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趣味休閒:電影《說愛要趁早》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D020044627

害怕的…..不是面對死亡,而是徒留遺憾!

27歲的史郎在知名雜誌的編輯部工作。工作穩定,生活開心的他,某天突然接到晴天霹靂的消息,他在高中足球部當教練的父親病倒被送進了醫院,並被檢查出癌症末期…

史郎想起自己的高中時代。父親在學校裡是個推行斯巴達式訓練風格的教練,到了家裡則擺出家長的嚴厲面孔,史郎一直無法對父親敞開心扉。而史郎一直很後悔自己總是迴避和父親談話,於是他決定每天在醫院裡待一小時陪伴父親。父子倆很快親近了起來,父親透露自己喜歡釣魚,他對史郎說:“如果我身體恢復了,就帶我去湖邊,我想和你一道去。"史郎笑著答應了…但不久後,命運捉弄人,史郎胃疼不斷,再接受了檢查後,醫生告訴他出乎預料的噩耗……。

影片來源:https://youtu.be/M7u497D-CCo


新聞選輯:FOCUS/錯把油門當剎車 高齡駕駛事故不斷

資料來源及影音:http://news.tvbs.com.tw/world/696245

FOCUS/錯把油門當剎車 高齡駕駛事故不斷

2016/12/27 19:47


隨著社會高齡化,日本高齡駕駛引發的交通事故越來越頻繁,75歲以上的駕駛,每年造成死亡事故超過400件,儘管官方呼籲長輩們主動繳回駕照,但繳回比例不到3%,不願繳回是因為不開車就無法出門,特別是住在偏遠地區的人,所以日本有些城市,開始舉辦高齡駕駛講習,希望讓狀況已經不適合駕車的長輩們,藉此意識到危險性主動繳回駕照,至於缺乏公共交通的偏遠地方,則以巴士結合觀光的方式,確保長輩們的移動手段,放棄自己開車。


今年日本不斷發生高齡駕駛車禍事故,本月初埼玉縣的超商一輛車突然闖入,71歲的駕駛表示是錯把油門當剎車。

民眾:「不能認為事不關己,我有發生過搞錯煞車跟油門,驚慌大叫的狀況。」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圖書選輯:緊捆雙手、強插導管,都是「為病人好」《不在病床上說再見》



資料來源:http://www.storm.mg/lifestyle/203223

緊捆雙手、強插導管,都是「為病人好」?訪歐洲3國,他揭亞洲長照最病態真相
啟示出版 2016年12月20日 16:25 風傳媒


轉載自啟示出版《不在病床上說再見:帶著尊嚴離開的臨終選擇》

作者介紹|

宮本顯二

北海道中央勞災病院院長、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日本呼吸照護學會理事長、內科醫師。1951年出生,畢業於北海道大學醫學院。2012年在札幌成立「高齡者臨終醫療學會」,並以會長身分各處活躍中。

宮本禮子

櫻台明日佳病院「認知症綜合支援中心」主任、內科醫師。1954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旭川醫科大學醫學院。2006年任職於認知症醫療專業。共同成立「高齡者臨終醫療學會」,以發言人身分活動中。

不管哪本關於社會福利的書刊,都會提到在歐洲的人權社福大國丹麥、瑞典等國,沒有所謂的長期臥床的老人。我不禁想知道其它國家的情況,因此在學會的邀請演講中,請教了數位來自英國、美國、澳洲的醫師,他們的回答是:「在我們國家,也沒有長臥在床的老人。」相對地,在日本的老人醫院呢? 不必我多說,長年臥病在床、無法行動,正在做中心靜脈注射或經腸道營養的老人不計其數。


非常不可思議,日本的醫療水準絕對不低,甚至可說比其它國家更加先進才對。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健康名人堂/別再說芬蘭人死前兩周才臥床了!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story/7266/2179294

健康名人堂/別再說芬蘭人死前兩周才臥床了!
2016-12-20 02:26聯合報 陳亮恭

2008年,公視報導了芬蘭佑華斯克拉的活躍老化方案,內容提及積極運動的長輩期望可達到死前兩周才臥床的目標。「死前兩周才臥床」自此暴紅,各界競相引用,不管民間或學者,乃至於中央到地方官員,甚至是主管高齡相關業務的官員也都以此為根據,闡述國人在死前依然有很多年(常常說是8年或10年)臥床的狀態,顯見國人對於高齡議題欠缺關心。這幾年來如出一轍的說法,讓我一方面高興政府重視高齡議題,一方面卻滿心疑問。
遍訪歐洲專家 得不到答案

