商品投資時經常遭到剝削。

金管會特別提出,高齡者遭金融剝削常見態樣,供民眾參考,也提醒消費者注意。

包括第一,招攬詐欺。例如金融業相關業務人員以不正當方法詐取不合理費用、報酬;或是做詐欺性銷售、違反適合度原則等。

第二,義務違反。例如金融業提供商品,未盡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或信託、委託未盡忠實義務等。

第三,廣告不實。例如「虛偽不實」、「引人錯誤」的廣告;或宣稱「保本」、「零利率」,違反廣告真實性原則。

第四,保險剝削。例如保險理賠爭議;或有保險黃牛收取高額費用、訛詐等。

第五,不當話術。例如保證獲利、誇大不實投資報酬率;或未充分說明商品及揭露契約內容等。

第六,其他。例如親人剝削涉及金融商品及服務等。


新聞選輯:退休規畫要趁早! 學者:年輕人至少月存5000元


退休規畫要趁早! 學者:年輕人至少月存5000元
記者 李頂立 / 攝影 陳宥翔 報導 2019/10/07 21:35 

隨著高齡化來臨、年金制度調整、勞保面臨財務危機等,退休規畫成為熱門理財議題,但講的人多做到的人少,「遠見」公布今年的樂退指數僅51.8分,尤其以年輕世代指數偏低。專家評估,退休至少以準備1000萬元為目標,若從25到30歲開始規畫,每月至少要存5000元。

熟齡勞工 張瑞峰:「那您的蔬菜都吃嗎?」

連鎖速食店櫃檯裡,55歲張大哥熱情招呼手腳俐落,活力絲毫不輸年輕人,其實早在5年前就已經退休,這是他重返職場的第一份工作。

熟齡勞工 張瑞峰:「之前也有開過咖啡廳,太累了,就順勢退休下來,第一年是會很開心,第二年就會覺得有點累了,第三年就會覺得非常無聊。」

退休後經濟無虞,但就是找不到生活重心,因此才透過銀髮人才資源中心媒合,從熟悉的服務業再出發。

繼續閱讀: news.tvbs.com.tw/life/1213324

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調查:近3成中高齡者 平日步數低於1萬步

資料來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524/4082135

調查:近3成中高齡者 平日步數低於1萬步
2019-10-02 21:00中央社 記者劉姵呈台北2日電

富邦人壽與陽明大學今天公布研究發現,每日平均步數增加,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認知衰退風險;且研究指出約29.78%的中高齡者為「河馬型人」,平日走的步數低於1萬步、假日步數更低於3千。

根據國發會預估,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且老年人口占比達20%,因應高齡社會帶來的衝擊與潛在風險,富邦人壽表示,不良生活型態對健康將造成許多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針對50歲以上的中高齡者,從步行、抽菸、睡眠與飲食等生活習慣作分析,向民眾提出建議。

富邦人壽指出,研究將台灣中高齡族群的生活型態分為3個族群,包括第一,不分平日或假日,每日平均步數高於1萬步,假日平均步數也不低於3千步的「豹型人」;第二,平日或假日步數介於3千步至1萬步的「貓型人」;第三,平日走的步數低於1萬步,但假日步數低於3千的「河馬型人」。

研究結果發現,台灣中高齡族群大多為「貓型人」約有42%,但仍有高達29.78%為「河馬型人」,僅有28.45%的人為「豹型人」。

研究也指出,「河馬型人」追蹤一年後,認知功能衰退風險增加52%(即罹患失智症風險增加),而勤於步行的「豹型人」,一年後身體衰退速度減少28%,且不易造成體脂肪增加(體脂肪增加風險減19%);顯示逐步加強運動強度,或持續累積步行步數,皆對身體健康有正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