這些年來,我問了很多歐洲的專家學者,包括歐盟的官員與世界衛生組織代表,沒有人知道芬蘭人死亡前兩周才臥床這個重大公衛成就,包括芬蘭的官員。

根據日本追蹤20年發表在2016年「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的資料發現,七到八成的長者在生命晚期會出現各種輕重不一的失能,時間大約12至14年,這並不是指臥床時間,而是從一點點不方便到完全臥床,這個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似乎也沒有芬蘭厲害。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迎高齡化社會 做好三件事

資料來源: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17/2176079

迎高齡化社會 做好三件事

2016-12-18 00:05:06 經濟日報 吳靜君/整理
全球人壽法務長暨副總經理高全國分享

台灣正步入高齡化社會,而且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要面對此事,我認為民眾都應做好三件事情,第一個要做好「財富管理」,要看管好你的錢;第二個要做好「健康管理」,顧好你的身體;第三個要做好「風險管理」,預先轉移風險。

如果我們以人生、老、病、癱、死的生命周期來看,健康狀態可以分為為三大階段「健康期」、「障礙期」及「臥病期」。

但因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與運動情形不佳、空氣汙染情形嚴重等,導致現代人「健康期」慢慢縮短了,這也代表「障礙期」提前來到,所以大家會發現很多年輕人,年紀輕輕就有三高、心血管的問題,而同時間我們的醫療不斷在進步,人的壽命在延長,所以導致「臥病期」也不斷的延長。

新聞選輯:人該怎麼老去?長壽日本 老年照護路艱辛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5/2176633

人該怎麼老去?長壽日本 老年照護路艱辛

2016-12-18 12:27中央社 東京18日專電

「日本的老人都在找自己的死法」、「怎麼老死要看錢有多少」,72歲住東京的婦人三田說,年紀大她一輪的齋藤常打電話給她聊很久,因為太寂寞。

齋藤常從入住的老人安養之家回自己家整理衣物,隨時在做死亡的準備。

「啃老族」太多 養老靠自己

獨居的三田說,最近聽到很多好友說,「即使有子女,也不敢指望太多」,因為有的子女是「啃老族」或「繭居族」,所以老人最好多存點錢較實際。估算一下,要好好養老的話,約需5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366萬元)。

新聞選輯:阿茲海默症治療獲突破性進展

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16/12/16/n8598063.htm

阿茲海默症治療獲突破性進展
墨爾本患者試新藥病情緩解

更新: 2016-12-16 1:52 PM 標籤: ANAVEX, 老年痴呆, 藥物, 阿茲海默症

【大紀元2016年1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傑妮墨爾本編譯報導)目前,治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的藥物試驗有望取得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突破性進展。墨爾本去年成為全球第一個試用在研新藥ANAVEX 2-73的城市,初期試驗結果令人振奮。明年,澳洲將有近300人參與該藥的臨床試驗。

據《太陽先驅報》報導,在研新藥ANAVEX 2-73 早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Anavex不僅能夠抑制痴呆症狀惡化,甚至可以逆轉痴呆造成的影響和恢復一些機體功能。目前該藥物進入了II-III期臨床試驗。

新聞選輯:煙火中的空白 談銀髮族的節日憂慮


煙火中的空白 談銀髮族的節日憂慮
作者:莫漢‧加里希帕里希(Mohan Garikiparithi) 陳潔雲 譯
更新: 2016-12-16 7:00 PM

對多數人來說,聖誕新春時節意味著張燈結綵、美食加慶祝,但一些老年人,這時卻會籠罩在憂鬱的心境——也稱「節日憂傷」(Blue Holidays)之中。

人們喜歡過節有很多理由:大餐,家庭傳統,音樂,派對,與許久未見的人相聚。老年人也曾無數次度過這樣的節日,但在過去幾年中,情況有了改變。比如,身體狀況可能讓他們無法參與某些活動,他們或許失去了至親。這意味著,節日會提醒你失去了什麼,而不能成為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

節日期間心情抑鬱,或稱「節日憂傷」,在任何年齡都不鮮見,但在寒冬季節,老人似乎特別容易感染憂鬱。由於一個觸發點被惡劣心境吞沒,心理輔導志工們稱之為「突發性情緒高漲或低落」,例如,感恩節、聖誕節會提醒一些人要面對沒有配偶相伴的節日。

新聞選輯:閱讀報紙可避免老年人罹患失智症

資料來源:http://www.globalmednews.tw/news_view.php?no=1127
閱讀報紙可避免老年人罹患失智症
2016-12-16

目前評估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的要件包含身心健康狀態及社交能力,為了避免各種疾病及失能,老年人應維持體能、認知能力、生產活動及社交,由其認知能力對於成功老化而言更顯重要,減緩認知能力下降可避免失智(Dementia),因此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的最新文章分析社交能力與失智症狀之關係。試驗中,共321位年齡大於60歲的老年人接受社交能力指數(Index of Social Interaction, ISI)評估。試驗結果顯示,於60-74歲年齡層中有22位(8.5%)具失智症狀,而年齡大於75歲者則有16位(25.4%)有失智症狀,根據ISI評估後發現閱讀報紙可有效減緩失智症狀。研究人員認為閱讀報紙是老年人主要獲取外界資訊的工具,因此閱讀報紙不僅是智力活動,更是與外界互動的方式。

研究刊登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的網頁
http://www.ijge-online.com/article/S1873-9598(16)30035-7/abstract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 主題:居家醫療零距離,銜接長照無縫隙,在家終老足甘心

資料來源:http://www.mohw.gov.tw/news/572659023

主題:居家醫療零距離,銜接長照無縫隙,在家終老足甘心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署

居住新竹縣湖口鄉高齡101歲的陳爺爺,患有心律不整且雙腳無法行走已十多年,日常生活靠收集資源回收貼補家用並由72歲的妻子照顧,有病痛時需由高齡的奶奶扶持行動不便的爺爺推著輪椅到醫院就醫,每每要花上半天的時間,加上近日身體病痛陳爺爺更不願出門就診,主治的陳醫師擔心爺爺久未就醫影響治療,主動到家中幫其看診並開立處方,大大地解決2位高齡長者就醫困境。另考量吳奶奶獨自照顧陳爺爺及家中經濟困境,經照護團隊轉介至新竹縣長期照顧服務中心,適時申請生活居家服務及喘息服務,不但守護爺爺的健康,生活上也獲得長照服務協助,解決獨居老夫妻困境。

新聞選輯:你給的,真的是他想要的嗎?別讓長照淪名為臥床的折磨

資料來源: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50460

你給的,真的是他想要的嗎?別讓長照淪名為臥床的折磨

【圖文提供/商周出版】 2016年12月14日 08:00

◆ 來自醫療現場的一封信……強行續命只是「生財工具」?

有天我收到了一封信,來自一位於札幌市內某醫院工作的同業。

我在這家醫院工作已經五年了。我是為了腹部早口導食管這個議體而寫信來的。

碰到已經不具有人類的正常機能,狀況彷彿植物一般的老人時,向患者的家人解釋腹部造口導食管,他們經常是無法理解的。碰到這種情形,醫師總是對患者家屬說「有些患者在做了腹部造口之後,逐漸恢復了進食的能力」,這麼一來,那些家屬們喜上眉梢:「醫生拜託你了!」,紛紛搶著請醫生施行手術。於是,患者們腹部的造口就這麼一個接一個挖了出來。而因為接受腹部造口導食而恢復進食能力的患者,這五年來,我一個也沒見過。連一個好消息都沒有,倒是聽過很多家屬為了支付龐大的醫藥費,被過勞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也有轉入特種行業以賺取更多金錢的例子。這真的是適當的醫療嗎?身而為人的尊嚴,以及能夠以人的身份自然死亡的環境,都是我們醫療從業人員的使命。您知道嗎,延命的醫療措施,甚至被人諷刺說是醫院的生財工具。請求您務必在社會上將這個議題傳達出去。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新聞選輯:老年發胖減重?小心減掉肌肉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story/9/2157253

老年發胖減重?小心減掉肌肉

2016-12-08 20:16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即時報導

許多人步入中老年後,可能因新陳代謝減緩而發胖,進而引發三高問題,許多民眾就開始注意體重控管。但專家提醒,飲食調整方式錯誤,減重可能減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對高齡者來說,肌肉變少反而更不健康,建議老人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於24,稍微過重最洽當,別一味追求瘦。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他遇過不少老年慢性病人為了控制三高,選擇吃得「養生」,但卻是吃得太少而暴瘦,尤其是蛋白質攝取比例太低,沒減脂肪卻減了肌肉。但減掉肌肉的風險,就是影響活動力,也會增加骨折及住院機會,也就是所謂的「肌少症」,增加後續長照負擔。

新聞選輯:研究:老年人多用科技可增幸福感

http://www.epochtimes.com/b5/16/12/8/n8570290.htm
研究:老年人多用科技可增幸福感
 
更新: 2016-12-08 12:15 PM 

【大紀元2016年1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純之編譯報導)據斯坦福長壽研究中心(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使用電腦手機等科技產品能提升80歲以上老人的幸福感,並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 這些老年人,被稱為最老的一代人,是典型的被現代技術工業所忽略的一代人,現在他們也被鼓勵多使用現代技術產品與家人保持聯繫。

該研究作者、斯坦福的西姆斯(Tamara Sims)說,使用現代科技與親人聯繫,可以提升生活滿意度,降低孤獨感,變得更幸福和獨立。研究還發現,使用現代技術了解新消息的老人身體更健康。西姆斯建議擴大老年科技普及和支持來幫助老人。
不出門也能參與社會

美國人現在壽命比以前長多了,許多人都想待在家裡。有了數字工具,他們在家中就可以參與社交活動,請求幫助等。

新聞選輯:老人營養學 吃得精也要吃得夠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story/9/2157037

老人營養學 吃得精也要吃得夠

2016-12-08 18:35台灣醒報 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

「少油少鹽」的飲食原則是否適用於所有高齡者?台大生化科技學系教授黃青真8日指出,高齡者若要吃得健康,飲食要兼具質與量,有時限制太多反會讓營養素攝取不夠。長期研究我國群體營養健康超過20年的中研院研究員潘文涵表示,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機能跟著下降,老年人反而要比青壯年更注重攝食量。

高齡者的飲食配方錯誤,小心越吃越虛弱。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8日舉辦「高齡者飲食營養迷思與對策」指出,「少油、少鹽、少糖」等健康飲食原則,不一定能一體適用在高齡者身上。台大生化科技學系教授黃青真表示,老人家面對的突發狀況很多,假如已經是「老齡衰弱」的老人,平日還要特地注重上述原則,反而對身體不利。

新聞選輯:老人為養生少吃肉 易導致「肌少症」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208004979-260405

老人為養生少吃肉 易導致「肌少症」

2016年12月08日 17:58
魏怡嘉

老年人年紀愈大,熱量攝取愈少,中研院調查發現,國內老人有愈吃愈少的情形,醫師表示,很多老人在飲食上有錯誤觀念,認為年紀大了要多吃蔬果、少吃肉,結果蛋白質攝取太少,導致門診中常見到罹患「肌少症」的老人,事實上,年紀大更應重視蛋白質的攝取,一個50公斤的老人,一天的蛋白質攝取應要吃到一隻雞腿,同時做負重運動,像是推牆等,才能將蛋白質變成好的肌肉。

台灣人口老化趨勢高居世界第一,如何健康老化成為重要課題,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今天舉辦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討論高齡者營養迷思與常見的錯誤觀念。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新聞選輯:女人真辛苦! 聯合國呼籲:支撐高齡化社會不能全犧牲女性的人生

資料來源:http://www.peoplenews.tw/news/7a785b86-6d74-4ebb-9d2a-0f5a1c04e245

女人真辛苦! 聯合國呼籲:支撐高齡化社會不能全犧牲女性的人生
台灣的居家照顧者有9成以上是女性,不論是有償的居家服務員、或是無償的家庭照顧者,幾乎都是女性
文/黃筱珮 2016-12-07 10:30

女性是家庭主要照顧者,即便是老伴照顧老伴,女性也往往是照顧的一方。圖/黃筱珮

全球邁向高齡化社會,女性負擔大部分照顧責任,放眼各國皆然,在亞洲國家尤其是常態,傳統觀念影響下,女兒、媳婦經常被賦予主要照顧者的角色。本月初在新加坡舉辦的「醫療創新改變老化」論壇,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亞太地區總監安川順子(Yoriko Yasukawa)指出,各國都必須承認女性照顧重擔是個議題,進而提出對應的政策,幫助女性在老齡社會裡擁有自主的人生。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就有1人超過65歲,長照體系若不能建置完善,恐怕「動搖國本」,身為照顧主力的女性,更是最大的衝擊者。

中斷職涯投入家庭照顧者多是女性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新聞選輯:面對長期照護 家人如何從旁協助?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206004607-260405

面對長期照護 家人如何從旁協助?

2016年12月06日 16:59
中時健康網


家中有高齡長輩需要照顧的情況逐漸普遍,加上疾病慢性化及醫療科技的進步,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但若是高齡或疾病造成失能的狀況,更考驗著家庭承擔長期照顧的能耐。圖片來源:健康365

隨著國人越來越長壽,家中有高齡長輩需要照顧的情況逐漸普遍,加上疾病慢性化及醫療科技的進步,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但若是高齡或疾病造成失能的狀況,更考驗著家庭承擔長期照顧的能耐。

1.不想拖累家人是自殺警訊